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省滁州市苏滁现代产业园中考历史三模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安徽省滁州市苏滁现代产业园中考历史三模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安徽省滁州市苏滁现代产业园中考历史三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下列文化遗存反映的信息印证了当时中国(  )
文化遗存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代表成就 彩陶、种植粟、磨制石器 玉器、陶器 黑陶、“蛋壳陶” 祭坛、女神庙、积石冢 玉器、水利工程、城池
分布地域 黄河中游地区 黄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地区 黄河中下游地区 西辽河流域 长江下游地区
A. 区域文明孤立隔绝 B. 南北文化发展渐趋一致
C. 中原文化遥遥领先 D. 呈现文明多元发展格局
2.诸子百家思想中,几乎都有对水的认识和感悟。其中“民之归仁(归仁:归附仁德仁政)也,犹水之就下(就下:向低处流)”,反映的思想源自(  )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3.华佗创编的五禽戏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强健五脏六腑、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全文贯彻着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后防复等治未病思想。这体现了古代医学重视(  )
A. 预防疾病 B. 强身健体 C. 修身养性 D. 对症下药
4.“贞观之治”时期,唐太宗减轻百姓负担,劝课农桑,不夺农时;“开元盛世”时期,唐玄宗派造官员巡视各地,强调“农业种植的时间不能耽搁”。据此可知,盛世时期的统治者都(  )
A. 侧重官吏考核 B. 重视民生 C. 注重民族和睦 D. 重用贤能
5.南宋在城乡贸易、宋金贸易中,交换商品有粮食、绢帛、海鲜等类。如临安市场的商品来自全国各地“珠玉珍异及花果时新、海鲜、野味、奇器、天下所无者,悉集于此。”这反映了宋代(  )
A.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农业技术的提升 C. 商业经济的繁荣 D. 海外贸易的发达
6.新文化运动期间,许多先驱者积极倡导妇女教育,并着手创立女子学校,与男子学习相同的内容,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  )
A. 传播了西方革命理论 B. 推动了白话文的普及
C. 冲击了封建道德礼教 D. 促进了民族意识觉醒
7.秋收起义犹如惊雷炸响,却又轰然而败。敌我力量悬殊,当时的形势不要说取得全国的胜利,就连醴陵这样的县城也难以长期占据。毛泽东在关键时刻实事求是、当机立断,决定(  )
A. 发动南昌起义 B. 将革命的中心转向农村
C. 召开古田会议 D. 通过长征进行战略转移
8.20世纪20年代,华生电器在上海各大报刊刊登“请用国货电风扇”的广告;首先制造国货脚踏车的公司“大兴车行”在1920年开办之初,于《申报》刊登了突出国货品质的广告。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
A. 民族意识增强 B. 社会产品丰富 C. 传播媒介多样 D. 国际竞争激烈
9.新政协筹备会发布国歌征订启事后很快便收到了近千份稿件,这些稿件来自全国各地乃至海外,投稿人来自各个阶层,有学生、工人,也有农民、教师。由此可见(  )
A. 百姓成为国家主人 B. 人们对新生政权的拥护
C. 民众创作能力强大 D. 社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10.图1、图2反映出我国(  )
A. 空军现代化建设不断加强 B. 战斗机种类比较丰富
C. 自主研发的水平领先世界 D. 军事人才的储备充足
11.公元前3世纪初至2世纪,罗马进行了大范围的对外扩张。如图可知,古罗马(  )
A. 将里海沿岸纳入版图 B. 征服了整个地中海地区
C. 与汉朝存在直接交流 D. 奠基了西方文明的基础
12.在13世纪,许多城市通过选举产生议会和公职人员,享有独立的行政、司法、财政等权力,确保了城市居民在行政管理上的自主权和参与度。这说明西欧中世纪城市(  )
A. 完全摆脱了封建统治 B. 推动了教育文化发展
C. 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 D. 取得了一定的自治权
13.从14世纪以来,音乐家们的理念发生了转变,思维得到了拓展,他们从意识上逐渐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将音乐与人、与人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思潮是(  )
A. 浪漫主义 B. 理性主义 C. 人文主义 D. 社会主义
14.1921年后,苏俄的国外援助和国外投资有了生存的土壤。一些公私合营的企业在各经济部门兴起,小型轻工业大部分由私人掌握。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B. 工业革命的推动 C.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 斯大林模式确立
15.万隆会议期间,周恩来在各国代表团团长会议上进一步提出:目前世界形势的确是紧张的,但是和平并没有绝望。我们彼此应该撇开不同的思想意识,不同的国家制度和国际义务……求得集体和平。由此可见周恩来主张(  )
A. 互利互惠,发展经济 B.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C. 独立自主,反对霸权 D. 尊重差异,追求和平
二、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分。
16.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元帅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判断:______
改正:______
17.明朝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判断:______
改正:______
18.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标志着中央政府对西藏管理达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
判断: ______
改正: ______
19.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判断: ______ ;
改正: ______ 。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2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物生平大事年表(部分)
1920年 赴法国勤工俭学,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
1924年 参加中国共产党,后转往苏联学习
1929年 领导百色起义,开辟右江革命根据地
1948年 率部参加淮海战役
1978年 主持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1980年 支持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20世纪80年代初 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划”的伟大构想
1982年 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摘编自史全伟《垂范:引燃真理之火的共和国领袖》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述人物的名字,并补充一例该人物的重要事迹。
(2) 根据材料,概括该人物的贡献。
(3) 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该人物身上可以学习到的精神品质。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每个人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和当事者。通过口述史,平民大众的历史得以被重视和记录。
口述史料 来源
史料①:唐光谱:当年(1937年),我在国民党教导总队第三营营部当勤务兵。随部开赴上海战场,驻守江湾。11月上旬开始退回南京。我们回南京不到1个月,日军又进攻南京了。12月12日日军攻入中华门后,南京各部队突围的突围,撤退的撤退,场面混乱不堪。我和同部队的5个人与部队失去联系后,即随人流向下关方向奔逃…… 摘编自汪新《烽火忆抗战:抗日战争口述史料合集》
史料②:查尔斯 韦特:1944年6月登陆的时候,我一直害怕德军会对我们采取什么措施,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感觉令人非常恐惧。我已经适应了军队生活……并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前进:打倒希特勒,给欧洲带来和平。 摘编自[英]查尔斯 韦特、[英]迪 拉 瓦尔德拉《活着回来:一名二战被俘英国士兵的战争记忆》
史料③:谦二:在我的印象中,1941年11月首映的《华府风云》是战时最后一部美国电影,此后便禁止进口美国电影……1944年10月,我接到了陆军寄来的入伍通知。入伍前一天,88架美国的B29轰炸机终于正式轰炸东京,在我看来这场景“太美丽”。 摘编自[日]小熊英二《活着回来的男人:一个普通日本兵的二战及战后生命史》
(1) 分别指出口述史料的当事人所处的战场。
(2) 从材料中提取一条信息,并说明该信息的价值。
(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受和认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齐民要术》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人的生态智慧。
材料二世界环境恶化的进程
工业革命以前 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大量开发森林、破坏草原、刀耕火种、盲目开荒,往往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水旱灾害频繁等问题。
工业革命以来 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获得了飞跃的发展,同时改变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系统,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20世纪50年代以后,环境问题更加突出,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接连不断;在20世纪80年代初,环境污染和大范围生态破坏开始出现。
——摘编自刘芃岩主编《环境保护概论(第二版)》
(2) 根据材料二,简析导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3) 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请你完成下列呼吁保护生态环境的倡议书。(要求: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00字左右。)
倡议书
致社会公众: ______
1.【答案】D
2.【答案】A
3.【答案】A
4.【答案】B
5.【答案】C
6.【答案】C
7.【答案】B
8.【答案】A
9.【答案】B
10.【答案】A
11.【答案】B
12.【答案】D
13.【答案】C
14.【答案】C
15.【答案】D
16.【答案】错误,“北庭都元帅府”改为“北庭都护府”
17.【答案】×,“明朝”改为“元朝”
18.【答案】√,√
19.【答案】√,√
20.【答案】【小题1】名字:邓小平。
重要事迹:1947年,与刘伯承率部千里跃进大别山;1992年,发表南方谈话
【小题2】贡献: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而奋斗;领导改革开放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正确路径
【小题3】精神品质:开拓进取;实事求是;坚定信念
21.【答案】【小题1】①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②欧洲第二战场;③太平洋战场
【小题2】作答角度一:从口述史的来源提取信息【示例一】提取信息:史料①选自《烽火忆抗战:抗日战争口述史料合集》价值:该口述人物是抗日战争的亲历者,其口述史料是研究抗日战争的重要史料【示例二】提取信息:史料②选自《活着回来:一名二战被俘英国士兵的战争记忆》价值:该口述人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亲历者,其口述史料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史料【示例三】提取信息:史料③选自《活着回来的男人:一个普通日本兵的二战及战后生命史》作答角度二:从口述史的内容提取信息【示例四】提取信息:唐光谱在1937年11月从上海退回南京,之后又从南京撤退。价值:可用于研究1937年上海、南京相继沦陷的相关情况。【示例五】提取信息:英国士兵查尔斯 特在1944年6月登陆。价值:可用于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诺曼底登陆的相关情况。【示例六】提取信息:1941年11月首映的《华府风云》是日本战时最后一部美国电影,此后便禁止进口美国电影;谦二入伍前一天,88架美国的B29轰炸机终于正式轰炸东京。价值:可用于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日关系、日本的发展等相关情况
【小题3】战争带来的伤痛和破坏巨大而深远,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平;只有深刻反思历史,汲取教训,才能避免重蹈覆辙;必须警惕极端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复活,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22.【答案】【小题1】承认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规律
【小题2】过度开发;较为粗犷的生产方式;工业生产中的环境污染;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缺乏或淡薄
【小题3】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生态环境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破坏。如土地荒漠化加剧、雾霾天气频繁出现等。这些都在提醒我们保护生态环境已刻不容缓。让我们携手共进,从身边小事做起,如绿色出行,节约用水、用电等,为保护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