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部分学校2025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合肥市部分学校2025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中考模拟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6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 默写。
(1)古代许多诗人常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困境。李白的“______,______”[《行路难(其一)》]表达了乐观进取、自强不息的坚定信念;杜甫的“______,______”(《望岳》)展现了不畏困难、敢攀顶峰的雄心壮志;王安石的“______,______”(《登飞来峰》)表达了自己不畏奸佞、推行变法的决心,显示了诗人高瞻远瞩的气概。
(2)古文中有早晚的景物描写。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山中早晨之景;欧阳修《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两句则描绘了山中早晚景物的变化。
2. 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甲]鲁提辖道:“这个不妨事,俺自有道理。”便去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放在桌上,看着史进道:“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送还你。”史进道:“直什么,要哥哥还!”去包guǒ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鲁达看着李忠道;“你也借些出来与洒家。”李忠去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鲁提辖看了,见少,便道:“也是个不爽利的人。”
[乙]洪教头见他却才棒法怯了,肚里平欺他做,提起棒却待要使。柴进叫道:“且住!”叫庄客取出一锭银来,重二十五两。无一时,至面前。柴进乃言:“二位教头比试,非比其他,这锭银子权为利物。若是赢的,便将此银子去。”柴进心中只要 B 把出本事来,故意将银子丢在地下。洪教头深怪 B 来,又要争这个大银子,又怕输了ruì气,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唤做把火烧天势。
(选自《水浒传》)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包guǒ( ) 一锭( ) 爽( )利 ruì( )气
(2)[甲]段中鲁提辖的绰号是“①______”,后续情节是鲁提辖②______(填事件);[乙]段中的B是③______(填人名),柴进的绰号是“④______”。
(3)[甲][乙]选段都写到了银子,请分别说说“银子”在选段中的作用。
3. 某校开展“走近人工智能,尝试科学创新”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显示屏上有一则新闻,请你阅读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甲]近年来安徽抢抓通用人工智能发展机遇,系统推进大模型、大算力、大应用,强化人才、基金、数据……等要素供给。如今,[乙]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启动全域应用场景一体化大市场建设,释放高质量场景机会近300项、应用模型超过70多个,产业生态不断提升。
①[甲]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
②[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2)图片组的同学搜集到一幅漫画(如图),请你介绍一下画面内容,并解释其寓意。(介绍时注意要素齐全,顺序合理,70字左右)
(3)近期,陈俊宇同学在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校报记者前去采访他。请你根据情境,补全对话。
校报记者:陈俊宇同学,①__________________?
陈俊宇: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同学们,谢谢你们的鼓励与支持!
校报记者:陈俊宇同学,②__________________?
陈俊宇:我觉得创新实践首先要掌握科学知识,然后再动手实践,要特别重视自己在实践中获得的灵感。
校报记者:感谢陈俊宇同学的分享,同时也预祝你再次取得好成绩。
二、阅读(55分)
[一](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差转台
周耘芳
①北风呼呼吼叫,山沟里树林沙沙地响。躺在床上,卢海洋好像躺在冰柜里,越睡越冷。昨天,总台人事科张科长打来电话说,电视差转台取消,卢海洋要回到台里工作。放下电话,卢海洋掰着指头数了数,在海拔七百多米高的仙姑山上,守差转台整整三十多个年头,通往山上的石坡路,有多少级台阶,有多少个弯,他都清清楚楚。
②那年,在南方某海岛服役的卢海洋退伍回家,也许因他是通信兵,被分配到电视台工作。上班第一天,台领导说,到仙姑山电视差转台工作,任台长。听后,卢海洋心想,去差转台工作也行,大小还是个台长。
③吃了早餐,背着行李,独自去差转台。卢海洋早有耳闻,九岭十八山,高不过仙姑山,爬了三座山,翻过四道坡,才登上山顶。难怪总台要在这里建差转台。这地方离城市上百里地,山底下群众买了电视机,却接收不到电视信号,打开电视,屏幕上电闪雷鸣,雪花飘飘。
④“卢台长,卢台长!”卢海洋还没登上山顶,差转台工作人员老洪就吼叫起来。老洪是一个身材瘦小、满脸胡子的老头。没来之前,卢海洋已经得知,老洪从上班第一天起,一直待在山上,从来没有挪过窝,年底就要退休。
⑤卢海洋走进只有三间屋的差转台,两台大半旧的机械放在里面一间屋,中间一间屋放着两张床,一张四方桌和几把椅子,旁边一间房子里有一口土灶,一口大水缸,一张三条腿的碗柜里,放着几个碗和盆子。
⑥老洪告诉卢海洋,这地方最怕的不是风,不是寒,就怕百姓来问罪。住在山下的群众,白天田地里忙,夜晚只有守着电视机看热闹。总台一直自办文艺节目,村民家里姑娘出嫁,儿子结婚,老人过生日,都要花钱在电视台点歌、点电视剧来庆祝。那年腊月,村民王二猛儿子结婚,花了一千多元钱来点歌庆贺。谁知天黑下来后,狂风大作,大雪纷飞,大雪封住了山路,也封了差转台大门。“老洪,老洪,人死了吗?!”第二天,天刚亮,就听见王二猛扯起喉咙在门口大骂。老洪这才知道,由于昨夜风大雪大,差转台接收不了总台信号,家家户户的电视机成了“哑巴”。老洪没有及时处理故障,他很自责。
⑦刚到任第二天,老洪来请假回家办年货。卢海洋心想,老洪确实不容易,也应该让他回家看看。夜里,北风一阵一阵地急,吹得房子左右摇晃。不多时,风夹着雪粒打在屋顶上,打在树林里沙沙地响。卢海洋心想,这鬼天气又在折腾自己。穿好衣服,戴着帽子,走出门巡查。十几米高的差转塔,原来闪亮的绿灯,已经变成红灯,接收器肯定出现问题了。风越吹越大,风夹着雪花狂舞起来。卢海洋脱掉棉袄,带着工具,沿着通往差转塔一尺多宽的小路往前走,路完全被冰雪覆盖,每走一步都困难。来到塔前,卢海洋紧紧裤带,扎紧双脚裤管,抓住像冰柱似的铁塔,一步一步往上爬。
⑧卢台长,站稳脚,抓紧铁柱子。风雪里,传来老洪的喊声,接着一道手电光照在铁塔上。卢海洋觉得浑身暖暖的,抓住挂满冰疙瘩的铁塔,一步一步地爬到铁塔上,换掉被风刮断线的接收器。走下塔,老洪说,台长,刚到家,看到老天爷要翻脸,折身就回来了。卢海洋问,老洪,明天山下群众不会来骂娘吧?老洪大声回答:“不会,不会,信号通了,电视就有信号。”
⑨前些时,总台里换了新设备,山下群众用上有线电视,差转台用不上了,老洪也光荣退休。待在山顶,卢海洋觉得心里空落落的,离退休还有几年,自己该干什么呢。每天吃饭睡觉,张大眼睛看着山下来的一拨拨人。他们来看山上林海,看山下风景,来差转台照相,还有年轻人要与自己合影。
⑩风停了,太阳慢慢从云彩中露出脸来。卢海洋爬起床,走出门,只见张科长带着几个人走上山来。见到卢海洋就说,卢台长,不用下山了,还守差转台,这几位是规划设计师,要把差转台规划成旅游景点呢。
“那就好,那就好……”卢海洋一次又一次重复着这句话。
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总台把“差转台”建在仙姑山的山顶,是为了确保山底下的群众能接收到电视信号。
B. 文中写老洪曾因风雪天气导致信号中断,被村民严厉指责,是为了表现群众不讲道理。
C. 标题“差转台”是贯穿全篇的线索,同时也设置了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D. 卢海洋“数台阶”“守台三十年”等细节,生动刻画了他对岗位的熟悉与坚守。
5. 请按时间顺序,从卢海洋的角度,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退伍回家,去差转台任台长→①______→雪夜巡查,爬塔换接收器→②______→差转台将成景点,再守差转台
6. 小说开篇写“北风呼呼吼叫,山沟里树林沙沙地响”,结尾写“风停了,太阳慢慢从云彩中露出脸来”,各有什么作用?
7.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那就好,那就好……”卢海洋一次又一次重复着这句话。
8. 作者塑造老洪这一人物,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二](17分)
材料一:
①据中国农科院发布的《2023年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报告》显示,包括粮食、蔬菜、水果、肉蛋禽类等在内的食物,2022年损耗浪费总量达4.6亿吨,造成的经济损失1.88万亿元,相当于农业总产值的22.3%。对于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粮食浪费问题更不容小觑。
②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对人们来说,吃得饱、吃得好早已不再是难事。但也要看到,虽然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供需不平衡的格局没有变。同时,在日常生活中,粮食浪费现象依然存在,有的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因此,节约粮食一刻也不能放松,必须在全社会大兴勤俭节约之风,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人民日报》2024年11月21日)
材料二:
①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对我国节粮减损和反食品浪费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行动方案》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决策部署而制定,旨在深入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动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加快形成切实管用的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以解决粮食损失和食品浪费问题。
②《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提升全民节粮意识,通过加强引导规范,将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融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范,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建设工作内容。
③当前,不少城市组织了相关活动,提升居民的节约意识。比如,为每个家庭发放节粮教育手册,内容涉及粮食的合理储存方法、剩饭剩菜处理办法、食材的科学搭配等;一些社区还通过家庭竞赛、故事分享会等形式,激发家庭成员之间的节粮意识,尤其是在年轻一代中开展节约粮食的教育,传承勤俭节约美德。
(《中国城市报》2024年12月16日)
材料三:
材料四:
①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餐饮业高度发达,粮食浪费问题日益凸显,“盛宴”变“剩宴”的情况时有发生。
②治理餐饮浪费,离不开科技赋能。可加大对智慧餐饮系统的引进,推动食品生产与消费环节的智能化、数字化升级。通过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融入现代化食堂管理,将消费者餐饮数据、生产链预定数据与现场加工数据精准匹配,提高配餐精确性,提升光盘行动实效。同时,通过对消费者整体口味偏好进行数据分析,实现按需精准备餐和菜品营养搭配,满足顾客多元化需求。比如,江苏连云港灌云县通过云系统记录分析在校师生食堂每日就餐的餐余数据,为餐厅食材订购、菜单制定提供数据信息,并根据师生的口味偏好研发优质菜品,持续跟踪监测,最大限度减少采购与备餐环节的浪费。
③治理餐饮浪费,需要依靠餐饮企业落实相关责任。网络外卖平台和线下餐饮企业要顺应消费者健康饮食习惯,做到菜品的口味、食材、分量等信息公开透明,标明建议用餐人数,推出分量适中、搭配营养的“小份菜”“半份菜”套餐等;在设置优惠措施时,杜绝通过起送价格、满减优惠等方式变相诱导消费者过量点餐。
(《经济日报》2024年09月12日)
9. 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22年,包括粮食、蔬菜、水果、肉蛋禽类等在内的食物损耗浪费总量达4.6亿吨,粮食浪费问题不容小觑。
B.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决策部署,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
C. 大部分受访者认为酒店、餐厅、饭馆等是浪费最严重就餐场所,婚丧宴请是浪费最严重的餐饮消费行为。
D. 实现按需精准备餐和菜品营养搭配,满足顾客多元化需求,需要借助人工对消费者整体口味偏好进行数据分析
10. 以下是对材料一第二段行文思路的梳理,请在①②处填入相应的内容。
在今天,吃饱、吃好不难→①______→粮食浪费现象依然存在→②______
11. 材料四中画波浪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2. 请你根据所给材料,提出三条遏制餐饮浪费的建议。
[三](16分)
[甲]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①。竹工破之,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②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之暇,被鹤氅③,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选自王禹偁《黄冈新建小竹楼记》④,有删节)
【注释】①椽(chuán):椽子,架在屋顶承受屋瓦的木条。②丁(zhēng)丁:形容棋子敲击棋盘时发出的清脆悠远之声。③鹤氅:指的是用鸟羽制成的外套,体现文人雅致的装束。④王禹偁在黄州虽处逆境,仍以竹楼为“心灵宅宇”,借竹的坚韧与高洁自喻。
13.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意思。
(1)伛偻提携 伛偻:______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______
(3)公退之暇 暇:______ (4)被鹤氅 被:______
14.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
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15.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远吞山光,不可具状。
16. 两文同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请你简要概括它们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三、写作(55分)
17.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节日是情感的纽带,为温暖的人间传递情谊;节日是心灵的驿站,为疲惫的心灵提供宁静的港湾;节日是时间的坐标,为美好的未来吹响奋斗号角……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与思考?请结合你的经历和体验,自拟标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身份信息;(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3)不少于600字。
2025年中考模拟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6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题答案】
【答案】 ①.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②.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 会当凌绝顶 ④. 一览众山小 ⑤. 不畏浮云遮望眼 ⑥. 自缘身最高层 ⑦. 晓雾将歇 ⑧. 猿鸟乱鸣 ⑨.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⑩. 云归而岩穴暝
【2题答案】
【答案】(1) ①. 裹 ②. dìng ③. shuǎng ④. 锐
(2) ①. 花和尚 ②. 拳打镇关西 ③. 林冲 ④. 小旋风
(3)[甲]段中的“银子”凸显了鲁提辖仗义疏财的形象;[乙]段中的“银子”引出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情节,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同时也凸显了洪教头的贪婪。
【3题答案】
【答案】(1)①删除“……”。②删掉“多”或“超过”。
(2)该漫画的最上方是一个中国人站在写有“创新”二字的冲浪板上,中间是一朵矗立的浪花,最下方是地球张开双臂,并喊出:“世界机遇”的字样。该漫画寓意:中国创新已立世界潮头,为世界发展提供了机遇。
(3) ①. 此次大赛获奖,你想向同学们说些什么(或:此次大赛获奖,你有什么话要向同学们说吗) ②. 示例:你觉得同学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开展创新实践呢?
二、阅读(55分)
[一](22分)
【4~8题答案】
【答案】4. B 5. ①. 赴任遇老洪,听差转台故事; ②. 差转台取消,卢海洋等待返台,见证游客来访
6. 开篇写“北风呼呼吼叫,山沟里树林沙沙地响”渲染了差转台所处环境的恶劣,突出了卢海洋和老洪工作的艰苦,为后文卢海洋雪夜抢修设备的情节做铺垫(凸显其坚守精神;暗示差转台即将面临的“冷清”命运)。结尾写“风停了,太阳慢慢从云彩中露出脸来”照应开头,暗示事件有了转机,烘托卢海洋得知差转台被保留时的欣慰、踏实的心情(首尾呼应,结构完整,赋予故事温暖的结局)。(意思对即可)
7. 这句话运用了语言描写,写出了卢海洋听到能继续守差转台的消息后的激动、喜悦之情,表现了卢海洋爱岗敬业的形象,同时深化了文章中心。
8. ①老洪在差转台工作多年,默默坚守,无私奉献,作者写老洪是为了从侧面衬托卢海洋爱岗敬业的形象;②作者借老洪之口讲述了王二猛的故事,凸显了差转台工作的重要性,丰富了文章内容;③老洪的故事让卢海洋意识到了差转台工作的艰苦及重要性,老洪的出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二](17分)
【9~12题答案】
【答案】9. D 10. ①. 粮食供需不平衡 ②. 大兴勤俭节约之风
11. 举例论证。列举江苏连云港灌云县通过云系统记录分析食堂的餐余数据,最大限度减少采购与备餐环节的浪费的事例,论证了“治理餐饮浪费,离不开科技赋能”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
12. ①加大宣传力度,组织相关活动,提升居民的节约意识,培养节约习惯;②出台相关文件,加快形成切实有效的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以解决粮食损失和食品浪费问题;③加大对智慧餐饮系统的引进,推动食品生产与消费环节的智能化、数字化升级;④餐饮企业落实相关责任,顺应消费者健康饮食习惯,做到菜品的口味、食材、分量等信息公开透明。
[三](16分)
【13~16题答案】
【答案】13. ①. 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②. 以……为乐 ③. 空闲 ④. 同“披”,披着
14. 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15. (1)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2)(小竹楼)远处吸纳山峦的景色,无法一一详细描述。
16. 甲文表现了欧阳修被贬后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豁达态度;乙文表现了王禹偁被贬后随遇而安,在谪居生活中寻找乐趣的乐观态度。
三、写作(55分)
【17题答案】
【答案】例文:
茱萸染秋
重阳节的风裹着桂花香钻进教室时,我望着窗外翻飞的银杏叶,突然想起奶奶鬓角的白发。
放学推开家门,正撞见奶奶踮着脚往墙上贴茱萸枝。她佝偻的背影像片枯黄的叶子,在风里轻轻摇晃。“丫头回来啦!”奶奶转身时眼角的皱纹里盛满笑意,“今年重阳,陪奶奶去爬南山吧?”
记忆里的重阳节总是热闹的。幼时住在乡下,每到这天,奶奶都会背着我去集市买重阳糕。糕上点缀的红枣像红宝石,甜得人眯起眼睛。后来搬去城里,学业渐忙,重阳节似乎只剩下日历上的一个标记。
次日清晨,我和奶奶站在南山脚下。石阶蜿蜒向上,隐没在晨雾里。奶奶拄着竹杖,一步一步慢慢走。我想搀扶她,却被她笑着推开:“丫头别小瞧我,当年我可是能背着你跑上山的。”
山路越走越陡,奶奶的喘息声渐渐粗重。她时不时停下,指着路边的野菊花让我看,或是弯腰捡起一片红叶,夹进随身带着的布面笔记本里。“等回去做成书签,给你放在课本里。”她的声音带着几分骄傲。
爬到半山腰时,奶奶在一块青石上坐下。远处的城市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山间的风掠过发梢,带着茱萸的清香。奶奶从布兜里掏出油纸包,里面是两块还温热的重阳糕。“尝尝,还是你爱吃的那家铺子。”她看着我咬下第一口,眼里满是期待。
下山的路上,奶奶忽然说:“人老了,就盼着这些日子。一家人凑在一起,吃块糕,爬爬山,心里就踏实了。”我望着她被风吹乱的白发,突然明白,重阳节不仅是登高赏秋的日子,更是时光赠予我们回望与珍惜的契机。
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我轻轻挽住奶奶的胳膊。风里的茱萸香愈发浓郁,染黄了满山的秋色,也染暖了岁岁年年的牵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