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学习 像科学家那样 教案 配套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项学习 像科学家那样 教案 配套课件

资源简介

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科学探究从提出问题开始,准确讲述沈括探究桃花花期差异的过程,知道桃花花期差异和温度有关。
科学思维
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知道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核心,具有初步的质疑意识。
探究实践
能梳理沈括的探究过程,知道如何提出科学问题,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自然现象,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态度责任
认可沈括提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研究精神,对科学探究感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梳理沈括的探究过程,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
难点: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沈括的资料、桃花图片、相关诗句等。
记录卡片,用于学生记录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引入 【ppt:1-2】 展示白居易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请学生谈谈对这句诗的理解,引导学生发现诗句中描述的现象与日常认知的差异。 介绍沈括读完这句诗的想法 沈括读完诗后进行了怎么样的研究? 讨论诗句含义,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思考沈括读完诗句后可能产生的疑问,并尝试猜测沈括是如何展开研究的。 生讨论诗句含义。 交流相关问题 从诗句入手,为引出沈括的探究故事做铺垫。
科学家怎么做 【ppt:3-14】 沈括的探究故事 详细讲述沈括读到诗句后产生疑问,进而上山观察的故事。 提问:沈括在看到这句诗时,心里可能在想什么? 结合沈括的桃花开放探究故事,讲解科学探究的七步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 提问:沈括认为气温影响花期,有没有其他可能因素? 山上山下气温差异 提供资料,进一步对山上桃花开的晚进行科学解释。 展示P13图片,请同学们观察,找到支持山上温度低山下温度高的证据。 展示P14图片,请生尝试解释为什么高山上茶园开采时间比山下的要晚。 沈括的探究故事 学生思考沈括的疑问和观察过程,讨论沈括提出问题的方式, 学生阅读并交流沈括的探究过程,列举出他进行的探究过程。 交流困难影响花期的其他因素。 山上山下气温差异 阅读资料,了解气温和海拔的关系。 在图片山观察到山上温度低、山下温度高。 用刚刚所学的知识解释高山上茶园开采时间比山下的要晚。 通过生动的故事讲述,让学生直观感受沈括的探究过程,拉近学生与科学探究的距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 注重知识迁移
学做科学家 【ppt:15-27】 提出问题 组织学生讨论沈括的探究过程并思考:沈括在探究过程中提出了哪些问题?他是如何提出问题的? 以观察一棵树为例,指导学生以“谁、什么、怎么样、什么样、哪里”等方面。 组织学生观察图片或者走进户外,练习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探究,如“哪些动物住在树上”等。 研究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所选问题制定探究计划,包括确定观察对象、观察顺序、观察方法以及记录方式。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提出问题 根据教师示范,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图片,或者户外的观察,提出自然现象或身边事物的问题 研究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根据选择的问题,制定观察计划并进行实地观察,记录相关现象。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
总结拓展 【ppt:28-30】 回顾总结 组织学生回顾总结 强调科学探究的意义和方法,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继续进行探究。 拓展及作业 阅读资料,了解花期的变化和养蜂人的迁徙。 鼓励学生实地访谈养蜂人,了解相关问题,难以完成的科研通过查找资料进行了解。 回顾总结 回顾总结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拓展及作业 学生阅读资料,了解花期变化和养蜂人迁徙的科学背景。 学生根据课外知识进行调查,了解养蜂人如何根据花期进行迁徙。 总结本节课内容,强化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掌握。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将科学探究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持续的探究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习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小组合作情况、探究成果展示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需要注意的是注重引导而非打击学生,一年级的学生提问可能天马行空,这些好奇心和求知欲都需要教师悉心呵护。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从学会提问方面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 学生进行互评,了解他人观点和建议,提高合作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评价促进发展
【板书设计】
像科学家那样
7 / 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