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中考历史一模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24分。1.2023年对甘肃庆阳南佐遗址的发掘表明,距今5000年前黄河中游与长江流域已存在礼仪制度交流;同期三星堆遗址发现青铜器纹饰中既有中原商文化元素,又融合了古蜀地域特色。这些成果最能说明( )A. 中原文明始终是中华文明唯一的核心源头B. 各地区文化独立发展,彼此之间没有联系C. 早期中华文明呈现“多元互动、兼容并蓄”D. 秦汉时期才实现不同民族的文化统一2.粟是一种喜干怕涝的农作物,陕西半坡遗址出土大量碳化粟粒;浙江余姚河姆渡地区水网密布,河姆渡遗址则有大量水稻遗存。这说明( )A. 半坡原始居民偏好食粟 B. 浙江余姚河姆渡地区温暖湿润C. 河姆渡原始居民偏好水稻 D. 作物种植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3.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这反映了他们主张( )A. 以农为本 B. 戒奢从简 C. 兴修水利 D. 重农抑商4.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民众权力……同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材料描述的( )A. 集权制 B. 郡县制 C. 分封制 D. 行省制5.这部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把各生产部门分为18类,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 )A. 《资治通鉴》 B. 《本草纲目》 C. 《天工开物》 D. 《农政全书》6.1912年2月,清宣统帝下诏“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由此可知,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A. 从分裂走向统一 B. 从屈辱走向独立 C. 从专制走向民主 D. 从封闭走向开放7.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前,有1.5亿人参与宪法草案的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一现象最直接体现的是( )A. 1954年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 充分反映了人民的意志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D. 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由此确立8.2023年,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在加冕仪式后的演讲中强调:“我将始终遵循宪法传统,尊重议会和人民的意愿。”这一表态直接体现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 )A. 君主掌握国家行政权力 B. 国王可否决议会法案C. 首相由国王直接任命 D. 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9.古希腊文明与其他古文明的不同之处,便是崇尚自由,既富于热情,又强调理性.古希腊的雅典还发展出一套完善的民主制度,对后来的西方文明与世界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一民主政治的性质是( )A. 原始社会的民主政治 B. 奴隶制的民主政治C. 封建制的民主政治 D. 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10.1919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评价《凡尔赛和约》:“这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的最凶暴的行为之一,德国人民根本无法履行这样的赔偿条款。”凯恩斯批判该条约的主要原因是( )A. 未能实现民族自决原则 B. 过度削弱德国导致复仇情绪C. 确立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 D. 助长法西斯主义在意大利兴起11.敦煌文书《唐天宝年间交河郡市估案》记载:“波斯骆驼壹头,上值钱贰拾贯文,次拾捌贯文,下拾陆贯文”,可推知( )A. 唐朝严格管控物价 B. 丝路贸易使用铜钱 C. 朝贡贸易规模扩大 D. 海上贸易占据主导12.某同学绘制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的年代尺,其中B对应正确的是( )A. 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在万隆参加亚非会议C. 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D. 中美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13.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共有282条法规,内容包括“私有财产”“商务”“亲属”“劳动”等方面,表明( )A. 人类文明发祥地 B. 社会矛盾解决 C. 法制的源远流长 D. 世界最早文字14.“工业文明经过一个世纪的行进,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了社会结构的重组……前工业时代的风俗、惯例、法规都被冲刷摧毁。”对这段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 给社会带来严重的破坏 B. 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C. 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D. 推动了社会的巨大变革15.它是一部诞生于1848年的光辉历史文献,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充满斗争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经典著作,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经典著作。“它”是( )A. 《资本论》 B. 《人权宣言》 C. 《国富论》 D. 《共产党宣言》16.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的共同点是( )A.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B.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 以阶级斗争为纲 D. 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17.2015年《巴黎协定》规定:“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2℃之内并努力限制在1.5℃。”该协定体现的全球治理理念是( )A. 霸权国家主导国际事务 B. 军事同盟应对安全威胁C. 多边合作应对共同挑战 D. 文化差异阻碍人类发展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6分。18.通过“古代连云港的地理位置与历史角色演变研究”回答下面问题。材料一:“东海郡,其地东濒大海,秦汉置县。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于此置盐官。东汉永平十五年(72年),佛教经海路传至朐县(今连云港孔望山),摩崖造像遗存至今。晋《太康地记》载‘海州煮海为盐,利通天下’。”——摘编自《汉书 地理志》材料二:2002年连云港东海县尹湾汉墓出土简牍《集簿》,记载西汉末年东海郡辖38县,户266,290,口1,397,343,吏员2,203人。其中“海盐岁入千七百斛,铁官岁输钱四百万”。另有木牍《神乌赋》,内容为民间故事,使用隶书与草书结合字体。——摘自《尹湾汉墓简牍》材料三:“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清朝政府下令开放海禁,指定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即今连云港)为通商口岸,设立江海关,征收海船货税,可谓名扬海内外。”——摘编自《清史稿 食货志》(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连云港地区自汉代至南北朝时期的三项主要职能,并说明其历史依据。(2) 材料三中清朝将云台山设为通商口岸的目的。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连云港能够成为清代四大口岸之一的因素。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甲午战后,洋务派在‘中体西用’框架下推行铁路、矿务等新政;维新派则突破器物层面,提出‘变法图存’,试图通过君主立宪重塑政治结构;……直至新文化运动后,中国共产党通过土地革命与社会改造,构建起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革命体系,方才突破这一历史困局。”——王立新《晚清至民初中国现代化路径的多元探索与历史启示》(1) 结合材料,分析洋务派、维新派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努力”及其共同面临的“历史局限性”。简析中国共产党如何“突破这一历史困局”。材料二: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了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人民日报》1953年1月1日)(2)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业化建设在实践路径上显著特点,材料二将工业化称为“最高利益”,结合中国近现代史分析这一目标实现的历史意义。20.【历史的纵向与横向联系】材料以下是《世界历史》教材目录摘编: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 ______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第16课冷战第17课 ______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任务:(1) 结合所学知识,为目录中第13课和第17课补充课题名称,并分别简要说明理由。(要求:课题名称符合单元主题,理由史实准确、逻辑清晰。)(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自行拟定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表述成文1.【答案】C2.【答案】D3.【答案】A4.【答案】C5.【答案】C6.【答案】C7.【答案】B8.【答案】D9.【答案】B10.【答案】B11.【答案】B12.【答案】A13.【答案】C14.【答案】D15.【答案】D16.【答案】D17.【答案】C18.【答案】【小题1】盐业生产中心;佛教传播与文化交流枢纽;地方行政与人口聚集地【小题2】扩大对外贸易;加强海防管理;历史地理条件优越;经济基础雄厚;政策扶持;文化包容性19.【答案】【小题1】洋务派的“努力”: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建立新式海军,发展近代教育;维新派的“努力”: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改革科举制度,推动制度层面的变革;历史局限性:两者均未触及封建制度根本,最终失败;中国共产党的“突破”:通过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通过武装斗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公有制经济【小题2】显著特点:从国情出发,以社会改造为基础;优先发展重工业,构建完整工业体系;注重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历史意义: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奠定现代化基础;增强综合国力,保障民族独立;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与探索:回应人民诉求,提升社会凝聚力20.【答案】【小题1】课题名称:13课:罗斯福新政。理由: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大危机,并引起严重的政治危机。面对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新政,经济缓慢恢复过来,德、日两国则走上法西斯道路,世界大战的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20世纪30年代,日本、意大利、德国先后发动局部战争,随之演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而结束。17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理由:二战后,美苏两国之间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冷战对峙局面。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调整统治政策,逐步实现经济复苏,西欧国家走上联合发展的道路,先后组成欧共体和欧洲联盟;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末,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就,也遇到不少挫折。与此同时,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广大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影响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小题2】观点:反对战争,维护和平。论述:1929年,暴发于美国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各国的政治危机和社会矛盾,各国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式,其中法西斯国家通过对外扩张来转移国内矛盾,德、意、日三国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日、意、德先后入侵中国、埃塞俄比亚、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英、法、美采取了绥靖政策,绥靖政策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在德、意侵略战争中英、法首当其冲,自食恶果,蒙受最大损失。二战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之一,涉及了全球几乎所有国家,造成了数千万人的伤亡,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格局。总之,二战的真相和历史教训提醒我们,和平是来之不易的,维护和平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让我们共同努力,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