资源简介 (共31张PPT)生物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你在用餐时,会看到饭菜的形状和颜色,闻到饭菜的香味,尝到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馒头的温热,还能听到家人的说话声。你能说出上述五种感觉分别来自身体的哪个部位吗?这些感觉对你完成就餐有什么意义?感觉器官/感受器视 觉嗅 觉味 觉触 觉听 觉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是靠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感受器(感受刺激的结构)获取的。有些感受器比较简单,比如皮肤里的感觉神经末梢。有些感受器带有附属结构,通常称它们为感觉器官,如眼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科学研究表明,人们从外界获取的信息,大多来自视觉。新课导入学习目标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各结构的功能;描述视觉和听觉形成的过程;说出近视眼的成因及其预防方法;说出保护耳和听觉的方法;说出人的其他感觉器官。知识点1 眼和视觉观察课本P3眼球结构示意图,思考以下问题:(1)眼球的整体形状?主要由哪两部分构成?(2)眼球壁分为几层?各包括哪些结构?各有什么功能?(3)眼球的内容物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与功能?(4)自主阅读课本第4页第一段文字和示意图,试说明视觉是怎么形成的?(5)在黑暗和明亮环境中,瞳孔会忽大忽小,怎么回事?人眼球近似球体; 眼球 = 眼球壁 + 内容物巩膜角膜·位置:眼球最前方、最外层部分·特点:无色、透明·功能:可透过光线折射光线·位置:眼球最外层、角膜后边部分·特点:白色、坚韧·功能:保护眼球内部结构角膜巩膜白眼球外膜:角膜(前)、巩膜(后)知识点1 眼和视觉知识点1 眼和视觉脉络膜·位置:中膜后边大部分·特点:内含丰富的血管、色素·功能:给视网膜提供营养;色素细胞可遮光,使内部成“暗室”光线的通道瞳孔虹膜睫状体黑眼球虹膜瞳孔·位置:中部,内连晶状体·特点:内含平滑肌·功能:调节晶状体曲度·位置:晶状体前方·特点:有色素,圆形;中央有小孔即瞳孔·功能:调节瞳孔大小来调节进入眼的光线虹膜中膜:虹膜(前)、睫状体、脉络膜(后)知识点1 眼和视觉·位置:虹膜后面视网膜·位置:眼球壁内层(内膜)·特点:透明,内含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内有视神经穿过视神经·功能:感受光的刺激;成像、产生神经冲动·特点:透明,有弹性像凸透镜·功能:折射光线玻璃体·位置:晶状体后边,眼球大部·特点:透明胶状物质,有弹性·功能:支撑眼球壁,折射光线内膜:视网膜内容物:晶状体(前)、玻璃体(后)晶状体知识点1 眼和视觉眼球壁眼球的基本结构·无色透明,可透过光线·保护内部结构(白眼球)·中间有瞳孔、调节光线(黑眼珠)·可调节晶状体曲度·给视网膜提供营养、形成“暗室”·感受光线的刺激、成像·折射光线·支撑眼球壁、折射光线内容物外膜前:角膜后:巩膜中膜前:虹膜中:睫状体后:脉络膜内:视网膜内膜前:晶状体后:玻璃体知识点2 视觉的形成角膜物体光线瞳孔晶状体玻璃体折射视网膜(形成物像)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传导(形成视觉)(倒立缩小的实像)·视觉形成的条件:①眼球结构功能正常②视神经传递正常③大脑功能正常形成物像的部位:视网膜形成视觉的部位: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视觉的形成过程:知识点2 视觉的形成思考1:观察在明亮、黑暗环境下,瞳孔的变化?(以猫为例)思考2:瞳孔的变化靠哪个结构调节?人的眼睛是否也这样?·明亮(强光)/看近处:瞳孔缩小 → 减少进光量;·虹膜:调节瞳孔大小·黑暗(弱光)/看远处:瞳孔放大 → 增加进光量。中午傍晚瞳孔可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的量。知识点3 近视及其预防思考1:什么是近视眼?近视的成因是什么?与正常眼有何区别?·物像刚好落到视网膜上;近视正常正常眼--眼球前后径--近视眼晶状体·物像落到视网膜前方。近视的成因:①眼球前后径过长;②晶状体曲度过大且不易恢复知识点3 近视及其预防思考2:如何矫正近视眼?佩戴近视镜---凹透镜①读写坐姿端正②注意用眼休息③避免强光用眼④避免弱光下看书⑤注意用眼卫生思考3:生活中如何预防近视?知识点4 耳和听觉观察P8耳的结构示意图,结合课本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耳的结构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2)外耳包括哪些结构?在听觉形成中各起什么作用?(3)中耳包括哪些结构?各有什么作用?(4)内耳包括哪些结构?各有什么作用?内连接什么神经?(5)听觉是怎么形成的 依次会通过哪些结构?知识点4 耳和听觉---耳的基本结构耳 郭·功能:收集声波外耳道·功能:传递声波外耳:耳郭 → 外耳道·耳垢产生的部位·结构:有弹性、半透明薄膜·功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结构:三块听小骨彼此相连·功能:将鼓膜振动放大传至内耳鼓 室咽鼓管·与咽部相通,维持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中耳:鼓膜、听小骨、鼓室鼓膜听小骨知识点4 耳和听觉---耳的基本结构·感觉头部位置的变动(晕车),同时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半规管前 庭位觉感受器耳 蜗毛细胞·结构:形似蜗牛,内有听觉感受器(毛细胞),内连听觉神经·功能:感受振动刺激,并传导声音信息听觉神经内耳:耳蜗、前庭、半规管知识点4 耳和听觉---耳的基本结构耳的基本结构外 耳内 耳耳 郭:收集声波外耳道:声波通道鼓 膜:接受刺激,产生振动耳 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将听小骨传来的振动转化为神经冲动前 庭半规管听小骨:传递声波鼓 室中 耳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动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相关(如晕车、晕船)咽鼓管:与咽相通,调节鼓膜两侧压力差。(集音)(传音)(感音)知识点4 耳和听觉---听觉的形成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振动耳蜗(听觉感受器)听觉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传导(形成听觉)·听觉形成的条件:①耳结构功能正常②听觉神经传递正常③大脑功能正常听觉的形成过程:知识点4 耳和听觉---听觉的形成·迅速张开口 → 维持鼓膜两侧的气压平衡;·病菌从咽鼓管进入中耳,造成中耳炎 及时治疗。·闭嘴、堵耳。思考1:遇到巨大声响时,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耳朵?思考3:在“打哈欠”时,会听不清或听不到别人说话的声音?思考2:鼻咽部有炎症时(感冒流鼻涕),为何易患中耳炎?·打哈欠时,咽鼓管打开,大量气体进入鼓室,影响鼓膜振动。知识点4 耳和听觉---听觉的形成思考4:日常生活中如何注意保护我们的耳和听觉?①避免噪声干扰②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③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④避免耳朵进水助听器人工耳蜗本课小结物体→角膜→瞳孔→晶状体(折射)→玻璃体→视网膜(成像)→视神经→视觉中枢(形成视觉)视觉形成:眼和视觉眼球壁+内容物(一孔三体五膜)眼的结构:近视成因:晶状体曲度过大/眼球前后径过大矫正:戴凹透镜声波→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放大)→耳蜗(听觉感受器)→听觉神经→听觉中枢(形成听觉)听觉形成:外耳+中耳+内耳耳的结构:耳和听觉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课堂练习1.我市开展“启明行动”,科学防治儿童近视和儿童常见眼部疾病。儿童患近视后( )A.晶状体的曲度过大 B.眼球的前后径过短C.物像形成于视网膜的后方 D.可以通过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A课堂练习【答案】A【分析】(1)近视的成因:主要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导致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等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从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2)近视的矫正:应配戴凹透镜,使光线发散后,物像正好落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物体。【详解】A.儿童患近视后,晶状体的曲度过大,对光线的折射能力变强,使得物像成在视网膜前方,A正确。B.近视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而不是过短,眼球前后径过短会导致远视,B错误。C.近视时物像形成于视网膜的前方,而不是后方,物像形成在视网膜后方是远视的情况,C错误。D.近视需要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凸透镜是矫正远视眼的,D错误。故选A。课堂练习2.眼和耳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下列叙述与它们的结构和功能不相符的是( )A.从漆黑电影院出来时,①瞳孔会由大变小B.通过调节眼球中③睫状体的曲度,人可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C.耳中结构⑥半规管若对外界刺激过度敏感,会引起晕车、晕船D.耳中将声波振动转化为机械性振动的结构是⑤鼓膜B课堂练习【答案】B【分析】图中:①瞳孔,②角膜,③晶状体,④视网膜,⑤鼓膜,⑥半规管,⑦耳蜗,⑧咽鼓管。【详解】A.瞳孔可以调节进入眼球的光线量。在漆黑电影院中,光线暗,瞳孔会扩大;从漆黑电影院出来时,外界光线强,①瞳孔会由大变小,以减少进入眼内的光线量,A正确。B.人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通过调节眼球中②晶状体的曲度实现的,而③睫状体的作用是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并非睫状体本身的曲度改变使人看清远近物体,B错误。C.⑥半规管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若半规管对外界刺激过度敏感,会引起晕车、晕船等现象,C正确。D.外界声波传到⑤鼓膜,引起鼓膜振动,从而将声波振动转化为机械性振动,D正确。故选B。课堂练习3.视觉形成的正确途径是( )A.物体反射的光线→晶状体→玻璃体→角膜→瞳孔B.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C.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晶状体→瞳孔→玻璃体→视网膜D.物体反射的光线→瞳孔→玻璃体→角膜→晶状体→视网膜B课堂练习【答案】B【分析】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中形成的,而不是在视网膜上,视网膜是视觉感受器。【详解】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角膜、晶状体等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课堂练习4.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或闭嘴堵耳,这样做是为了避免( )A.振破外耳道 B.耳郭受损C.损伤听小骨 D.振破鼓膜D课堂练习【答案】D【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详解】A.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A不符合题意。B.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C.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C不符合题意。D.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振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保持鼓膜两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损伤,D符合题意。故选D。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