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郭沫若立在 地球边上放号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起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与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烈的崇尚与赞扬。倡导科学与民主,争取独立与自由,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要求改造旧的社会、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五四运动”的狂飙,震动了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给了他极大的精神鼓舞,他在日本福冈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此时他读了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草叶集》,深受其影响,几乎每天写诗,开始了他诗歌创作的爆发期。郭沫若说:“个人的郁积,民族的郁积,在这时找出了喷火口,也找出了喷火的方式,我在那时差不多是狂了。”1919年9、10月间,郭沫若从日本回国,当轮船行驶在日本横滨海面时,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他胸中激情奔涌,写下了这首《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 作 背 景关于作者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四川乐山人,诗人、学者。1914年留学日本,1921年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成立创造社;1923年于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编辑《创作周报》《洪水》,提出“革命文学”主张;1928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埋头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秘密回国。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浪漫主义的天才诗人。作 品 简 介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等。第一部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喊出了时代的真声音,震醒了一代青年。 在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评价“鲁迅自称是革命军马前卒,郭沫若就是革命队伍中人。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导师,郭沫若便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如果是将没有路的路开辟出来的先锋,郭沫若便是带着大家一道前进的向导。”——周恩来(对鲁迅和郭沫若的革命作用和文学成绩的形象括)文学常识:现代诗歌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中国近现代诗歌的主体新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现代诗歌特点主要有:1.形式自由;2.内涵开放;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4.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1920年胡适《尝试集》出版,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代表初期新诗最高成就的是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自主学习自读诗歌,思考以下问题:1.全诗7节,都涉及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2、前四行诗描绘了景象有什么特点?3.“滚滚洪涛”在诗歌中有什么深刻含义吗?4、这首诗里的力是什么?如何理解诗歌中诗人对力的赞美?5、如何理解诗歌标题?6、这首诗的主体形象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诗歌中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都有哪些特点?白云:无数,在空中怒涌北冰洋:壮丽、晴景太平洋:无限、把地球推倒洪涛:滚滚力:毁坏,创造,白云、北冰洋、太平洋、洪涛、力2.前四行诗描绘的景象有什么特点?空中云海怒涌,北冰洋壮丽的晴景,海面洪涛滚滚,似要把地球推到,表现出大自然的雄奇、壮阔、瑰丽、博大、气势磅礴。3、“我眼前来了的滚滚洪涛哟!” 中“滚滚洪涛”在诗歌中有什么深刻含义吗?“滚滚洪涛”既是诗人回国途中所见之景,也具有象征意义:象征“五四”运动所产生的巨大声势,越过太平洋,直接震动了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年青诗人的郭沫若;也象征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规模。五四运动对于中国,正如滚滚而来的洪涛一般,它正以巨大的破坏力,冲击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同时也以伟大的创造力建立着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五四运动所展示的中国未来,是光辉灿烂的图景,从更宏观的思想层面来说,作为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也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日本,冲向中国,并且将蔓延到全球各个角落,这是历史前进的不可阻挡之势。诗中所描绘的全部“力”的形象,同样可以看作新兴生产力战胜落后生产力的强起奋进图。4、这首诗里的力是什么?如何理解诗歌中诗人对力的赞美?①在这首诗里,“力”的形象非常鲜明,它是诗中出现的白云的怒涌、滚滚的洪涛诗所代表的自然之力,也是宇宙之力;也是五四精神的象征,是毁坏之力,也是创造之力。“力的毁坏”是毁坏旧世界、旧中国、旧社会、旧文化;“力的创造”是创造新世界、新中国、新社会、新文化,创造新时代的文明。②歌颂了它的形态(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它的声响(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它的韵律和热烈向往、执着追求(力的律吕),表现出一种勇敢进取、积极创造的奋发昂扬精神,以及摧毁旧事物的勇气与坚定。5、如何理解诗歌标题?“在地球边上”点明地点,“放号”是吹响号角。标题表面意思是站在地球的边上吹响号角,直接发出呼唤。诗人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这一顶天立地的巨人形象,正式五四解放后的对自由、自我意识、个性解放的热烈追求。同时体现浪漫主义者的激越情怀,把整个世界都当作自己的呼唤对象,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6、这首诗的主体形象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首诗的主体形象是一个巨人的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全方位”俯瞰地球。他的号角声欢呼在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也欢呼在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那就看人们能否掌握它、驾驭它。表达了青年诗人渴望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热情和决心,也是对革命者的颂扬。“放号”是欢呼、是呐喊、也是赞歌。这首诗描绘了大自然雄伟壮丽的图景,以澎湃的激情赞扬了大自然的雄强之力,意在赞美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雄强之力,体现了五四运动所焕发的自由宏阔、雄奇奔放的气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