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谏太宗十思疏》第八单元语文学习目标1.掌握“信”“诚”“而”“以”等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理解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2.梳理文本结构、论证思路,辨析文中正反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方法及其作用。3.体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和“十思”历史意义,思考其对当代社会的借鉴价值。重点:理解并背诵“十思” 的内容。难点:了解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并加以运用。学习重难点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因为忠臣批龙鳞,逆圣听,讽谏帝王确为不易之事。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就是千古明证与教训。然而,唐代谏臣魏征一生上疏言事二百余次,非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反而得到了唐太宗的称赞,太宗亲手写诏书嘉许魏征,并将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放置案头,以资警惕。我们在感叹这对贤君良臣时,也会为魏征超人的勇气、高超的讽谏艺术所折服。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这篇著名的文章——《谏太宗十思疏》。导入新课聚焦开篇,探究论点提出方式新课讲授活动1:诵读第1段,找出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活动2:作者在提出中心论点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以譬喻起笔,“木之长”“流之远”比喻“国之安”;以“固其根本”“浚其泉源”比喻“积其德义”,进而归结出国君应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厚德胜欲,才能长治久安,形象具体而贴切。活动3:作者在文章开头为什么不开宗明义地直接提出论点,而要从设喻入手呢 作者要论述的是治国安民的根本大计,而进谏的对象又是国君,从树木、流水这些常见的现象入手说理,就显得亲切、生动,容易让人君接受。要“木之长”就必须“固其根本”,要“流之远”就必须“浚其泉源”,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常识。通过类比,推出要“国之安”必须“积其德义”,就很有论辩力量。在这个基础上,作者进一步以“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比作“伐根”“塞源”,这样,不居安思危的危害就不言而明了,而作者的观点也就鲜明地表露出来了。这一段论证,言辞恳切,暗寓锋芒,引人深思,易于接受。体悟文本,分析探究论证新课讲授活动1:阅读第2段,思考作者认为历代君王能创业而不能守成的原因是什么 统治者得天下后,“纵情”“傲物”——忽视了民心。活动2:魏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活动3:“十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这“十思”各从什么角度去谈论治国之道 一、二思:戒奢侈正己安人三、四思:戒骄傲五、六思:戒纵欲七、八思:戒轻人言九、十思:戒赏罚不公活动4:作者理想的政治境界是怎样的 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深植历史背景,探究延伸新课讲授活动1:文章的最后部分“总此十思……大道哉!”可以删去吗 它在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不能删去。因为它不仅是对“十思”的总结,而且是魏征向唐太宗巧妙地描绘的“十思”后的美好境界:“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皇上“鸣琴垂拱”,也用不着“劳神苦思,代下司职”了。这样的境界当然是每一位皇帝都神往的,所以唐太宗接受劝谏的可能性也就提高了。活动2:《谏太宗十思疏》为何能成为封建时代的君主宝鉴 本文是魏征在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当时经过战后的休养生息,特别是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对外战争连年胜利,唐太宗渐渐骄奢起来。他大修庙宇宫殿,四处巡游,劳民伤财。百姓服徭役,长年不能回家。有大臣为此进谏,唐太宗却“不悦逆耳之言”。针对这些情况,魏征在贞观十一年的三月到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谏太宗十思疏》便是其中的第二疏,也称《论时政第二疏》。本疏之所以能成为封建时代的君主宝鉴,主要不在“十思”的具体内容,而在于它揭示了守成时期防微杜渐的必要性。“贞观之治”后期之所以没多大反复,就是因为唐太宗在一定程度上听取了魏征的这一劝诫。分析写法,赏析艺术特色新课讲授活动:本文很有论证效果,请探究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1.论证思路清晰。文章采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第1、2段泛论治国安天下之道;末段则以首段之“积其德义”贯串,提出具体建议,即“十思”。总此“十思”,可归为五大方向:知足知止、谦冲包容、节游勤政、纳谏黜恶、赏罚公正。做到知人善任,使人才各尽其能,则国君“鸣琴垂拱,不言而化”。论点相当深刻,论证也很严密,极富说服力。活动:本文很有论证效果,请探究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2.论证灵活多样。引用论证:文中大量引用或化用《老子》《荀子》《周易》中的至理名言,令唐太宗体悟“得民者昌,失民者亡”的道理,警惕国君治理天下不可不慎。正反对比论证:以史为鉴,今昔正反对比,强调欲巩固政权,必须先得民心,回应首段“居安思危”“积其德义”之纲要。活动:本文很有论证效果,请探究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3.排比增添气势。行文以排比句为主,且大量穿插对偶句。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等,或两两相对,意思相左,或文意一贯而成流水对,显得气势充沛,说理透彻。尤其末段由两组排比句组成:先以十个排比句总述“十思”;再运用四个排比句,分别就“智者”“勇者”“仁者”“信者”的表现阐明“十思”之效,气势磅礴,感染力极强。课后作业1.查阅资料,了解贞观年间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撰写一篇600字左右的小论文,探讨《谏太宗十思疏》对“贞观之治”形成的作用,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2. 情境模拟:假设你是一名谏臣,针对校园中存在的浪费水资源现象,借鉴本文的论证思路和表达方式,写一篇《谏节约水资源疏》,不少于400字。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