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0.2保护人身权课件(共1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0.2保护人身权课件(共17张PPT)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情境一:学校为身体不适的学生提供帮助,并及时联系学生家长。
情境二:快递电子运单上隐去姓名、电话号码和地址的一部分。
我们都希望享有充分的人身自由,拥有健康的体魄和乐观的精神状态,能够有尊严地生活。拥有人身权,我们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我们既要保护自己的人身权,也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权。
人身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肖像权、隐私权等。
杨某在参加初中新学期开学典礼时,突然腹部剧痛,晕倒在地,学校紧急将杨某送入医院。医生诊断其脾脏严重出血,于当晚进行了脾脏切除手术。手术后,杨某才向父母道出一个秘密: 自入读该校起,他就经常被某些同学无故殴打。两天前,杨某又一次遭到同班同学夏某、林某和张某的围殴,他忍痛两日,最终导致这危险的一幕。
案例中的夏某、林某和张某侵犯了杨某的什么权利?杨某应该如何维权?
法律保护生命权和健康权。生命和健康是我们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当自身生命和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我们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我们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做侵害他人生命和健康的事情。
马某在网络群聊中使用了一个用同事杨某照片制成的表情包。杨某看到后,要求马某删除表情包,否则将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马某觉得杨某小题大做,认为自己将杨某有搞怪动作的照片制成表情包,使用范围仅局限在群聊中,自己的行为并不侵犯杨某的肖像权。
1、你如何评价马某的行为
2、杨某该维权吗 说说你的理由。
法律保护肖像权。肖像是每个人人体容貌的有形识别标志,再现了个人基本特征。我们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1. 王某未经李某同意,在网站上展示了李某的照片。
2. 甲在乙医院整容成功,该医院拍摄了甲整容前后的鼻子(仅见鼻子和嘴巴)并放在网站上。
3. 甲将乙的照片进行涂改,丑化放到了网站上。
4. 张某整容后酷似李某,并多次参加营利性的模仿秀表演。
思考:以下行为哪些属于侵犯肖像权
侵犯(未经同意)
不侵犯(不被识别)
侵犯(丑化)
不侵犯(未使用李某肖像)
李某和汪某是门对门的邻居。李某为了监控自家门外的情况,在其入户门上安装了一款采用人脸识别技术,可自动拍摄视频并存储的可视门铃。汪某找到李某,表示这款可视门铃长期监控着自家住宅,自己心里很不舒服,建议李某拆除。
思考:法律会支持汪某的主张吗 为什么
法律保护隐私权。隐私是我们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法律规定隐私权,划定了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保障了我们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保护我们的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被侵扰。尊重和保护隐私权既是法律规定,也是道德要求,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文明和谐。
1、母亲偷看女儿的日记、书信等,侵犯了女儿的 权利。
3、银行划“一米线”,保护了储户的 权利。
4、醉驾入刑保护了公民的 权利。
法律保护人身权的原因
我们都希望享有充分的人身自由,拥有健康的体魄和乐观的精神状态,能够有尊严地生活。拥有人身权,我们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人身权的范畴
生命权、健康权、肖像权、隐私权等。
法律保护生命权和健康权、肖像权、隐私权的意义
1.“知情同意”是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原则,要求App开发运营者从事App个人信息处理活动时,应当以清晰易懂的语言告知用户个人信息处理规则,由用户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作出自愿、明确的意思表示,同时不得从事超出用户同意范围或者与服务场景无关的个人信息处理活动。该原则( )
①保护App用户的人身利益
②体现了民法典规定中的自愿原则
③若违反则应承担刑事责任
④表明运营者不得收集用户信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2.谭某下班回家时被楼道里堆积的旧家具的玻璃割伤,经调查旧家具属于邻居杨某,谭某找到杨某说明情况要求赔偿,杨某反而指责谭某不小心,二人争论不休。邻居夏某将二人争吵视频全程录了下来并放到网上,引起了广泛讨论。本案中( )
①杨某侵犯了谭某的健康权
②夏某侵犯了谭某的隐私权
③夏某侵犯了杨某的名誉权
④夏某侵犯了杨某的肖像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