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贵州省黔南州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贵州省黔南州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试卷

资源简介

贵州省黔南州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试卷
1.(2025五下·黔南期中)在学校的“书法作品展”中,文文看到了黔南州的“黔”字,以下哪一项属于楷体的“黔”(  )
A. B. C. D.
2.(2025五下·黔南期中)主持人介绍:黔南州是一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中南部,拥有世界上同纬度仅有的保存完好的喀斯特森林地貌。“走遍千山万水,寻迹最美黔南。”是对我们黔南州最好的宣传。请将画横线的句子正确、工整地抄写下来,做到书写美观。
(2025五下·黔南期中)下面是此次活动的寄语,请认真阅读,完成任务。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孕育出许多绚丽多彩的瑰宝。方块汉字博大精深,绵延千年仍以生辉;唐诗宋词,婉转悠扬;明清小说,故事动人;《水浒传》中的108将个个wǔ yì____高强;《西游记》中精彩的描写令人yóu zhōng____赞叹……中华文化呈现出的强大生命力,让我们sù rán qī jìng____。我们十分荣幸,我们是龙的传人,中华文化是我们自信的源泉!
3.语境中依次填入的词语是   、   、   。
4.根据字义,语段中“yì yì 生辉”的“yì”应该选(  )
A.A B.B C.C D.D
5.(2025五下·黔南期中)来到“诗词天地”,文文和典典请你找出每组诗句中加点字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A.南望王师又一年 王师北定中原日
B.稚子金盆脱晓冰 蓬头稚子学垂纶
C.童孙未解供耕织 解落三秋叶
D.一片孤城万仞山 五千仞丘上摩天
6.(2025五下·黔南期中)文文想要在本次活动中投稿,请你帮他排除下列句子中用词不恰当的一项(  )
A.听了王老师的讲解,我恍然大悟,原来这道题如此简单。
B.春日暖阳下,他感受到了生命的蓬勃,喜不自胜。
C.个人的任何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D.他说话一针见血,经常让人下不了台。
7.(2025五下·黔南期中)来到“请病急诊科”,请你和文文一起找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请病的一项(  )
A.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
B.我用了整整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学会了用电脑。
C.虽然昨夜下了大雨,但是河水涨了很多。
D.经过老师的帮助,有了很大进步。
8.(2025五下·黔南期中)以下是“阅读分享会”中同学们的发言,其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读文章时,不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人物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B.在阅读中,如果遇到比较难理解的问题,必须要弄清楚它的含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内容。
C.研究报告的形式有很多种,其中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等内容都可以缺少。
D.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想法,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9.(2025五下·黔南期中)接着,典典还和同学们交流了课文学习的收获,其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祖父的园子》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与祖父共同写作的情景,表达了参与劳作的乐趣。
B.《景阳冈》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C.《红楼春趣》中主要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
D.《猴王出世》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作者是明代的施耐庵。
10.(2025五下·黔南期中)下面是文文在五年级(1)班“课本剧表演”中听到的对话,其中加点词语对应的现代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郎中:“我昨日见榜文说官府急招懂药理之人,今日就急奔县城而来,请问县衙怎么走?”
货郎:“走到前面那家客舍,然后右拐直行,到第二小路口就到了。”
A.郎中——医生 B.榜文——公告
C.货郎——商贩 D.客舍——客人
11.(2025五下·黔南期中)典典请你帮他找出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A.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人管。
B.他红着眼晴,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C.秋天的树叶比春天的花朵更绚烂夺目。
D.看到这样鲜绿的麦苗儿,农民伯伯嘴角笑开了花。
12.(2025五下·黔南期中)文文对歇后语特别感兴趣,以下是他说的几句歇后语,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奶奶做饭的时候找不到盐,我对奶奶说:“这不是‘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吗?您怎么就看不到呢?”
B.强强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尽管爸爸妈妈天天劝诫、批评他,他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男)”。
C.一片好心却把事情办糟了,我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D.王医生的医术可真是“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连外省的人都来找她治病。
13.(2025五下·黔南期中)在“诗词大赛”中,典典用“童孙未解供耕织,   ”来表达对儿童的赞美和喜爱;用“谁言寸草心,   ”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用“羌笛何须怨杨柳,   ”来表达戍边士兵的思乡之情。
(2025五下·黔南期中)课内现代文阅读。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①毛主席不自觉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②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③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4.下列关于选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等动作描写,我们能感受到毛主席失去爱子的悲痛。
B.从“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中,我们感受到毛主席对儿子的思念之情。
C.毛主席“若有所思”和“下意识地踌躇”等神态,都体现了他内心的矛盾。
D.“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这一描写,体现了他对秘书工作的不满。
15.结合全文理解,第④段画横线的诗句中,“忠骨”在这里具体指的是   ,诗句歌颂了毛主席   的胸怀。
16.选文中第①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细致地描写了毛主席在面对儿子牺牲的事实时,心中无边的悲痛和眷恋。请选择下面一种情景,填在横线上,再运用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体现人物的内心。
上学迟到 上台领奖 意外的失败
   :   
(2025五下·黔南期中)课内外古诗文对比阅读。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7.《村晚》描绘了一幅   图,《牧童》描绘了一幅   图。《填序号》
①牧童晚归休憩 ②牧童骑牛晚归
18.《村晚》中,一个“横”字,写出了牧童   的特点,《牧童》中,“铺”字展现了   的形象。两首诗都描绘了牧童   的生活。
19.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草满池塘水满陂”中的两个“满”字,写出了水草茂盛、池塘水波盈盈的景象。
B.“山衔落日浸寒漪”中的“衔”字,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出太阳将沉未沉的画面。
C.“笛弄晚风三四声”中的“三四声”写出了乡村傍晚的宁静。
D.两首诗都描绘抒情,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2025五下·黔南期中)课外阅读。
空城计
①诸葛亮因错用马骡而失掉战略之地——街亭,司马懿乘势引大军十五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这时,诸葛亮身边并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派的主干士兵,已经有一半先运粮车去了,只剩两千五百名士兵在城中。众官员听到这消息,尽皆失色。
②诸葛亮上城楼一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正分两路杀来。诸葛亮知道想走也来不及了,就对手下的人说:“你们都可以放心,魏兵不敢进城!”于是连忙传令下去,叫人疏忽所有的旗帜,禁止人们随便出入及大声说话。却把四面城门打开,每一个城门处,用三个军士装作老百姓,洒扫街道。倘若魏兵来到,不可擅动。诸葛亮自己则披上鹤毛大氅,戴了丝织布头巾,让两个妻子在城楼上点上香,悠闲地挥起琴来。
③魏军前军冲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都不敢前进,忙报告司马懿。司马懿不肯相信,便下令停止行进。他骑在马上远远观望,果然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笑容满面,正悠闲地挥琴。诸葛亮左面的妻子手捧宝剑,右面的妻子手执墨笔。城门内外有二十多个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④司马懿看了,心中大疑。他回到军中,下令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向北面山路退去。司马昭说:“莫非诸葛亮没兵,故意做出这样子?父亲为什么要退兵?”司马懿说:“诸葛亮平生谨慎,从不冒险。如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如果进兵,就要中他的计策。”尔等怎能知道!于是,将两路兵马全部退去。
⑤诸葛亮见魏军远去,拍手大笑起来,众官无不惊奇,便问诸葛亮:“司马懿是魏国名将,如今带了十五万大军到来,见了丞相,为何退得这样快?”诸葛亮说:“他料定我平生谨慎,决不冒险,见了如此模样,便怀疑会有埋伏,所以很快逃走。我并非想要冒险,实在是迫不得已才决定如此。我们只有两千五百兵马,如果放弃城池逃走,必不能跑远,岂不被司马懿一个个捉住?现在他们一定从北边的小路退走,我已让关兴、张苞在那里等候迎战。”众官心有余悸地说:“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就只好扔下西城逃跑了。”诸葛亮说:“我如果是司马懿,一定不立即退兵。”部下听了,都十分佩服。
20.本文故事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   》,作者是   。书中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还有:   。
21.猜测词语意思是阅读古典名著的好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不可擅动:   
②他料定我平生谨慎:   
22.把握故事细节也是阅读古典名著的好方法。诸葛亮是如何使用空域计的?(多选)(  )
A.调兵遣将,派五千兵马搬运粮草。
B.叫人藏起旗帜,禁止人们随意出入和大声喧哗。
C.大开城门,让车上物件百姓洒扫街道。
D.自己披上鹤氅,戴上纶巾,焚香弹琴。
23.从《空城计》中,我们可以读到一个   的诸葛亮;从《景阳冈》中,我们认识了   的武松;从“三借芭蕉扇”中,我们看到了   的孙悟空;从“黛玉葬花”中,我们了解到了   的林黛玉。
(2025五下·黔南期中)非连续性阅读文本。
材料一:
2019年,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横空出世,以50.35亿元的票房成绩登顶中国影史动画电影票房冠军,刷新了多项纪录。2025年春节期间,《哪吒之魔童闹海》延续了前作的故事和创作风格隆重上演,好评如潮,并很快登顶全球动画电影榜首,是中国动画电影史上里程碑式的突破。“哪吒系列电影的主题是‘我命由我不由天’,重点表现亲情和友情的同时,多了几分幽默感和少年热血。影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融入现代元素,塑造了一个叛逆、桀骜不驯的哪吒形象,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材料二:
国产动漫的崛起也反映了中国观众文化自信的提升。过去,许多观众更倾向于观看国外的动漫作品。而如今,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关注和支持国产动漫。这种转变不仅体现了观众对国产动漫作品的认可,也反映了中国观众对本国文化认同感的增强。近年来,国产动漫产业蓬勃发展,相继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作品,如《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姜子牙》等。这些作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了成功,也走向了国际舞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材料三:
国产动漫的崛起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也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资本的投入以及人才的培养。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动漫产业发展,吸引了大量资本涌入,同时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动漫人才,为国产动漫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相信在未来,国产动漫将会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24.认真阅读以上三则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哪吒之魔童闹海》的主题都是“我命由我不由天”,重点表现亲情和友情。   
②《大圣归来》《白蛇:缘起》等国产动漫作品已成功走向国际舞台。   
③国产动漫的崛起是因为中国观众不再喜欢国外的动漫作品。   
25.国产动漫的崛起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也离不开   、   和   。
26.下列哪项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
A.观众只喜欢有外国动漫。
B.国产动漫完全模仿外国风格。
C.观众支持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国产动漫。
D.国产动漫必须放弃传统文化。
(2025五下·黔南期中)综合实践。
27.文本文行字宣传展板前看到了中国文字博物馆广场前的字坊图片,根据你对甲骨文的了解及字坊结构,推测字坊表示的汉字含义是(  )
A.安,屋里有女孩。 B.字,屋里有孩子。
C.家,屋里有孩子。 D.国,国家有人。
28.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涉及甲骨文、金文、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史等多个方面。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扬汉字文化?请写下你的建议。
29.(2025五下·黔南期中)习作。
在“文化·经典·印记”主题系列活动中,相信你已经收获满满。回想成长的过程,总会有一些事让我们欣喜若狂、痛哭流涕、激动万分、后悔不已……请你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写下来,再次去感受文字的魅力。
要求:①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②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③题目自拟,45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书法作品
【解析】【分析】A.该字体线条规整、笔画粗细一致,呈现出象形的特点,属于篆书字体 。
B.此字体笔画规整,结构严谨,横平竖直,笔画形态较为规整,符合楷体的特点。
C.该字体笔画形态较为古朴,结构相对宽松,具有隶书蚕头燕尾、一波三折的特征,属于隶书字体。
D.该字体笔画流畅,书写较为自由奔放,笔画之间常出现连笔和呼应,属于行书字体。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不同书法字体特点的识别能力,需准确把握篆书、隶书、楷书、行书等字体在笔画形态、结构布局等方面的特征,通过对各选项字体的细致观察和对比来做出正确判断。
2.【答案】走遍千山万水,寻迹最美黔南。
【知识点】汉字书写
【解析】【分析】抄写时要注意每个字的笔画结构,不写错字、别字,字迹清晰、工整,字与字、行与行之间间距均匀,保持卷面整洁,体现出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基本功。
故答案为:走遍千山万水,寻迹最美黔南。
【点评】本题考查汉字书写的规范性、工整性和美观性,重点在于考查书写能力,包括对笔画、字形的把握以及书写的整体布局,旨在引导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答案】3.武艺;由衷;肃然起敬
4.B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字形辨析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重点在于对词语的积累以及在语境中准确运用字词的能力,需准确拼读拼音并结合上下文确定合适的字词。
(2)本题考查根据字义选择正确汉字的能力,需要对每个选项中汉字的义项有准确的理解和记忆,再结合具体词语进行判断,考查对字词含义的精准把握。
3.“武艺” 指武术上的本领 ;“由衷” 意思是衷心的,出自内心的 ;“肃然起敬” 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根据语境和拼音,可得出上述答案。
故答案为:武艺;由衷;肃然起敬
4.“熠熠生辉” 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 。A.“奕” 无此义项;C.“溢” 主要是充满流出、过分等意思;D.“昳” 指容貌美丽 ;只有 B.“熠” 有光耀、鲜明的意思,符合 “熠熠生辉” 中 “yì” 的字义。
故答案为:B
5.【答案】C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A.“南望王师又一年” 和 “王师北定中原日” 中 “王师” 都指的是南宋朝廷的军队 ,意思相同。
B.“稚子金盆脱晓冰” 和 “蓬头稚子学垂纶” 中 “稚子” 都指小孩子 ,意思相同。
C.“童孙未解供耕织” 中 “解” 意思是理解、懂得 ;“解落三秋叶” 中 “解” 意思是能够 ,二者意思不同。
D.“一片孤城万仞山” 和 “五千仞丘上摩天” 中 “仞” 都是古代的长度单位 ,意思相同。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古诗词中字词含义的理解能力,需要准确把握不同诗句中相同字词在具体语境下的意义,通过对比分析来找出意思不同的选项,考查对古诗词字词的积累和辨析能力。
6.【答案】D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ABC.正确。
D.“一针见血” 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多含褒义。而句中说 “经常让人下不了台”,语境中更倾向于表达说话过于尖锐、让人难堪,用 “一针见血” 不恰当,可改为 “尖酸刻薄” 等贬义词。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词语在具体语境中运用是否恰当的判断能力,需要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和感彩,并结合句子所营造的语境进行分析,考查对词语运用的精准把握。
7.【答案】A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A.句子结构完整,表意明确,“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 没有语病。
B.“整整一个月左右” 存在矛盾,“整整” 表示确数,“左右” 表示约数,二者不能同时使用,应删去 “整整” 或 “左右” 。
C.“虽然…… 但是……” 关联词使用不当,前后分句是因果关系,应改为 “因为昨夜下了大雨,所以河水涨了很多” 。
D.句子缺少主语,应在 “有了很大进步” 前加上 “我” 或 “他” 等主语 。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句子语病的辨析能力,涵盖了语义矛盾、关联词误用、成分残缺等常见语病类型,需要对句子结构、语义逻辑进行细致分析,准确判断句子是否存在语病。
8.【答案】D
【知识点】其他文学常识;其他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A.读文章时,把自己想象成文中人物,能更深入体会文章感情,该选项说 “不可以”,说法错误。
B.阅读中遇到难理解问题,不一定非要弄清楚含义,可结合上下文、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理解内容,“必须要弄清楚” 说法太绝对。
C.研究报告中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等是重要内容,不可或缺,该选项说 “都可以缺少” 错误。
D.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能反映内心想法,抓住这些来理解文章内容是有效的阅读方法,该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阅读方法、研究报告等相关知识的理解。涵盖了阅读技巧、处理阅读中难题的方式以及研究报告的构成要素等方面,考查对阅读相关知识的准确掌握和判断能力。
9.【答案】C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作者作品
【解析】【分析】A.《祖父的园子》重点写的是作者在园中自由玩耍、随祖父劳作(如栽花、拔草等)的情景,并非 “共同写作”,表述错误。
B.《景阳冈》选自《水浒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而非罗贯中(罗贯中为《三国演义》作者),表述错误。
C.《红楼春趣》出自《红楼梦》,主要情节为贾宝玉、林黛玉等人在大观园放风筝,展现了人物性格与封建贵族生活场景,表述正确。
D.《猴王出世》选自《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施耐庵为《水浒传》作者,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经典课文内容、作者及文学常识的掌握。需准确记忆作品主题、情节及相关文学常识,辨别不同名著的作者与内容关联,考查对课文基础知识的理解与积累。
10.【答案】D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A.“郎中” 在古代指医生,与现代 “医生” 意义对应,正确。
B.“榜文” 指古代张贴的公告、告示,与现代 “公告” 意义一致,正确。
C.“货郎” 指古代挑担叫卖货物的小商贩,与现代 “商贩” 含义相符,正确。
D.“客舍” 在古代指旅馆、客栈,而现代 “客人” 指来访或消费的人,二者意义完全不同,此处 “客舍” 对应的现代意义应为 “旅馆”,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词汇与现代词汇对应关系的掌握。需结合语境理解古代词汇的含义,辨别其与现代词义的异同,考查对古今词义演变的认知及语境分析能力。
11.【答案】C
【知识点】对比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例句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通过 “这里的桂花” 与 “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的香味对比,突出对家乡的思念。
A.“玉米愿意长上天去” 运用夸张和拟人,赋予玉米人的意愿并夸大其生长程度,与例句手法不同。
B.“像一头发怒的豹子” 运用比喻,将 “他” 比作 “豹子”,突出愤怒的状态,属于比喻修辞,与例句手法不同。
C.“秋天的树叶” 与 “春天的花朵” 通过色彩对比,突出树叶更绚烂,与例句同为对比手法,修辞一致。
D.“嘴角笑开了花” 运用夸张,夸大笑容的程度,属于夸张修辞,与例句手法不同。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需准确判断例句与选项的修辞类型,重点区分对比与比喻、夸张等手法的差异,考查对不同修辞特征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12.【答案】A
【知识点】歇后语
【解析】【分析】A:“咸菜烧豆腐 —— 有言(盐)在先”,利用 “盐” 与 “言” 谐音,符合语境。
B:“外甥打灯笼 —— 照旧(舅)” 中,“照旧” 的谐音应为 “照舅”(“舅” 指舅舅),而非 “照旧(男)”。将 “舅” 错解为 “男”,属于谐音梗误用,因此表述有误。
C:“哑巴吃黄连 —— 有苦说不出”,形容有苦难言,使用恰当。
D:“隔着门缝吹喇叭 —— 名(鸣)声在外”,“鸣” 与 “名” 谐音,形容名声远扬,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歇后语及其谐音用法的掌握。需准确记忆歇后语的前后搭配及谐音字的正确对应,辨别因谐音误写导致的错误,考查对传统语言文化中歇后语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能力。
13.【答案】也傍桑阴学种瓜;报得三春晖;春风不度玉门关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诗句出自宋代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通过儿童模仿大人劳作的场景,展现童真童趣,表达对儿童的赞美。诗句出自唐代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以小草比喻子女,春晖比喻母爱,抒发对母亲的感恩之情。诗句出自唐代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 其一》,“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借羌笛吹奏《折杨柳》曲的愁绪,含蓄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故答案为:也傍桑阴学种瓜;报得三春晖;春风不度玉门关
【点评】本题考查经典诗词名句的记忆与理解。需准确掌握诗句的上下句衔接、作者及情感主旨,结合语境判断诗句的适用性,考查对古代诗词的积累与赏析能力。
【答案】14.D
15.毛岸英烈士的遗骨;伟大
16.意外的失败;他死死攥着试卷的一角,指节泛白,嘴唇微微颤抖,喉咙里像塞了团棉花,什么也说不出来。窗外的阳光刺得他睁不开眼,明明是盛夏,他却觉得浑身发凉。良久,他将脸埋进臂弯,肩膀一下下抽搐着,教室里此起彼伏的欢笑声像针尖般扎进耳朵。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人物描写方法及情感理解的能力,需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动作、神态描写背后的情感内涵,避免脱离语境过度解读,考查对文本细节的精准把握。
(2)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语境理解及人物形象的概括能力,需结合文本主题(领袖的家国情怀)分析词语指代对象,提炼人物精神品质,考查对文本深层内涵的挖掘能力。
(3)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的迁移运用能力,需根据给定场景,灵活运用动作、神态、环境等描写手法,将抽象情感具象化,考查对描写技巧的掌握及情境化表达能力。
14.ABC.正确。
D.“黯然的目光” 体现毛主席内心的悲痛与无奈,“右手指指写字台” 是示意秘书放置电报记录稿,并非对秘书工作不满,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D
15.结合语境,“忠骨” 特指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遗骨;诗句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体现毛主席舍弃个人情感、以大局为重的高尚品格,彰显其无私与伟大的胸怀。
故答案为:毛岸英烈士的遗骨;伟大
16.选择 “意外的失败” 场景,通过 “攥着试卷”“指节泛白” 等动作、“浑身发凉” 等感受,以及 “阳光刺眼” 的环境烘托,结合神态(嘴唇颤抖)、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失落、痛苦的内心。
故答案为:意外的失败;他死死攥着试卷的一角,指节泛白,嘴唇微微颤抖,喉咙里像塞了团棉花,什么也说不出来。窗外的阳光刺得他睁不开眼,明明是盛夏,他却觉得浑身发凉。良久,他将脸埋进臂弯,肩膀一下下抽搐着,教室里此起彼伏的欢笑声像针尖般扎进耳朵。
【答案】17.②;①
18.天真可爱、活泼调皮;原野辽阔、绿草茂盛;悠闲自在
19.B
【知识点】诗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与画面概括能力,需结合诗句关键词判断场景核心意象。
(2)本题考查对古诗关键词的赏析能力,需结合字词含义分析其营造的画面感与人物形象。
(3)本题考查对古诗修辞手法及内容的理解,需准确辨别拟人、比喻等手法的运用特点。
17.《村晚》后两句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聚焦牧童骑牛晚归的动态场景,故对应②;《牧童》后两句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描绘牧童饭后休憩于月光下的静态画面,故对应①。
故答案为:②①
18.《村晚》中 “横” 字刻画牧童随意横坐牛背的姿态,凸显其天真活泼;《牧童》中 “铺” 字以草的蔓延状写出原野的开阔茂盛;两首诗均通过牧童的自在状态,展现乡村生活的悠闲。
故答案为:天真可爱、活泼调皮;原野辽阔、绿草茂盛;悠闲自在
19.“山衔落日浸寒漪” 中 “衔” 字运用拟人手法,将山赋予人的动作,而非比喻。其他选项均分析正确。
故答案为:B
【答案】20.《三国演义》;罗贯中;三顾茅庐
21.轻举妄动;预料断定
22.B;C;D
23.临危不惧、运筹帷幄;勇敢无畏、倔强固执;神通广大;多愁善感
【知识点】《三国演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古典名著基本信息的掌握,需熟记作品名称、作者及主要人物相关情节,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与记忆能力。
(2)本题考查对古典名著中词语的语境理解能力,需结合上下文情节推断词义,考查通过联系文本内容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3)本题考查对文本关键信息的筛选能力,需区分背景与具体策略,精准定位诸葛亮应对魏军的措施,考查对情节细节的把握与辨析能力。
(4)本题考查对经典名著人物形象的概括能力,需结合具体情节提炼人物特征,考查对不同作品中人物性格的理解与归纳能力。
20.《空城计》出自《三国演义》,作者为罗贯中。诸葛亮作为书中核心人物,相关经典情节众多,如草船借箭、三顾茅庐等,需结合名著知识准确填写。
故答案为:《三国演义》;罗贯中;三顾茅庐
21.“不可擅动” 结合语境(诸葛亮传令应对魏军),指面对敌军时不要随意行动,避免暴露虚实。“料定” 即推测并肯定,体现司马懿对诸葛亮性格 “谨慎” 的判断。
故答案为:轻举妄动;预料断定
22.A 选项 “调兵遣将,派五千兵马搬运粮草” 是背景信息(西城只剩两千五百士兵的原因),并非空城计的具体做法。B、C、D 均为诸葛亮实施空城计的直接行动:藏旗帜、禁喧哗以营造平静氛围;开城门、让百姓洒扫以示 “无埋伏”;亲自焚香弹琴展现从容,均符合原文描述。
故答案为:B C D
23.《空城计》中诸葛亮在兵力悬殊下镇定施计,体现其临危不惧、足智多谋。《景阳冈》中武松打虎展现勇敢,执意上冈体现倔强。“三借芭蕉扇” 中孙悟空运用智慧与法力应对挑战,突出神通广大。“黛玉葬花” 通过葬花行为刻画林黛玉敏感、多愁的性格。
故答案为:临危不惧、运筹帷幄;勇敢无畏、倔强固执;神通广大;多愁善感
【答案】24.正确;正确;错误
25.国家政策的支持;资本的投入;人才的培养
26.C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提取与判断能力。需紧扣材料内容,避免脱离原文的主观臆断,重点关注关键词句的准确对应。
(2)本题考查对材料关键信息的直接提取能力。需快速定位原文相关段落,准确筛选并列的要点,注意语言表述与材料的一致性。
(3)本题考查对 “文化自信” 概念的理解及材料关联能力。需结合材料中 “关注支持国产动漫”“文化认同感” 等关键表述,分析选项与概念的契合度,排除与材料主旨相悖的选项。
24.①根据材料一 “哪吒系列电影的主题是‘我命由我不由天’,重点表现亲情和友情” 可知说法正确。②材料二明确提到《大圣归来》《白蛇:缘起》等作品 “走向了国际舞台”,说法正确。③材料二指出观众 “开始关注和支持国产动漫”,但未提及 “不再喜欢国外动漫”,属于过度推断,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正确;正确;错误
25.直接对应材料三首句 “国产动漫的崛起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也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资本的投入以及人才的培养”,提取关键词即可。
故答案为:国家政策的支持;资本的投入;人才的培养
26.A.“只喜欢外国动漫” 与材料二 “观众文化自信提升、支持国产动漫” 相悖;
B.“完全模仿外国风格” 违背文化自信的核心(对本国文化的认同);
C.“支持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国产动漫” 符合材料二 “观众对本国文化认同感增强” 的表述;
D.“放弃传统文化” 与材料三 “离不开传统文化滋养” 矛盾。
故答案为:C
【答案】27.B
28.学习方面:认真学习汉字知识,包括笔画、结构、演变历史等,积极参加汉字书写、听写、诗词朗诵等比赛,提高对汉字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传播方面:利用社交媒体、校园广播等平台,分享汉字文化知识和趣味故事,制作手抄报、短视频等宣传汉字之美,吸引更多人关注汉字文化。
实践方面:参与汉字文化相关的志愿活动,如在博物馆担任讲解员,为参观者介绍汉字发展历程;走进社区、学校开展汉字文化讲座,促进汉字文化的传播。
【知识点】字义;字形辨析;畅谈想法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甲骨文会意字结构及含义的理解与推测能力。需熟悉常见汉字的甲骨文构成元素及意义,通过分析字坊结构特征,准确判断其代表的汉字含义。
(2)本题考查对汉字文化传承方式的思考与表达能力。需结合青少年身份和生活实际,从多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体现对汉字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创新思维。
27.从字坊结构看,上方类似 “宀” 代表屋子,中间类似小孩形象,组合起来符合 “字” 的会意结构,“字” 本义为在屋内生孩子,后引申为文字等含义。A.“安” 是屋内有女;C.“家” 是屋内有豕(猪);D.“国” 从字形上看是 “或” 加 “囗” ,与图中结构不符。
故答案为:B
28.从学习、传播、实践三个维度提出建议。学习上强调自身知识储备和技能提升;传播上借助现代媒体和创作形式扩大影响力;实践上通过参与志愿活动实现文化传承的社会价值。
故答案为:学习方面:认真学习汉字知识,包括笔画、结构、演变历史等,积极参加汉字书写、听写、诗词朗诵等比赛,提高对汉字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传播方面:利用社交媒体、校园广播等平台,分享汉字文化知识和趣味故事,制作手抄报、短视频等宣传汉字之美,吸引更多人关注汉字文化。
实践方面:参与汉字文化相关的志愿活动,如在博物馆担任讲解员,为参观者介绍汉字发展历程;走进社区、学校开展汉字文化讲座,促进汉字文化的传播。
29.【答案】难忘的钢琴比赛
灯光洒在舞台上,我深吸一口气,缓缓走向那架黑色的钢琴。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参加如此重要的钢琴比赛,台下密密麻麻的观众,仿佛一双双眼睛都在紧紧盯着我,我的手心不禁沁出了汗,双腿也微微颤抖。
我在琴凳上坐下,手指轻轻搭在琴键上,脑海中迅速回忆起练习了无数遍的曲子。当第一个音符从指尖流出,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只属于自己的音乐世界。随着旋律的推进,我完全沉浸其中,刚才的紧张感渐渐消散。我微微仰起头,眼神专注地看着琴键,手指在琴键上轻快地跳跃,时而有力,时而轻柔。
突然,一个不和谐的音符打破了音乐的流畅,我的心猛地一紧,手指也瞬间僵住。台下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我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额头冒出了汗珠。“冷静,冷静!” 我在心里不断给自己打气,迅速调整状态,努力跟上节奏。接下来的演奏,我更加全神贯注,每一个音符都倾注了我的努力和坚持。
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我缓缓站起身,向台下鞠躬,看到评委们赞许的目光,泪水不由自主地模糊了双眼。那一刻,所有的紧张、焦虑都化为了激动和喜悦。
这场比赛,我虽然有失误,但我战胜了内心的恐惧,在舞台上展现了自己。它让我明白,成长路上,困难并不可怕,只要勇敢面对,就能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命题作文,围绕 “成长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展开,需记录真实感受,运用多种描写表现人物内心,体现文字魅力。材料核心是通过叙事展现成长中的情感体验。
【题干分析】关键词解析:“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需明确事件的独特性与深刻性,“真实感受” 要自然流露,“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 是刻画人物内心的手段。
写作思路:开头:可采用倒叙法,如 “每当看到书桌上那张奖状,我的心就像被一只手紧紧揪住,那段激动又难忘的经历便如潮水般涌来”;或设置悬念,“那一天,我站在舞台边缘,双腿止不住地颤抖,谁能想到,这次经历会彻底改变我……”中间:重点写事件经过,如写参加比赛,要详细描述赛前准备(紧张的心理、反复的练习动作)、赛中表现(眼神的坚定、动作的流畅或失误时的慌乱)、赛后感受(激动得跳起来欢呼、沮丧得低下头等)。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如 “他眉头紧皱,嘴唇咬得发白,双手不停地搓着衣角,嘴里小声嘟囔:‘怎么办,要来不及了’”。结尾:可升华主题,如 “这件事让我明白,勇气是战胜困难的钥匙,它将永远激励我在成长路上勇往直前”;或首尾呼应,“如今,那张奖状依然静静躺在书桌上,它是那段经历的见证,更是我成长的勋章”。
【立意提取】1.那次演讲,我战胜了自己:通过演讲比赛克服内心恐惧,展现成长。
2.运动会上的逆袭:写运动会中从落后到反超的经历,体现坚持的力量。
【点评】情感与叙事结合:以参加钢琴比赛为线索,生动展现了从紧张、失误时的慌乱到最后成功的激动等情感变化。通过动作(“手指轻轻搭在琴键上”“手指在琴键上轻快地跳跃”)、神态(“脸一下子涨得通红”“泪水模糊了双眼”)描写,细腻刻画人物内心。细节刻画:对比赛过程中的紧张、失误等关键情节进行了细致描写,如 “脑海中迅速回忆起练习了无数遍的曲子”“台下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和感染力。结构完整:开头设置比赛场景,中间详写比赛经过,结尾升华主题,符合题干要求。多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使文章生动形象,很好地表达了中心思想。
1 / 1贵州省黔南州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试卷
1.(2025五下·黔南期中)在学校的“书法作品展”中,文文看到了黔南州的“黔”字,以下哪一项属于楷体的“黔”(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书法作品
【解析】【分析】A.该字体线条规整、笔画粗细一致,呈现出象形的特点,属于篆书字体 。
B.此字体笔画规整,结构严谨,横平竖直,笔画形态较为规整,符合楷体的特点。
C.该字体笔画形态较为古朴,结构相对宽松,具有隶书蚕头燕尾、一波三折的特征,属于隶书字体。
D.该字体笔画流畅,书写较为自由奔放,笔画之间常出现连笔和呼应,属于行书字体。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不同书法字体特点的识别能力,需准确把握篆书、隶书、楷书、行书等字体在笔画形态、结构布局等方面的特征,通过对各选项字体的细致观察和对比来做出正确判断。
2.(2025五下·黔南期中)主持人介绍:黔南州是一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中南部,拥有世界上同纬度仅有的保存完好的喀斯特森林地貌。“走遍千山万水,寻迹最美黔南。”是对我们黔南州最好的宣传。请将画横线的句子正确、工整地抄写下来,做到书写美观。
【答案】走遍千山万水,寻迹最美黔南。
【知识点】汉字书写
【解析】【分析】抄写时要注意每个字的笔画结构,不写错字、别字,字迹清晰、工整,字与字、行与行之间间距均匀,保持卷面整洁,体现出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基本功。
故答案为:走遍千山万水,寻迹最美黔南。
【点评】本题考查汉字书写的规范性、工整性和美观性,重点在于考查书写能力,包括对笔画、字形的把握以及书写的整体布局,旨在引导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025五下·黔南期中)下面是此次活动的寄语,请认真阅读,完成任务。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孕育出许多绚丽多彩的瑰宝。方块汉字博大精深,绵延千年仍以生辉;唐诗宋词,婉转悠扬;明清小说,故事动人;《水浒传》中的108将个个wǔ yì____高强;《西游记》中精彩的描写令人yóu zhōng____赞叹……中华文化呈现出的强大生命力,让我们sù rán qī jìng____。我们十分荣幸,我们是龙的传人,中华文化是我们自信的源泉!
3.语境中依次填入的词语是   、   、   。
4.根据字义,语段中“yì yì 生辉”的“yì”应该选(  )
A.A B.B C.C D.D
【答案】3.武艺;由衷;肃然起敬
4.B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字形辨析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重点在于对词语的积累以及在语境中准确运用字词的能力,需准确拼读拼音并结合上下文确定合适的字词。
(2)本题考查根据字义选择正确汉字的能力,需要对每个选项中汉字的义项有准确的理解和记忆,再结合具体词语进行判断,考查对字词含义的精准把握。
3.“武艺” 指武术上的本领 ;“由衷” 意思是衷心的,出自内心的 ;“肃然起敬” 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根据语境和拼音,可得出上述答案。
故答案为:武艺;由衷;肃然起敬
4.“熠熠生辉” 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 。A.“奕” 无此义项;C.“溢” 主要是充满流出、过分等意思;D.“昳” 指容貌美丽 ;只有 B.“熠” 有光耀、鲜明的意思,符合 “熠熠生辉” 中 “yì” 的字义。
故答案为:B
5.(2025五下·黔南期中)来到“诗词天地”,文文和典典请你找出每组诗句中加点字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A.南望王师又一年 王师北定中原日
B.稚子金盆脱晓冰 蓬头稚子学垂纶
C.童孙未解供耕织 解落三秋叶
D.一片孤城万仞山 五千仞丘上摩天
【答案】C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A.“南望王师又一年” 和 “王师北定中原日” 中 “王师” 都指的是南宋朝廷的军队 ,意思相同。
B.“稚子金盆脱晓冰” 和 “蓬头稚子学垂纶” 中 “稚子” 都指小孩子 ,意思相同。
C.“童孙未解供耕织” 中 “解” 意思是理解、懂得 ;“解落三秋叶” 中 “解” 意思是能够 ,二者意思不同。
D.“一片孤城万仞山” 和 “五千仞丘上摩天” 中 “仞” 都是古代的长度单位 ,意思相同。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古诗词中字词含义的理解能力,需要准确把握不同诗句中相同字词在具体语境下的意义,通过对比分析来找出意思不同的选项,考查对古诗词字词的积累和辨析能力。
6.(2025五下·黔南期中)文文想要在本次活动中投稿,请你帮他排除下列句子中用词不恰当的一项(  )
A.听了王老师的讲解,我恍然大悟,原来这道题如此简单。
B.春日暖阳下,他感受到了生命的蓬勃,喜不自胜。
C.个人的任何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D.他说话一针见血,经常让人下不了台。
【答案】D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ABC.正确。
D.“一针见血” 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多含褒义。而句中说 “经常让人下不了台”,语境中更倾向于表达说话过于尖锐、让人难堪,用 “一针见血” 不恰当,可改为 “尖酸刻薄” 等贬义词。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词语在具体语境中运用是否恰当的判断能力,需要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和感彩,并结合句子所营造的语境进行分析,考查对词语运用的精准把握。
7.(2025五下·黔南期中)来到“请病急诊科”,请你和文文一起找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请病的一项(  )
A.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
B.我用了整整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学会了用电脑。
C.虽然昨夜下了大雨,但是河水涨了很多。
D.经过老师的帮助,有了很大进步。
【答案】A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A.句子结构完整,表意明确,“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 没有语病。
B.“整整一个月左右” 存在矛盾,“整整” 表示确数,“左右” 表示约数,二者不能同时使用,应删去 “整整” 或 “左右” 。
C.“虽然…… 但是……” 关联词使用不当,前后分句是因果关系,应改为 “因为昨夜下了大雨,所以河水涨了很多” 。
D.句子缺少主语,应在 “有了很大进步” 前加上 “我” 或 “他” 等主语 。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句子语病的辨析能力,涵盖了语义矛盾、关联词误用、成分残缺等常见语病类型,需要对句子结构、语义逻辑进行细致分析,准确判断句子是否存在语病。
8.(2025五下·黔南期中)以下是“阅读分享会”中同学们的发言,其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读文章时,不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人物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B.在阅读中,如果遇到比较难理解的问题,必须要弄清楚它的含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内容。
C.研究报告的形式有很多种,其中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等内容都可以缺少。
D.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想法,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答案】D
【知识点】其他文学常识;其他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A.读文章时,把自己想象成文中人物,能更深入体会文章感情,该选项说 “不可以”,说法错误。
B.阅读中遇到难理解问题,不一定非要弄清楚含义,可结合上下文、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理解内容,“必须要弄清楚” 说法太绝对。
C.研究报告中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等是重要内容,不可或缺,该选项说 “都可以缺少” 错误。
D.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能反映内心想法,抓住这些来理解文章内容是有效的阅读方法,该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阅读方法、研究报告等相关知识的理解。涵盖了阅读技巧、处理阅读中难题的方式以及研究报告的构成要素等方面,考查对阅读相关知识的准确掌握和判断能力。
9.(2025五下·黔南期中)接着,典典还和同学们交流了课文学习的收获,其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祖父的园子》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与祖父共同写作的情景,表达了参与劳作的乐趣。
B.《景阳冈》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C.《红楼春趣》中主要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
D.《猴王出世》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作者是明代的施耐庵。
【答案】C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作者作品
【解析】【分析】A.《祖父的园子》重点写的是作者在园中自由玩耍、随祖父劳作(如栽花、拔草等)的情景,并非 “共同写作”,表述错误。
B.《景阳冈》选自《水浒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而非罗贯中(罗贯中为《三国演义》作者),表述错误。
C.《红楼春趣》出自《红楼梦》,主要情节为贾宝玉、林黛玉等人在大观园放风筝,展现了人物性格与封建贵族生活场景,表述正确。
D.《猴王出世》选自《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施耐庵为《水浒传》作者,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经典课文内容、作者及文学常识的掌握。需准确记忆作品主题、情节及相关文学常识,辨别不同名著的作者与内容关联,考查对课文基础知识的理解与积累。
10.(2025五下·黔南期中)下面是文文在五年级(1)班“课本剧表演”中听到的对话,其中加点词语对应的现代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郎中:“我昨日见榜文说官府急招懂药理之人,今日就急奔县城而来,请问县衙怎么走?”
货郎:“走到前面那家客舍,然后右拐直行,到第二小路口就到了。”
A.郎中——医生 B.榜文——公告
C.货郎——商贩 D.客舍——客人
【答案】D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A.“郎中” 在古代指医生,与现代 “医生” 意义对应,正确。
B.“榜文” 指古代张贴的公告、告示,与现代 “公告” 意义一致,正确。
C.“货郎” 指古代挑担叫卖货物的小商贩,与现代 “商贩” 含义相符,正确。
D.“客舍” 在古代指旅馆、客栈,而现代 “客人” 指来访或消费的人,二者意义完全不同,此处 “客舍” 对应的现代意义应为 “旅馆”,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词汇与现代词汇对应关系的掌握。需结合语境理解古代词汇的含义,辨别其与现代词义的异同,考查对古今词义演变的认知及语境分析能力。
11.(2025五下·黔南期中)典典请你帮他找出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A.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人管。
B.他红着眼晴,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C.秋天的树叶比春天的花朵更绚烂夺目。
D.看到这样鲜绿的麦苗儿,农民伯伯嘴角笑开了花。
【答案】C
【知识点】对比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例句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通过 “这里的桂花” 与 “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的香味对比,突出对家乡的思念。
A.“玉米愿意长上天去” 运用夸张和拟人,赋予玉米人的意愿并夸大其生长程度,与例句手法不同。
B.“像一头发怒的豹子” 运用比喻,将 “他” 比作 “豹子”,突出愤怒的状态,属于比喻修辞,与例句手法不同。
C.“秋天的树叶” 与 “春天的花朵” 通过色彩对比,突出树叶更绚烂,与例句同为对比手法,修辞一致。
D.“嘴角笑开了花” 运用夸张,夸大笑容的程度,属于夸张修辞,与例句手法不同。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需准确判断例句与选项的修辞类型,重点区分对比与比喻、夸张等手法的差异,考查对不同修辞特征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12.(2025五下·黔南期中)文文对歇后语特别感兴趣,以下是他说的几句歇后语,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奶奶做饭的时候找不到盐,我对奶奶说:“这不是‘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吗?您怎么就看不到呢?”
B.强强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尽管爸爸妈妈天天劝诫、批评他,他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男)”。
C.一片好心却把事情办糟了,我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D.王医生的医术可真是“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连外省的人都来找她治病。
【答案】A
【知识点】歇后语
【解析】【分析】A:“咸菜烧豆腐 —— 有言(盐)在先”,利用 “盐” 与 “言” 谐音,符合语境。
B:“外甥打灯笼 —— 照旧(舅)” 中,“照旧” 的谐音应为 “照舅”(“舅” 指舅舅),而非 “照旧(男)”。将 “舅” 错解为 “男”,属于谐音梗误用,因此表述有误。
C:“哑巴吃黄连 —— 有苦说不出”,形容有苦难言,使用恰当。
D:“隔着门缝吹喇叭 —— 名(鸣)声在外”,“鸣” 与 “名” 谐音,形容名声远扬,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歇后语及其谐音用法的掌握。需准确记忆歇后语的前后搭配及谐音字的正确对应,辨别因谐音误写导致的错误,考查对传统语言文化中歇后语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能力。
13.(2025五下·黔南期中)在“诗词大赛”中,典典用“童孙未解供耕织,   ”来表达对儿童的赞美和喜爱;用“谁言寸草心,   ”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用“羌笛何须怨杨柳,   ”来表达戍边士兵的思乡之情。
【答案】也傍桑阴学种瓜;报得三春晖;春风不度玉门关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诗句出自宋代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通过儿童模仿大人劳作的场景,展现童真童趣,表达对儿童的赞美。诗句出自唐代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以小草比喻子女,春晖比喻母爱,抒发对母亲的感恩之情。诗句出自唐代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 其一》,“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借羌笛吹奏《折杨柳》曲的愁绪,含蓄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故答案为:也傍桑阴学种瓜;报得三春晖;春风不度玉门关
【点评】本题考查经典诗词名句的记忆与理解。需准确掌握诗句的上下句衔接、作者及情感主旨,结合语境判断诗句的适用性,考查对古代诗词的积累与赏析能力。
(2025五下·黔南期中)课内现代文阅读。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①毛主席不自觉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②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③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4.下列关于选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等动作描写,我们能感受到毛主席失去爱子的悲痛。
B.从“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中,我们感受到毛主席对儿子的思念之情。
C.毛主席“若有所思”和“下意识地踌躇”等神态,都体现了他内心的矛盾。
D.“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这一描写,体现了他对秘书工作的不满。
15.结合全文理解,第④段画横线的诗句中,“忠骨”在这里具体指的是   ,诗句歌颂了毛主席   的胸怀。
16.选文中第①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细致地描写了毛主席在面对儿子牺牲的事实时,心中无边的悲痛和眷恋。请选择下面一种情景,填在横线上,再运用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体现人物的内心。
上学迟到 上台领奖 意外的失败
   :   
【答案】14.D
15.毛岸英烈士的遗骨;伟大
16.意外的失败;他死死攥着试卷的一角,指节泛白,嘴唇微微颤抖,喉咙里像塞了团棉花,什么也说不出来。窗外的阳光刺得他睁不开眼,明明是盛夏,他却觉得浑身发凉。良久,他将脸埋进臂弯,肩膀一下下抽搐着,教室里此起彼伏的欢笑声像针尖般扎进耳朵。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人物描写方法及情感理解的能力,需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动作、神态描写背后的情感内涵,避免脱离语境过度解读,考查对文本细节的精准把握。
(2)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语境理解及人物形象的概括能力,需结合文本主题(领袖的家国情怀)分析词语指代对象,提炼人物精神品质,考查对文本深层内涵的挖掘能力。
(3)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的迁移运用能力,需根据给定场景,灵活运用动作、神态、环境等描写手法,将抽象情感具象化,考查对描写技巧的掌握及情境化表达能力。
14.ABC.正确。
D.“黯然的目光” 体现毛主席内心的悲痛与无奈,“右手指指写字台” 是示意秘书放置电报记录稿,并非对秘书工作不满,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D
15.结合语境,“忠骨” 特指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遗骨;诗句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体现毛主席舍弃个人情感、以大局为重的高尚品格,彰显其无私与伟大的胸怀。
故答案为:毛岸英烈士的遗骨;伟大
16.选择 “意外的失败” 场景,通过 “攥着试卷”“指节泛白” 等动作、“浑身发凉” 等感受,以及 “阳光刺眼” 的环境烘托,结合神态(嘴唇颤抖)、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失落、痛苦的内心。
故答案为:意外的失败;他死死攥着试卷的一角,指节泛白,嘴唇微微颤抖,喉咙里像塞了团棉花,什么也说不出来。窗外的阳光刺得他睁不开眼,明明是盛夏,他却觉得浑身发凉。良久,他将脸埋进臂弯,肩膀一下下抽搐着,教室里此起彼伏的欢笑声像针尖般扎进耳朵。
(2025五下·黔南期中)课内外古诗文对比阅读。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7.《村晚》描绘了一幅   图,《牧童》描绘了一幅   图。《填序号》
①牧童晚归休憩 ②牧童骑牛晚归
18.《村晚》中,一个“横”字,写出了牧童   的特点,《牧童》中,“铺”字展现了   的形象。两首诗都描绘了牧童   的生活。
19.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草满池塘水满陂”中的两个“满”字,写出了水草茂盛、池塘水波盈盈的景象。
B.“山衔落日浸寒漪”中的“衔”字,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出太阳将沉未沉的画面。
C.“笛弄晚风三四声”中的“三四声”写出了乡村傍晚的宁静。
D.两首诗都描绘抒情,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答案】17.②;①
18.天真可爱、活泼调皮;原野辽阔、绿草茂盛;悠闲自在
19.B
【知识点】诗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与画面概括能力,需结合诗句关键词判断场景核心意象。
(2)本题考查对古诗关键词的赏析能力,需结合字词含义分析其营造的画面感与人物形象。
(3)本题考查对古诗修辞手法及内容的理解,需准确辨别拟人、比喻等手法的运用特点。
17.《村晚》后两句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聚焦牧童骑牛晚归的动态场景,故对应②;《牧童》后两句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描绘牧童饭后休憩于月光下的静态画面,故对应①。
故答案为:②①
18.《村晚》中 “横” 字刻画牧童随意横坐牛背的姿态,凸显其天真活泼;《牧童》中 “铺” 字以草的蔓延状写出原野的开阔茂盛;两首诗均通过牧童的自在状态,展现乡村生活的悠闲。
故答案为:天真可爱、活泼调皮;原野辽阔、绿草茂盛;悠闲自在
19.“山衔落日浸寒漪” 中 “衔” 字运用拟人手法,将山赋予人的动作,而非比喻。其他选项均分析正确。
故答案为:B
(2025五下·黔南期中)课外阅读。
空城计
①诸葛亮因错用马骡而失掉战略之地——街亭,司马懿乘势引大军十五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这时,诸葛亮身边并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派的主干士兵,已经有一半先运粮车去了,只剩两千五百名士兵在城中。众官员听到这消息,尽皆失色。
②诸葛亮上城楼一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正分两路杀来。诸葛亮知道想走也来不及了,就对手下的人说:“你们都可以放心,魏兵不敢进城!”于是连忙传令下去,叫人疏忽所有的旗帜,禁止人们随便出入及大声说话。却把四面城门打开,每一个城门处,用三个军士装作老百姓,洒扫街道。倘若魏兵来到,不可擅动。诸葛亮自己则披上鹤毛大氅,戴了丝织布头巾,让两个妻子在城楼上点上香,悠闲地挥起琴来。
③魏军前军冲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都不敢前进,忙报告司马懿。司马懿不肯相信,便下令停止行进。他骑在马上远远观望,果然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笑容满面,正悠闲地挥琴。诸葛亮左面的妻子手捧宝剑,右面的妻子手执墨笔。城门内外有二十多个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④司马懿看了,心中大疑。他回到军中,下令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向北面山路退去。司马昭说:“莫非诸葛亮没兵,故意做出这样子?父亲为什么要退兵?”司马懿说:“诸葛亮平生谨慎,从不冒险。如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如果进兵,就要中他的计策。”尔等怎能知道!于是,将两路兵马全部退去。
⑤诸葛亮见魏军远去,拍手大笑起来,众官无不惊奇,便问诸葛亮:“司马懿是魏国名将,如今带了十五万大军到来,见了丞相,为何退得这样快?”诸葛亮说:“他料定我平生谨慎,决不冒险,见了如此模样,便怀疑会有埋伏,所以很快逃走。我并非想要冒险,实在是迫不得已才决定如此。我们只有两千五百兵马,如果放弃城池逃走,必不能跑远,岂不被司马懿一个个捉住?现在他们一定从北边的小路退走,我已让关兴、张苞在那里等候迎战。”众官心有余悸地说:“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就只好扔下西城逃跑了。”诸葛亮说:“我如果是司马懿,一定不立即退兵。”部下听了,都十分佩服。
20.本文故事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   》,作者是   。书中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还有:   。
21.猜测词语意思是阅读古典名著的好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不可擅动:   
②他料定我平生谨慎:   
22.把握故事细节也是阅读古典名著的好方法。诸葛亮是如何使用空域计的?(多选)(  )
A.调兵遣将,派五千兵马搬运粮草。
B.叫人藏起旗帜,禁止人们随意出入和大声喧哗。
C.大开城门,让车上物件百姓洒扫街道。
D.自己披上鹤氅,戴上纶巾,焚香弹琴。
23.从《空城计》中,我们可以读到一个   的诸葛亮;从《景阳冈》中,我们认识了   的武松;从“三借芭蕉扇”中,我们看到了   的孙悟空;从“黛玉葬花”中,我们了解到了   的林黛玉。
【答案】20.《三国演义》;罗贯中;三顾茅庐
21.轻举妄动;预料断定
22.B;C;D
23.临危不惧、运筹帷幄;勇敢无畏、倔强固执;神通广大;多愁善感
【知识点】《三国演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古典名著基本信息的掌握,需熟记作品名称、作者及主要人物相关情节,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与记忆能力。
(2)本题考查对古典名著中词语的语境理解能力,需结合上下文情节推断词义,考查通过联系文本内容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3)本题考查对文本关键信息的筛选能力,需区分背景与具体策略,精准定位诸葛亮应对魏军的措施,考查对情节细节的把握与辨析能力。
(4)本题考查对经典名著人物形象的概括能力,需结合具体情节提炼人物特征,考查对不同作品中人物性格的理解与归纳能力。
20.《空城计》出自《三国演义》,作者为罗贯中。诸葛亮作为书中核心人物,相关经典情节众多,如草船借箭、三顾茅庐等,需结合名著知识准确填写。
故答案为:《三国演义》;罗贯中;三顾茅庐
21.“不可擅动” 结合语境(诸葛亮传令应对魏军),指面对敌军时不要随意行动,避免暴露虚实。“料定” 即推测并肯定,体现司马懿对诸葛亮性格 “谨慎” 的判断。
故答案为:轻举妄动;预料断定
22.A 选项 “调兵遣将,派五千兵马搬运粮草” 是背景信息(西城只剩两千五百士兵的原因),并非空城计的具体做法。B、C、D 均为诸葛亮实施空城计的直接行动:藏旗帜、禁喧哗以营造平静氛围;开城门、让百姓洒扫以示 “无埋伏”;亲自焚香弹琴展现从容,均符合原文描述。
故答案为:B C D
23.《空城计》中诸葛亮在兵力悬殊下镇定施计,体现其临危不惧、足智多谋。《景阳冈》中武松打虎展现勇敢,执意上冈体现倔强。“三借芭蕉扇” 中孙悟空运用智慧与法力应对挑战,突出神通广大。“黛玉葬花” 通过葬花行为刻画林黛玉敏感、多愁的性格。
故答案为:临危不惧、运筹帷幄;勇敢无畏、倔强固执;神通广大;多愁善感
(2025五下·黔南期中)非连续性阅读文本。
材料一:
2019年,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横空出世,以50.35亿元的票房成绩登顶中国影史动画电影票房冠军,刷新了多项纪录。2025年春节期间,《哪吒之魔童闹海》延续了前作的故事和创作风格隆重上演,好评如潮,并很快登顶全球动画电影榜首,是中国动画电影史上里程碑式的突破。“哪吒系列电影的主题是‘我命由我不由天’,重点表现亲情和友情的同时,多了几分幽默感和少年热血。影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融入现代元素,塑造了一个叛逆、桀骜不驯的哪吒形象,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材料二:
国产动漫的崛起也反映了中国观众文化自信的提升。过去,许多观众更倾向于观看国外的动漫作品。而如今,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关注和支持国产动漫。这种转变不仅体现了观众对国产动漫作品的认可,也反映了中国观众对本国文化认同感的增强。近年来,国产动漫产业蓬勃发展,相继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作品,如《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姜子牙》等。这些作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了成功,也走向了国际舞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材料三:
国产动漫的崛起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也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资本的投入以及人才的培养。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动漫产业发展,吸引了大量资本涌入,同时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动漫人才,为国产动漫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相信在未来,国产动漫将会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24.认真阅读以上三则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哪吒之魔童闹海》的主题都是“我命由我不由天”,重点表现亲情和友情。   
②《大圣归来》《白蛇:缘起》等国产动漫作品已成功走向国际舞台。   
③国产动漫的崛起是因为中国观众不再喜欢国外的动漫作品。   
25.国产动漫的崛起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也离不开   、   和   。
26.下列哪项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
A.观众只喜欢有外国动漫。
B.国产动漫完全模仿外国风格。
C.观众支持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国产动漫。
D.国产动漫必须放弃传统文化。
【答案】24.正确;正确;错误
25.国家政策的支持;资本的投入;人才的培养
26.C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提取与判断能力。需紧扣材料内容,避免脱离原文的主观臆断,重点关注关键词句的准确对应。
(2)本题考查对材料关键信息的直接提取能力。需快速定位原文相关段落,准确筛选并列的要点,注意语言表述与材料的一致性。
(3)本题考查对 “文化自信” 概念的理解及材料关联能力。需结合材料中 “关注支持国产动漫”“文化认同感” 等关键表述,分析选项与概念的契合度,排除与材料主旨相悖的选项。
24.①根据材料一 “哪吒系列电影的主题是‘我命由我不由天’,重点表现亲情和友情” 可知说法正确。②材料二明确提到《大圣归来》《白蛇:缘起》等作品 “走向了国际舞台”,说法正确。③材料二指出观众 “开始关注和支持国产动漫”,但未提及 “不再喜欢国外动漫”,属于过度推断,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正确;正确;错误
25.直接对应材料三首句 “国产动漫的崛起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也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资本的投入以及人才的培养”,提取关键词即可。
故答案为:国家政策的支持;资本的投入;人才的培养
26.A.“只喜欢外国动漫” 与材料二 “观众文化自信提升、支持国产动漫” 相悖;
B.“完全模仿外国风格” 违背文化自信的核心(对本国文化的认同);
C.“支持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国产动漫” 符合材料二 “观众对本国文化认同感增强” 的表述;
D.“放弃传统文化” 与材料三 “离不开传统文化滋养” 矛盾。
故答案为:C
(2025五下·黔南期中)综合实践。
27.文本文行字宣传展板前看到了中国文字博物馆广场前的字坊图片,根据你对甲骨文的了解及字坊结构,推测字坊表示的汉字含义是(  )
A.安,屋里有女孩。 B.字,屋里有孩子。
C.家,屋里有孩子。 D.国,国家有人。
28.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涉及甲骨文、金文、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史等多个方面。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扬汉字文化?请写下你的建议。
【答案】27.B
28.学习方面:认真学习汉字知识,包括笔画、结构、演变历史等,积极参加汉字书写、听写、诗词朗诵等比赛,提高对汉字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传播方面:利用社交媒体、校园广播等平台,分享汉字文化知识和趣味故事,制作手抄报、短视频等宣传汉字之美,吸引更多人关注汉字文化。
实践方面:参与汉字文化相关的志愿活动,如在博物馆担任讲解员,为参观者介绍汉字发展历程;走进社区、学校开展汉字文化讲座,促进汉字文化的传播。
【知识点】字义;字形辨析;畅谈想法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甲骨文会意字结构及含义的理解与推测能力。需熟悉常见汉字的甲骨文构成元素及意义,通过分析字坊结构特征,准确判断其代表的汉字含义。
(2)本题考查对汉字文化传承方式的思考与表达能力。需结合青少年身份和生活实际,从多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体现对汉字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创新思维。
27.从字坊结构看,上方类似 “宀” 代表屋子,中间类似小孩形象,组合起来符合 “字” 的会意结构,“字” 本义为在屋内生孩子,后引申为文字等含义。A.“安” 是屋内有女;C.“家” 是屋内有豕(猪);D.“国” 从字形上看是 “或” 加 “囗” ,与图中结构不符。
故答案为:B
28.从学习、传播、实践三个维度提出建议。学习上强调自身知识储备和技能提升;传播上借助现代媒体和创作形式扩大影响力;实践上通过参与志愿活动实现文化传承的社会价值。
故答案为:学习方面:认真学习汉字知识,包括笔画、结构、演变历史等,积极参加汉字书写、听写、诗词朗诵等比赛,提高对汉字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传播方面:利用社交媒体、校园广播等平台,分享汉字文化知识和趣味故事,制作手抄报、短视频等宣传汉字之美,吸引更多人关注汉字文化。
实践方面:参与汉字文化相关的志愿活动,如在博物馆担任讲解员,为参观者介绍汉字发展历程;走进社区、学校开展汉字文化讲座,促进汉字文化的传播。
29.(2025五下·黔南期中)习作。
在“文化·经典·印记”主题系列活动中,相信你已经收获满满。回想成长的过程,总会有一些事让我们欣喜若狂、痛哭流涕、激动万分、后悔不已……请你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写下来,再次去感受文字的魅力。
要求:①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②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③题目自拟,450字左右。
【答案】难忘的钢琴比赛
灯光洒在舞台上,我深吸一口气,缓缓走向那架黑色的钢琴。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参加如此重要的钢琴比赛,台下密密麻麻的观众,仿佛一双双眼睛都在紧紧盯着我,我的手心不禁沁出了汗,双腿也微微颤抖。
我在琴凳上坐下,手指轻轻搭在琴键上,脑海中迅速回忆起练习了无数遍的曲子。当第一个音符从指尖流出,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只属于自己的音乐世界。随着旋律的推进,我完全沉浸其中,刚才的紧张感渐渐消散。我微微仰起头,眼神专注地看着琴键,手指在琴键上轻快地跳跃,时而有力,时而轻柔。
突然,一个不和谐的音符打破了音乐的流畅,我的心猛地一紧,手指也瞬间僵住。台下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我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额头冒出了汗珠。“冷静,冷静!” 我在心里不断给自己打气,迅速调整状态,努力跟上节奏。接下来的演奏,我更加全神贯注,每一个音符都倾注了我的努力和坚持。
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我缓缓站起身,向台下鞠躬,看到评委们赞许的目光,泪水不由自主地模糊了双眼。那一刻,所有的紧张、焦虑都化为了激动和喜悦。
这场比赛,我虽然有失误,但我战胜了内心的恐惧,在舞台上展现了自己。它让我明白,成长路上,困难并不可怕,只要勇敢面对,就能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命题作文,围绕 “成长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展开,需记录真实感受,运用多种描写表现人物内心,体现文字魅力。材料核心是通过叙事展现成长中的情感体验。
【题干分析】关键词解析:“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需明确事件的独特性与深刻性,“真实感受” 要自然流露,“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 是刻画人物内心的手段。
写作思路:开头:可采用倒叙法,如 “每当看到书桌上那张奖状,我的心就像被一只手紧紧揪住,那段激动又难忘的经历便如潮水般涌来”;或设置悬念,“那一天,我站在舞台边缘,双腿止不住地颤抖,谁能想到,这次经历会彻底改变我……”中间:重点写事件经过,如写参加比赛,要详细描述赛前准备(紧张的心理、反复的练习动作)、赛中表现(眼神的坚定、动作的流畅或失误时的慌乱)、赛后感受(激动得跳起来欢呼、沮丧得低下头等)。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如 “他眉头紧皱,嘴唇咬得发白,双手不停地搓着衣角,嘴里小声嘟囔:‘怎么办,要来不及了’”。结尾:可升华主题,如 “这件事让我明白,勇气是战胜困难的钥匙,它将永远激励我在成长路上勇往直前”;或首尾呼应,“如今,那张奖状依然静静躺在书桌上,它是那段经历的见证,更是我成长的勋章”。
【立意提取】1.那次演讲,我战胜了自己:通过演讲比赛克服内心恐惧,展现成长。
2.运动会上的逆袭:写运动会中从落后到反超的经历,体现坚持的力量。
【点评】情感与叙事结合:以参加钢琴比赛为线索,生动展现了从紧张、失误时的慌乱到最后成功的激动等情感变化。通过动作(“手指轻轻搭在琴键上”“手指在琴键上轻快地跳跃”)、神态(“脸一下子涨得通红”“泪水模糊了双眼”)描写,细腻刻画人物内心。细节刻画:对比赛过程中的紧张、失误等关键情节进行了细致描写,如 “脑海中迅速回忆起练习了无数遍的曲子”“台下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和感染力。结构完整:开头设置比赛场景,中间详写比赛经过,结尾升华主题,符合题干要求。多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使文章生动形象,很好地表达了中心思想。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