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公共艺术.美术篇北京出版社01020304不同的美术门类 美术作品的鉴赏方法欣赏美术作品美术实践活动基础模块05060708中国传统工艺摄影中国书法设计拓展模块第七章中国书法公共艺术.美术篇概说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为大篆、小篆,至定型于魏晋以后的魏碑、行书、草书、隶书、楷书等,中国书法一直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中国书法具有通过一定形式来表达作者内心情绪、政治主张、陶冶情操等各种功能,使作品更具有个人属性和社会功能。另外,书法作品以抽象的形式来表达,以意写形,以形传神。书法与诗词、篆刻有机地结合到一起,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形的画、无声的乐”。欣赏书法艺术可以从以下四点入手。第一是整体与局部的统一。欣赏书法时应首先从全局入手,对艺术手法和风格有大概的印象,然后看其用笔、结字、章法、墨韵等局部是否形神兼备,生动活泼,最后再回到整体,从理性高度予以把握。第二是动静转换。应随着作者创作的过程移动视线,体会作者创作过程中用笔节奏、力度及情感的不同变化,正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情感变化。第三是形象具体化。欣赏书法作品时应展开联想,将书法艺术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使其具象化,从而联想到作品的审美价值,领会作品意境。第四是正确把握创作背景与文化。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理清作品所蕴含的独特文化气息和作者的文化修养、审美情趣、创作意境。学习和欣赏中国书法作品,是本章的主要任务。我们要通过软笔书法、硬笔书法、铭文、篆刻等领略中华民族的辉煌文化瑰宝,提高艺术欣赏水平。中国书法的主体是指软笔书法,是指用毛笔在纸、绢、帛或石碑上所作书作。中国书法的传承由碑刻、铸文、墨迹、篆刻印章等几种形式。后世形成了硬笔书法。无论哪种表现形式,中国书法都以其生动的气韵、恢弘的气度、精美的用笔用刀、独特的构成形式,记载和传承着中华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了以人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第一节 软笔书法作品欣赏《快雪时晴帖》《快雪时晴帖》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一件力作,此作是即兴而作的信札。《快雪时晴帖》( 图7-1-1) 为纸本, 此帖纵23cm,横14.8cm,行书四行28字。《快雪时晴帖》的笔势以圆笔藏锋为主,起笔与收笔,钩、挑、波、撇、捺都不露锋芒,由横转竖也多为圆转的笔锋,结体均整安稳,显现出气定神闲、不疾不徐的情态。明代鉴藏家詹景风以“圆劲古雅、意致悠闲逸裕,味之深不可测”来形容他的特色。《快雪时晴帖》的书风,此帖书文并茂,而书法势形密,意疏字缓,用墨清和爽朗,浓淡适宜,用笔圆净健劲,顿挫起伏的节奏与弹性感是较平和的;结体以正方形为主,平稳饱满,时敛时放,能含能拓,寓刚健于妍丽之中,寄情思于笔端之上。《快雪时晴帖》的书体,此帖虽短短二十余字,却显其和谐中妙含造化的意境,于行书中带有楷书的笔意,前后两次“顿首”,做连笔草书,第二行“果为”也做连笔。以圆笔藏锋为主,神态自若,从容不迫,转换提按,虽不外耀锋芒而精神内涵,骨力中藏。而其平和简静,从容中道而以韵胜的书风已成为晋人文书的特色。图7-1-1 《快雪时晴帖》作品欣赏《多宝塔感应碑》《多宝塔感应碑》(图7-1-2)正书34 行,每行66 字,楷书,碑高285cm,宽102cm,今存于西安碑林。《多宝塔感应碑》是颜真卿中年所书,上接二王、欧、褚余风,整篇结构严密沉雄浑厚,大气磅礴,奠定了颜楷的基本格调,此碑用笔多为中锋,顿挫有致,起笔藏锋,方圆并用;收笔用顿笔回锋较多,强调“护尾”。该碑体现出颜书的雄浑大气之韵,竖划粗壮,浑厚力强。横竖笔画粗细对比鲜明,富于变化,这种对比可谓“颜书之筋”。颜书撇轻捺重,有“蚕头雁尾”之称。图7-1-2 《多宝塔感应碑》书法作品鉴赏一、楷书——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九成宫醴泉铭》为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的代表作,是唐代规范化书法的象征。《九成宫醴泉铭》(图7-1-3)笔笔具法则,字字应规短,点画精致多变,笔力劲挺豪健,结构严谨工整,间架平舒流朗,造型凝聚,笔势灵动,气韵高压,辩证地体现了雄奇与平正的关系,方圆的转换也相当的成熟。此碑特征:点画以方笔为主,落笔藏锋,轻重缓急,收放自如,点画间呼应气贯长虹,精到沉稳,错落有致。拓展欣赏书法作品鉴赏二、楷书——柳公权《玄秘塔碑》《玄秘塔碑》是唐代名家柳公权于64 岁时所书,柳公权是唐代最后一位大书法家,官至太子少师,所以世称“柳少师”。《玄秘塔碑》(图7-1-4)的结字特点主要是内敛外拓,这种结字容易紧密,挺劲,运笔健劲舒缓,干净利落,四面周到,有自己独特的面目。柳书《玄秘塔碑》用笔骨力居多,笔画清瘦,笔力遒劲,结体中紧外放,柳公权与颜真卿齐名,世人常用“颜筋柳骨”来评价。拓展欣赏图7-1-4《玄秘塔碑》图7-1-3《九成宫醴泉铭》书法作品鉴赏三、草书——张旭《肚痛帖》《肚痛帖》(图7-1-5)是唐代草书名家张旭所作,原文释文为“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具有益,如何为计非临”。无款,草书六行,共30个字,此帖虽只有30 个字,却写得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可谓气贯长虹,饱蘸一笔翰墨,一直写到笔枯,再蘸一笔,墨色的干湿变化,非常丰富,还能控制笔画的线条,使整幅作品气韵生动,产生了“神出霄汉,夏云出嵩华”的气势。不失为一代“草圣”无意之神品。拓展欣赏图7-1-5 《肚痛帖》书法作品鉴赏四、草书——《食鱼帖》《食鱼帖》(图7-1-6)是中唐卓越的书法大家怀素晚年的作品,此帖可谓怀素晚年时期纪念碑式的作品。《食鱼帖》为水墨白麻纸本手卷,34.5cm×52.4cm,8行56 字。此帖用笔较舒缓,且带方折之意,别具一番狂放老练之态。笔法高滑圆润,放逸而不狂怪,笔走龙蛇,精彩动人,使转灵活,提按得当。狂怪外无一点不和轧范。后世认为怀素与张旭齐名,因而有“癫张狂素”之称。拓展欣赏图7-1-6 《食鱼帖》书法作品鉴赏五、隶书——《张迁碑》东汉隶书已经基本走出西汉篆意的束缚,字形渐扁,结构也简化,《张迁碑》是风格转变的中间状态,字形不合规律,时扁时长,用笔方中有圆,劲而内敛,是极具艺术魅力的艺术作品。《张迁碑》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迁表颂》(图7-1-7),此碑高270cm,高115cm。其碑布局紧密,行距分明,用笔既有篆书的圆转,又有隶书的方折,及其灵动飘逸,线条劲敛,艰涩中有柔婉,线形弯曲,及其动感,而又不显突兀。拓展欣赏图7-1-7 《张迁碑》书法作品鉴赏六、行书——《黄州寒食帖》《黄州寒食帖》(图7-1-8)是苏东坡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 年),此帖墨迹素签本,横34.2cm,纵18.9cm,129 字。《黄州寒食帖》彰显动势,洋溢着起伏情绪,诗写得苍凉惆怅,书法也正是这种情绪下有感而发的。通篇跌宕起伏,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苏东坡将诗句心境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变化之中,或中锋或侧锋,转换多变,浑然天成。此帖是苏东坡作品中的上乘之作,在书法史上的影响很大,后世把他称为继王羲之《兰亭集序》和颜真卿《祭侄文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拓展欣赏图7-1-8 《黄州寒食帖》动脑和动手 >1. 选取一幅你喜欢的古代书法作品,并说明喜爱它的理由。2. 请同学们利用互联网查询《兰亭序》,并写一篇300 字左右的介绍。硬笔书法是书法艺术百花园的一朵奇葩,书法艺术就其工具分类可分为软笔书法和硬笔书法。软笔书法以其恢弘的气度矗立在书法艺术之林,而硬笔书法却以其小巧精致、实用性强等特点在书法艺术之林独树一帜。第二节 硬笔书法作品欣赏卢中南作品卢中南,男,1950 年生于湖北武汉,祖籍河南,中国著名书法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硬笔书法委员会副主任,楷书委员会委员。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设计处处长,研究馆员,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馆员,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中华书画名家研究会顾问。此作品是卢中南硬笔书法(图7-2-1)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属于艺术性比较强烈的一幅作品,通篇作品法度严谨,气贯长虹,用笔干净利落,无半点拖泥带水,横划轻起重收,竖划刚直不阿,收放有度,深得欧体字精华,如“时”“有”等字。尤其用硬笔能体现出这些欧体字的用笔,如“许”“芦”等字,就更是难能可贵了。图7-2-1 卢中南作品作品欣赏庞中华作品庞中华,重庆人,著名书法家、教育家。当代硬笔书法事业的奠基人,现任文化部中国硬笔书法家学会主席,庞中华书法艺术研究中心院长等职务。庞中华作品(图7-2-2)强调书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推广性,本作品在借助古人行书的基础上,显示出庞先生个人对章法的理解,并加以艺术上的提炼和升华。在用笔上把软笔书法丰富的用笔进行概括和有效的取舍,既不失软笔书法的艺术性,又体现了硬笔书法的规律性和可操作性,让人们能够快速理解,大大提高了普通学习者入门的速度。图7-2-2 庞中华作品硬笔书法鉴赏硬笔书法同软笔书法一样,分为楷书、草书、行书、隶书、篆书,但由于使用功能的不同,篆书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而其他书体却以崭新的面貌进入大家的眼睑,在书法艺术花园里大放异彩。拓展欣赏硬笔书法鉴赏一、楷书范林庆,1930 年出生,浙江人,从小酷爱书法,从颜楷入手,遍临欧阳询、颜真卿、赵孟套各家书帖,其硬笔书法(图7-2-3)脱胎于软笔书法,有很强的唐楷风范,笔力刚健,力透纸背,结字内紧外抒,雍容大气。在一笔一划之间足见其精到,比如小横的起笔处,都见其精微。可谓“收放有度,妙笔生花”。拓展欣赏图7-2-3 范林庆楷书作品硬笔书法鉴赏二、行书白砥,1965 年出生,山阴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师从著名书法大家沙孟海先生,他对硬笔书法的理解并不停留在“把字写好看”这点上,而是通过硬笔这一工具把中国人对自然、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体现出来。把硬笔书法的艺术性在传承前辈的基础上,向着更深更远的方向推进。此作品体现了白砥先生对行书(图7-2-4)的理解,笔划在行云流水之间不失内敛,轻重节奏也把握得很好,以硬笔能写出软笔的粗细对比,实属难能可贵。拓展欣赏图7-2-4 白砥行书作品硬笔书法鉴赏三、隶书高甬春,男,号默绿斋主,1972 年生于杭州,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专业。此作品为楷书与隶书的有机结合,其中又深含着一些行书笔法,是把多年所学融会贯通。别出心裁地把几种书体交汇并用,从而让隶书又拥有了更强的时代属性(图7-2-5)。拓展欣赏图7-2-5 高甬春隶书作品硬笔书法鉴赏四、草书此作品为草书,洒脱、奔放,挥洒自如,又不失章法,让人感觉映入眼帘中的并不是一幅书法作品,而更像一幅韵律有秩的抽象画。在艺术欣赏的角度上,文字的可读性不那么重要了,给人更多感受的是线条的美感和整幅作品的艺术品味(图7-2-6)。拓展欣赏图7-2-6 高甬春草书作品动脑和动手 >1. 选取一幅你喜欢的硬笔书法作品,并说明喜欢它的理由。2. 庞中华被誉为“中华书法第一人”,请同学们利用互联网查询一下他的字帖,并写一篇300字左右的介绍。感谢您的聆听指导公共艺术.美术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