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给蜗牛建个小小的家》教案(第1课时)【核心概念】13.工程设计与物化【学习内容与要求】13.1工程需要定义和界定①通过观察,提出并描述简单的制作问题。13.2工程的关键是设计②学会使用简单的草图,说出自己的思路。13.3工程是设计方案物化的结果④制作简单的实物模型并展示,尝试通过观察发现 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教材简析】《给蜗牛建个小小的家》是冀人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的重要课程。通过引导学生为蜗牛建造适宜的生活环境,帮助学生了解蜗牛的身体特征、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与科学思维。课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对动物的关爱意识。【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小动物充满兴趣,在生活中可能见过蜗牛,但对其了解仅停留在表面。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观察的细致程度和方法有待提升。在动手操作方面,有积极参与的热情,但可能缺乏合作经验和实践技能。同时,一年级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能力较弱,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借助直观的材料和活动来理解知识。【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1)能描述蜗牛的身体特征,如具有壳、触角,身体柔软且爬过后会留下黏液;(2)知道蜗牛喜爱吃生菜、黄瓜等食物,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2.科学思维(1)通过观察蜗牛的外形、食性和生活环境,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2)能尝试用简单的表格记录实验现象,培养逻辑思维能力。3.探究实践(1)参与观察蜗牛的活动,包括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蜗牛的身体结构;(2)进行蜗牛食性实验,探究其喜欢的食物;(3)设计并制作蜗牛的家,锻炼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责任态度(1)在活动中养成爱护小动物的意识,懂得尊重生命;(2)养成小组合作精神,增强团队协作的责任感。【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蜗牛的身体特征、生活习性;学会设计并制作适合蜗牛生活的家。2.教学难点理解蜗牛生活习性与所建“家”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并将其运用到实际设计中。【教学准备】学生:绘画工具(彩笔、画纸)。教师:教学课件、若干只蜗牛、新鲜菜叶、干枯菜叶、黄瓜、饼干、放大镜、饲养盒、土壤、水、铲子、木棒、水彩笔、石块、布料、瓶盖、细网、窗纱、多媒体课件、观察记录表格、每组一套实验材料(同教具中的实验材料)。【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情境与问题 【PPT:1-9】 1.展示课件中工程师设计船只、水利设施、维修设备的图片,提问:他们都在做什么?并指出他们都是工程师。 2.引导学生小组之间交流分享,你身边有建筑工程师吗?他如何工作的?你想成为一名工程师吗? 3.交流结束后,引出“建筑工程师”的概念,强调工程师需要观察、设计和实践。 4.提问:“如何成为合格的建筑师?” 5.教师点评总结。 6.分发任务,揭示课题问:同学们,今天你们作为小小建筑师,一起给蜗牛建个小小的家。(板书课题:给蜗牛建个小小的家) 学生们认真思考。 预设:设计船只、维修设备。 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预设:刻苦学习、乐于动手 。 让学生扮演“小小建筑师”,激发其好奇心与参与热情。教师提问既激活学生经验,又引出建家任务,明确学习目标。探究与发现 【PPT:10-21】 1.提问:同学们,想一想,制作蜗牛的家前,我们要先做什么? 2.小结:1.研究蜗牛的身体特征,喜欢吃什么,生活在哪里。2.设计模型,准备材料,搭建小家。 3.出示任务一:观察蜗牛的身体。 4.分发物品、蜗牛和放大镜。引导学生将蜗牛轻轻地放在托盘中的菜叶上,观察蜗牛的身体。并用画图的方式把蜗牛的外形特点记录下来。 5.讲解活动注意事项:(1)观察过程中,不打扰蜗牛,安静观察。(2)观察要有顺序:先用肉眼观察蜗牛的整体和比较明显的部分,再用放大镜观察蜗牛局部的细节。注意放大镜不要碰到蜗牛! 6.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注意仔细观察找特征。 6.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画的蜗牛,要求展示时要指认简图上蜗牛的身体结构名称,并说出主要特点。 7.教师依次展示收集到的资料,并进行介绍。如蜗牛的身体部位并分步来介绍蜗牛各部位:壳、头(眼睛、触角、口)、腹足。 【PPT:22-25】 任务二:研究蜗牛喜欢吃什么 1.组织学生进行蜗牛食性实验,将新鲜菜叶、干枯菜叶、黄瓜、饼干等食物放在蜗牛周围,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蜗牛的选择。展示实验记录表,引导学生多次观察并记录蜗牛的选择。 2.组织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指导并点评汇总。 3.播放蜗牛吃食物的视频,对蜗牛特征进一步的了解。 【PPT:26-32】 任务三:蜗牛的生存环境 1.引导学生阅读课件中的资料卡,提炼蜗牛的生存需求(潮湿、阴暗、植物、空间)。引导学生观察蜗牛所处的环境特点,提问:“建个什么样的家,才能满足蜗牛生活的需要呢?” 2.教师点评并总结。 预设:蜗牛生活在哪里?喜欢吃什么? 学生使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蜗牛。 认真观察蜗牛对不同食物的反应,在观察记录表格中记录实验结果。 上台展示,并介绍。 学生认真聆听。 预设:吃菜叶和黄瓜。 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观察蜗牛对不同食物的反应。 阅读资料,仔细观察蜗牛的生活环境,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总结出蜗牛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验中自主探究蜗牛的食性,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通过直观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蜗牛特征。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逻辑思维和实证意识。 通过阅读资料,帮助学生分析蜗牛生活环境。应用与拓展 【PPT:33】 教师发布课后作业:请同学们课后,在小区或公园里,实地观察蜗牛的生活环境。 领取任务。 推动实践观察,为下节课设计做准备。【板书】12给蜗牛建个小小的家蜗牛特征: 壳、触角、腹足、黏液食物:新鲜菜叶√ 黄瓜√环境:潮湿、阴暗、植物7 / 812.《给蜗牛建个小小的家》教案(第2课时)【核心概念】13.工程设计与物化【学习内容与要求】13.1工程需要定义和界定①通过观察,提出并描述简单的制作问题。13.2工程的关键是设计②学会使用简单的草图,说出自己的思路。13.3工程是设计方案物化的结果④制作简单的实物模型并展示,尝试通过观察发现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教材简析】《给蜗牛建个小小的家》是冀人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的重要课程。通过引导学生为蜗牛建造适宜的生活环境,帮助学生了解蜗牛的身体特征、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与科学思维。课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对动物的关爱意识。【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小动物充满兴趣,在生活中可能见过蜗牛,但对其了解仅停留在表面。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观察的细致程度和方法有待提升。在动手操作方面,有积极参与的热情,但可能缺乏合作经验和实践技能。同时,一年级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能力较弱,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借助直观的材料和活动来理解知识。【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1)通过设计和搭建蜗牛的“家”知道蜗牛需要生活在适宜的栖息地中,并知道所有的动物都要生活在适宜的栖息地中。2.科学思维(1)通过分析蜗牛喜欢的生活环境,从而进行模型建构:画图设计蜗牛的生活环境;(2)能利用材料和工具,搭建蜗牛的“家”,认识它适宜的生存环境和条件。3.探究实践(1)设计并制作蜗牛的家,锻炼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能对作品进行反思改进,优化工程作品。4.责任态度(1)通过设计、搭建蜗牛的“家”,体会动物的生存与环境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自然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蜗牛的身体特征、生活习性;学会设计并制作适合蜗牛生活的家。2.教学难点理解蜗牛生活习性与所建“家”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并将其运用到实际设计中。【教学准备】学生:绘画工具(彩笔、画纸)。教师:教学课件、若干只蜗牛、新鲜菜叶、干枯菜叶、黄瓜、饼干、放大镜、饲养盒、土壤、水、铲子、木棒、水彩笔、石块、布料、瓶盖、细网、窗纱、多媒体课件、观察记录表格、每组一套实验材料(同教具中的实验材料)。【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情境与问题 【PPT:1】 回顾:同学们,经过上节课的学习和课后观察,你了解了蜗牛的食物和环境了吗?今天作为小小建筑师的你,继续给蜗牛建个小小的家。 引出主题:给蜗牛建个小小的家。(板书课题:给蜗牛建个小小的家) 回顾蜗牛的食物和生活环境。 先回顾上节课对蜗牛的认知,能巩固旧知,为新课铺垫。赋予学生 “小小建筑师” 身份,可激发其兴趣与参与热情。引出 “给蜗牛建家” 主题,明确学习目标与任务。探究与发现 【PPT:2-6】 活动1:设计方案 1.提问:“同学们,想一想建个什么样的家,才能满足蜗牛生活的需要呢?” 2.教师评价并小结。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你准备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讨论完成后,要求学生仿照以下句型来回答:(1)我准备用(带盖有孔饲养盒/带盖无孔饲养盒/不带盖盒子/不带盖杯子),因为蜗牛(需要/不需要)呼吸,(需要/不需要)一定的活动空间。(2)我准备在饲养盒的底部铺放 ,因为蜗牛喜欢生活在(潮湿/ 干燥)的环境中。(3)“我准备在饲养盒里摆放 ,原因是 。 4.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指导,总结。 5.谈话:引导学生在动手建造前,先根据自己的想法,把你们要建的“家”画下来。并提醒学生:简图能呈现蜗牛需要的环境大概的样子即可! 6.组织学生设计蜗牛家的方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满足蜗牛对食物、空气、湿度等方面的需求。 7.展示设计案例,启发学生的思路。在学生画图过程中,巡视各小组,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PPT:7-10】 活动2:制作模型 1.出示实验材料:土壤、水、盒子、铲子、木棒、水彩笔、石块、布料、瓶盖、食物…… 2.示范制作方法:加土、布置、放入食物、美化。 3.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蜗牛的家。教师巡视指导。 4.制作完成后,把蜗牛放入新“家”,观察它们的活动。 【PPT:11、12】 活动3:检查与改进 1.引导学生对自己制作的蜗牛家进行检查,思考是否满足蜗牛的生活需求,如空气是否流通、食物是否充足、环境是否适宜等。组织学生交流检查结果,提出改进建议。 2.提问:你有什么办法改进吗? 3.点评指导,并小结。 预设:食物充足、环境适宜。 预设:我准备在饲养盒的底部铺放带盖无孔饲养盒,因为蜗牛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小组内讨论设计方案,绘制设计草图。 根据设计方案选择材料,合作制作蜗牛的家,在制作过程中分工协作,互相帮助。 检查自己小组制作的蜗牛家。 预设:不容易打扫;空气不流通。 预设:细网代替盒盖能进更多空气。 在盒子底部铺上一层窗纱,清扫更方便。 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其关联蜗牛习性。分组讨论培养合作与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实操中掌握知识,提升设计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组制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生在交流配合中共同推进。学生将设计转化为实物,锻炼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能力 。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改进意识,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他人的优点,完善自己的作品。应用与展示 【PPT:13、14】 组织各小组展示自己制作的蜗牛家,教师说:“看谁的模型精致、美观,适合蜗牛生活”引导学生从科学性、美观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给各组投票,并颁发奖项。 学生展示作品。 领奖。 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总结与评价 【ppt:15-16】 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评价表,对我们的“给蜗牛建个小小的家”项目进行自我评价吧! 自我评价:学习新课后,学生从几个维度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具体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调整,主要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 科学课堂学习习惯。【板书】12给蜗牛建个小小的家设计:湿土+食物+透气孔7 / 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2课 给蜗牛建个小小的家(第1课时)教案.docx 第12课 给蜗牛建个小小的家(第2课时)教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