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漏》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7《漏》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内容 27《漏》 课时 第一课时 预计上课时间
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有趣的故事”,《漏》这篇课文是民间故事,它围绕“漏”展开,老虎和贼都对“漏”极其害怕的心理导致他们不辨真伪,盲目逃窜,下场可笑。故事讽刺了老虎和贼的愚蠢和贪婪,告诉人们做贼心虚、干坏事没有好下场的道理。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发掘有趣的点,品读故事,感受故事的生动有趣。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不仅留下开心的笑声,还有更多的思考。
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个很有趣的民间故事,因老婆婆的一个“漏”字,老虎和贼东窜西窜,几乎丧命,也使得小胖驴幸免于难。一个“漏”字贯穿整个故事,虽然它在故事表述中只占了极小的部分,整个故事却因它而奇趣生辉。因为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所以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大部分学生写作的兴趣浓厚,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语言文字表达活泼生动,富有童趣。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了解故事的特点,体会民间故事的魅力。 语言运用:借助提示,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复述故事。 思维能力: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 审美创造: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内容。
教学重点 能借助提示,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复述老虎和贼第一次遇见“漏”的情景。
教学难点 借助示意图复述故事。
教学方法 与策略 教授法 朗读法 体验法 启发法 合作法
教学评价 征答、观察提问、练习反馈
教学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 学 步 骤 学 生 活 动 教 师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学生看图猜故事。 2.学生齐读课题。 3.学生书空练写“漏”字。 1.出示《神笔马良》《猴子捞月》《嫦娥奔月》等故事相关的图片,学生看图猜故事。 2.导入新课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民间故事—《漏》。 3.结合板书,指导“漏”的书写,学生练写。 提示:左窄右宽。“尸”横长折短,长撇舒展,伸展到三点水下面。“雨”四点方向一致。 借助图片引出民间故事,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整体感知,梳理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思考:“漏”究竟是什么 老虎和贼以为“漏”是什么 为什么 2.学生接力朗读课文。 3.根据提示说说你故事的大致内容。 4.借助示意图和文字提示,按照地点变化顺序,梳理课文线索。 1.学生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漏”究竟是什么 老虎和贼以为“漏”是什么 为什么 2.指名接力朗读课文,相机生字正音。 重点正音:“脊”读第三声,“老婆婆”是轻声词,“贼、纵”是平 舌音。 3.说说故事的大致内容,出示填空。 一天晚上,贼和老虎在 的时候,听到 ,以为“漏”是 ,吓得 。好不容易在 ,甩掉了“漏”。被雨一淋,老虎和贼清醒了,还 ,在 ,又以为 ,老虎和贼吓得 。原来,老婆婆口中的“漏”是 。 4.根据课后第三题,全班讨论、梳理课文线索。 老婆婆家(图) 说“漏”,吓跑了虎和贼 路上(图) 虎驮贼,贼骑虎 歪脖老树(图) 甩掉对方。 再次相遇,滚下山坡 山坡(图) 以为对方是“漏”,吓昏过去 老婆婆家(图) 再次说“漏” 本课篇幅较长,学生梳理课文主要内容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在初读感知时,除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也要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地点的转换,有助于厘清故事发展的顺序。
三、学习第一至十二自然段,体会趣味 1.小组合作学习。 (1)学生画出故事中老虎和贼的活动地点的变化。 (2)画出觉得有意思的句子,讨论交流。 (3)学生说一说从中感受到贼和虎当时怎样的心情。 2.学生分享朗读,体会故事的趣味。 (1)学习生字“胶旋”,结合句子意思的理解,说说“粘胶、旋风”的意思。 (2)学习生字“颠、纵”。想象贼和老虎一心逃命的狼狈相。 3.思考并交流:老虎和贼连“漏”是什么都不知道,为什么却如此害怕呢 1.小组合作学习老虎和贼第一次遇见“漏”的情景。 要求: (1)故事中老虎和贼的活动地点有什么变化 简单画一画。(老婆婆家一路上一歪脖老树) (2)画出你觉得有意思的句子,讨论交流。 (3)说说你从中感受到贼和虎当时怎样的心情。 2.多种形式朗读,体会故事的趣味。 思考:这部分故事内容中,你觉得哪些内容最有意思? 预设1:老虎和贼的心理活动。 (1)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说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理解“莫非”的含义,在这里有“猜测”的意思。指导朗读后半句话,读好半信半疑的语气。 板书:半信半疑 (2)坏事,“漏”捉我来了!坏事,“漏”等着吃我哩! 注意句子中“坏事应读得紧张而急促,突出心里害怕的感觉。 板书:害怕 (3)“漏”真厉害,像胶一样,粘住我了。到树跟前,得把它蹭下来,好逃命。 “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驮到家再吃我。到树跟前,得想法蹿上去,好逃命。 相机学习生字“胶旋”,结合句子意思的理解,说说“粘胶、旋风”的意思 (4)终于甩掉“漏”了!终于甩掉“漏”了! 指导朗读“终于”的语气,要读出激动、开心的语气。 板书:松了一口气 预设2:老虎和贼狼狈逃窜的样子。 (1)贼心里害怕,脚下一滑,扑通从屋顶的窟窿里跌下来,正巧摔到虎背上。 (2)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跑哇,跑哇,累得老虎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跑着跑着,雨大了起来。 (3)到了树跟前,老虎把身子一歪,贼顺势一纵,蹿到树上。 相机学习生字“颠、纵”。想象贼和老虎一心逃命的狼狈相。理解“纵”在文中的意思是“身子猛然向上”。 3.讨论:老虎和贼连“漏”是什么都不知道,为什么却如此害怕呢 学生交流,教师引出“做贼心虚”的道理。 故事中对于老虎和贼的动作、心理描写得入木三分,读来十分有意思。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动作和心理描写,体会老虎和賊的心情变化,发现作者描写时的规律,为学生详细复述做好铺垫。
四、指导书写 学生观察分享。 学生练写。 出示生字“喂、贼、狼”,学生观察。 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引导学生观察,练写进行巩固
作业设计 作业内容 设计思路
1.抄写本课生字词语。 2.能借助提示,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复述老虎和贼第一次遇见“漏”的情景。
教学内容 27《漏》 课时 第二课时 预计上课时间
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有趣的故事”,《漏》这篇课文是民间故事,它围绕“漏”展开,老虎和贼都对“漏”极其害怕的心理导致他们不辨真伪,盲目逃窜,下场可笑。故事讽刺了老虎和贼的愚蠢和贪婪,告诉人们做贼心虚、干坏事没有好下场的道理。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发掘有趣的点,品读故事,感受故事的生动有趣。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不仅留下开心的笑声,还有更多的思考。
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个很有趣的民间故事,因老婆婆的一个“漏”字,老虎和贼东窜西窜,几乎丧命,也使得小胖驴幸免于难。一个“漏”字贯穿整个故事,虽然它在故事表述中只占了极小的部分,整个故事却因它而奇趣生辉。因为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所以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大部分学生写作的兴趣浓厚,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语言文字表达活泼生动,富有童趣。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了解故事的特点,体会民间故事的魅力。 语言运用:借助提示,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复述故事。 思维能力: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 审美创造: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内容。
教学重点 能借助提示,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复述老虎和贼第二次遇见“漏”的情景。
教学难点 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有趣的故事的兴趣。
教学方法 与策略 教授法、朗读法、体验法、启发法
教学评价 征答、观察提问、练习反馈
教学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 学 步 骤 学 生 活 动 教 师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学习第十三至二十自然段,体会趣味 1.小组合作学习。 (1)学生画出故事中老虎和贼的活动地点的变化。 (2)画出觉得有意思的句子,讨论交流。 (3)学生说一说从中感受到贼和虎当时怎样的心情。 2.学生分享朗读,体会故事趣味。 1.小组合作学习老虎和贼第二次遇见“漏”的情景。 要求: (1)故事中老虎和贼的活动地点有什么变化 简单画一画。(路上一歪脖老树一山坡) (2)画出你觉得有意思的句子,讨论交流。 (3)说说你从中感受到贼和虎当时怎样的心情。 2.多种形式朗读,体会故事的趣味。 (1)老虎和贼的心理活动。 ①老虎被雨一淋,清醒了许多,想想不甘心,还是要回去吃驴,就转身往回走 贼被雨一淋,清醒了许多,想想不甘心,还是要回去偷驴,就下树准备往回走。 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不甘心”。(不情愿)读出不情愿的感觉。 板书:不甘心 ②贼又冷又饿,正在下树,看见走来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心想:“‘漏’又来了,这下我可活不成了!” 老虎正走着,见天上掉下个黑乎乎的东西,响声又这么大,心想:“‘漏’又来了,这下我可活不成了!” 分角色朗读,女生读贼的心理活动,男生读老虎的心理活动。 板书:惊恐 (2)老虎和贼狼狈受惊的样子。 ①他赶忙往树梢上爬,总嫌离地太近,紧爬慢爬,咔嚓一声,树枝断了,一个倒栽葱摔了下来,顺着山坡往下滚。 ②赶紧逃跑。下过雨的山坡又湿又滑,老虎腿一软,顺着山坡往下滚。 ③老虎和贼一齐滚下了山坡,浑身沾满泥水,撞在了一块儿。他俩对看了一眼,同时惊恐地大喊:“漏'哇—”然后都吓昏了过去。 指导学生表演“紧爬慢爬”“倒栽葱摔”“腿一软”“滚下山坡”“惊恐大喊”“吓昏”。 学生边读边做动作,体会贼和老虎的可笑和狼狈。 3.引导学生朗读第十九至二十自然段。 (1)学生交流感受。 (2)总结:老公公、老婆婆口中的“漏”和老虎、贼眼中的“漏”是不同的,老虎和贼不怀好意,做贼心虚,自作自受。 尝试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学习,维续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老虎和贼的动作以及心理描写,品读老虎和贼的心情变化,体会故事的趣味。
二、完整复述,总结学法 1.学生讨论本课的复述方法,并交流。 预设1:以地点的变化为顺序进行复述。 预设2:以老虎和贼心情的变化为顺序进行复述。 2.根据任务单完成复述提纲。 根据评价表进行评价。 1.小组讨论本课复述方法,并交流 预设1:以地点的变化为顺序进行复述。 预设2:以老虎和贼心情的变化为顺序进行复述。 2.组织学生完成复述提纲,练习复述。 任务单: (1)选择喜欢的方式,完成复述提纲。 (2)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不遗漏重要情节,内容连贯。 (3)态度大方,语言流畅。 3.指名交流,根据评价表评价。 4.组织同桌练习,生生互评。 锻炼学生复述故事的能力,从有趣的故事中获取一定的知识,发挥故事的教育作用。
作业设计 作业内容 设计思路
借助课后提示,把整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