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新航路的开辟拉开了欧洲海外扩张的序幕。最早走上大规模扩张道路的是
A.葡萄牙和西班牙 B.荷兰和英国
C.英国和法国 D.荷兰和法国
2.15世纪时欧洲人急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不包括
A.为迅速沟通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B.《马可·波罗游记》诱使西方人到东方去寻找黄金和香料
C.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使他们渴望获得黄金
D.为了传播基督教
3.新航路开辟”是众多航海家不断探索的结果,下列人物与其航行路线或终点对应正确的是
A.达·伽马——菲律宾
B.麦哲伦—印度
C.哥伦布——美洲
D.迪亚士——环球航行
4.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将公元1500年作为世界历史的转折点。以下哪一史实可以作为这种历史分期的依据?
A.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B.新航路的开辟
C.圈地运动的发生 D.宗教改革的发端
5.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他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 )
A.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B.“价格革命”的影响
C.“商业革命”的影响 D.亚洲人口的膨胀
6.16世纪后半期,加勒比海地区生产蔗糖,需要大量人力从事收割、榨汁,将其加工成浓缩糖蜜后,运至欧洲贩卖。因当地劳动力不足,来自欧洲的业主为提升生产力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使用机器开展大生产
B.从非洲引进黑人奴隶
C.自北美聘雇印第安人
D.自欧洲招募契约劳工
7.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16世纪欧洲的市民(   )
①你会发现市场上出现了花生、玉米、甘薯等农产品 
②如果你有机会去做生意,一般会获得较高的利润 
③如果你去美洲,可能会遇到一些装满了黑奴的船只 
④在陆地上,你可以坐火车;在海洋上,你可以乘汽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8.成都电视台准备开拍一部反映历史上“三角贸易”的电视剧,其中有一场景是欧洲殖民者从美洲返航。请你帮导演准备道具,他们的船只满载的物品应该是( )
A.美洲土著居民 B.黑人 C.廉价的工业品 D.黄金、白银和烟草
9.17世纪初,威尼斯商人开设了欧洲第一家咖啡馆。此后,英国的牛津、伦敦,法国的巴黎、马赛,北美的纽约、费城等地也相继开设咖啡馆。此时期咖啡馆的发展历程一定程度反映出( )
A.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B.世界各地的饮食结构渐趋同化
C.社会生活出现了根本性变革 D.世界市场的规模范围不断扩大
10.2014年12月22日《国际金融报》上有一文章《罗得斯纵贯非洲的铁路梦》中这样写道“1865年时,欧洲人在非洲修建的铁路里程仅为760公里,1885年达到7030公里,1913年时,猛增到44309公里,其中英国修建的铁路长达27000公里。整个非洲大陆,通过密集的铁路网,被欧洲的殖民者牢牢控制着。”英国在非洲铁路修建中处于优势的条件有
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工厂”
②资产阶级代议制发展,国内政治稳定
③殖民扩张,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拥有了最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④黑奴贸易兴盛,奴役非洲黑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④
11.“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16-19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在其殖民地与本土之间进行的商贸活动。西班牙人先用掠夺的白银从菲律宾收购中国商船运来的丝绸、瓷器和其他中国产品,再用大帆船横渡太平洋,运抵新西班牙殖民地(今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将其中一部分货物换取当地的黄金、白银,其余货物再连同黄金、白银一起运往欧洲。据此可知,当时( )
A.该贸易促进了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 B.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新航路开辟助推了全球性商业贸易 D.三角贸易的路线与内容发生了变化
12.自哥伦布时代起,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世界历史逐渐融合成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掠夺 B.东方的借鉴学习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工业革命的推广
13.17世纪欧洲一本书中记载了凤梨、马铃薯、木薯等农作物品种,它反映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 )
A.洲际之间农业物种的交流 B.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的转移
C.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加速 D.美洲传统社会遭到巨大破坏
14.16、17世纪时,英国的物价上涨了256%,而工资仅上涨145%;西北欧的地租也远远低于物价上涨。英国及西北欧的这一状况
A.使欧洲的商贸中心发生转移 B.加速了欧洲白银的外流
C.导致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加快了封建社会的解体
15.当今,中国的对外开放正向纵深领域发展。中国对外开放的每一步都意味着对海洋的挺进,大国崛起必须经略海洋已成共识。从历史上来看,早期殖民国家都是以海洋起家的,它们的早期海上殖民扩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早期殖民扩张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
A.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B.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均衡发展
C.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D.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16.16-17世纪,天主教会对西属、葡属美洲的渗透无孔不入,每个城市的主广场都有集中传教区,携带天花的传教士从一个地区流动到另一个地区,圣徒们往往聚集在一起进行各种宗教活动。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A.新教思想在美洲深入传播 B.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C.教会成为美洲主要殖民者 D.殖民活动加剧美洲灾难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记者:“是什么原因促成你有西行的设想?”
回答:“19岁那年,葡国航海家达·伽马完成首航印度壮举,他带回许多珠宝香料和布匹,一本万利,成了巨富。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激励,我下定决心要超越达·伽马,好望角风浪太大,我要另辟到达东方的安全航道。”
材料二 1498年,达·伽马抵达印度的卡里库特时,一位当地人问葡萄牙人到底想要得到什么,达·伽马回答说:“基督教和香料。”赫尔南多·科特斯在准备征服墨西哥时宣称:“我为获取金子而来,而不是来当农民种地的。”
——约翰·马凯等《世界诸国史》
请分析:
(1)根据材料一,判断文中的“我”是指哪位航海家。他与其他航海家“背道而行”的依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18世纪,由于各种现实动机与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亚洲和欧洲的航海家都发起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欧洲人开辟了多条新的远洋航线。欧洲影响力的扩大有助于全球性的交通、通信和交流网络的建立……在错综复杂的贸易网络中诞生了一个世界性的经济体系。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等
材料二 所谓大发现是指欧洲的扩张运动,它开辟了新的海上航道。15世纪末开始的欧洲扩张不仅仅归功于葡萄牙王子航海家亨利及哥伦布这样勇敢的水手们,也归功于整个基督教,更重要的是归功于在城市中特别是里斯本和塞维利亚聚合的特权集团。当时东方在地理上虽十分遥远,但东方的财富、宝石、贵金属等构成了对欧洲人的诱惑。引起欧洲经济扩张的地理发现在人类历史上掀起了一场革命。
——摘编自德尼兹·加亚尔·贝尔纳代特·德尚等著《欧洲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欧洲探险者”及其开辟出的“交通和交流网络”的主要史实。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5世纪末欧洲得以扩张的原因和条件。
19.地理大发现将世界逐渐连成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竭力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富源的竞争热,殖民制度——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
——【德】马克思
材料二 玉米这一美洲特产,地理大发现后很快传到中国西南部、非洲及东南欧。马铃薯、烟草、可可等美洲特产,也传到亚欧非诸洲。非洲所产的咖啡传到欧美,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1)材料一中“地理上的发现”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地理上的发现”在哪些方面促进了欧洲市场的发展。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根据材料,分析“地理大发现”的影响。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王与王后二位陛不决意派臣,克里斯托瓦尔·哥伦布前往上述印度各地,拜谒该地君王,察访民情,观光名胜,了解风土并使其人民皈依吾神圣宗教。二位陛下还令臣一反昔日之旧径,勿由陆路东行而另辟新途,专取海路西行……往印度地区,以便将陛下之诏书面呈当地诸位国王,履行君命。”……1492年11月1日,哥伦布船队在古巴海岸登陆时曾向土著居民明确表示:“远征军司令来此目的乃寻找黄金。”“臣向二位陛下保证,普天之下,无任何地方比这里景色更丽……这里的一切都应置于其统治之下……因为发扬光大基督教乃吾人此行之初衷和目的。”“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
——孙家堃译《哥伦布航海日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情节要具体,现象要简要,评价要史论结合,准确全面。)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单元测试》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C B C B C D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A A D D D
1.A
【详解】新航路开辟后,最早走上大规模扩张道路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故答案为A项;荷兰、英国、法国是在葡萄牙和西班牙之后走上殖民扩张道路,排除B、C、D项。
2.A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考查15世纪时,欧洲人急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人急于开辟新航路不是为了迅速沟通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故A错误,符合题意。从社会原因看,《马可·波罗游记》的流传,诱使他们到东方去寻找黄金和香料,故B正确,排除。从根本原因看,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使他们渴望获得黄金,故C正确,排除。从宗教原因看,为了传播基督教,故D正确,排除。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开辟新航路·原因
3.C
【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计划向西航行到达亚洲,但最终开辟了通往美洲的航路,故C项正确。达·伽马绕非洲海岸到达印度,故A项错误;麦哲伦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故B项错误;迪亚士沿非洲海岸探险,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属于记忆型选择题,识记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史实,紧扣设问要求“人物与其航行路线或终点对应正确的是”,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4.B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与知识运用的能力,“将公元1500年作为世界历史的转折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500年前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社会由相对孤立走向了密切联系的整体,B符合题意;A、D在时间上均不合题意,C与题意无关。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开辟新航路·开辟新航路的影响
5.C
【详解】依据材料“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可以看出新航路开辟的推动,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贸易中心的转移,促使联系更加紧密,C项正确;世界市场的雏形的出现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排除A项;价格革命体现的是价格的变化引发阶层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亚洲人口的膨胀,排除D项。故选C项。
6.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后半期,美洲劳动力不足主要依靠从非洲引进黑人奴隶,故B项正确;A是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后出现;印第安人被西方殖民者大肆屠杀,故C项错误;D项不是主要方式,排除。
7.C
【详解】根据所学16世纪新航路开辟,市场上出现了花生、玉米、甘薯等农产品。通过做生意一般会获得较高的利润。新航路开辟的同时开始了殖民扩张,进行黑奴贸易。故C正确。16世纪还没有开始工业革命,故排除ABD。
8.D
【详解】欧洲的三角贸易分为初程,奴隶贩子带着廉价的工业品如枪支、杂物等从欧洲出发;中程为到非洲购买、换取甚至直接猎取黑人,用船运到美洲,卖给种植园主充当奴隶;归程为带着满船的黄金、白银、烟草和蔗糖等需要的经济作物从美洲返回欧洲,D项正确,排除B、C项;印第安人并没有被贩卖到其它大洲,排除A项。故选D项。
9.D
【详解】咖啡是美洲的作物,17世纪初期,世界已经连为一个整体,随着物种交流,咖啡在欧洲流行开来,世界市场不断扩大,D项正确;工业革命开始时间是在176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B项错在“同化” ,排除B项;题干中没有体现社会生活出现了根本性变革,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发达,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渐发展完善,政治稳定,通过殖民扩张,成为“日不落的大帝国”故①②③说法正确;④错误,黑奴贸易在工业革命后就逐渐衰落了,故选B。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影响
11.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19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用“马尼拉大帆船”在中国、墨西哥和欧洲间从事贸易活动,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助推了全球性商业贸易,C项正确;材料并未说明贸易对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的影响,排除A项;直到工业革命后,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才初步形成,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三角贸易路线与内容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
12.A
【详解】结合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来分析,其形成是在欧洲列强的扩张过程中,新航路开辟后,正是经过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把亚非拉的落后国家卷进世界体系中来的,整个世界才逐渐统一在一起,故A正确。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西方殖民扩张的有关内容,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分析得出结论。
13.A
【详解】原产美洲的马铃薯、木薯等农作物品种出现在17世纪欧洲的书籍中,反映出新航路开辟推动了洲际之间农业物种的交流,A项正确;欧洲出现美洲作物不能说明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B项错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加速与材料内容不符,C项错误;欧洲出现美洲作物,不能说明美洲传统社会遭到巨大破坏,D项错误。
14.D
【详解】材料反映了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迅速,而工资上涨缓慢,这使资产阶级获利丰厚,有利于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而加速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故选D;欧洲的商贸中心发生转移是由于新航路开辟,而不是物价上涨所致,故排除A;16、17世纪正是大量金银等贵金属流入欧洲的时期,故排除B;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14世纪的意大利,故排除C。
15.D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整体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从孤立分散到走向整体世界的过程,是世界各地联系不断加强的过程。“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符合题干中“积极意义”,所以D正确;“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是站在近代化史观角度叙述的,所以A错误;“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均衡发展”表述错误,所以B错误;“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是站在欧洲角度进行分析的,不属于整体史观,所以C错误。
16.D
【详解】根据材料“16—17世纪天主教会对西属、葡属美洲的渗透无孔不入……携带天花的传教士从一个地区流动到另一个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17世纪正处于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早期殖民扩张时期,在加强世界联系的同时,引起全球物种流动、疾病传播,因此说明的是殖民活动加剧美洲灾难,D项正确;16世纪经宗教改革后的路德教、加尔文教等主张信仰得救、简化宗教仪式等,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世界市场的雏形的出现是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而17世纪、18世纪随着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得到拓展,B项时间表述不准确,排除;材料只涉及教会在西方的殖民扩张,而没有其他的对比材料,无法推出C项,排除。故选D项。
17.(1)麦哲伦;地圆说。
(2)动机:①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②社会根源:欧洲人对贵重金属和香料的渴求。③直接原因:商业危机,西欧人被迫另辟抵达东方的新航路。④宗教根源:基督教会为了传教,不惜使用武力进行“圣战”,成为海外扩张的重要推动力。⑤政治:欧洲各国君主强化王权,积极扩张,⑥思想动力: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想⑦条件: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上、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
【详解】(1)由材料一信息“我下定决心要超越达 伽马,好望角风浪太大,我要另辟到达东方的安全航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出文中的“我”是指麦哲伦。“依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是地圆学说。
(2)“原因和条件”,依据材料二信息“基督教和香料”“我为获取金子而来,而不是来当农民种地的”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根源、社会根源、直接原因、宗教根源、政治基础、思想动力以及科技条件等角度分析。
【点睛】
18.(1)史实:迪亚士开辟了通往好望角的航线;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航线;麦哲伦及其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达·伽马开辟了通往印度的航线。
(2)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传播基督教的精神动力;奥斯曼帝国威胁陆路商路。
具备客观的有利条件:造船技术进步;指南针运用等;航海家的冒险精神;率先开辟新航路的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详解】(1)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探险者”及其开辟出的“交通和交流网络”的主要史实指的是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作答时列举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及其船队开辟航线的史实。经过地理大发现,原先分隔的世界联系开始增多,世界逐步成为一个整体。
(2)原因:根据材料中的“时东方在地理上虽十分遥远,但东方的财富、宝石、贵金属等构成了对欧洲人的诱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中的“也归功于整个基督教”可得出传播基督教的精神动力;结合所学知识,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商路,导致商路不畅,引发商业危机,这是15世纪末欧洲得以扩张的直接原因。
条件:根据材料中的“15世纪末开始的欧洲扩张不仅仅归功于葡萄牙王子航海家亨利及哥伦布这样勇敢的水手们”可得出航海家的冒险精神,率先开辟新航路的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根据所学知识,具备的有利条件还包括造船技术进步、指南针运用等。
19.(1)“地理上的发现”:新航路的开辟。
方面:商业革命;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殖民制度;资本主义发展。
(2)历史现象: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物种交流。
影响: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
【详解】(1)“地理上的发现”:结合所学可知,指新航路的开辟。
方面:根据“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业资本发展的大革命……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掀起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丰富资源的竞争热,殖民制度”得出商业革命,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增多,殖民制度;根据材料“殖民制度”可得出殖民制度;根据“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得出资本主义发展等。
(2)现象:根据“玉米这一美洲特产,‘地理大发现’后很快传到中国西南部、非洲及东南亚。马铃薯、烟草、可可等美洲特产,也传到亚欧非诸洲”得出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物种交流。
影响:根据“传到中国西南部、非洲及东南亚”“ 马铃薯、烟草、可可等美洲特产,也传到亚欧非诸洲”得出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根据材料“非洲所产的咖啡传到欧美,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可得出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结合所学可知,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
20.答案一:情节:国王与王后二位陛下决意派哥伦布前往上述印度各地。
重大历史现象:新航路开辟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概述与评价:14、15世纪,生产力的提高使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得西欧各国急需获得东方的商品和黄金,奥斯曼上耳其帝国阻断陆路交通使得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成为必要。西班牙处于大西洋与地中海交汇连接处,地理位置优越,政治上是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信奉基督教。获得东方的奢侈品是西班牙王室的经济动因,向东方传递基督福音是强大精神动因。自然科学的进步,造船技术的发达,人文主义的发展都成为西班乐王室支持哥伦布开辟新大陆的重要条件。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完成了新航路开辟,为西班牙获取了大量东方财富。但这些财富没有转化为生产资本,致使西班牙最后衰落下去。
答案二:情节:1492年11月1日,哥伦布船队在古巴海岸登陆时曾向土著居民明确表示:“远征军司令来此目的乃寻找黄金。”历史现象:14、15世纪西欧社会兴起了寻金热。
概述与评价:14、15世纪,生产力的提高使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得西欧各国急需获得东方的商品和黄金,一种寻金热迅速弥漫开来。自新航路开辟出来后,东方的黄金源源不断被运往欧洲,引起了欧洲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当然,西班牙、葡萄牙获得的贵金属用于自我消费,没有转化成资本,从而日渐衰落。
答案三:情节:臣向二位陛下保证,普天之下,无任何地方比这里景色更美丽……这里的一切都应置于其统治之下。
历史现象:伴随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走上了对外殖民扩张之路。
概述与评价: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率先走上了对外殖民扩张之路,它们亚非拉许多地方变为自己的殖民地,从中获得大量财富。自贸易中心转移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后,促进了荷兰、英法等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了加快原始资本积累,这些国家纷纷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是推动了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引发了西欧列强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给亚非拉国家和地区带来严重灾难。
【详解】根据题干要求,任意选择其中一个情节展开论述即可。如选择情节:国王与王后二位陛下决意派哥伦布前往上述印度各地。重大历史现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里反映的历史现象是新航路开辟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概述与评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4、15世纪,生产力的提高使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得西欧各国急需获得东方的商品和黄金,奥斯曼上耳其帝国阻断陆路交通使得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成为必要。从地理位置上看,西班牙处于大西洋与地中海交汇连接处,地理位置优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班牙在政治上是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信奉基督教。获得东方的奢侈品是西班牙王室的经济动因,向东方传递基督福音是强大精神动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然科学的进步,造船技术的发达,人文主义的发展都成为西班乐王室支持哥伦布开辟新大陆的重要条件。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完成了新航路开辟,为西班牙获取了大量东方财富。但这些财富没有转化为生产资本,致使西班牙最后衰落下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