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丰城市第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一、单选题1.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生态缸,来观察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列有关该生态系统叙述正确的是( )A.应将该生态缸开盖,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射B.流入分解者的有机物中的能量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第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C.一定时间内,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等于全部消费者和分解者获得的能量之和D.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都是沿食物链进行的2.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网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B.图中共有7条食物链,鹰占有4个营养级C.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食虫鸟、食虫昆虫、蛙和蛇4种D.若植食性昆虫的数量减少,则食虫昆虫的数量短期内也会减少3.生活在山涧瀑布下的凹耳蛙由于其一生绝大部分的时间无法离开水源,且需要通过声信号进行求偶繁殖和保证种族安全。为了防止噪音的影响,凹耳蛙进化出了高度复杂的超声通讯行为。研究发现雌雄个体在对高频声的响应上存在显著差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凹耳蛙之间通过鸣声形成信息流,凹耳蛙既是信息源又是信息受体B.凹耳蛙成为重要的科研模式动物,这体现出了其直接价值C.凹耳蛙的超声通讯方式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对强环境噪声适应的结果D.凹耳蛙雌雄个体在对高频声的响应上存在显著差异,体现了物种多样性4.图中a、b、c、d为不同的生物学含义,M代表相关指标的相对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M表示遗传多样性,a~d表示不同种类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易被淘汰的是bB.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不同生态系统,则a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C.若M表示种群密度,a~d表示同一环境内同种生物的四个种群,则b种群的种内竞争最激烈D.若M表示生物所含能量,a~d表示同一条食物链中的四个物种,则a同化的能量一般只有10%~20%传递给下一营养级5.蚜虫吸食植物汁液并传播超过40%的植物病毒,严重危害农业生产。科研人员发现蚜虫吸食叶片汁液时会诱导烟草释放挥发性化合物(VOC),周围植物感知VOC后会产生防御反应,使蚜虫不再喜食其叶片汁液。携带植物病毒的蚜虫吸食烟草叶片汁液时,VOC释放减少,周围植物对蚜虫的防御能力降低。根据该研究结果分析,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被蚜虫危害的烟草向周围植物传递化学信息B.生态系统不同组分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C.蚜虫与其传播的植物病毒的种间关系是寄生D.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6.某河流生态系统受到污水的轻度污染后,可随水流逐渐净化。在沿河的甲、乙、丙、丁四处采集了水样进行分析,其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样品1、样品2、样品3分别取自丙、乙、丁三处B.样品1中藻类植物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水体中有机物含量增多C.河流中的细菌可以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消费者和生产者D.图中的数据说明该河流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7.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请据下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循环的平衡一般是①摄取碳的速率和③④⑤释放碳的速率大致相同B.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在任一生态系统内部都可以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C.过程②越简单,则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越弱,恢复力稳定性不一定越强D.DDT等有害物质参与物质循环的过程与碳循环过程相似8.如图表示某人工鱼塘的部分能量流动关系,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图1中初级消费者的粪便可通过C2传递给分解者进行利用B.图1中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D1-C2) /(A1+B1+C1)C.图1中B1+C1+D1的总能量和图2中C都可表示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D.该鱼塘中消费者所含能量的总量不可能多于生产者9.传统发酵食品的制作需要各种各样的微生物,且控制发酵条件至关重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泡菜“咸而不酸”是因为盐水浓度过高,抑制乳酸菌发酵所致B.醋酸菌在O2、糖源充足时将乙醇转化为乙醛,然后变为醋酸C.葡萄皮上有酵母菌和醋酸菌,制作好葡萄酒后可直接通入无菌空气制作葡萄醋D.腐乳制作中毛霉起主要作用,酱油生产中主要利用黑曲霉,酵母菌胞吐产生的单细胞蛋白可制成微生物饲料10.野生型菌株能在基本培养基中生长,氨基酸营养缺陷型菌株(突变株)由于基因突变失去合成某种氨基酸的能力,只能在完全培养基或补充了相应氨基酸的基本培养基中生长。下图是实验人员利用影印法初检某种氨基酸营养缺陷型菌株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制备培养基时,调节pH应该在灭菌后完成B.图中待测培养皿中的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C.过程②应将印在丝绒布上的菌落先转印至完全培养基上D.实验结果初步说明菌落A为某种氨基酸营养缺陷型菌株11.研究员从柽柳根际土壤中筛选出了某种耐盐碱促生菌,对其分别进行了耐盐碱能力测试和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实验,发现该菌株不仅能在盐浓度为0~160g/L、pH为7.0~11.0的条件下生长,还能显著促进拟南芥、玉米在盐碱胁迫下的生长发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筛选该促生菌株需要用高盐、碱性的选择培养基B.该促生菌株耐盐碱能力测试的试验中自变量是盐浓度C.筛选到的促生菌株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纯培养并计数D.该促生菌株可以作为研究盐碱地专用微生物肥料的候选菌株12.蝴蝶兰属是兰科植物中极具观赏价值的一个类群,其野生种群因被过度采集和适宜生境的丧失而濒临灭绝。外植体直接诱导生芽能直接快速扩繁蝴蝶兰,花梗、茎尖都可以成为最常用的外植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花梗、茎尖消毒后,用自来水冲洗可避免消毒时间过长产生毒害B.当培养基中生长素的含量与细胞分裂素的含量相当时,有利于脱分化的进行C.诱导愈伤组织期间以及后续再分化培养过程中,一般不需要光照D.在蝴蝶兰组织培养操作中,使用的培养基、所有的器械需要分别进行灭菌、消毒处理13.花椰菜(2n=18)易患黑腐病导致减产,黑芥(2n=16)则有较好的黑腐病抗性。科研人员基于下图所示过程,培育出抗黑腐病花椰菜植株m、n和s,它们均含有花椰菜的全部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获得的原生质体需保存在无菌水中,防止被杂菌污染B.融合的原生质体中来自黑芥的染色体介于0~8之间C.植株m、n、s中的抗性基因来自黑芥的染色体D.图中射线处理黑芥的原生质体使黑芥发生基因突变二、多选题14.如图所示为某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字母代表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组成成分,数字标号代表相应的生理过程或生产活动。若B中的能量不变,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参与构成该生态系统食物网的成分有P、A、B、C、DB.D处于第四、五营养级,C与D为捕食和种间竞争关系C.图中的碳循环中存在一处错误,⑥过程应删去D.D的食物来源由B:C=1:1调整为3:1,则传递给D的能量是原来的2倍15.土壤中纤毛虫的动态变化可反映生态环境的变化。某地实施退耕还林后,10年内不同恢复阶段土壤中纤毛虫物种数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统计土壤中某种纤毛虫的具体数目可采用目测估计法B.退耕还林期间纤毛虫多样性及各目的种类数不断增加C.调查期间土壤纤毛虫丰富度的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D.退耕还林提高了纤毛虫的种群密度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6.袋装酸奶的包装上通常都会注明“胀袋勿食”。某同学选择一过期的胀袋密封酸奶,按图中的操作流程,研究其中的某微生物生长情况,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巴氏消毒法可以杀死牛奶中的微生物和芽孢,但不破坏其营养成分B.酸奶胀袋是由于其中的乳酸菌与其他厌氧菌无氧呼吸产生了CO2C.利用图示方法向培养基接种前和接种后都要对涂布器进行灼烧灭菌D.若3个平板的平均菌落数是180个,则1mL酸奶中该微生物个数为9×106个三、解答题17.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我国科研人员采取了包括“碳减排”、“碳捕集”、“碳封存”和“碳利用”等多种措施。下图1为某生态系统碳元素流动模型,图中数字表示生理过程或化学反应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和食物链及食物网。图中生态系统的基石是 (填图中字母),图中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是以 的形式流动。(2)“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CO2排放总量,实现相对“零排放”。用图中的数字序号间的关系,构建“碳中和”数学等式模型,即 。(3)为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研究人员测定了不同放牧强度下草原生态系统能量利用情况,结果如上图2,其中光能利用率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中所含的能量与这块土地接受到的太阳能的比值。①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光能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还有的去向是 、 和未利用的能量。②与轻度放牧相比,中度放牧时植物流向放养动物的传递效率 (填“变大”或“变小”),其原因可能是动物采食导致 。18.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我国将全面进入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为响应总书记号召,某地全面展开“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了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生态农业“田园综合体”。(1)打造以种植采摘、特色养殖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农业是振兴乡村经济的重要举措,区别生态农业群落和传统农业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2)在生态采摘园内设置一些鸟巢,招引更多的鸟类防治害虫,属于 防治,该防治的优势是 。(3)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重点工作之一是农村污染的防治。某地农民通过发展鲫鱼养殖已经逐渐致富,可是高密度水产养殖引起了水域生态系统水体富营养化,越来越影响鲫鱼的产量。下图所示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①鱼塘的塘边到塘中央生长着多种多样的生物。垂钓者在鱼塘边垂钓时,往往会被蚊子叮咬,研究发现蚊子触角中有识别乳酸的受体,以此寻找人类的位置,该信息是 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具有的作用是 ;为了从根本上降低蚊子数量,可清除环境中的污水塘、房前屋后的积水容器、池塘养鱼捕食蚊子幼虫等,原因是这些措施降低了蚊子的 。②假设鱼塘中的鲫鱼只捕食蓝藻和小虾,小虾只捕食蓝藻,能量传递效率为20%,则当鲫鱼直接捕食蓝藻的比例由1/5变为1/2时,理论上鲫鱼的产量会上升 %。③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经稻田后,B处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从种间关系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是 。(答出两点)④为保证水稻和鱼的正常生长,仍需要不断有人工进行物质投入的原因是 。19.杨梅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其鲜果也是酿酒的良好材料。发酵型果酒品质取决于所选择的酵母性能。科研人员为挖掘某杨梅主产区的酵母资源,筛选出酒精转化率高、酒精耐受性强的优质杨梅酿酒酵母,进行的研究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过程②③④⑤所用培养基为适于酵母菌生长的YPD培养基,其成分包括1%酵母膏、2%蛋白胨、2%葡萄糖等,其中能提供的氮源的有 ,与过程②所用培养基相比,过程③所用培养基中还添加了 (成分)。(2)过程③梯度稀释时,先分别向A、B、C三支试管中加入9mL ,再依次加入酵母菌培养液的上清液或稀释液1mL,摇匀。取多种稀释倍数的酵母菌培养液0.1mL分别接种到多个平板上,这样做的目的有 ;甲、乙研究员在105稀释倍数下操作和得到的结果为:甲涂布4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150、178、259、310;乙涂布4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152、161、179、188,则1mL培养液中含有的酵母菌数量可能为 个。(3)过程④中接种环灼烧灭菌的次数为 ,划线后将培养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分离获得的酵母菌还需经过多级筛选才能获取到理想菌株。科研人员利用DY5、RY1、JW14三种菌株,发酵制作杨梅酒,并进行酒精耐受性检测,结果如表、图所示,三种菌株中,最适于杨梅果酒发酵的是 ,理由有 。菌株名称 酒精度/% 总糖/G·L-1 总酸/G·L-1 DY5 7 34.23 12.045RY1 9 15.01 12.675JW14 6.5 33.64 12.099杨梅汁 78.8 10.73720.“不对称体细胞杂交”可将一个亲本的部分染色体或染色体上某些片段转移到另一个亲本体细胞内,获得不对称杂种植株。疣粒野生稻(2n=24)对白叶枯病有较高抗性,由于不同类型间的有性杂交后代高度不育,限制了野生稻的有利基因向栽培稻(2n=24)的转移,为此研究人员利用“不对称体细胞杂交”技术,将疣粒野生稻的抗白叶枯病特性转移到栽培稻中,过程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注:大剂量的X射线能随机破坏细胞核中染色体结构,使其发生断裂、易位、染色体消除等,使细胞不再持续分裂;碘乙酰胺使细胞质中的某些酶失活,抑制细胞分裂。(1)利用“不对称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抗病栽培稻植株的理论基础有 、 和染色体变异。(2)从物理性质上看,研究过程中所用的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培养基中应添加一定浓度的蔗糖,其目的是 。(3)过程②需用 酶处理愈伤组织,与过程③相比,过程④需在 条件下进行。过程④中若诱导未分化的细胞群分化生根,需要提高 (激素)的比例。(4)诱导融合后,仅异源融合的原生质体可分裂形成再生细胞团,原因是 。(5)研究人员利用致病性强的两种水稻白叶枯病菌株对72株再生杂种植株进行试验,结果发现共有40株表现出抗性,其中17株对两种菌株均具抗性。综合染色体数目及抗性检测,应优先选择 的杂种植株进行繁育。四、实验题21.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系统,即在宜林塘基等高处种植红树,养殖塘等低处养殖渔业,是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重要举措。研究人员构建了多个红树植物耦合系统,调查了1年后水质及黄鳍鲷的生长状况,结果见下表。耦合系统红树种类 总氮(mg/L) 总磷(mg/L) 溶解氧(mg/L) 黄鳍鲷产量(kg) 植物生长量(cm) 最大凋落物量(g/m2·月)秋茄 0.273 0.027 6.15 525.0 17.8 79.3红海榄 0.349 0.016 6.78 560.5 24.7 62.1桐花树 0.241 0.002 6.83 607.5 31.2 61.7无瓣海桑 0.279 0.029 5.87 295.7 86.8 157.2无种植 0.957 0.136 2.84 472.8 — —回答下列问题:(1)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系统可充分发挥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系统构建过程中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如根据塘基性质选择适宜的红树植物,合理控制养殖鱼类的种类和投放密度,科学管理水质,以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以上措施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2)据表分析, (填红树种类)可实现较高的生态与经济效益,理由是 。无瓣海桑鱼塘产量显著低于其他鱼塘,研究者推测可能是无瓣海桑凋落物量大,分解产生多种有害物质的同时 ,制约了黄鳍鲷产量。(3)近年来,广东省为了大力响应国家“双碳”计划,逐步开展红树林生态修复试点项目。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模式有效地解决了生态修复与渔民生计之间的矛盾。为科学评价该模式在生态修复方面的实际成效,结合本研究内容及所学知识,拟定一个简要的评价方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D D C C B C C A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B C ABC ABD AB17.(1)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A CO2(2)⑩=①+②+③+④(3) 流向分解者 呼吸作用散失 增大 中度放牧使能量更多的流向消费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减少18.(1)物种组成(2) 生物 减少污染并利于保护生态平衡(3) 化学 生命活动的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环境容纳量 40 水稻等作物与藻类竞争光照和N、P等无机盐,以及动物摄食和微生物等产生的杀藻物质 该生态系统每年都会有产品(大米、鱼等)的输出,带走大量物质,使物质不能在该生态系统内完成循环利用19.(1) 蛋白胨 琼脂(2) 无菌水 获得菌落数量合适的平板,并排除偶然因素造成的误差 1.7×108(3)6/六(4) RY1 RY1发酵的杨梅酒酒精度高,对酒精的耐受力强20.(1) 细胞膜的流动性 细胞的全能性(2)维持渗透压,提供能量(3) 纤维素酶和果胶 一定的光照 生长素(4)杂种细胞由于融合,补充了细胞质(核)中失活的酶(缺失的染色体),细胞正常分裂(5)染色体数与栽培稻相同(或者染色体数为24)且均表现出抗性21.(1) 直接价值和间接 自生、协调、(整体)(2) 桐花树 桐花树对水质的净化效果显著,且黄鳍鲷产量最高 消耗了水体中的溶解氧(3)从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固碳效果等角度与天然红树林进行对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