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第3章 基因的本质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任务1:探讨遗传物质应该具备哪些条件结构稳定储存大量遗传信息精确复制控制生物性状蛋白质结构的研究早于DNA结构研究,20世纪30年代前,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占主导地位。艾弗里赫尔希格里菲思蔡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过程中有重大贡献的学者们一、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R型S型思考:如何区分两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菌?无荚膜有荚膜菌落粗糙菌落光滑无毒性有毒性活体实验显微镜观察体外培养格里菲斯实验艾弗里实验任务2:证明DNA是遗传物质1、格里菲斯实验R型活菌加热致死S型菌+死亡(分离出活S型细菌)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含有某种促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物质——转化因子推断?思考1:从实验变量的角度分析4组实验,自变量是什么,如何描述因变量?任两实验都能形成对照吗?思考2:若第4组加热杀死的S菌立即与R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结果如何?为什么?思考:转化因子是什么物质?是一种物质还是几种物质构成的?继续研究的思路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实现物质分离?S型菌荚膜控制荚膜形成的X基因加热杀死被破坏的S型菌X基因吸附在R型菌表面X基因进入R型菌重组R型菌转化成S型菌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本质:2、艾弗里实验R型细菌S型细菌提取物+去绝大部分糖、蛋白质和脂质的加蛋白酶的加RNA酶的加酯酶的加DNA酶的培养基中只出现R型细菌DNA是使R型细菌发生稳定性转化的物质结论?思考:不同处理酶处理S菌提取物,目的是什么?自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思考:减法原理能将S细菌提取液物某成分完全去除吗?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T2噬菌体:①只有蛋白质和DNA两种成分组成②专一性寄生大肠杆菌③仅蛋白质中含有S,P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特点思考:这些特点作为遗传学的研究对象有何优势?蛋白质和DNA能够完全分离若大肠杆菌不裂解,可将亲代噬菌体和子代分开便于标记、追踪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可验证DNA/蛋白质是遗传物质2、T2噬菌体繁殖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所有病毒进入宿主的方式都一样吗?哪种物质原料、场所是什么?由谁提供?如何进行?一定准确组装吗?以复制方式繁殖后代3、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过程问题1:噬菌体如何被标记?问题2:如何将噬菌体的亲代和子代分开?如何检测?问题1:噬菌体如何被标记?用含35S或32P标记的培养基培养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含35S或32P标记的大肠杆菌用35S或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未标记的噬菌体35S或32P标记的噬菌体思考:35S或32P标记在原料哪个结构上?问题2:如何将噬菌体的亲代和子代分开?如何检测?保温、搅拌、离心上清液、沉淀物思考:放射性均在上清液或在沉淀物吗?产生原因是什么?实验结论: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关注误差分析:如保温时间、搅拌程度、离心程度等大量事实: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资料:有一种车前草病毒,由蛋白质和一条单链RNA组成。也能感染正常烟叶植株,但烟叶患病出现的病斑类型与烟草花叶病毒是有区别的。HRVHRVRNAHRV蛋白质TMV蛋白质+ HRVRNATMVTMVRNATMV蛋白质HRV蛋白质 +TMVRNA分离出哪种病毒?HRVTMV1.某科学家模拟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活菌1是有荚膜的R型细菌,活菌2是无荚膜的S型细菌B.由实验结果可知,活菌2或死菌2都能使小鼠死亡C.从鼠Y血液中分离出的活菌2是由活菌1转化而来的D.在鼠W的血液中能分离出活菌1和活菌2C2.在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有三组实验:在含有R型菌的培养基中分别加入S型菌的DNA(甲)、S型菌的蛋白质(乙)、S型菌的DNA和DNA酶(丙),培养一定时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组和乙组的培养基中均含有少量的S型菌B.甲、乙两组实验对比可说明DNA能促使S型菌转化为R型菌C.甲组培养基中含有的S型菌的数量只与培养基的培养条件有关D.甲、丙两组实验对比可说明DNA被分解后就不能促使R型菌发生转化D3.利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研究DNA是否为遗传物质的主要过程为: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菌也需要用放射性元素进行标记B.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分开C.32P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的时间越长,含32P的子代噬菌体比例就越高D.用35S标记噬菌体,若搅拌不充分,则会导致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增高D4.甲、乙为两种不同的病毒,经病毒重建形成“杂种病毒”丙,用丙病毒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产生的新一代病毒可表示为 ( )A.B.C.D.D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