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甘肃省白银市、武威市、嘉峪关市、临夏州中考生物学真题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甘肃省白银市、武威市、嘉峪关市、临夏州中考生物学真题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年甘肃省白银市、武威市、嘉峪关市、临夏州中考
生物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分。
1.在一个麦田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A. 田鼠 B. 农民 C. 蝗虫 D. 小麦
2.经过三代人的治理,八步沙林场已经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当年风沙肆虐的荒芜之地,如今草木繁茂,郁郁葱葱。这说明(  )
A. 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B. 环境能够适应生物 C. 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D. 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3.下列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是(  )
A. 草原生态系统 B. 森林生态系统 C. 城市生态系统 D. 沙漠生态系统
4.陆游诗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一朵杏花中能够发育成果实的结构是(  )
A. 子房 B. 胚珠 C. 柱头 D. 花药
5.佩戴口罩能够有效预防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口罩相当于人体免疫防线中的(  )
A. 免疫器官 B. 免疫细胞 C. 杀菌物质 D. 皮肤和黏膜
6.《道德经》云:“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生命最有可能起源于原始海洋
B. 化石是记录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C.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黑猩猩
D.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4分。
7.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可通过叶脉、茎中的 ______运输至植株各处。
8.望梅止渴、闻鸡起舞等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 ______。
9.豆瓣酱是用蚕豆、食盐、辣椒等制成的调味品,其中的豆瓣是蚕豆种子结构中的 ______。
10.食品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对于新鲜肉类可采取的保存方法是 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三、实验考查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分。
11.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中,碘液的作用是 ______;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碘液的作用是 ______。
四、分析说明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2.小华同学参加了体育测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在参加体育考试前,他吃了早餐,食物中的淀粉被消化成 ______才能被人体吸收;血糖在人体分泌的 ______作用下,被细胞吸收和利用。
(2)在进行剧烈运动时,他的呼吸频率加快。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他呼出的气体中含量增加的气体是 ______。
(3)在参加1000米跑项目时,当他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冲出起跑线,该反射属于 ______(填“简单的”或“复杂的”)反射;在奔跑过程中,他的心率明显加快,血压明显 ______。
(4)在测试过程中,他的组织细胞会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其中尿素能通过泌尿系统和 ______排出体外。
13.豌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在我省多地均有种植。已知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分别由基因R、r控制,现选取圆粒和皱粒豌豆进行杂交,遗传图解如图所示,请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1)生殖细胞①的基因组成是 ______;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______片段。
(2)子代④的基因组成是 ______,其性状表现为 ______。
(3)子代③的性状表现为 ______;将其产生的种子平分为两份,分别种植在肥沃和贫瘠的土壤中,两组豌豆的长势出现明显差异,这种变异属于 ______的变异。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田鼠是动物,属于消费者,它们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以植物为食,A 错误。
B、农民是人类,属于消费者,B 错误。
C、蝗虫是动物,属于消费者,C 错误。
D、小麦是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D 正确。
故选:D。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2.【答案】C
【解析】解:A、环境能够影响生物,强调的是环境因素对生物的作用,而题干中是人类通过治理(生物的活动)使环境发生了变化,A 错误。
B、环境不会主动适应生物,通常是生物适应环境,B 错误。
C、经过三代人的治理,人作为生物,改变了八步沙林场的环境,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这体现了生物能够影响环境,C 正确。
D、生物能够适应环境,主要说的是生物自身对环境的适应特征,而题干重点是生物对环境的改变,D 错误。
故选:C。
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包括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以及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和繁衍,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行为方式等方面表现出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生物影响环境是指生物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过程中,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影响;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如光、温度、水、土壤等,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等产生作用。
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B
【解析】解:A、草原生态系统主要以草本植物为主,相对森林生态系统,其环境复杂程度较低,生物种类相对较少,A 错误。
B、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生物种类多样性最为丰富,B 正确。
C、城市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以人类活动为中心,生物种类主要是人类和一些适应城市环境的动植物,相对自然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较少,C 错误。
D、沙漠生态系统气候干旱,水源缺乏,环境条件恶劣,生物种类很少,D 错误。
故选:B。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其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存在差异。生物种类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环境越复杂,生物种类就越丰富。
掌握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4.【答案】A
【解析】解:一朵杏花中,雌蕊的子房能发育成果实,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都完成了“历史使命”,纷纷凋落。子房继续发育成为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里面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
掌握花的结构、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D
【解析】解: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它们不仅能够阻挡大多数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佩戴口罩能过滤掉空气中的流感病毒等病原体,相当于人体免疫防线中的皮肤和黏膜,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人之所以能在有许多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是因为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如胸腺、淋巴结和脾)和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白细胞的一种)组成的。
掌握人体的三道防线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C
【解析】解:A、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所以生命最有可能起源于原始海洋,A正确。
B、化石是保存在古老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的证据,B正确。
C、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C错误。
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D正确。
故选:C。
(1)化石是保存在古老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的证据。
(2)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化石证据与总体趋势和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等相关知识。
7.【答案】筛管
【解析】解: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绿叶制造的有机物经叶脉、叶柄、茎中的筛管运输到植株各处。
故答案为:筛管
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
掌握筛管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8.【答案】学习行为
【解析】解: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另一类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望梅止渴、闻鸡起舞等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故答案为: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的概念和特点。
9.【答案】子叶
【解析】解:菜豆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菜豆种子子叶两片,肥厚,储存营养物质,所以豆瓣是蚕豆种子结构中的子叶。
故答案为:子叶
种子一般包括种皮(有保护作用)和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子叶)。
掌握种子的结构是解题的关键。
10.【答案】真空包装、冷藏、冷冻、腌制以及晒干或风干等
【解析】解:对于新鲜肉类的保存,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旨在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延长肉类的保质期。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保存方法:
真空包装:将肉类放入真空袋中,排除袋内的空气,然后密封。真空环境可以抑制需氧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延长肉类的保存时间。
冷藏:将肉类放置在冰箱的冷藏室中,降低温度以减缓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冷藏通常适用于短期保存。
冷冻:将肉类放入冰箱的冷冻室中,使肉类结冰以停止微生物的生长。冷冻适用于长期保存,但需要注意解冻方法,以避免肉质受损。
腌制:使用盐、糖、醋等调味品腌制肉类,可以改变肉类的pH值,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腌制还可以增加肉类的风味。
晒干或风干:将肉类切成薄片或条状,然后晒干或风干。干燥的环境可以去除肉类中的水分,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但需要注意的是,晒干或风干后的肉类应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以避免回潮。
故答案为:
真空包装、冷藏、冷冻、腌制以及晒干或风干等
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溶菌酶等。
本题主要考查了食品保存方法的相关知识,特别是针对新鲜肉类的保存。在解答此类题目时,需要理解不同保存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以便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保存方法。
11.【答案】使细胞核染色 检验淀粉的存在
【解析】解: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中,碘液的作用是使细胞核染色;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碘液的作用是检验淀粉的存在。淀粉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向经过处理的叶片上滴加碘液,如果叶片变蓝,说明叶片在光下制造了淀粉。
故答案为:
使细胞核染色;检验淀粉的存在
因为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通过染色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的结构,尤其是细胞核的形态和位置。淀粉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
掌握染色体和淀粉的特性是解题的关键。
12.【答案】葡萄糖;胰岛素;
二氧化碳;
复杂的;升高;
排汗
【解析】(1)糖类最终被分解成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故食物中的淀粉被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促进细胞对血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
(2)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因此,与吸入的空气相比,呼出的气体中含量增加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3)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冲出起跑线,是人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形成的,属于复杂的反射。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奔跑过程中,心率加快,血液流动速率加快,血压明显升高。
(4)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还有少量的尿素和无机盐等物质。因此,尿素能通过泌尿系统和排汗排出体外。
故答案为:(1)葡萄糖;胰岛素;
(2)二氧化碳;
(3)复杂的;升高;
(4)排汗。
1、淀粉最终被分解成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3、人生来就有的反射,不需要先经过大脑的分析和判断的,是一类简单的反射。除了上述这类简单的反射外,人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还能形成复杂的反射。
3、人体细胞在生命活动中不断产生各种废物,其中二氧化碳由呼吸系统排出体外;产生的尿素等废物主要由泌尿系统形成尿液排出体外,还有一部分尿素由皮肤通过汗腺排出体外。
掌握排泄的途径、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血压、肺泡内的气体交换、非条件(简单)反射和条件(复杂)反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R;DNA
rr;皱粒
圆粒;不遗传
【解析】(1)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在形成生殖细胞时彼此分开,亲代Rr基因形成的生殖细胞中基因为R或r,所以生殖细胞①的基因组成是R;基因是指位于染色体上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皱粒为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rr,生殖细胞②的基因组成是r,则子代④的基因组成是rr,其性状表现为皱粒。
(3)生殖细胞①的基因组成是R,生殖细胞②的基因组成是r,所以子代③的基因组成为Rr,性状表现为圆粒;将其产生的种子平分为两份,分别种植在肥沃和贫瘠的土壤中,两组豌豆的长势出现明显差异,这种变异是由环境变化(土壤肥沃程度)引起的变异,属于不遗传的变异。
故答案为:(1)R;DNA
(2)rr;皱粒
(3)圆粒;不遗传
1、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给下一代,是可遗传的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果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就不会遗传给后代,是不遗传的变异。
掌握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及变异的类型等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