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刘禹锡任务一:走进陋室,听音识文任务二:穿越采访,疏通文意任务三:深入访谈,研读赏析任务四:筛选文案,归纳中心任务五:青春之铭,与君共鸣学习任务核心素养审美创造了解“铭"这种古代文体,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语言运用积累“名、灵、蔓、益、独、鲜、鸿儒、白丁、丝 竹、劳、之"“何陋之有”等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思维能力品析文中的名句,把握主旨,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的高洁志趣。文化自信学习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培养自己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任务一走进陋室听音识文还未入陋室,远远就传来了阵阵悠扬的乐曲声,大家仔细听:在文化馆陋室入口处有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与柳宗元合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主要作品有《乌衣巷》《秋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他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1.听读课文,朗读时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和断句。陋室铭 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lòu)室,惟吾(wú)/德馨(xīn)。苔(tái)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rú),往来/无/白丁。可以/调(tiáo)/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shǔ)/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2.大声朗读课文,读出韵味。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mínglíngxīnqīngdīngjīngxíngtíng押 ing 韵骈文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文体知识铭是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用于纪行或苦口警 诫劝勉,文辞精练,句式工整,形式短小,最短者不足10字,多有韵,读来铿锵有力。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铭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 如刘禹锡的《陋室铭》。文学文化常识 —— 拓展梳理说古代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序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赠序,等同于临别赠言,这类文体在赠人以言的同时,也往往抒发了作者的某些情志和心怀。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于记事陈情或写景。文学文化常识 —— 拓展梳理表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基 本特征。记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分为碑记、游记、杂记、传记。以记叙、描写为主,大多数是游记,用来记叙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任务二穿越采访疏通文意在文化馆的陋室正墙上写着这样一段话: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他关心社 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 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 贬为安徽和州通判。 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先安排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在文化馆的陋室正墙上写着这样一段话:地方官很生气,吩咐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迁到县城北门,由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附近垂柳依依,刘禹 锡见景生情,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地方官见其仍然悠闲自乐,又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刘禹锡身居斗室,提笔写下了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从三间三厦到一间半,再到一间只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这住房严重缩水,那刘禹锡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大家想不想当面问问他?那让我们一起跨越时空,来与刘禹锡进行一次面对面访谈吧,请大家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完成模拟访谈。理解文意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lòu)室,惟吾(wú)/德馨(xīn)。苔(tái)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rú),往来/无/白丁。神奇;灵异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在于,动词指示代词,此,这简陋的屋子只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长到映入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同“洪”,大平民。这里指没什么学问的人理解文意可以/调(tiáo)/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shǔ)/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调弄,这里指弹(琴)不加装饰的琴“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官府的)公文,文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体、身体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理解文意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出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验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览(珍贵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它好比)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有仙则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无丝竹之乱耳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无案牍之劳形方位名词作动词,长到苔痕上阶绿古今异义惟吾德馨古义:品德高尚今义:芳香谈笑有鸿儒古义:大,渊博今义:鸿雁,书信可以调素琴古义:调弄今义:调动,调整古今异义无丝竹之乱耳古义: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乐器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无案牍之劳形古义:身体今义:形状任务三深入访谈研读赏析同学们,我们现在所在的陋室居是复刻了当时刘禹锡的陋室,除了现有的一床、一桌、一椅,大家觉得还有些什么物品可以放入?文房四宝1.陋室虽陋,但在之前的对话中作者借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认为陋室不陋。请同学们细读课文,思考为何陋室不陋?陋室有? 陋室无? 角度 特点 精神情操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车水马龙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景人事环境清幽交往高雅情趣脱俗淡泊名利高洁傲岸高雅脱俗不慕名利安贫乐道2.这样的生活在作者眼里是怎么认为的呢 为什么 陋室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观点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居室的简陋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彩。观点3.作者为何在结尾要写诸葛庐和子云亭 “诸葛庐”“子云亭”和“陋室”形成了类比,他们的主人都是受人敬仰的古代名人,引古贤之名室作类比,反映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比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4.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托物言志——陋室(陋室的环境及主人日常生活)——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将个人之“志”寄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成为作者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写作时常常以物为喻,往往写得比较含蓄。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5.你还知道哪些像刘禹锡这样的人吗 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环者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五柳先生 陶渊明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弟子 颜回安贫乐道:虽贫困,仍乐于坚守理想、信念、准则。高洁傲岸:污浊环境中保持傲骨和纯洁心性,不向世俗、恶势力屈服妥协。任务四筛选文案归纳中心参观完陋室后,我们感受到刘禹锡身上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大家深感熏陶,想要发一条朋友圈,呼喊小伙伴们前来参观陋室。你会选择文中哪一句话作为朋友圈文案,请小组合作,确定文案内容并说明理由。朋友圈文案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不陋,值得一去。理由:这句话运用比兴手法,山水喻陋室,仙龙喻德馨,同时也引出子自己的陋室虽简陋,但是主人的品德美好,这样写构思新颖, 引人人胜。朋友圈文案二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理由: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修辞角度)“上”“入”二字(炼字角度)生动传神,化静为动(写法角度),使景物有生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写出了环境恬静、清幽的特点。朋友圈文案三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理由:把自己日常悠闲脱俗的生活与官场上聚会的烦扰、公务的劳碌形成对比,鲜明地表达了自己不慕富贵,不追求功名利禄的志趣,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情操。本文虽只有81字,但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文字优美而富有意蕴。运用托物言志和类比的方法,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赞美,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和志向,作者乐于过一种远离世俗纷扰、恬淡闲适的高雅生活,甘于淡泊、不为物役、安贫乐道,并以古代贤士自况,表明自己高洁的志趣和高尚的情操,充满了自信与豪情。小结任务五青春之铭与君共鸣同学们,今日我们共赏陋室,在陋室中触摸到一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赤子之心。“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是他的傲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自然为伴的淡泊;“谈笑鸿儒,往来无白丁。”是精神相通的丰盈;“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是简朴自得的坚守”。于我们,当如是——校服虽简,求知的热忱不可减;小屋虽窄,思想的天地不可窄。愿我们如刘禹锡一般——居陋室,心有鸿鹄振翅;处繁华,不染半分尘埃。任它外物纷扰,我自心有星火照山河!请大家仿照《陋室铭》,写一篇自己的青春之“铭”吧!课堂练习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 , 。4、表明了主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