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虹口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学生学习能力诊断测试(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上海市虹口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学生学习能力诊断测试(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虹口区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学生学习能力诊断测试
高三化学 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案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用水笔清楚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4.本试题的选择题,没有特别注明,为单选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若注明双选,有两个正确选项:若注明不定项,有1~2个正确选项,多选、错选不得分,漏选得一半分。
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N-14 O-16 F-19 P-31 Cl-35.5 Cu-63.5
一、液态有机储氢
氢气的储存和运输,是制约氢能大规模应用的关键的问题。液态有机储氢(LOHC)因具有高储氢能力、循环寿命长等优势,正逐渐引起人们研究关注。
1. 下列关于氢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原子半径最小 B. 原子光谱为线光谱
C. 元素的电负性最大 D. 基态原子电子云形状为球形
2. 氢元素能形成、、等分子,这些分子
A. 互为同素异形体 B. 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C. 物质的量相同时,含有相同数目中子 D. 质量相同时,含有相同数目电子
3. 下列液态有机化合物中存在氢键的有
A. 乙醇 B. 乙醛 C. 乙酸 D. 乙酸乙酯
4. H2中含有CO等杂质,工业上把高压气体通过冷的铜氨溶液和氨水的混合液除去中的CO。化学方程式如下:
(1)[Cu(NH3)3(CO)]+的配体为___________。
(2)下列条件可实现铜氨溶液的再生的是___________。
A. 加热加压 B. 冷却加压 C. 加热减压 D. 冷却减压
循环在氢能的贮存和释放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向含有催化剂的溶液中通入生成,从而实现的贮存。
5. 溶液贮存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该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_______。
6. 通入一段时间后,若采用红外光谱检测溶液中的生成,应关注的吸收带位置是___________。
A. 键伸缩振动(约)
B. 键伸缩振动(约)
C. 键伸缩振动(约)
D. 键伸缩振动(约)
7. 在催化剂作用下,通过分解可以实现的释放,反应如下: 。已知25℃、条件下,与的燃烧热分别是、。则:___________。
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释放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
8. 比较状态Ⅰ与状态Ⅱ中C-N-C键角的相对大小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9. 若用代替发生上述催化释氢反应,除生成外,还生成___________。
A. B. HD C. D. 和
二、电池
电池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和便携式电子产品,常用离子化合物作为电解质,溶解在以碳酸二甲酯()为主的混合有机溶剂中作为电解质溶液。
已知晶体结构为立方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10. 写出基态磷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
11. 所含三种元素的原子处于基态时,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A. B. C. D.
12. 碳酸二甲酯()中的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有___________。
A.杂化 B.杂化 C.sp杂化
13. 碳酸二甲酯()分子中所含的σ键与π键的数目比为___________。
14. 与可直接反应制备,三种化合物的熔点如下。
化合物 LiF
熔点 -93.8°C 845℃ 200℃
解释三种化合物熔点差异的原因___________。
15. 使用LiPF6时必须在干燥条件下操作,以防止其与水反应。已知LiPF6与水反应生成两种酸和一种盐,写出LiPF6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16. 根据晶胞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晶体中距离最近且距离相等的有___________个。
A 4 B. 6 C. 8 D. 12
(2)若晶胞边长为,则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列出计算式,,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17. 电池结构如图所示。电池中间是聚合物的隔膜,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只让通过。反应原理为:。下列关于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A. 放电时,M电极为电池的正极
B. 放电时,N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C. 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
D. 充电时,外电路中每通过电子,M电极质量增加
三、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中间体的合成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病变,主要发生在老年或老年前期。某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的中间体(M)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已知傅克反应:
18. M的含氧官能团有___________。(不定项)
A. 酯基 B. 醚键 C. 醛基 D. 羰基
19. 反应③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A. 取代 B. 酯化 C. 加成 D. 氧化
20. 单糖A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
21. 反应①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
22. 反应②为取代反应,除H外的另一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23. 关于F与H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不定项)
A. 互为同系物 B. 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 可用FeCl3溶液进行鉴别 D. 的熔点高于
24. 有人用化合物J()与E进行傅克反应,想要直接制备H,结果得到的却是H的一种属于酯类的同分异构体K。写出K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
25. 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D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不需要注明立体构型)。
ⅰ.能发生银镜反应 ⅱ.属于链状分子 ⅲ.存在对映异构体
26. 已知与碳碳双键相连的氯原子()无法发生傅克反应。设计以乙烯和苯为有机原料合成苯乙烯()的合成路线(其他无机试剂与有机溶剂任选)___________。
(可表示为:目标产物)
四、氯化亚铜的制备与测定
氯化亚铜(CuCl)是一种白色粉末,难溶于水和乙醇,广泛应用于冶金、电镀、医药等行业,也常用作有机合成的催化剂。用含铜电镀废液制备的流程如下:
部分氢氧化物沉淀时溶液的如下表:
沉淀物
开始沉淀 2.3 7.5 4.7
完全沉淀 3.2 9.7 6.7
27. 步骤Ⅰ可能涉及的反应为___________。
A. B.
C. D.
28. “调”操作调节的范围是___________。
A. 2.3~3.2 B. 3.2~7.5 C. 3.2-4.7 D. 6.7~7.5
29. “转化”时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配平上述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该步骤适宜的加热方式是___________。
30. 要在实验室中完成步骤Ⅱ,应选择的装置为___________。
A. B. C. D.
31. 已知常温下, 。对粗品的洗涤用盐酸而不用水,结合数据与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
纯度测定:称取所制备的产品,置于过量的溶液中;待样品完全溶解后,加入适量稀硫酸,配成溶液;取溶液置于锥形瓶中,用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重复滴定3次,平均消耗溶液。此过程中涉及的反应有:;。
32. 下列各玻璃仪器在配制待测液时不会使用到的是___________。
A. 量筒 B. 烧杯 C. 容量瓶 D. 胶头滴管
33. 国标规定产品的主要质量指标如下:
级别 合格品 一等品 优等品
CuCl质量分数/%
通过计算说明样品属于哪类级别___________。
34. 下列情况会导致CuCl质量分数测定结果偏小的是___________。(不定项)
A. 样品完全溶解后转移至容量瓶中时有少量洒落
B. 盛装标准溶液的滴定管未润洗
C. 滴定速度过慢,溶液中少量被氧化
D. 取待测液时锥形瓶未干燥,有残留蒸馏水
五、烟气脱硫与脱硝
工业烟气通常含有二氧化硫与氮氧化物,在排放前需经脱硫脱硝处理。下图是“双碱法”脱硫工艺路径(部分产物已略)。
35. 反应①常在吸收塔(结构如图所示)中进行,为提高吸收效率,可采取的操作有___________。(不定项)
A. 烟气从口通入塔内 B. 增加烟气流速
C. 在塔内填充堆积大量瓷环 D. 溶液呈雾状喷出
36. 若反应①所得吸收液中与浓度相等。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②:___________。
37. 反应②完成后,将滤出洗净后用蒸馏水充分浸泡,沉降后测得上层液为8.已知25℃时,。对上层液中相关离子浓度关系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不定项)
A.
B.
C.
D.
38. 仅用反应①进行脱硫的方法称为“钠碱法”。已知原料的价格为4.9元/kg,的价格为0.56元,处理相同质量的,“双碱法”所需的原料成本较“钠碱法”更低,原因是___________。
溶液可用于烟气脱硝。常温下,调节溶液至不同,将烟气以固定速率通过该吸收液,烟气中的可转化为。测得去除率与吸收液关系如下图所示。
39. 已知烟气中初始浓度为吸收液每分钟可对烟气进行脱硝处理。用溶液中浓度表示时的脱硝速率为___________。(忽略吸收液体积变化)
A. B. C. D.
40. 已知氧化性。当吸收液时,去除率随升高迅速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科学家正着力研究用反应(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对含的烟气进行脱硝,最终产物为无污染的和。某种活性炭催化脱硝的机理如下所示:
脱硝历程 最高活化能
阶段①: 118.9
阶段②: 191
阶段③: 105.3
阶段④: 837
阶段⑤: 69.2
注:脱硝的每阶段都包括若干基元反应,表中显示的是该阶段的总反应以及各基元反应活化能中数值最大的一个。
41. 根据上述反应历程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A.
B.
C.
D.
42. 当反应温度低于150℃时,随着反应进行,NO的转化率逐步下降,主要是因为催化剂表面出现白色固体沉积,覆盖活性点位,该固体可能是___________。
43. 研究发现,将烟气中部分预先氧化为后再进行反应,可明显提升单位时间内的脱硝率,结合上表数据解释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
虹口区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学生学习能力诊断测试
高三化学 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案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用水笔清楚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4.本试题的选择题,没有特别注明,为单选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若注明双选,有两个正确选项:若注明不定项,有1~2个正确选项,多选、错选不得分,漏选得一半分。
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N-14 O-16 F-19 P-31 Cl-35.5 Cu-63.5
一、液态有机储氢
氢气的储存和运输,是制约氢能大规模应用的关键的问题。液态有机储氢(LOHC)因具有高储氢能力、循环寿命长等优势,正逐渐引起人们研究关注。
【1题答案】
【答案】C
【2题答案】
【答案】B
【3题答案】
【答案】AC
【4题答案】
【答案】(1)NH3、CO (2)C
【5~6题答案】
【答案】5. ①. ②. 中+4价C元素 6. C
【7题答案】
【答案】
【8~9题答案】
【答案】8. 状态Ⅰ中N原子有一对孤电子对,对C-N键电子对的排斥力比状态Ⅱ的大,故状态Ⅰ中C-N-C键角相对更小 9. B
二、电池
电池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和便携式电子产品,常用离子化合物作为电解质,溶解在以碳酸二甲酯()为主的混合有机溶剂中作为电解质溶液。
已知晶体结构为立方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10题答案】
【答案】1s22s22p63s23p3或者[Ne]3s23p3
【11题答案】
【答案】B
【12题答案】
【答案】AB
【13题答案】
【答案】11:1
【14题答案】
【答案】为分子晶体,熔化时破坏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LiF和为离子晶体,熔化时破坏离子键。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比离子键弱的多,所以的熔点在三者中最低;和中的负离子半径,导致与之间的离子键更强,所以的熔点比高
【15题答案】
【答案】
【16题答案】
【答案】(1)D (2)
【17题答案】
【答案】CD
三、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中间体的合成
【18~26题答案】
【答案】18. BD 19. C
20. C5H10O5
21. +3H2
22. CH3I 23. BC
24. 25. CH2=CHCH(CH3)CHO
26. H2C=CH2ClCH2-CH2Cl
四、氯化亚铜的制备与测定
【27~34题答案】
【答案】27. B 28. C
29. ①. ②. 水浴加热 30. D
31. 溶解性远小于,用水洗涤时会发生水解:,用代替水进行洗涤可以使平衡逆向移动,抑制水解,防止产品损失 32. A
33. 合格 34. AC
五、烟气脱硫与脱硝
【35~38题答案】
【答案】35. CD 36. 37. C
38. 反应②实现了的循环利用,实际消耗的是,所以“双碱法”成本更低
【39~40题答案】
【答案】39. A 40. 随着溶液升高,含量增大,含量减少,又因为的氧化性比强,导致溶液的氧化性减弱,的去除率下降
【41~43题答案】
【答案】41. D 42.
43. 阶段①活化能最高,是总过程决速步:先将部分氧化为后,脱硝过程可从阶段②开始,此时阶段③是新过程的决速步,由于阶段③的活化能低于阶段①,因此反应速率更快,单位时间内脱硝率更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