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九师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南阳市九师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一地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湘教版必修第二册+选择性必修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是长三角地区的龙头城市。上海现阶段城镇化率已超过80%,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上海积极推进建设五大新城(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上海城镇化水平高主要表现在( )
A. 流动人口多 B. 旅游景点数量多 C. 建筑高度大 D. 城镇人口占比高
2. 新城的建立对主城区的积极影响是( )
A. 增加绿化面积 B. 缓解人口拥挤 C. 提高人均收入 D. 增加新生人数
3. 现阶段上海城镇化发展的特点是( )
A. 水平逐渐降低 B. 速度加快 C. 区域差距增大 D. 速度趋缓
肯尼亚位于非洲东部,茶叶种植历史悠久,是世界第二大红茶生产和出口国。2021年,肯尼亚与我国茶企签署贸易协议。近年来,受干旱气候影响,肯尼亚茶园减产明显。下图示意肯尼亚茶园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肯尼亚茶树主要种植在高原上,其好处是( )
A. 昼夜温差大,利于营养物质积累 B. 降低采摘难度
C 地形平坦,利于大型机械化操作 D. 对外运输便利
5. 为减小干旱对茶树种植的影响,当地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 全面改种其他作物 B. 修建蓄水池等水利设施
C. 减少茶叶种植面积 D. 整体搬迁茶叶种植园区
6. 肯尼亚与我国签署茶叶贸易协议,主要是看中我国( )
A. 地价较低 B. 劳动力廉价 C. 市场广阔 D. 土地面积广
围填海造陆是开发海洋国土资源的一种重要方式,海岸线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人类围填海的强度。下图示意渤海湾海岸线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7. 由渤海湾海岸线变化可知( )
A. 北部围填海面积最大 B. 渤海湾水域面积增大
C. 海岸线总体变得平直 D. 西南部陆地面积增加
8. 我国在渤海湾进行围填海造陆的主要原因是( )
A. 保护海岸线生态环境安全 B. 缓解陆地资源紧张的状况
C. 加强对渤海进行有效管理 D. 减少国际海域的争端问题
如图为2020年河西走廊农产品主产区、重点开发区和董点生态功能区三类主体功能区划分示意图,伴随功能区空间的相互转换,其形态发生演变,景观格局呈现出破碎化、分散化、复杂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a、b、c分别表示( )
A. 重点开发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
B 农产品主产区、重点开发区、重点生态功能区
C. 重点生态功能区、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
D. 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开发区
10. 与河西走廊主体功能区划分的主要依据关联性最小的是( )
A. 行政区划 B. 经济发展差异 C. 自然环境 D. 土地利用状况
11. 与2000年相比,推测2020年河西走廊农产品主产区、重点开发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面积的变化趋势分别为( )
A. 减小 减小 增大 B. 增大 增大 减小
C. 减小 增大 增大 D. 增大 减小 减小
黄河“几字弯”流域位于黄河流域中上游,是黄河流域发生沙漠化的主要区域。研究发现,与1975年相比,2020年黄河“几字弯”流域极重度沙漠化面积显著减少。下图示意黄河“几字弯”流域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黄河“几字弯”流域沙漠化严重,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
A 全年降水多 B. 土层浅薄 C. 河道较弯曲 D. 植被稀疏
13. 与1975年相比,2020年黄河“几字弯”流域极重度沙漠化面积显著减少,最可能是因为( )
A. 黄河水质提高 B. 耕地面积增加 C. 生态治理见效 D. 城镇化进程加快
下图为2012~2022年广西玉林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2012~2022年,玉林( )
A. 第一产业产值降低 B. 第二产业占比变幅最小
C. 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D. 第三产业占比持续增长
15. 2012~2022年,玉林第三产业总体变化状况的成因是( )
A. 户籍政策调整 B. 市场需求增加 C. 从业人口增加 D. 环境质量改善
16. 2012~2022年,玉林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主要是( )
A. 经济韧性增强,抗风险能力提高 B. 服务业劳动力过剩,失业率攀升
C 工业污染加剧,人口大量外流 D. 农业生产萎缩,粮食产量锐减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X公司是一家位于北京的创新型科技公司,早期以生产手机等电子产品为主,随着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和研发技术的进步,X公司成为我国最具创新力企业,其经营范围覆盖智能软件、生活用品制造、汽车等多个领域,产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在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影响下,X公司开始建造汽车“超级工厂”,制造新能源汽车。下图示意X公司总部位置。
(1)简述X公司选址的区位优势。
(2)分析X公司制造新能源汽车的自身有利条件。
(3)说明X公司经营范围覆盖多个领域的好处。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6月30日,连接深圳和中山两市的深中通道(下图)正式通车试运营。全长24千来的深中通道采用西桥东隧的方案,靠近中山市的西段以桥梁为主,全长17.2千米,靠近深圳市的东段为主航道通过区,选择了水底沉管隧道的建设方式,海底隧道长约6.8千米,每一段桥梁和沉管的制造都在陆地上完成,再运送到海上拼装。深圳市与中山市之间的伶仃洋最深处为44米。该通道是继港珠澳大桥后,又一集“隧、岛、桥、水下互通”于一体的世界级工程。
(1)试分析深中通道东段采用隧道的原因。
(2)说明修建深中通道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3)指出深中通道的桥隧制造采用“陆上预制,海上拼装”方式的好处。
(4)简述深中通道建成后,对深圳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制造业企业不断向外转移。2022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实施以来,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建设深入推进,中国与东盟互为重要的投资来源地与目的地,这也使得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合作关系更加密切。东南亚国家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我国制造业投资,但由于我国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的主要是食品、服装等低端制造业,若高端制造业未能及时补位,可能导致我国制造业出现“空心化”。
(1)指出东南亚国家营商环境好主要表现。
(2)从推力角度,简析我国制造业企业向外转移的动因。
(3)为应对产业向外转移可能导致的制造业“空心化”,简述我国可采取的合理措施。
高一地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湘教版必修第二册+选择性必修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题答案】
【答案】1. D 2. B 3. D
【4~6题答案】
【答案】4. A 5. B 6. C
【7~8题答案】
【答案】7. D 8. B
【9~11题答案】
【答案】9. D 10. A 11. B
【12~13题答案】
【答案】12. D 13. C
【14~16题答案】
【答案】14. C 15. B 16. A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题答案】
【答案】(1)靠近科技园区,人才众多,创新能力强;有公路,地铁等交通线经过,交通便利;距离主城区较远,地租水平相对较低,建设用地充足;地处经济发达城市,消费市场广阔、消费能力强等。
(2)经营范围覆盖多个领域,相关配套设施基础好;为创新型科技公司,新能源汽车研发能力强;所产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口碑好;企业收入多,制造资金充足等。
(3)扩大经营范围,增加收入来源;提高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提升企业知名度,增强竞争力;灵活调整市场规模和研发方向,资金周转灵活,提升市场应变能力和规避风险能力等。
【18题答案】
【答案】(1)“深中通道”东段有深圳机场,采用隧道提升飞行安全; 东段有主航道通过,采用隧道减少对通航影响。
(2)“深中通道”通道长度大,建设桥梁、人工岛、隧道、地下互通等集群工程复杂;沉管隧道长,海水深,技术难度大;受珠江水流、潮汐影响大,施工难度大; 海水盐度高,腐蚀性强,对建筑材料要求高。
(3)陆地上施工条件稳定,陆上预制有利于减少施工成本,提升工程的质量;集中生产,海上拼装则有利于缩短工程工期,提高效率; 现场施工安全性强,不需过多考虑海域环境影响,降低施工难度;预先处理材料,减少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
(4)有利于完善基础设施,提高交通通达性,节省交通运输时间,降低交通运输成本;有利于加强区域间的联系,利于产业分工与合作;有利于促进商业、旅游业、物流业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带动交通建设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9题答案】
【答案】(1)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低廉;地理位置优越,其拥有众多优良港口,海运便利;东南亚地区人口基数大,消费市场广阔;政府政策支持。
(2)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增加;我国环保要求提高,环保投入高;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低端制造业在我国的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3)发展高端制造业,提高我国制造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增强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积极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扩大内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