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红楼梦》第1课时--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学课件(共3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七单元 《红楼梦》第1课时--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学课件(共33张PPT)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提纲挈领
语文
学习目标
1.基于小说人物关系,诠释《红楼梦》地名、人名、画册、判词的丰富内含。
2.复述“女娲补天”“木石前盟”“太虚幻境”神话故事,梳理其与人物命运的联系。
3.梳理宝黛爱情过程与贾府盛衰变化,基于批判性思维分析文本、解读主题。
1.基于小说人物关系,诠释《红楼梦》地名、人名、画册、判词的丰富内含。
2.复述“女娲补天”“木石前盟”“太虚幻境”神话故事,梳理其与人物命运的联系。
3.梳理宝黛爱情过程与贾府盛衰变化,基于批判性思维分析文本、解读主题。
重点:
设置情境,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小说主题。
难点:
从历史发展、文化传承的角度理解小说的文本价值。
学习重难点
新课讲授
1课时
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更是一部反映社会、文化、历史的鸿篇巨制。曹雪芹以其细腻的笔触、深刻的洞察和卓越的才华,将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方面展现得淋漓尽致。阅读《红楼梦》,我们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繁华与衰落交织的世界,感受着人物的喜怒哀乐,领悟着人生的真谛。下面我们先听曲品词,初尝悲音。欣赏《红楼梦》电视剧主题曲《枉凝眉》,从歌词中初步感知故事主人公宝黛之间的爱情悲剧。
导入新课
破解地名、人名、画册、判词中的玄机
新课讲授
任务聚焦《红楼梦》文本中极具隐喻性的地名、人名符号,充满暗示性的画册与判词,引导学生通过文本细读与文化溯源,解码曹雪芹笔下暗藏的人物命运密码与家族兴衰隐喻。在挖掘谐音双关、意象象征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小说的叙事艺术,洞察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与人性困境,从而把握作品“怀金悼玉”的悲剧内核与批判现实主义的深刻内涵。
设计意图
活动1:“大荒山无稽崖”有“荒诞不经”的意思,此处体现了“谐音”的创作方式。试着用这种方式猜猜下列地名、人名背后的意思。
青埂峰——情根峰 十里街——势利街
仁清巷——人情巷 葫芦庙——糊涂庙
甄士隐——真事隐 甄英莲——真应怜
贾雨村——假语存 娇杏——侥幸
活动2:请梳理列举出前五回中其他谐音现象的例子,并归纳谐音的运用与人物、情节、创作意图之间的关系。
霍启——祸起 冯渊——逢冤
元迎探惜——原应叹息 群芳髓——群芳碎
千红一窟——千红一哭 万艳同杯——万艳同悲
谐音就是利用汉字的同音或近音,巧妙地替换本字,来表述另外一种含义,产生“话中有话”的意蕴,初读无味,次读称奇,再读称妙。这些谐音手法与人物的性格、命运相关,与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相连,还透露了作者的情感态度,指向了创作的对象和主旨——关于人生、家族、命运、社会的思考。因此,用谐音的方式创作人、地、酒的名称,就带有隐喻意味,它使得语言更加有韵味,增添了语意的厚度。我们在品读时,也应该透过表象,揣摩品读,深解其味,方不负作者的一片苦心、痴心。
活动3:根据画册中的形象和判词,尝试用谐音法、隐喻法大胆猜测对应的人物及其结局。
具体可参考各类解读,重点点拨学生理解判词在揭示人物性格品质、暗示人物命运方面的作用,体会曹雪芹在判词创作中使用的谐音、拆字、隐喻等手法,启发学生可将判词与后四十回中人物命运结局对比,激发深入探讨后四十回续书情节设置合理性的兴趣。
梳理前五回中三则神话故事与四则人间故事的经纬
新课讲授
任务以《红楼梦》前五回中 “太虚幻境”等三则神话故事与“林黛玉初入贾府”等四则人间故事为脉络,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虚实交织的叙事结构,探究神话隐喻与现实情节的深层关联。在梳理故事线索的过程中,理解作者借神话寓言寄托的哲学思考与悲剧意识,洞悉封建贵族家庭由盛转衰的必然性,从而把握小说的宏大主旨与文化意蕴。
设计意图
活动1:概括三则神话故事与四则人间故事的主要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故事 内容概括
石头补天
绛珠还泪
太虚幻境
甄士隐失女出家
贾雨村得官纳妾
冷子兴演说贾府
林黛玉初入贾府
点拨概括故事情节的方法,关注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等信息的提取和表达。
活动2:梳理故事之间的联系,探究故事的作用。
石头补天——宝玉前世
绛珠还泪——黛玉前世
太虚幻境——人物、家族命运
甄士隐失女出家——介绍宝玉来历、暗示宝玉与贾府结局
贾雨村得官纳妾——揭示社会现实
冷子兴演说贾府——展现贾府家世、介绍人物关系
林黛玉初入贾府——具体展示贾府
活动2:梳理故事之间的联系,探究故事的作用。
“石头补天”与“绛珠还泪”两个故事,暗含了宝黛的来历、才用、品德、情性等特点,是宝黛爱情的前世因缘。“太虚幻境”是对贾府众多女子的不幸命运的揭示,是贾府运数合终、子孙无以继业、最终走向衰颓的预示。
甄士隐和贾雨村两个人物的名字,分别为谐音“真事隐”“假语存”,交代了小说的创作方法,两者的出场贯穿首尾,成为小说的穿线人物。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介绍了贾宝玉的来历;贾雨村托身葫芦庙、寄身林府为西席和乱判葫芦案,引出了甄英莲、林黛玉、薛宝钗等众多人物,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甄家由盛而衰,正隐喻了贾府的盛衰变化;甄士隐的出家,正暗示了贾宝玉最终的人生归宿。
活动2:梳理故事之间的联系,探究故事的作用。
冷子兴演说贾府,介绍了贾府五世而斩的家势和贾府的人物关系及特点;林黛玉进贾府,则展示了贾府煊赫的地位、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精致的生活以及主要人物的特点。一演说一细看,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展示了故事发生的环境。
天上的故事和人间的故事相互交织映衬;小说的开头和结尾人物相互呼应,浑然一体;甄家小枯荣和贾家大枯荣前后相继;置身事外的冷眼旁观和进入其中的切身体察相互印证补充——形成了小说创作经纬交错的特点,体现了曹雪芹高超的写作技巧。
概括宝黛爱情发展过程
新课讲授
任务通过梳理贾宝玉与林黛玉情感发展中的初会惊鸿、共读西厢、误会试探、诉肺腑言等关键情节,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人物性格与情感变化。在把握宝黛爱情从萌芽、发展到悲剧结局全过程的同时,探究封建礼教、家族利益对自由爱情的压抑与戕害,理解小说借爱情悲剧揭示封建制度腐朽本质的深刻内涵,进而整体感知《红楼梦》的悲剧主旨与艺术价值。
设计意图
活动:概括宝黛爱情发展过程。
宝黛爱情发展过程
前世今生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缘定三生)
活动:概括宝黛爱情发展过程。
宝黛爱情发展过程
情窦初开
第三回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宝黛初会)
第八回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含酸吃醋)
第十九回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青梅竹马)
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共读西厢)
活动:概括宝黛爱情发展过程。
宝黛爱情发展过程
热恋阶段
第二十七回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黛玉葬花)
第三十二回  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倾诉肺腑)
活动:概括宝黛爱情发展过程。
宝黛爱情发展过程
心心相印
第三十四回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宝玉赠帕)
第五十七回  慧紫鹃情辞试忙玉 (紫鹃试玉)
活动:概括宝黛爱情发展过程。
宝黛爱情发展过程
尾声
第九十七回  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黛玉焚稿)
第九十八回  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黛玉之死)
编写贾府盛衰变化的
族谱后记
新课讲授
任务以贾府族谱后记的撰写为载体,引导学生系统梳理贾府从“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鼎盛时期,到内囊渐尽、树倒猢狲散的衰败过程。通过整合文本中家族联姻、经济危机、政治倾轧、子孙不肖等关键信息,深入剖析封建家族兴衰的内在逻辑与社会根源。在梳理家族人物关系与重大事件的同时,洞察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腐朽本质与不可避免的历史命运,从而把握《红楼梦》“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悲剧主旨,理解作者对时代与人性的深刻反思。
设计意图
活动:请根据贾府盛衰,在贾府族谱后记上写一段文字,交代编写贾府盛衰变化的族谱后记这段家史。
学生能够概括贾府盛衰变化的事实,并从贾府后人的角度给予正确的评价。
例如《脂砚斋批本》谓元春之死,是“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元春的命运与贾府息息相关:元春进宫,贾府逐渐进入繁荣时期;元春被封为贵妃,贾府达到鼎盛;元春生病暴毙,贾府随之衰败倒台。元春的人生起伏与贾府的运势完全一致,元春的经历象征了贾府由盛而衰的过程。
改写《红楼梦》续作
新课讲授
任务立足《红楼梦》前八十回的文本脉络与艺术风格,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原著伏笔、人物性格及社会背景,通过自主构思人物命运与故事结局,探究高鹗续作与曹雪芹原著在思想深度、悲剧内核及叙事手法上的差异。在创作故事梗概并转化为话剧或微电影的过程中,促使学生思考封建家族衰亡的必然性、人性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以及文学创作中悲剧美学的构建,从而加深对原著主旨的理解,提升文本分析、艺术创作与跨媒介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
活动:续作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较前八十回存在不少差异。请你设想主要人物的命运或结局,写出故事梗概,并以话剧或微电影的方式呈现。
续写示例:
贾元春在宫中暴病而亡后,贾家在权势斗争中处于劣势,而北静王一派占上风。贾政知北静王跟贾宝玉关系不错,邀北静王过府一叙,而北静王在贾府看中了林黛玉,见色忘友,一心想纳林黛玉为妾。贾家自然欢喜,求之不得。林黛玉心高气傲,宁死不从,在婚嫁头天,于林中自缢(玉带林中挂)。林黛玉的死,让贾宝玉心痛,让贾家清醒了——不能再像对林黛玉那样为权势逼贾宝玉娶亲了。贾宝玉后来娶了薛宝钗。
活动:续作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较前八十回存在不少差异。请你设想主要人物的命运或结局,写出故事梗概,并以话剧或微电影的方式呈现。
续写示例:
未能得到北静王的支持,贾家在朝堂上更孤立了。贾家为保荣华富贵,让贾迎春嫁给了当时的王公大臣,希望能因为拥有这样的靠山走上权势的顶峰。结果这一做法不但害了贾迎春,也使贾家吃上官司。贾母因惊吓过度去世,贾府家产充公。得势的贾雨村带官兵查抄贾府,看中了薛宝钗。薛宝钗无奈之下,委身于贾雨村做妾,最后在宅斗中丧命,埋在雪地里(金簪雪里埋)。王熙凤在贾母死后被贾琏休回金陵,最终病亡。探春被藩王看中,远嫁他乡,却在途中暴亡,葬在芭蕉树下。
活动:续作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较前八十回存在不少差异。请你设想主要人物的命运或结局,写出故事梗概,并以话剧或微电影的方式呈现。
续写示例:
流落在外、一无所有的贾宝玉和史湘云走到了一起,过着贫穷窘迫的生活。官府追拿贾宝玉,二人出逃,史湘云被抓,她跳江而死;宝玉被抓,妙玉为营救宝玉,委身金陵府尹,换得宝玉出来,自己与府尹同归于尽。贾宝玉和贾惜春先后出家。巧姐因曾与刘姥姥的孙子板儿互换柚子佛手,故嫁于板儿为妻。贾兰中了武举,战死沙场;李纨受命诰封,伤心而亡。
课后作业
围绕《红楼梦》“家族兴衰”“爱情悲剧”“封建社会批判”“人生哲学思考”等核心主题,绘制一幅思维导图。以主题为中心,向外延伸出具体的情节、人物、诗词等例证,并在节点处标注自己对主题的理解与感悟,直观展现全书主题的多元性与深刻性,加深对作品主旨的整体把握。
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