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 ·长沙》课件(共21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沁园春 ·长沙》课件(共21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导入课文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
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
秋天,在一般人的眼中,往往充满了感伤,而毛泽东在年轻时,却曾为秋天唱过一曲昂扬的赞歌。
让我们一起追寻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世界。
·
学习目标
1、品味意象的活泼灵动,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
2、体会这首词炼字选词的精妙之处,理解本词情景交融的特点。
3、感受诗人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领略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
走近作者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
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毛泽东流传的词共有63首,他的主要著作收在《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选》。他创作的诗词大多气魄雄浑、波澜壮阔,记载着诗人近半个世纪的革命生涯,有着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

拓展
想其人忆其事,我们看到的既非古代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非当代青年“我拿青春赌明天”,倒令我们想起顾宪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情怀,更令我们想到鲁迅先生的“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
1910年,外出求学的毛泽东,临行前写了一首励志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写作背景介绍
1 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湖南省会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1920年9月,他与何叔衡等同志建立了湖南共产主义小组。1923年4月,他离开长沙,赴上海、广州等地继续从事革命工作。1925年春,他会湖南老家指导农民运动。同年秋,亲自韶山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游橘子洲、岳麓山,追怀1911年至1923年间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写成这首诗篇。
学习“读诗词”
初读,体音韵、明背景
再读,提意象、理脉络
品读,炼字词、析情感
背诵,写导图、背诗词
感知
展开想象,概括全词,看看这首词描述了哪些图画?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独立寒秋图
湘江秋景图
峥嵘岁月图
中流击水图
感知
峥嵘岁月图
词人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承上启下
青春年少,才华横溢
热情奔放,敢想敢做,以天下为己任
激昂慷慨,奋笔疾书,关心国家命运,针砭时弊,宣传真理。
蔑视官僚军阀,救国救民,敢于斗争
主要意象 主要特点
上阕
下阙
寒秋 湘江 橘子洲 (红遍)万山
(尽染)层林 碧江 百舸
(击长空)鹰 (翔浅底)鱼
雄浑壮丽
(风华正茂)同学少年
意气风发
情感?
豪迈昂扬
《沁园春 长沙》
整体感知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开头三句,点明时间、地点和写景抒情的独特环境,把自己置身于秋天的广阔背景之中,把读者带进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
独立寒秋图
倒置,省略:寒秋(时节),(我)独立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中流砥柱!
探讨分析
思考:“独立”能否换为“站立”、“直立”?为什么?
“独立”既表明一个人,更显示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高大伟岸、踌躇满志。
诗句:
李白:独坐敬亭山,相看两无厌。---闲适
柳宗元:独钓寒江雪 ---隐逸
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超脱
探讨分析
中间七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鹰在广阔的天空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湘江秋景图
一个“看”字,总领七句。
数词,形容词,动词!
探讨分析
思考:在这几句诗句中,你认为那些字用的比较好?为什么?
山多 (万)山红(遍) 红广
因山势起伏而 成的树木的高低 (层)林(尽染) 拟人,秋深
水深而宽 (漫)江(碧透) 水澄澈洁净
船多 (百)舸(争流) 热闹
鹰的矫健有力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鱼的自在快活
探讨分析
拓展
作者笔下的秋景与古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
屈原—哀秋冬之绪风。
杜审言—独怜京国人南窜,
不似湘江水北流。
......
自古逢秋悲寂寥
词人笔下的秋:数量(万、百)、范围(遍、漫)、程度(尽染、碧透)、力度(争、击、竞);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美不胜收、扫尽千古悲秋之气;感情基调:热爱。积极。
革命乐观主义
小结



时间
地点
环境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绚丽多彩的秋景
眼前景
心中情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胸怀博大的豪情
谁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即革命领导权归谁。
小结



过渡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风华正茂
壮志凌云
奋发有为
斗志昂扬
(2021年浙江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意难忘·山家
[清] 吴伟业
村坞云遮,有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溪堂连石稳,苔径逐篱斜。文木几,小窗纱,是好事人家。启北扉,移床待客,百树梅花。
衰翁健饭堪夸。把癭尊①茗碗,高话桑麻。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瓜。霜后橘,雨前茶,这风味清佳。喜去年,山田大熟,烂熳生涯。
【注】①癭尊,即癭樽 用瘿瘤状木根所制的酒杯。
19. 词中“衰翁”的身份是____________。下片中“___________”一词点出山家的生活状态,可谓词眼。
20. 分别赏析上片的写景艺术和下片的叙事艺术。
课堂练习
1.比较《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的异同。
2.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的艺术成果,你怎么看?
3.背诵并默写《沁园春·长沙》。
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