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28分。1.有一种幸福叫“伴随父母去旅行”。初三学生小明相约三个小伙伴准备在中考结束后,伴随父母去旅行。他们规划路线、选择酒店等,初步拟定了一份家庭旅行攻略和“旅行公约”,然后请父母共同商议并最终确定。旅行即将开启,旅行中小明与三个小伙伴应当注意的是( )①与父母发生矛盾时无条件妥协顺从②主动搬运家庭行李,照顾父母的感受③任何情况下,不得违背和更改“旅行公约”④孝亲敬长,关爱他人,相互理解,友好相处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2.2024年1月,“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团队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团队扎根大漠,团结协作,共同进步,不断升级完善文物的保护方法、技术,使敦煌石窟得到有效保护。这样的团队( )①可以随意展示自己的个性②拥有共同的愿景和目标③凝聚着成员的才华和智慧④限制了成员自由发挥的空间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3.2025年5月,内江理发店老板杨某,因私家车主华某在其店门前停车发生纠纷,杨某用水果刀将华某刺伤医治无效死亡,犯罪嫌疑人杨某将面临法律的严惩。由此可知( )①公民要珍惜美好生活,远离违法犯罪②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是犯罪行为③在社会生活中,公民要谨遵法律的要求④无论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受到刑罚处罚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以法律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逐步建立健全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表明我国宪法( )①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②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④把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作为核心价值追求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5.2025年4月1日正式施行的《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是我国首部针对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的全国性法规,明确划定了公共场所摄像头的安装范围、备案制度及禁区。该法规出台是基于( )①数据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②国家司法机关推进公正司法、依法行政③数据安全与个人隐私信息保护息息相关④以法治滋养道德,重视法律的教化作用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6.2025年3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十四届三次会议,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大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这说明( )①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②全国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③全国人大代表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④全国人大代表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职尽责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7.肇兴侗寨,享有中国最美乡村古镇之美誉。2025年春天,伴随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脚步,一幅民族特色村寨的幸福画卷正在展开。在新征程上,各族人民将牢记总书记嘱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携手前进,唱响民族复兴的幸福歌。这( )①增进了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自觉认同②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③有利于促进平等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形成④强调了我国在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8.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将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由此可知( )①我国首次明确了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②民营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③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④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靠改革开放振奋了民心、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力量,靠改革开放实现了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的前景。由此可知( )①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②改革开放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③改革开放让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实现了中国梦④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10.2024年是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提出5周年。习近平指出:“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由此可知( )①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②党的领导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③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④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11.近两年来,自贡市“盐都思政讲坛”宣讲活动走进学校,以“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以江姐、卢德铭等革命先烈事迹为主线,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为师生们送上了丰富的精神大餐。此举意在( )①传承中华美德,创造中华文化②加强民主监督,发展基层民主③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④凝聚价值共识,提升人生境界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12.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2024年12月,春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5年春节,世界各地纷纷点亮“中国红”,开展各类庆祝活动,感受中华民族博大文化与开放胸怀。春节成功申遗( )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见证②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③有利于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主导多样文化的交流互鉴④说明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根植于中国人内心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13.2025年5月11日至17日,主题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协同推进城市节水”的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活动,要求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推动节水减排,推广水资源循环利用等节水知识,引导公众从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青少年学生可以参加的力所能及的节水行动是( )①防止污水、废水进入河流②积极参加节水宣传公益活动③生产推广节水产品,推动节水减排④了解节水小窍门,尽量做到“一水多用”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14.近年来,许多学校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开展乡村踏青、企业研学、烈士陵园祭奠英烈等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引导学生( )①亲近社会,珍惜幸福生活②旅行体验,绽放完美青春③知行合一,主动适应社会④热爱劳动,掌握各种技能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二、分析说明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15.生态文明。材料一 2025年4月21日至4月27日,是中国第56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周,主题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主题已连续多年沿用,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高度契合,强调自然保护与生态修复的重要性。(1) 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①______的基本国策;贯彻创新、协调、②______、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材料二低碳生活,是指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青少年学生应从点滴事情做起。(2) 结合材料二,从“低碳微行动”的角度,提出2种低碳出行的具体做法。16.爱国情怀。材料一 2025年5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国家安全》白皮书。明确提出,进入新时代,中国国家安全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1) 新时代中国国家安全坚持以①______为宗旨,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中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②______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材料二品味经典名言,感受爱国情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中,一些名言诗句蕴含着爱国情怀,如“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2) 依据材料二,写出2条蕴含“爱国情怀”的名言。17.青春作为。材料一现代社会,丰富多彩的职业为我们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即将初中毕业的我们,在走向未来的新征程中;应该做好职业准备,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1) 从“职业准备”的角度,进行职业选择:要考虑自己的①______,明白自己想做什么;要结合自己的②______。思考自己能够做什么。材料二当今时代是放飞梦想的时代,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演绎自己的美丽人生。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作为新时代青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必须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2) 结合材料二,作为新时代青年,如何展现青春作为?(答出2点即可)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题干中指出初三学生小明相约三个小伙伴准备在中考结束后,伴随父母去旅行。他们规划路线、选择酒店等,初步拟定了一份家庭旅行攻略和“旅行公约”,然后请父母共同商议并最终确定。旅行即将开启,旅行中小明与三个小伙伴应当注意的是主动搬运家庭行李,照顾父母的感受,孝亲敬长,关爱他人,相互理解,友好相处,故②④正确;①错误,这是“愚孝”的表现;③说法绝对。故选: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懂得孝亲敬长,据此进行回答即可。本题需要学生仔细审题,认真分析材料,结合教材中关于孝敬父母的知识,进行回答即可。2.【答案】B【解析】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团队扎根大漠,团结协作,共同进步,这样的团队拥有共同的愿景和目标,凝聚着成员的才华和智慧,②③说法正确;①错误,这样的团队有助于我们完善个性;④错误,这样的团队提供了成员发挥的空间。故选:B。本题考查团队合作。团队协作是指通过团队完成某项制定的事件时所显现出来的自愿合作和协同努力的精神。把握集体的含义的知识,理解题干主旨,做出正确的选择。3.【答案】C【解析】题干中,犯罪嫌疑人杨某的案例警示公民要珍惜美好生活,远离违法犯罪,在社会生活中,公民要谨遵法律的要求,①③正确;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是犯罪行为,②错误;无论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受到法律处罚,④错误。故选:C。本题考查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犯罪是具有刑事违法性的行为,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审清题意,把握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知识点,依据题干信息,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4.【答案】A【解析】我国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①②正确;③错误,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④错误,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是宪法核心价值追求。故选:A。本题考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认真阅读材料及设问,把握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等知识点,找到设问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进而分析作答。5.【答案】C【解析】材料中,该法规出台是基于数据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数据安全与个人隐私信息保护息息相关,①③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我国行政机关依法履职,②错误;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重视法治的规范作用,④错误。故选:C。本题考查法律的基本作用。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在国家治理、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把握法律的基本作用,理解材料主旨,选择正确答案。6.【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表明全国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故②③正确;①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④错误,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职尽责。故选:B。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本题属基础知识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结合材料,仔细分析,依据题意,得出正确的答案。7.【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中的举措增进了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自觉认同,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故①②正确;③错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错误,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故选:A。本题考查维护民族团结。国家坚持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进兴边富民行动。本题属基础知识题,考查维护民族团结,结合材料,仔细分析,依据题意,得出正确的答案。8.【答案】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体现出我国法律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国家发展离不开良法之治,表明我国首次明确了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①④是正确的选项;②错误,公有制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③错误,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故选:C。本题考查了非公有制经济。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要求必须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把握非公有制经济的知识,理解题干主旨,做出正确的选择。9.【答案】A【解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靠改革开放振奋了民心、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力量,靠改革开放实现了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体现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①②说法正确;我国还没有实现中国梦,③错误;④错误,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故选:A。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成就与原因。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激发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活力。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国家经济建设呈现空前繁荣景象。把握改革开放的成就与原因的知识,理解题干主旨,做出正确的选择。10.【答案】D【解析】题干中的描述说明了我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党的领导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②④说法正确;全过程人民民主并不是基本政治制度,①说法错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③说法错误。故选: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它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是有生命力的。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解答本题要审清题意,把握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选出正确答案。11.【答案】B【解析】题干中自贡市“盐都思政讲坛”宣讲活动走进学校,以“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以江姐、卢德铭等革命先烈事迹为主线,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为师生们送上了丰富的精神大餐。此举意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凝聚价值共识,提升人生境界,故③④正确;①②不符合题意。故选:B。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据此进行回答即可。本题需要学生仔细审题,认真分析材料,结合教材中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的知识,进行回答即可。12.【答案】A【解析】世界各地纷纷点亮“中国红”,开展各类庆祝活动,感受中华民族博大文化与开放胸怀。说明春节成功申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见证,有利于增强中国人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①②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文化交流应倡导平等互鉴,而非中华文化“主导”;④说法错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故选:A。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共同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解答本题要认真分析材料问题,把握好中华文化等知识点,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13.【答案】D【解析】青少年学生可以参加的力所能及的节水行动是积极参加节水宣传公益活动,了解节水小窍门,尽量做到“一水多用”,故②④正确;①③均排除,不是青少年角度。故选:D。本题考查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本题属基础知识题,考查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结合材料,仔细分析,依据题意,得出正确的答案。14.【答案】C【解析】题干中,许多学校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可以引导学生亲近社会,珍惜幸福生活,知行合一,主动适应社会,①③正确;题干与旅行体验无关,“完美”的说法过于绝对,②错误;“掌握各种技能”夸大了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④错误。故选:C。本题考查亲近社会。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审清题意,把握亲近社会知识点,依据题干信息,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15.【答案】【小题1】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②绿色【小题2】多选择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等方式出行;拒绝购买过度包装产品,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等【解析】(1)本题考查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据此作答。(2)本题考查了从低碳出行角度,提出两种具体做法。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多选择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等方式出行。故答案为:(1)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②绿色。(2)多选择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等方式出行;拒绝购买过度包装产品,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等。本题以典型材料为背景,涉及到生态文明建设、新发展理念、保护环境等知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材料分析题形式呈现,依据所学和题意解答。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解答时要结合材料及问题,根据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是生态文明建设、新发展理念、保护环境等,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16.【答案】【小题1】①人民安全;②政治安全【小题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解析】(1)本题考查正确认识我国的总体安全观的内容,结合教材知识组织答案。从人民安全为宗旨、政治安全为根本方面来回答。(2)本题考查蕴含“爱国情怀”的名言,为开放性试题,符合题意即可。故答案为:(1)①人民安全;②政治安全。(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本题考查爱国主义。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国家、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辱感的统一。解答时注意认真研究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和答题方向是爱国主义,综合运用基础知识作答,做到准确无误,思维发散,多角度多方面作答。17.【答案】【小题1】①兴趣爱好;②能力和经验【小题2】树立远大理想,勇担时代使命,将个人梦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主动对接强围建设、民族复兴的需求。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社会服务等领域找准奋斗方向,脚踏实地奋斗,练就就过硬本领。通过刻苦学习提升专业能力,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以实干精神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用行动诠释青春担当【解析】(1)树立良好的职业理想。依据教材知识,从“职业准备”的角度,进行职业选择: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明白自己想做什么;要结合自己的②能力和经验。思考自己能够做什么。据此作答。(2)本题考查青少年的责任担当。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①兴趣爱好;②能力和经验。(2)树立远大理想,勇担时代使命,将个人梦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主动对接强围建设、民族复兴的需求。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社会服务等领域找准奋斗方向,脚踏实地奋斗,练就就过硬本领。通过刻苦学习提升专业能力,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以实干精神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用行动诠释青春担当。本题以材料为载体,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涉及的知识点有珍惜青春、正确对待择业、树立良好的职业理想。认真阅读材料及设问,把握珍惜青春、正确对待择业、树立良好的职业理想等知识点,找到设问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进而分析作答。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