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蒸腾作用促进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 课件(共50张PPT)济南版(2024)生物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2 蒸腾作用促进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 课件(共50张PPT)济南版(2024)生物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50张PPT)
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学习目标
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
2.解释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
3.说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教学重点:
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教学难点:
1蒸腾作用的概念
2设计探究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探究实验
(一)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
光照数小时后
B
A
现象:A塑料袋 ,B塑料袋 。
有水珠
无水珠
B
A
实验:植物的蒸腾失水
实验组
对照组
植物油
1.两个试管的水面上为什么要滴些植物油?
防止试管内水分的蒸发。
2.为什么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
植物的蒸腾速率快,容易观察到预期效果。
将这样的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天平两端怎样变化?为什么?
答案:一段时间后,天平甲端会上升,乙端会下降。因为甲的蒸腾作用强,水分散失的多,三角烧瓶中水的重量甲比乙轻。
拓展延伸
蒸腾作用
概念:
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
部位:
主要在叶片进行,叶柄和幼嫩的茎上也能少量进行。
蒸腾作用的概念和部位
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
①光照强度 强
②环境温度 高
③空气湿度 小
④空气流动状况 有风




1 、把新鲜的叶片平放在小块木板上。 
2 、右手捏紧并排的两个刀片,沿着图中 虚线的方向,迅速切割。
3、刀片的夹缝中存有切下的薄片。要多切几次
(每切一次,刀片要蘸一下水)。把切下的薄
片放入水中。
4、用毛笔蘸出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
叶临时切片的制作过程
叶临时切片制作注意事项:
1、切割速度要快
2、多切几次,选最薄的,用毛笔 蘸
3、切割时注意安全
叶片结构立体模型
上表皮(保护)
海绵组织
栅栏组织
下表皮
气孔(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
叶脉
叶肉
叶脉
上表皮
下表皮
气孔
叶肉
栅栏组织
海绵组织
排列紧密,无色透明,由表皮细胞组成, 是保护组织。
由叶肉细胞组成,含有大量叶绿体,是营养组织,包括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
上、下表皮
叶肉
叶脉
输导组织,包括导管和筛管。
栅栏组织---接近上表皮,含叶绿体多。
海绵组织---接近下表皮,含叶绿体少。
为什么叶正面比背面颜色深?
学以致用:
植物在秋天落叶时,大多数哪一面朝上?
背面朝上
观察叶片的下表皮
1、用镊子撕下一小块叶片(如蚕豆叶片)的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描述叶片下表皮细胞的形态特点,找到下表皮上的保卫细胞并描述其形态特点。
气孔的组成和功能
气孔
表皮细胞
保卫细胞
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
气孔功能: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进一步探究:
吸水膨胀——开放——蒸腾
失水缩小——关闭——不蒸腾
蒸腾作用的强弱由什么控制?
保卫细胞 气孔 水分蒸腾
蒸腾作用的强弱由保卫细胞控制
天竺葵
天竺葵是一种陆生植物,叶的上表皮照到的阳光多,蒸腾作用快;下表皮照到的阳光少,蒸腾作用慢。为了防止水分过度蒸发,因而叶的上表皮气孔分布少,而下表皮气孔分布多。
分析判断:
将不同处理后的枝条分别放入下列装置中,会发生什么现象?
A:叶的下表面涂凡士林
B:叶的上表面涂凡士林
C:叶的上下表面都涂凡士林
D:叶的上下表面都不涂凡士林
在有光照的正常条件下,三天后……
A:叶的下表面涂凡士林
B:叶的上表面涂凡士林
C:叶的上下表面都涂凡士林
D:叶的上下表面都不涂凡士林
叶片各部分功能
1、表皮:
2、叶肉:
栅栏组织:接近上表皮,内含较多的叶绿体,
细胞呈圆柱形。
海绵组织:接近下表皮,内含较少的叶绿体,
细胞形状不规则。
3、叶脉:
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
筛管:运输有机物的管道。
上表皮:表皮细胞、保卫细胞
(无叶绿体)(内含叶绿体)
下表皮:表皮细胞、保卫细胞
(无色透明) ( 成对半月形)
气孔是由成对保卫细胞围成的,是气体交换、水分散失的门户
消耗200kg的水
2kg作为组成成分及参与各种生理过程。
其余那么多水哪里去了?
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
我们用塑料管喝饮料时,如果嘴不用力吸,饮料能进入到口中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缺少使饮料沿着吸管上升的动力。
植物体内的水分可以向上流,主要是蒸腾作用的拉动。
蒸腾作用同样可以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原因何在?
这是因为叶片里的水分蒸腾出去之后,叶肉细胞缺水,就要吸收叶脉中导管里的水分,从而促进水分从根通过导管上升到叶里,这也促使根从土壤中吸收了水分。
蒸腾作用拉动水分和无机盐的向上运输
思考 : 炎热的夏天,一只手是干燥的,另一只手沾满了水,哪一只手感到凉爽?为什么?
沾满水的手感到凉爽。这是因为水分蒸发会带走手上的热量。
使植物体有效的散热
蒸腾作用同样可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使植物体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受高温的伤害。这是因为通过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带走了植物体内一部分热量的缘故。
蒸腾作用的实际应用
植物移栽时,要防止植物因缺水枯死,降低成活率,我们在植物移栽时,你认为如何进行可提高成活率?
1、带土移栽
2、剪去部分枝叶
3、遮阳,尽量在傍晚移栽
下图甲、乙两个实验装置,都是用来观察植物蒸腾作用的,你认为哪一个装置更合理?请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因为花盆土壤 中的水分也能蒸发到塑料袋内壁上, 不能说明袋中的水珠完全是由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散发出来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畅谈收获
蒸腾作用
概 念:
过 程:
意 义
水分
以水蒸气状态从植物体表面散发出去的过程。
茎 叶 气孔 大气
土壤中的水分
根毛
根部导管
1、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2、促进根吸收水分
3、促进植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主要器官:叶
门户:气孔
4、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从而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吸水部位:根尖成熟区
总结
1、验证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应采用的对照实验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④
C.①和④ D.③和④
中考演练
B
2.裂叶山楂是比较耐旱的植物,观察发现其叶片的气孔只分布在下表皮,该特点利于降低( )
A.蒸腾作用 B.呼吸作用
C.储藏作用 D.光合作用
3.叶片的结构中,控制蒸腾作用强弱的是(  )
A.表皮细胞  B.保卫细胞
C.叶肉细胞  D.气孔
A
B
4.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将通过叶片蒸腾作用散失到环境。该过程中,这部分水依次经过的主要结构是 (  )
A.根尖成熟区→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叶肉
B.根尖成熟区→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气孔
C.根尖成熟区→根中筛管→茎中筛管→叶脉筛管→叶片气孔
D.根尖分生区→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气孔
B
5.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种陆生植物叶的上下表皮(a、b表示细胞)。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
A.甲是上表皮  B.a能进行光合作用
C.乙是下表皮  D.b能进行光合作用
B
6.植物体在进行下列生理活动时,受到气孔开闭影响的是 (  )
①光合作用 ②呼吸作用 ③蒸腾作用 
④水分的吸收与运输 ⑤无机盐的运输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D
7.在植被丰富的地方,空气的相对湿度大,这主要与植物何种生理作用有关 (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分解作用
8.下列有关植物参与自然界中水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根吸收水分   B.通过筛管运输水分
C.通过气孔散失水分  D.蒸腾作用提高大气湿度
9.岭南特产荔枝在结果期间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这些水分主要用于 (  )
A.蒸腾作用  B.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  D.提高结实率
C
B
A
10.下列有关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蒸腾作用越强,根对无机盐和水的吸收速度越快
B.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遮阳和选择阴雨天,能降低蒸腾作用,提高成活率
C.干早地区植物的叶片往往较小,这反映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蒸腾作用的强弱受光照强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A
11.如图所示曲线能正确表示在晴朗的高温天气状态下,绿色植物蒸腾作用强度变化的是(  )
A.
B.
C.
D.
考点: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动情况、光照强度等。

温度太高,部分气孔关闭
12.在观察了叶片的结构后,晓东将刚摘下的叶片放人70度的热水中,很快发现叶片表面产生许多的小气泡,并且下表皮的气泡比上表皮的气泡多,这种现象说明(  )
A.叶片下表面的光照弱   
B.叶片上表面含叶绿体比下表面的多  
C.叶片下表面产生的氧气多  
D.叶片下表面的气孔多

考点:气孔的分布
意义:既保证了气体交换,又有利于减少水分的过度蒸发。
13、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馆拥有世界最大的5000平方米生态绿墙,栽种上海本地的绿色植物,成为世博园里“绿色的明珠”。生态墙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降低夏季温度,这一功能是由哪些生命活动来实现( )
A光合作用 B 呼吸作用
C吸收作用 D蒸腾作用
14、将一片刚摘下的树叶浸在盛有70℃热水的烧杯中,发现叶片背面产生的气泡比正面多,该现象说明叶片的( )
A背面气孔数较多 B背面颜色较深
C正面气孔较多 D正面颜色较深
D
A
15、高大的植物将水分吸收并运输到顶部的主要动力是( )
A光合作用 B 蒸腾作用
C 呼吸作用 D运输作用
16、蒸腾作用时,水分的散失是从下列那种结构进行的 ( )
A保卫细胞 B气孔
C表皮细胞 D角质层
B
B
17. “山上多植物,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这句谚语形象地说明了 ( )
A. 植物的光合作用 B. 植物的蒸腾作用
C. 植物的呼吸作用 D. 植物的吸收作用
B
18、如图:把刚摘下的枝条装好,并用弹簧秤测得其重量为0.8 千克,在光照下,半天后测得重量为0.75千克,重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C、蒸腾作用D、运输作用
C
19.生长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下列哪种生理过程(  )
A.蒸腾作用     B.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     D.滤过作用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生理过程的意义。植物体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于植物的蒸腾作用,而且蒸腾作用反过来可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使植物适应干旱的环境。
A
20.据报道,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无色透明塑料、低粘性蜡物质,在移栽植物时,若将其喷到叶面上,则能结成一层可以让二氧化碳通过但水分不易通过的薄膜,能大大提高植株的成活率。这主要是因为薄膜( C )
A.增强植物光合作用
B.增强植物蒸腾作用
C.减弱植物蒸腾作用
D.减弱了植物的呼吸作用
21.据报道,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无色透明塑料、低粘性蜡物质,在移栽植物时,若将其喷到叶面上,则能结成一层可以让二氧化碳通过但水分不易通过的薄膜,能大大提高植株的成活率。这主要是因为薄膜(  )
A.增强植物光合作用
B.增强植物蒸腾作用
C.减弱植物蒸腾作用
D.减弱了植物的呼吸作用
22.下列几种情况中,植物蒸腾作用最强的是(  )
A.气温37 ℃,阴天,无风
B.气温37 ℃,晴天,有风
C.气温20 ℃,阴天,有风
D.气温20 ℃,晴天,无风
C
B
23、据图回答问题:
(1)这是一个用来证明植物体 作用的实验装置。
(2)这个实验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改正:

(3)图中错误改正后,塑料袋内壁上的一些水滴是植物在光照下通过叶片的 散发出来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
(4)植物的此作用不但使叶片的温度 ,还可以促进植物体对土壤中 的吸收,促进 的运输,除此之外,还能提高大气 ,增加 。
蒸腾
塑料袋应只罩住植物体,不应连盆包住
蒸腾作用
降低
水分
湿度
降水
水和无机盐
24.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叶的蒸腾作用。取三支试管,各注入相同体积的清水,分别插入一棵大小相似的枝条,甲、乙装置枝条保留全部叶,丙装置枝条去掉全部叶,在三支试管中各滴入相同量的植物油,然后将甲、丙装置放到35℃环境中,乙装置放到15℃环境中,两小时后观察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问题。
该实验可分为两组___实验:一组是___和___,其变量是__ _,实验结果是___液面下降较大,可得出结论
是__ ;另一组是___和___,其变量是___,实验结果是___液面下降较大,可得出结论是__ 。
35度
15度
35度
2


叶片多少



温度

温度越高蒸腾
作用越强
叶是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