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和谐共生 教案 共2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1课 和谐共生 教案 共2课时

资源简介

11.《和谐共生》教案(第1课时)
【核心概念】
11.人类活动与环境
【学习内容与要求】
11.3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②知道有些材料可以被回收利用,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冀人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我为家园”的内容,旨在引导一年级学生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了解环境破坏带来的危害 ,并思考如何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教材通过展示森林被砍伐、环境被污染、动物被杀害等情境,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应对措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但他们的认知水平仍处于直观形象阶段,对于抽象的环境问题理解可能存在一定困难。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已经接触到一些与环境相关的现象,如垃圾、雾霾等,但尚未形成系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在教学中,需要通过直观的图片、视频和简单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逐步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1)能够识别常见的环境破坏现象,如森林砍伐、环境污染、动物杀害等,知道这些现象对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初步形成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认识到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2.科学思维
(1)能够在教师引导下,对环境问题进行简单地观察和思考,尝试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
(2)能从不同角度思考环保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探究实践
(1)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收集有关环境问题的信息,提高观察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
(2)进行简单的讨论和交流活动,提高合作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
4.责任态度
(1)激发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能爱护环境、节约资源。
(2)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从身边小事做起,成为环保小达人。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的环境破坏现象及其危害,如森林被砍伐、环境被污染、动物被杀害等对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
理解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形成保护环境、和谐共生的科学观念。
【教学准备】
学生:绘画工具(彩笔、画纸)、剪刀。
教师:教学课件、收集一些废旧物品,如塑料瓶、旧衣物、纸盒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与问题 【PPT:2-10】 回顾旧知:经过一学期的学习,请你描述你所生存的地球是什么样的? 2.点评总结:地球有很多的动植物,又可供我们呼吸的空气,有大量的水,但是可利用淡水资源有限。 3.展示地球哭泣图片,提出问题:地球怎么啦它为什么在哭泣? 4.播放地球环境受破坏的视频,并展示森林被砍伐、河水被污染、动物失去家园等图片,引发学生思考。 5.引出主题: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但我们的地球却在哭泣,人类活动给环境带来了哪些影响?我们应该如何与地球“和谐相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保护环境,和谐共生。(板书课题:和谐共生) 预设:地球上有空气;有很多的动植物;有大量的水。 学生们认真思考。 预设:环境被破坏;动植物没有家。人类环境也受到影响。 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通过对比鲜明的视频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环境变化,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探究与发现 【PPT:11-21】 1.播放视频,介绍生活中的塑料制品。 2.引导学生找一找身边还有哪些塑料制品,讨论使用塑料制品带来的利与弊。将讨论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中。 3.组织学生分享交流1:找到了多少件塑料制品。可以仿照:我们小组一共找到了()件塑料制品,有()。 4.教师点评并总结。 教师组织分享2——塑料制品的利与弊。 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和补充,展示塑料造成污染的图片和视频,对塑料的利弊进行总结。 7.提问:“面对白色污染,我们应该怎么做?” 8.教师指点点评,播放《减塑行动共参与》视频,进一步了解生活中如何做到减塑。 9.出示习题,与学生一起完成练习。 学生认真看视频。 预设:我们组找到5件;有玩具;垃圾袋;包装袋;盆;柜子等。 预设:有利轻便;防摔;不利:白色污染;不易分解等。 预设:垃圾分类;重复利用…… 完成练一练。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培养观察和归纳能力,认识塑料制品的两面性,提升环保认知。 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增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体验环保乐趣。 巩固知识,提升应用能力。
总结与评价 【ppt:24-26】 提问:同学们,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请你来说一说。 2.总结:(1)人类活动给地球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2)塑料制品有利有弊。(3)面对白色污染,我们应该多使用可降解材料、注重垃圾分类、使用环保袋。 3.以班级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教师根据小组同学的课堂表现进行小组加星,例如:安静倾听、积极发言、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等。 学生积极举手,踊跃发言。 预设:我们要保护环境;塑料制品的利弊。 自我评价:学习新课后,学生从“我知道、我会说、我会做”几个维度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通过分享自己的收获,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具体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调整,主要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 科学课堂学习习惯。
【板书】
11和谐共生
塑料的利弊
减塑行动: 垃圾分类、使用可降解餐盒、使用环保袋、重复利用
7 / 811.《和谐共生》教案(第2课时)
【核心概念】
11.人类活动与环境
【学习内容与要求】
11.3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②知道有些材料可以被回收利用,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冀人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我为家园”的内容,旨在引导一年级学生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了解环境破坏带来的危害 ,并思考如何保护环境、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教材通过展示森林被砍伐、环境被污染、动物被杀害等情境,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应对措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但他们的认知水平仍处于直观形象阶段,对于抽象的环境问题理解可能存在一定困难。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已经接触到一些与环境相关的现象,如垃圾、雾霾等,但尚未形成系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在教学中,需要通过直观的图片、视频和简单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逐步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1)能够识别常见的环境破坏现象,如森林砍伐、环境污染、动物杀害等,知道这些现象对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初步形成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认识到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2.科学思维
(1)能够在教师引导下,对环境问题进行简单地观察和思考,尝试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
(2)培养发散性思维,能从不同角度思考环保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探究实践
(1)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收集有关环境问题的信息,培养观察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
(2)进行简单的讨论和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
4.责任态度
(1)激发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
(2)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从身边小事做起,成为环保小达人。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的环境破坏现象及其危害,如森林被砍伐、环境被污染、动物被杀害等对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
理解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形成保护环境、和谐共生的科学观念。
【教学准备】
学生:绘画工具(彩笔、画纸)、剪刀。
教师:教学课件、收集一些废旧物品,如塑料瓶、旧衣物、纸盒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与问题 【PPT:1-3】 展示“衣服小了”“书看完了”的图片,提问:“生活中有很多的旧物,如故事书、报纸、衣服、玩具,你是如何处理的?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如何保护环境,和谐共生。(板书课题:和谐共生) 学生们认真思考。 提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明主题。
探究与发现 【PPT:4-11】 活动1:巧用旧物 1.展示巧用旧物的方法:“好书交换”“旧物改造”,讲解环保理念; 2.播放“旧物再利用生活小常识”的视频,学习巧用旧物的小妙招。 3.小结:再利用、再循环可以更好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活动2:旧衣大改造 1.提出挑战任务,将旧衣变成新物,看谁的作品材料合理、外形美观。 2.组织小组讨论设计方案。教师巡视指导。 3.设计完成后,组织各小组按照方案动手制作。提醒使用工具安全。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 4.制作完成后,学生展示小组的作品。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学生再进行改进与完善。 【PPT:12-15】 活动3:保护环境 1.展示空气、水资源、土壤被破坏的图片,让学生思考:“为了减少空气、水、土壤污染,保护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做?” 2.教师点评,讲解保护方法:绿色出行,使用清洁能源;保护水源地,节约用水;随手捡垃圾,节约用水。 【PPT:16】 活动4;评选“环保小达人” 1.展示评分标准,向学生详细介绍“环保小达人”的评比项目和具体标准,确保学生理解每个项目的要求和得分方式。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互相评价,引导学生客观地根据标准回顾自己在环保方面的表现。 3.根据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结果,评选出三位“环保小达人”。 学生认真学习。 思考并分享自己处理旧物的方法。 小组讨论设计方案,绘制设计图;小组合作动手制作,改进完善作品。 预设:垃圾分类,随手捡垃圾;绿色出行 。 认真倾听,自我评估,交流分享。 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增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体验环保乐趣。 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增强环保责任感。 通过详细讲解评比标准,让学生明确环保行为的具体要求和努力方向,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关注环保,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应用与拓展 【PPT:17、18】 1.谈话:“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人与环境,和谐共生。全校正在组织的“美丽家园主题大赛”,请同学们行动起来吧” 2.介绍“美丽家园主题大赛”,展示不同形式的参赛作品示例,如模型、宣传画、诗配画等,引导学生思考参赛形式和内容,组织小组讨论确定方案。 学生自己设计方案。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加深对环保的理解,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总结与评价 【ppt:19-21】 1.提问:同学们,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请你来说一说。 2.总结:(1)巧用旧物,从点滴做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2)旧的书籍可以和同学们交换,可以捐给有需要的小朋友。 (3)旧物可以进行改造,进行再利用。 3.教师评价以班级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师根据小组同学的课堂表现进行小组加星,例如:安静倾听、积极发言、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等。 学生积极举手,踊跃发言。 预设:我们要保护环境;塑料制品的利弊;旧物利用。 自我评价:学习新课后,学生从“我知道、我会说、我会做”几个维度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通过分享自己的收获,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具体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调整,主要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 科学课堂学习习惯。
【板书】
11和谐共生
巧用旧物1:好书交换
2:旧物改造
3:旧物再利用
7 / 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