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政治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政治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4-2025高二政治月考答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A C B A D C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D A B C C D D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A C B C
1.A
【详解】A:有的人思想古板,有的人则天马行空;有的人古灵精怪,有的人却一板一眼……这说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风格,A项符合题意。
B:思维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但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反映,B项错误。
C:材料强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风格,C与题意不符。
D:思维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但在材料中未体现,D排除。
故本题选A。
2.D
【详解】①:形象思维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且作者通过推理触及了风雨导致花落的本质,并非仅停留在形象思维层面,①错误。
②:形象思维不能完全脱离抽象思维,如“绿肥红瘦”的结论需要抽象思维的推理支持,②错误。
③:李清照通过“昨夜雨疏风骤”推断出“绿肥红瘦”,是基于风雨对植物的客观影响进行判断和推理,属于抽象思维的运用,③正确。
④: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区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在实际思维活动中,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虽然各有其功能和作用,但又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词中既有对场景的形象描绘(如“浓睡不消残酒”),又有逻辑推理(“应是绿肥红瘦”),体现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相辅相成,④正确。
故本题选D。
3.A
【详解】①:数字化转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逻辑中“必然逻辑”指社会发展规律,①符合题意。
②:这段论述的逻辑漏洞需要修正中“逻辑漏洞”指思维方法的缺陷,与“规律”无关,②不符合题意。
③: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逻辑贯穿改革全过程中“矛盾转化的逻辑”指历史演进规律,③符合题意。
④:逻辑实证主义强调经验验证的重要性中“逻辑实证主义”的“逻辑”指逻辑学,非规律含义,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4.C
【详解】①:“完全可行”与“完全不可行”是反对关系(存在中间状态如“部分可行”),否定两者不违反排中律,①排除。
②:哺乳动物与非哺乳动物是逻辑上的矛盾关系(所有动物必属其一)。同时否定两者,违背排中律要求的“矛盾命题必有一真”原则,属于“两不可”错误,②正确。
③:“废除死刑”与“保留死刑”构成矛盾关系(非此即彼)。同时否定两者,直接违反排中律,因为二者无法同假,③正确。
④:“所有学生喜欢数学”与“所有学生不喜欢数学”是反对关系(除了这两种情况,还存在部分学生喜欢数学等情况),而非矛盾关系。因此两者可同假,否定二者不违反排中律,④排除。
故本题选C。
5.B
【详解】A:材料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未强调人们在实践中提高认识能力,A不符合题意。
B: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这强调了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B符合题意。
C:实践高于理论,实践具有能动性,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C不选。
D: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可以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但材料没有体现,D不选。
故本题选B。
6.A
【详解】A: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根据题干中给“数字经济”下的定义来看,“数字经济”这一概念反映了事物“质”的规定性,可见,这是从内涵方面界定“数字经济”这个概念,A符合题意。
B:概念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概念与逻辑无关,B不符合题意。
CD: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材料没有涉及概念的外延,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7.D
【详解】①:调解包括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诉讼调解,“仲裁调解”属仲裁环节,非调解类型,犯“越级划分”错误,①排除。
②:第一顺序继承人应为“配偶、子女、父母”,直接列举“婚生 / 非婚生子女”属“子女”下一级,犯“越级划分”错误,②正确。
③:知识产权含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划分标准一致(权利类型),无“划分标准不一”错误,③排除。
④:自然人行为能力分无、限制、完全三类,遗漏“限制”,犯“划分不全”错误,④正确。
故本题选D。
8.C
【详解】A:性质判断是直接断定属性(如“S是P”),不符合题意,A排除。
B:假言判断强调的是条件关系(如“如果……那么……”),不符合题意,B排除。
C:“既要做参与者,更要当示范者”中的“既要……更要……”表明需同时满足两个角色,符合联言判断“P且Q”的逻辑形式,C正确。
D:选言判断强调的是选择关系(如“或者……或者……”),不符合题意,D排除。
故本题选C。
9.A
【详解】①②③④:性质判断一般由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组成,表示断定对象的叫作主项,表示断定对象性质的叫作谓项,表示主项被断定范围的叫作量项,起着联结主项和谓项的作用的叫作联项,“有些中学生是共青团员”中“有些”是量项、“中学生”是主项、“是”是联项、“共青团员”是谓项,①②说法正确,③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0.A
【详解】①:“想看世界,但不想只是看看”中“看世界”是谓项为肯定判断不周延,“不想只是看看”否定判断的谓项周延,①正确;
②:“只要够喜欢,就愿意买单”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肯定了前件就可以肯定后件,②正确;
③:“贵的”和“贵了”含义不同,不构成“A”与“非A”的关系,不违反矛盾律,③错误;
④:“不是买不起,而是要性价比”属于联言判断,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1.C
【详解】①③④:按照个别与一般的认识关系,通常把推理划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①③④正确。
②⑤:“必然推理”、“或然推理”是按照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的角度来划分的,②⑤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2.D
【详解】①:小项S在前提和结论中都是周延的,①不符合题意。
②:大项P在前提和结论中都是肯定判断的谓项,都是不周延的,②符合题意。
③④:中项M在大前提中周延,在小前提中不周延,③不符合题意,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3.D
【详解】①:“若不能调兵,则没有虎符”,不能调兵可能是因为其他条件(如身份不符、情势不对、文书不全等)不满足,而不一定是没有虎符,不能由不能调兵必然推出没有虎符,①错误。
②:“若能调兵,则必有虎符”,虎符是调兵的必要条件之一,能调兵说明所有必要条件都满足了,必然有虎符,②正确。
③:“若无虎符,也可能调兵”,由于虎符是调兵的必要条件,没有虎符就不满足调兵的基本要求,所以不可能调兵,③错误。
④:“若有虎符,则可能调兵”,有了虎符只是满足了调兵的一个条件,其他条件(身份、情势、文书等)不确定是否满足,只是可能调兵,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4.A
【详解】“如果明天上午不下雨,我们就一起去图书馆。”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式是肯定前件式或否定后件式。
①:“第二天上午没下雨”这是肯定了前件,那么可以肯定后件,得出“他们一定会去图书馆”,①符合题意。
②:“第二天上午下雨了”这是否定了前件,不能必然否定后件,因此不能必然推出“他们一定不去图书馆”,②不符合题意。
③:“他们没有去图书馆”这是否定了后件,那么可以否定前件,推出“第二天上午下雨了”,③符合题意。
④:“他们去了图书馆”这是肯定了后件,不能必然肯定前件,因此不能必然推出“第二天上午一定没下雨”,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5.B
【详解】A:选项属于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中的三段论推理,属于演绎推理,A不符合题意。
B:从个别三角形内角和归纳出一般结论,属于归纳推理,B符合题意。
CD:选项都属于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属于演绎推理,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6.C
【详解】C:求同求异并用法是指如果在某一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在这一现象不 出现的另外几个场合中都没有这个情况,那么,这种情况可能就是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达尔文通过观察不同类的生物在相同环境中的形态构造与同类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形态构造得出生物的形态构造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因果联系,运用了求同求异并用法,C正确。
A:求同法是指如果被考察的现象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材料结论的得出主要不是运用求同法,A不符合题意。
B:求异法是指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中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第一场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场合没有这个因素A,其他有关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材料结论的得出主要不是运用求异法,B不符合题意。
D:剩余法是指我们考察某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原因,如果已知它的原因在某个特定范围内,又知道这个原因只是部分原因,那么,其他原因可能就是这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剩余原因,材料没体现,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7.C
【详解】①:翼飞行机器人的设计运用了类比推理,类比根据越多越好,前提中确认对象的相同或相似属性越多,意味着它们所属的类别可能越相近,结论的可靠性越高。而不是研究对象越多可靠性越强,①说法错误。
②③:设计者通过研究鸟类翅膀的结构、肌肉分布和飞行时的运动模式,来设计扑翼机器人的机构,印证了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②③说法正确。
④: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但不是要完全一致,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8.D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
D:辩证思维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自发走向自觉的过程,D不正确但符合题意。
ABC:辩证思维具有动态性和整体性两个重要特征,辩证思维强调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矛盾分析法是辩证思维的实质和核心方法,AB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9.D
【详解】①:对于事物的发展而言,量变和质变都很重要,不存在量变比质变更能推动事物的发展的结论,①排除。
②:量变既包括数量的增减,还包括场所的变化,并不是只有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才能引起质变,②排除。
③④: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这表明量变的不断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质的飞跃,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的上升过程,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20.C
【详解】①: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发展的基本状态,而不是基本途径,①说法错误。
②: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故以较小的步幅逐步实施,体现了质变与量变的关系。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②符合题意。
③:经历15年是渐进式改革量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表明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关键节点,③说法正确。
④:事物的质变是一种间断性、飞跃性过程,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21.B
【详解】①:科学社会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这就意味着要在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等不断创新,①正确。
②:辩证否定观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对待科学社会主义,既要肯定其基本原则不能丢,又要否定其一成不变的教条性,体现了辩证否定观,②正确。
③: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与材料中对待科学理论既要坚持基本原则又要与时俱进不符,③错误。
④: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科学社会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需要根据实际发展,这体现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④正确。
故本题选B。
22.A
【详解】①②:中国航天人从“蓝图绘梦”到“奋斗圆梦”,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这一过程说明,中国航天人正确处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脚踏实地,积累量变促成航天事业发生质的飞跃,①②符合题意。
③:认识经历的过程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③说法错误。
④: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23.C
【详解】①:在全称肯定判断中,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①正确。
③:在单称肯定判断中,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③正确。
②④:特称否定判断中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在单称否定判断中主项周延,谓项周延,故②④错误。
故本题选C。
24.B
【详解】①④:以个别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叫归纳推理。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对象,为不完全归纳推理。一次次的经验积累下去,乃有草创的记录,后来渐成为庞大的书,如《本草纲目》就是。说明《本草纲目》由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出,是一种或然推理,尝试草药得出的药用价值不具有保真性,①④符合题意。
②:材料没有涉及类比推理,②不符合题意。
③:草创的记录和结论之间的联系不具有保真性,不是稳定的,③错误。
故本题选B。
25.C
【详解】①③:分析与综合是方向相反却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分析为综合做准备,而综合的结果又指导人们继续对事物进行新的分析,①③说法正确。
②:分析是从事物整体走向部分的认识,综合是从事物部分走向整体的认识,该选项阐释的是分析与综合的区别,②不符合题意。
④: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26.乙讲话为真,且乙通过考试。
根据矛盾律,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其中必有一假;根据排中律,“A”和“非A”必有一真。从四人所述来看,丁对乙的讲话进行了定性,认为乙是说谎的,由此可判断,乙、丁两人讲话必有一假,也必有一真。因四人中只有一人讲话为真,故甲、丙讲话均为假。
由此可推断,甲考试没有通过,乙考试通过了。既然乙考试通过了,那么丁考试没有通过,乙说的是真话,丁说的是假话。
27.这是一个演绎推理。演绎推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二是推理结构正确。材料中给出的推理,两个前提都为真,且前提与结论的逻辑联系方式正确,结论为真。
28.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每个人都要提高环保意识,从点滴小事做起,为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29.①如果不能大力保护知识产权,就不能促进社会创新发展。否定前件式。
②如果促进了社会创新发展,就大力保护了知识产权。肯定后件式。
答案第1页,共2页2024-2025学年海南州高级中学第二学期高二月考试卷
政 治
满分:100 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1.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共50分,每题2分)
1.有的人思想古板,有的人则天马行空;有的人古灵精怪,有的人却一板一眼……这说明( )
A.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风格 B.思维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C.不同思维风格的人具有共同特征 D.思维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2.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作者认为“昨夜雨疏风骤”,怎么可能“海棠依旧”?而应该是“绿肥红瘦”。根据材料可知( )
①作者的思维属于形象思维,并未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形象思维可以脱离抽象思维,将认识对象在大脑中直接再现
③作者运用抽象思维,通过判断、推理等方式得出绿肥红瘦的结论
④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相辅相成,各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逻辑”是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常用语词,也是一个多义词。现代汉语中的“逻辑”,或者与“规律”同义,或者指“逻辑规律与规则”,或者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或者指“逻辑学”这门学问。下列选项中,“逻辑”与“规律”同义的是( )
①数字化转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逻辑 ②这段论述的逻辑漏洞需要修正
③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逻辑贯穿改革全过程 ④逻辑实证主义强调经验验证的重要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下列选项中违反排中律的是( )
①这个提案既不是完全可行,也不是完全不可行
②这个动物既不是哺乳动物,也不是非哺乳动物
③关于是否应该废除死刑,有人认为既不能废除,也不能保留
④不能说所有学生都喜欢数学,也不能说所有学生都不喜欢数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这强调了( )
A.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能力 B.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
C.实践高于理论,具有自觉选择性 D.思维能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
6.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这里界定“数字经济”这个概念的依据是( )
A.内涵 B.逻辑 C.内涵和外延 D.外延
7.在法律范畴中,对概念的划分有着十分严格的规定。下列划分及其所犯的逻辑错误对应正确的是( )
①调解分为人民调解、仲裁调解、行政调解和诉讼调解——多出子项
②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父母、婚生子女和非婚生子女——越级划分
③知识产权分为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划分标准不一
④自然人分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划分不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2025年3月20日,某地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会议强调:“党员干部既要做学习教育的参与者,更要当作风转变的示范者。”这一命题属于( )
A.性质判断 B.假言判断 C.联言判断 D.选言判断
9.有些中学生是共青团员。对这个判断的结构分析正确的是( )
①“有些”是量项 ②“中学生”是主项 ③“是”是谓项 ④“共青团员”是主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青年消费群体是消费市场的主力军。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出现,年轻人的消费观念相比传统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对年轻人以下消费观点的逻辑解读,正确的是( )
①“想看世界,但不想只是看看”——“看世界”不周延,“只是看看”周延
②“只要够喜欢,就愿意买单”——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肯定前件就能肯定后件
③“可以买贵的,不能买贵了”——违反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④“不是买不起,而是要性价比”——属于选言判断,选言支中只有一个是真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按照个别与一般的认识关系,通常把推理划分为( )
①演绎推理 ②必然推理 ③归纳推理 ④类比推理 ⑤或然推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⑤
12.下面是小王同学总结的三段论的一种表达公式:
所有的M都是P 所有的S都是M 所以,所有的S都是P
对该表达公式解读正确的是( )
①小项在前提中周延,结论中不周延 ②大项在前提和结论中都是不周延的
③中项在大前提中和小前提中都周延 ④中项在大、小前提中只周延了一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窃符救赵”是战国时期的一个著名历史典故,故事展现了信陵君魏无忌的智慧和勇气。在古代严密的军事制度下,虎符作为调兵遣将的核心凭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除了虎符之外,来者的身份、相关的情势和配套的文书等都很重要,即“只有拥有虎符,才能调兵”。据此,下列推理结论正确的是( )
①若不能调兵,则没有虎符 ②若能调兵,则必有虎符
③若无虎符,也可能调兵 ④若有虎符,则可能调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小方与小雨相约:“如果明天上午不下雨,我们就一起去图书馆。”假设上述观点成立下列选项推理正确的是( )
①第二天上午没下雨,他们一定会去图书馆 ②第二天上午下雨了,他们一定不去图书馆
③他们没有去图书馆,第二天上午下雨了 ④他们去了图书馆,第二天上午一定没下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归纳推理是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以下属于归纳推理的是( )
A.所有的金属都能导电,铁是金属,所以铁能导电
B.锐角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直角三角形内角和是180°,钝角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所以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C.如果一个数能被2整除,那么它是偶数,10能被2整除,所以10是偶数
D.因为a>b,b>c,所以a>c
16.达尔文在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时,观察到不同类的生物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常常具有相似的形态构造;又观察到同类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常常呈现不同的形态构造。通过比较,达尔文认为,生物的形态构造与其生活环境有因果关系,即生活环境的相同或不同是其形态构造的相同或不同的原因。得出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 )
A.求同法 B.求异法 C.求同求异并用法 D.剩余法
17.在头顶优雅翱翔的,可能不是小鸟,而是扑翼飞行机器人!设计者通过研究鸟类翅膀的结构、肌肉分布和飞行时的运动模式,来设计扑翼机器人的机构,包括翼型、关节布局和驱动方式,使用轻质且强度高的材料来制作翅膀和机身,实现高效飞行。扑翼飞行机器人的设计印证了( )
①研究的对象要越多越好,越多则可靠性越强
②作为根据的相同属性需要更加接近本质属性
③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越好
④前提中确认对象的相同或相似属性要完全一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下列对辩证思维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辩证思维具有动态性和整体性两个重要特征
B.辩证思维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
C.辩证思维的实质和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D.辩证思维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自觉走向自发的过程
1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这句话体现的道理是( )
①量变比质变更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只有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才能引起质变
③量变不断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质的飞跃
④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的上升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坚持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的原则。坚持小步调整,要把握好“渐进式”节奏。改革办法明确每几个月延迟1个月,以较小的幅度逐步实施到位,从改革启动到目标完成,要经历15年的改革周期。改革以总体较缓的节奏,小幅逐步调整,是对社会期待的积极响应,有利于赢得更广泛的共识。材料表明( )
①量变与质变是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途径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
③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关键节点 ④事物的质变是一种连续性、渐进性过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时说:“对待科学的理论必须有科学的态度……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同时,科学社会主义也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这说明,对待科学理论( )
①要敢于创新 ②要坚持辩证否定观
③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④要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嫦娥”探月、“天问”探火、“羲和”逐日……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人从“蓝图绘梦”到“奋斗圆梦”,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这一过程说明,中国航天人( )
①正确处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②脚踏实地,积累量变促成航天事业发生质的飞跃
③对航天事业的认识经历了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
④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下列对直言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性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①全称肯定判断:主项——周延 谓项——不周延
②特称否定判断:主项——周延 谓项——不周延
③单称肯定判断:主项——周延 谓项——不周延
④单称否定判断:主项——不周延 谓项——周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4.鲁迅先生在讲述“经验”的作用时,曾提到:“大约古人一有病,最初只要这样尝一点,那样尝一点,吃了毒的就死,吃了不相干的就无效,有的竟吃到了对症的就好起来,于是知道这是对于某一种病痛的药。这样积累下去,乃有草创的记录,后来渐成为庞大的书,如《本草纲目》就是。”在鲁迅先生看来,《本草纲目》( )
①由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出
②利用类比推理可以得出草药的药用价值
③草创的记录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稳定的
④尝试草药得出的药用价值不具有保真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5.下列对分析方法与综合方法之间的联系认识正确的是( )
①二者是对立统一的互补关系
②分析是从事物整体走向部分的认识,综合是从事物部分走向整体的认识
③分析为综合作准备,而综合的结果又指导人们继续对事物进行新的分析
④综合是分析的基础,分析是综合的先导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二、主观题(共50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甲、乙、丙、丁四个人参加公务员考试,成绩揭晓后,发现只有一人考试通过。他们进行了一段对话。在以下这段对话中只有一人讲话为真。
甲:我考试通过了。
乙:丁没有通过。
丙:乙没有通过。
丁:乙说谎。
谁的讲话为真,谁考试通过了?运用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的知识,写出分析理由。
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任何违法行为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对负面内容进行不当压制是违法行为。
所以,对负面内容进行不当压制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上述材料是什么推理,这个推理是否正确,并给出理由。
2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我国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结合材料,运用质量互变规律的知识,分析应如何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建设美丽中国。
29.(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保护知识产权是促进创新发展的重要法律机制。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得出了结论“只有大力保护知识产权,才能促进社会创新发展。”
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以材料二中的判断为前提,写出两条能必然得出的结论并指出其有效的推理结构。
① 其推理结构是:
② 其推理结构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