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中音乐桂教版七年级下册《年年三月是歌圩》知识清单(一)单元主题与文化背景1. “年年三月是歌圩”这个单元聚焦于我国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尤其是以三月歌圩为核心的民俗音乐。歌圩是壮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前后举行,人们以歌会友、赛歌择偶,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_______时期(填历史时期),历经各朝代传承发展,逐渐形成如今盛大且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节日庆典。2. 歌圩的主要活动除了对歌,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列举至少三项活动),这些活动充分展示了少数民族的生活风貌、爱情观念、劳动场景等,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二)曲目知识《壮乡三月风光美》1. 歌曲的旋律特点是_______,节奏具有鲜明的_______特色(填民族音乐节奏特点),整体风格欢快活泼,描绘出壮乡三月万物复苏、人们欢歌笑语的热闹景象。2. 歌曲中大量运用_______音程(填音程类型,如大跳、级进等)来表现壮乡山水的起伏和人们情感的热烈,例如在_______部分(填歌曲中的段落或歌词),通过_______(具体音程)的运用,将山歌的高亢嘹亮展现得淋漓尽致。《山上茶花朵朵开》1. 这是一首_______民歌(填民族),采用_______声部演唱形式,声部之间相互配合,形成独特的和声效果。2. 歌曲的歌词描绘了_______的劳动场景,其中歌词“_______”生动地展现了茶农们劳作时的欢快心情。3. 在演唱技巧上,需要注意_______(列举一种演唱技巧,如气息控制、真假声转换等),以表现出歌曲的清新风格。《蝉之歌》1. 它是_______族的民歌,歌曲模仿了_______的声音,旋律_______(描述旋律特点,如悠扬、欢快等),节奏_______(描述节奏特点,如紧凑、舒缓等)。2. 歌曲中运用了_______装饰音(填装饰音类型,如波音、滑音等)来增添歌曲的活泼俏皮之感,在_______歌词处较为明显。3. 歌曲表达了少数民族人民对_______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赶摆路上》1. 歌曲描绘了少数民族群众去赶摆的情景,赶摆是_______族等民族的习俗,类似于_______(填一种汉族的传统活动),是人们进行物资交流、文化娱乐的集会。2. 歌曲的节奏_______(描述节奏特点),旋律以_______为主(填音程走向,如上行、下行、波浪式等),给人一种欢快、急切的感觉,仿佛能看到人们走在赶摆路上的喜悦心情。3. 演唱时应注意_______(填演唱技巧,如速度、力度变化等),以突出歌曲的热闹氛围。《蝴蝶泉边》1. 这首歌与_______的传说有关,旋律具有浓郁的_______地区音乐风格,_______(描述旋律特点)。2. 歌曲的歌词充满诗意,其中“_______”一句描绘了蝴蝶泉边的美丽景色。3. 在歌曲的_______部分(填段落)运用了_______节奏型(填具体节奏型,如切分节奏、附点节奏等),增强了歌曲的韵律感。《赶圩归来啊哩哩》1. 歌曲展现了少数民族姑娘赶圩归来的欢乐场景,赶圩是_______(解释赶圩含义)。2. 歌曲的旋律_______(描述旋律特点),节奏_______(描述节奏特点),“啊哩哩”这一衬词的反复出现,增添了歌曲的_______风格(填民族风格)。3. 演唱时要突出_______(填演唱情绪)的情绪,通过_______(填演唱技巧)来表现姑娘们的活泼与欢快。(三)音乐知识拓展1. 民族音乐的特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具有独特的特点,在旋律上,常常采用_______(填独特的旋律走向或音程运用),如壮族音乐中的_______(举例说明壮族音乐旋律特点);在节奏上,多有_______(填特色节奏型),像傣族音乐中常见的_______节奏型(举例说明傣族音乐节奏特点)。2. 民歌的分类:民歌一般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填民歌分类),《壮乡三月风光美》属于_______类(填所属分类),这类民歌的特点是_______。3. 演唱形式:常见的演唱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列举常见演唱形式),《山上茶花朵朵开》采用的_______演唱形式能够丰富音乐的表现力,各声部之间_______(描述声部之间的关系)。4. 音乐记号:在本单元的曲谱中,常见的音乐记号有_______(列举至少三个音乐记号,如延长记号、重音记号、连音线等),其中_______记号(选择一个列举的记号)的作用是_______,在《蝉之歌》的_______处(填歌曲位置)有明显体现。(四)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歌圩的起源和主要活动,它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有什么重要意义?2. 分析《赶圩归来啊哩哩》的旋律、节奏和歌词特点,说明这些特点如何体现歌曲的欢快情绪。3. 对比《壮乡三月风光美》和《山上茶花朵朵开》两首歌曲,从民族风格、旋律特点、演唱形式等方面阐述它们的异同。4. 谈谈你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了解,举例说明少数民族音乐在旋律、节奏或歌词方面的独特之处。5. 选择本单元中你最喜欢的一首歌曲,说一说它给你带来的感受以及你从中学到的音乐知识。答案(一)单元主题与文化背景1. 先秦(注:歌圩起源说法不一,先秦时期是其中一种观点,也有起源于唐代等说法,学生答对一种即可)2. 抛绣球、碰彩蛋、抢花炮、演壮戏、舞彩龙、舞彩凤、武术表演等(答对任意三项即可)(二)曲目知识《壮乡三月风光美》1. 旋律优美流畅,节奏具有鲜明的壮族山歌特色。2. 大跳音程,在“唱山歌,这边唱来那边和”部分,通过四度、五度大跳音程的运用。《山上茶花朵朵开》1. 瑶族,二声部。2. 瑶族茶农采茶,“山上茶花朵朵开,采茶姑娘上山来”。3. 气息的平稳控制。《蝉之歌》1. 侗族,蝉,旋律悠扬婉转,节奏舒缓。2. 滑音,“蝉儿声声唱”歌词处。3. 大自然。《赶摆路上》1. 傣,赶集。2. 节奏明快活泼,旋律以上行为主。3. 注意速度稍快,力度有强弱变化。《蝴蝶泉边》1. 蝴蝶泉,云南,旋律婉转抒情。2. “蝴蝶飞来采花蜜哟,阿妹梳头为哪桩”。3. 副歌,切分节奏。《赶圩归来啊哩哩》1. 到集市上买卖货物。2. 旋律明快流畅,节奏鲜明活泼,增添了歌曲的壮族民族风格。3. 欢快喜悦,通过清晰的吐字、活泼的节奏把握和富有活力的嗓音来表现。(三)音乐知识拓展1. 独特的五声音阶,壮族音乐中常常出现大二度、小三度的级进与纯四度、五度的跳进相结合;复杂多变的节奏型,傣族音乐中常见的切分节奏、附点节奏。2. 号子、山歌、小调,山歌,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具有直畅而自由抒发感情的特点。3. 独唱、齐唱、合唱、重唱,二声部,相互呼应、配合,形成丰富的和声效果。4. 延长记号、重音记号、连音线,延长记号,将音符的时值延长,在《蝉之歌》的长音处有明显体现。(四)简答题1. 歌圩的起源:关于歌圩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如起源于祭祀活动,为了纪念祖先、祈求丰收;也有说是起源于青年男女的社交活动,通过对歌来寻找伴侣等。主要活动:对歌,是歌圩的核心活动,人们分组对唱,内容涉及生活、爱情、劳动等;抛绣球,青年男女通过抛绣球表达爱意;碰彩蛋,人们用彩蛋相互碰撞,寓意吉祥。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意义:歌圩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平台,民歌中蕴含着民族的历史、传说、价值观等,通过对歌等活动,这些文化得以代代相传;促进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歌圩让人们聚集在一起,共同参与活动,增强了民族内部的联系和归属感;推动民族艺术的发展,歌圩上的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不断发展创新,丰富了民族文化的内涵。2. 旋律特点:旋律明快流畅,多采用级进和小跳进的音程,使歌曲易于传唱且充满活力。比如歌曲开头的旋律,音程起伏不大,简单易记。节奏特点:节奏鲜明活泼,大量运用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增强了歌曲的韵律感和动感。如“啊哩哩啊哩哩”部分的节奏,切分节奏让歌曲更具跳跃感。歌词特点:歌词描绘了赶圩归来的欢乐场景,充满生活气息,“日落西山啊哩哩,散了圩啰啊哩哩”生动地展现了人们赶圩结束后的轻松愉悦。这些特点相互结合,旋律的流畅、节奏的活泼以及歌词的生动,共同体现了歌曲欢快的情绪。3. 相同点:民族风格:都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格,展现了少数民族的生活和文化。旋律特点:旋律都优美动听,易于传唱。不同点:民族风格:《壮乡三月风光美》是壮族音乐风格,具有壮族山歌的豪迈与热情;《山上茶花朵朵开》是瑶族音乐风格,带有瑶族音乐的清新与质朴。旋律特点:《壮乡三月风光美》旋律大跳较多,更显高亢激昂;《山上茶花朵朵开》旋律相对平稳,以级进为主。演唱形式:《壮乡三月风光美》一般为独唱或齐唱;《山上茶花朵朵开》采用二声部合唱,和声效果丰富。4. 旋律独特之处:如蒙古族音乐旋律常常有悠长的线条和大跨度的音程,像《牧歌》,旋律起伏较大,音程跨度可达八度以上,展现出草原的辽阔。节奏独特之处:维吾尔族音乐节奏复杂多变,有多种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组合,在《掀起你的盖头来》中,节奏明快且富有变化,充满活力。歌词独特之处:少数民族歌词多与生活、自然紧密相连,如彝族的一些歌曲歌词会描述火把节、彝族的传统服饰等内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5. 以《赶圩归来啊哩哩》为例。带来的感受:每次听到这首歌,都能感受到少数民族姑娘们赶圩归来的喜悦和活泼,仿佛自己也置身于热闹的集市,心情变得欢快起来。学到的音乐知识:了解了壮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旋律和节奏如何配合来表现情绪;认识了衬词“啊哩哩”在歌曲中的作用,不仅增添了民族风格,还强化了歌曲的欢乐氛围;学会了一些演唱技巧,如把握欢快的节奏、清晰的吐字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