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9《咕咚》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语言运用:运用形声字猜读、看图画、组词等方法认识“咕、咚”等14个生字,认识页字旁,通过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拔腿就跑、热闹”等词,会写“吓、怕”等7个字。2.文化自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图文对照读懂故事主要内容。3.思维能力:能从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并作简单推断,说一说大伙儿跟着兔子一起跑的原因以及野牛是怎么做的。4.审美创造:通过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懂得故事蕴含的道理:遇到事情要学会思考,不要盲目跟从。【教学重点】通过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看图画、组词等方法认识生字。能通过图文对照读懂故事,提取相关信息,说一说大伙儿跟着兔子一起跑的原因以及野牛是怎么做的。【教学难点】通过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懂得故事蕴含的道理:遇到事情要学会思考,不要盲目跟从。【课时安排】2课时。单元主题:动物森林大小事出示问号精灵的话:小朋友们,我是你们身边的问号精灵,我最喜欢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啦。听说最近动物森林里可热闹了,发生了不少有趣的事呢。这个单元,邀请大家和我一起前往动物森林,聆听有趣的故事,完成任务挑战。出示第二封任务单:任务一:调查森林医生任务二:解密奇怪声响任务三:探索尾巴妙用任务四:寻觅森林伙伴亲爱的同学们:听说最近森林里的小河边,经常出现一个可怕的声音。现在森林里许多小动物都吓得不敢出家门啦!我们快跟去森林里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第1课时[ 课时目标 ]运用形声字猜读、看图画、组词等方法认识“咕、咚”等14个生字,通过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拔腿就跑、热闹”等词,会写“到、为、没”3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通过图文对照读懂故事主要内容。借助课文插图,学习课文第一至第四自然段,体会动物们害怕的心情。[ 教学过程 ]活动一:回顾方法,初读课文一、动画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播放木瓜从树上掉在水里的声音,引导学生观察、交流:听到了什么 2.出示词卡“咕咚”,引导学生猜读音。3.小结猜读方法。小结:“咕咚”表示一种声音,两个字右边部分的“古”和“冬”,表示字的读音。板贴词卡:形声字猜读。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板书课题:咕咚)二、自读课文,疏通字词1. 发现文本特点,鼓励自主识字。(1)这篇课文和我们之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引导发现:这是小学阶段第一篇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只给少量字注了音。(2)组织交流: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应该怎么读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借助图画,或者像猜读课题一样,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猜读。(板书方法:借助图画 利用形声字猜读)(3)教师激趣:这两个方法很重要,可以在自读时尝试发现更多方法。2. 自读课文,检查反馈。(1)出示学习任务一:(2)反馈:全文一共有7个自然段。(3)交流:随机展示学生圈出的不认识的生字。你是用什么办法认识这些生字的呢 预设:① 借助生字上面的注音认读,如“熟、掉、野、那、鹿、象”等。② 读好形声字:咕、咚、哪、吓、啦、湖、拦、领。活动二:借助插图,感知内容一、图文对照,整体感知1.数一数课文里有几幅图。2.听课文朗读,找一找每一幅图对应的的是哪几个自然段的内容。这篇课文7个自然段配有4幅图画,讨论:4幅图画配了7个自然段,那每幅图分别对应哪几个自然段?预设:插图1:(一个木瓜掉到湖里,兔子吓跑了)对应1、2自然段;插图2:(小动物们一个跟着一个边跑边叫)对应3、4自然段;插图3:(野牛拦住了它们,问他们为什么跑)对应5自然段;插图4:(兔子领着大家去湖边,明白了咕咚是什么)对应6、7自然段。3.小结学法:像这样的连环画课文,我们可以图文对照着去读。4.同桌开火车读课文,找一找故事里有哪些动物,把它们圈出来 。连起来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1)交流反馈:兔子、小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野牛。(板贴:兔子、小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野牛)(2)出示“鹿、象”的象形字,相机学习生字。二、借助插图,读懂故事1. 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咕咚”的来由。导语:读了课文,你知道什么是“咕咚”吗 (1)出示第一自然段和第一幅插图,同时播放“咕咚”的拟声音频。引导学生发现:原来“咕咚”就是成熟的木瓜掉进水里发出的声音,“咕咚”是表示声音的词。(板书:木瓜掉湖里)(2)联系生活,理解并识记“熟”字。“熟”字的四点底和火有关,本义是用火煮熟食物的意思,在这里,“熟”是果实成熟的意思。引导: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成熟了会从树上掉下来 预设:苹果、桃子、梨……2. 出示1、2自然段,图文对照,感悟兔子害怕心理。(1)思考,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兔子?预设:慌张、害怕、胆小的兔子。(2)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兔子的害怕?用“﹏”画出写兔子动作的词语,用“—”画出兔子说的话。指名表演读,理解“吓了一跳”“拔腿就跑”。“拔腿就跑”是怎样跑的?谁能表演一下?(板书:拔腿就跑)预设:跑得很快,听到咕咚声马上就跑。采访:兔子,你为什么吓得拔腿就跑啊?理解“可怕极了”。(3)我们也来做做这只边跑边叫的兔子。(老师引读,学生起立表演读)3. 聚焦大伙儿“跑”,学习第三、四自然段。(1)导语:兔子一边跑一边叫,小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听见了是怎么做的 出示学习任务二的要求:(2)交流画出的句子。小猴子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这一下可热闹了。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大伙儿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3)结合插图和文字,理解“热闹”和“一个跟着一个”。点拨:大家看,兔子跑起来,小猴子跟着跑起来,狐狸呀,山羊呀,小鹿呀,也跟着跑起来,这样一个跟着一个跑,你觉得现场怎么样 预设:乱糟糟、慌乱、乱成一团、热闹……(板书:跟着跑起来、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4)小组合作,读好句子。引导:此时,小动物们的感受是怎样的 他们会怎样一边跑一边叫呢 (5)小结:通过读第二至四自然段,我们知道了在听到“咕咚”之后,兔子和动物们的表现,从“拔腿就跑”“一个跟着一个”“一边跑一边叫”等词语中感受到了大伙儿的害怕、慌张。三、观察比较,指导书写1. 出示“到、为、没”,提示书写要领:“为”要关注笔顺,笔顺是:点、撇、横折钩、点;“到”左宽右窄,左半部分最后一笔是提;“没”左窄右宽,注意右半部分上部第二笔是横折弯,不是“几”。2. 练写,展评。(1)教师范写。(2)学生练写。(3)投影展示学生作业,自评、互评。【板书设计】第2课时[ 课时目标 ]通过多种方式巩固生字词,会写“吓、怕、象、家”4个生字。借助课文插图,学习课文第五至七自然段,能提取相关信息并作简单推断,说一说大伙儿跟着兔子一起跑的原因,以及野牛是怎么做的。通过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懂得故事蕴含的道理:遇到事情要学会思考、不要盲目跟从。[ 教学过程 ]活动三:情景回顾,解密声响一、巩固字词,回顾内容朗读儿歌,复现生字木瓜熟了掉进湖,“咕咚”一声吓坏兔,猴子跟着兔子跑,狐狸小鹿快逃命,野牛拦住大象问,兔子领着湖边看,才知闹了大笑话。借助图文,回顾课文。出示课文第一幅和第二幅插图,同桌合作讲故事。二、情境对话,探寻“跑”的原因1. 创设对话情境,说说为什么“跑”。(1)小兔子,小兔子,你为什么拔腿就跑 预设:我听到“咕咚”一声,像一个可怕的怪兽来了,我害怕极了,所以跑。(2)小猴子,小猴子,你为什么跑 预设:我听兔子说“咕咚”很可怕,想也没想就跟着跑。(3)狐狸、山羊、小鹿,你们为什么跟着跑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2. 引出“大象”跑。(板书:也跟着跑起来)三、聚焦野牛“三问”,学习第五自然段导语:大伙儿都一个跟着一个逃命,连体型庞大、力量无穷的大象也跟着跑起来。野牛看见了,他是怎么做的呢 请你读一读第五自然段,完成学习任务三的要求:1. 出示第五自然段,读一读,用波浪线画出野牛的做法。(1)交流,用波浪线画出句子。野牛拦住他,问:“‘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 ”野牛又问大伙儿……最后问兔子 ……(2)圈出野牛的动作(拦住)发现野牛一共问了“三次”,一问大象, 二问大伙儿,三问兔子。(板书:拦住、问大象、问大伙、问兔子)(3)比较不同:面对“咕咚”,大伙儿的做法和野牛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吗 引导发现:其他动物想也不想就跟着跑起来,但是野牛却拦住大家问个明白。2. 同桌合作,情境问答。(1)出示句式:野牛问:“‘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 ”说:“没看见, 说‘咕咚’来了。”帮野牛选择合适的表情,演出冷静、镇定的样子。指导朗读,读好野牛沉着冷静的语气。四、学习第六、七自然段,揭示真相1. 读第六、七自然段,揭示真相。(1)导语:最后,大伙儿知道“咕咚”是什么了吗 揭示真相:这下大伙儿都知道了,原来“咕咚”是木瓜熟了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2)读了故事,你想对跟着兔子逃命的大伙儿说些什么?想对野牛说些什么 预设1:不要盲目跟从别人,要眼见为实。预设2:遇到事情,要学会动脑思考,弄明白事情的真相。2. 联系生活,自由表达。(1)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像小猴子、大象一样的人,没搞清楚事情的真相就盲目轻信别人的话 (板书:学会思考 不要盲目跟从)(2)如果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你会怎么做 3.朗读全文,读出动物们害怕的心情和野牛沉着的语气,读完后根据朗读评价表互相评价。读对话评价单评价标准 星级能把句子读正确,读流利,读通顺; ☆能读动物们害怕的心情和野牛沉着的语气; ☆能加上动作、表情读好对话; ☆活动四:借助插图,讲演故事一、借助图文,合作讲故事(1)导语:《咕咚》是一个中国民间故事,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口中流传,故事既有趣,又蕴含着智慧。我们也可以学着讲讲故事,把故事分享给家人。下面走进我们的“故事我来讲”的活动,按要求小组合作讲故事。小组展示,互相评价。“故事我来讲”评价单评价标准 星级小组分工合作能把整个故事讲清楚、讲完整 ☆用合适的音量讲故事,让每个同学都听到 ☆能加上动作、表情、语气等,把故事讲得更吸引人 ☆二、观察比较,指导书写1. 观察比较,指导书写要点。(1)“吓”和“怕”都是左窄右宽,书写时左右部分顶部同高。“吓”:口字旁靠近横中线,第4笔起笔与口字旁齐平,第5笔竖较长。“怕”:竖心旁的笔顺是点、点、竖,第5笔竖位于竖中线上。(2)“象”和“家”有相同的笔画,书写时要注意撇画的间距大致相等。“象”:上收下放。捺最舒展。重心要对正,形体偏长。下半部分三撇长短不同,间距匀称。第6笔撇从扁“口”中斜出。“家”:上短下长。宝盖头位于上半格中。第4笔短横紧跟宝盖头,位于上半格。左边三撇长短不同,间距匀称。注意弯钩的起笔、大小和弧度。2. 练写,展评。(1)教师范写。(2)学生练写。(3)投影展示学生作业,自评、互评。【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