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道法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模拟练习(含答案)(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青春期是人生成长中的黄金时期。青春期的心理矛盾是我们生理发育和心理变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这些心理矛盾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给我们带来烦恼。下列调节心理矛盾的方式正确的有( )①求助老师、家长和心理医生②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的温暖中接纳和调整自己③注重品德和文化修养,提升内在美④自我调节,成为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无须外力帮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某校心理健康教师为七年级学生带来了一场以“青春期异性交往”为主题的心理健康讲座。听了讲座后,七年级(2)班的部分同学交流了各自的收获。你认可的观点有( )①小轩:异性交往应把握好尺度,掌握分寸②小雯:男生女生各有优势③小浩:对异性的朦胧情感就是爱情④小宇:异性之间应相互欣赏、相互学习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中国诗词中有许多描述情绪的词句,其中“春风得意马蹄疾”“怒发冲冠”“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哀民生之多艰”表达的情绪分别是( )A.喜、怒、哀、惧B.惧、怒、喜、哀C.喜、哀、怒、惧D.喜、怒、惧、哀4.懂音乐的人听歌曲时,会不知不觉地从对作品的直接感受上升到对作品主题的情感体验和理性思考;懂艺术的人在欣赏一幅画时,会自然而然地从感官视觉上的冲击上升为精神上的陶冶升华……据此,可以看出( )A.情感反映对人对事的态度、观念B.情感是人内心世界的“晴雨表”C.情感能够提升我们的想象力、创造力D.情感可以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5.智者受到赞美时,字字反思;愚者受到批评时,句句反驳。面对他人的议论或批评,我们维护人格尊严的正确态度是( )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②只记住赞美的话③有平和、豁达的心态④忽视他人的批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我国著名文学家蒲松龄科举落第后写下一副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他落第不落志,信心百倍地要干一番事业,坚持不懈地进行文学创作,写出了不朽杰作《聊斋志异》。他的事迹启示我们( )①自信让我们乐观坚定,朝着既定目标勇毅前行②要相信自己,面对困难和失败不轻言放弃③自信让我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发掘自己的潜力④只有遭遇挫折,才能助推事业走向成功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自强的人,有锲而不舍的坚毅品格,能够“克己”“自胜”,积极进取,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这说明自强( )A.使人自主自立B.使人奋发向上C.与个人的成长无关D.关系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未来8.“大象躺下是很困难的,躺平更是十分要命的一件事情,我的人生辞典里没有‘躺平’这个词。”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寄语青年朋友“做不躺平的大象”。这启示我们要( )A.开发创造潜能B.自强不息,砥砺前行C.培养自尊品质D.自信自立,追求独特9.几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秉持“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精神,开启了缔造中华文明的伟大实践,中华文明在继承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这体现了中华文明( )A.求同存异,兼收并蓄B.和而不同,交流互鉴C.源远流长,没有中断D.革故鼎新,与时俱进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是( )A.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B.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C.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11.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下列古语能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有( )①塞翁失马,焉知非福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大家要时刻把法律的戒尺、纪律的戒尺、制度的戒尺、规矩的戒尺、道德的戒尺牢记于心,把宪法精神、公权属性、公私界限牢记于心,做到心有所戒、行有所止,守住底线、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这句话体现了我国法律( )A.保障公民一切利益B.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C.与道德要求是完全一样的D.维护我们的权益,只制裁犯罪行为13.李某乘坐出租车时将手提包遗忘在出租车上,内有现金5万元。出租车司机将这5万元捐给了希望工程,李某后来根据车票找到了出租车司机,要求其归还自己的5万元。李某的做法( )A.是错误的,因为出租车司机弘扬了拾金不昧的传统美德B.是正确的,因为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一切财产C.是错误的,因为出租车司机捡到遗失财物后即对其享有所有权D.是正确的,因为公民可以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14.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我们应认清犯罪危害,加强自我防范,远离不良行为。小张的下列做法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A.同学受欺负,邀请小张一起去打架出气——为了“哥们儿”义气答应前去B.同学邀请小张一起去上网打游戏——节假日反正也没事,去放松一下C.同学课间不小心撞到了小张——小张大声辱骂了同学D.同学偷偷给小张塞了一支“提神”的香烟——果断拒绝并向老师反映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4分)15.(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青少年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健康的体魄和心灵是“青春之花”绚丽绽放的基础。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更加显著,情绪失控、焦虑等心理问题频发,暴露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尚存在诸多不足。结合上述材料,某校七年级(1)班决定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请你为本次班会确定一个主题。(3分)(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青少年为什么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6分)(3)请你为受到情绪障碍困扰的青少年出谋划策。(5分)1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乞丐坐在画家工作间的马路对面。透过窗户,画家为这个屈服于生活的压力、灵魂深处透出绝望的人画了一幅肖像。他不拘泥于形似,而是做了几处重要的改动。他在乞丐浑浊的眼中加了几笔,使双眸闪现出追求梦想时的倨傲不羁;他拉紧了乞丐脸上松弛的肌肉,使之看上去充满钢铁般的意志和坚定的决心。当作品完成后,他把乞丐叫了进来,让他看那幅画。乞丐并没有认出画上的人就是自己。“这是谁?”他问画家,画家笑而不语。接着乞丐好像看出了画中人和自己有几分相像,犹豫着问道:“是我吗?这个人会是我吗?”“这就是我眼中的你。”画家回答道。“谢谢您,如果这是您眼中的那个人,那我一定让他成为将来的我。”乞丐挺直了腰杆。(1)乞丐挺直腰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4分)(2)我们应当如何使自己“挺直腰杆”?(8分)17.(18分)某班同学将举行一次模拟法庭活动,同学们收集到下面材料。请你参与此次模拟法庭活动,完成下列任务。已满15周岁的大伟和小楠是好朋友,两个人平时都爱玩游戏,经常旷课去网吧上网。父母和老师多次劝诫两人,两人表面答应,实际上依然我行我素。某天,两人在放学路上与他人发生争执,气急之下殴打了他人,造成对方轻微伤,两人被公安机关拘留。由于家里给的零花钱无法负担起玩游戏的花销,久而久之,他们就入不敷出了。之后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两人多次拦路抢劫,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有期徒刑三年。【庭前准备】(1)为了举办好此次活动,针对材料中的案例,你准备查阅哪几部法律?(写出两部法律即可,4分)【法庭审判】(2)结合材料,请你指出大伟和小楠的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属于犯罪?(6分)【法庭教育】针对材料中的案件,请你谈谈未成年人应该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8分)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青春期心理矛盾。①②均是调节青春期心理矛盾的正确方法;③是正确对待青春期身心变化的方法,不符合题意;④中“无须外力帮助”的说法错误。故选A项。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异性交往。男生女生各有优势,日常生活中,异性之间应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同时在与异性交往中要把握好尺度,掌握分寸,①②④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这种朦胧情感不是爱情。故选B项。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情绪的分类。“春风得意马蹄疾”意思是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表达的是喜;“怒发冲冠”意思是愤怒得头发竖起,顶起了帽子,形容愤怒到极点,表达的是怒;“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意思是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表达的是惧;“哀民生之多艰”意思是为老百姓多灾多难而哀伤,表达的是哀,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情绪类型与题干中词句的顺序不符,排除。故选D项。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情感的作用。懂音乐的人听歌曲时会产生理性思考,懂艺术的人在欣赏一幅画时会产生精神上的升华,可见情感能够提升我们的想象力、创造力,C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本身正确,但与材料内容无关;B、D两项说法错误,情绪是人内心世界的“晴雨表”,积极情绪可以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故选C项。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面对他人的议论或批评。面对他人的议论或批评,我们要有平和、豁达的心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①③说法正确,④说法错误;②是对材料的曲解,说法错误。故选B项。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自信的理解。自信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的肯定,是一个人自身能力的彰显,自信让人乐观坚定,让我们充满希望和力量,面对困难和失败不轻言放弃,朝着既定目标勇毅前行,①②③符合题意;④中“只有……才能……”的说法绝对。故选A项。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自强的作用。根据教材知识,题干材料说明自强使人奋发向上。故选B项。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题干材料启示我们要自强不息,砥砺前行。故选B项。9.【答案】D【解析】“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意思是尽管周朝是一个旧的邦国,但其肩负的使命在于不断革新和发展。这句话强调了革新精神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体现了“革故鼎新,与时俱进”,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与题意不符。故选D项。10.【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传统美德。题干中的这句话体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故选D项。1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传统美德。“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喻虽然一时受到损失,反而因此得到好处,强调要辩证看待发生的事情,①不符合题意;“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强调要以整体的眼光看待问题,②不符合题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强调自强的中华传统美德,③符合题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强调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④符合题意。故选D项。12.【答案】B【解析】题干中法律是戒尺的说法形象说明法律具有规范作用,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B项符合题意;法律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是一切利益,A项错误;法律与道德要求是有区别的,C项错误;制裁犯罪行为是法律的作用之一,D项错误。故选B项。【答案】D 【解析】李某的“现金5万元”属于李某的合法财产,出租车司机将这5万元钱捐给希望工程,侵害了李某的合法财产,李某可以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D项符合题意;A、C两项判断错误;B项错误,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故选D项。14.【答案】D【解析】题干中指出要远离不良行为。D项中小张的行为是远离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的表现,符合题意;A、B、C三项做法错误,会加快走向违法犯罪的步伐。故选D项。15.(1)【答案】调节情绪,健康成长;善于调节情绪,乐观面对生活等。【解析】第(1)问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2)【答案】①随着心理的发展和生活经验的积累,青少年的情绪越发细腻且反应强烈、波动大。②情绪非常神奇,会影响人的观念和行动。快乐、自豪、满足等积极情绪通常伴随愉悦的体验,可以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愤怒、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通常给人带来不良体验,会产生负面影响。③管理好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对我们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解析】第(2)问考,查管理情绪的原因,可从青少年情绪的特点、情绪的两面性和管理情绪的意义回答。(3)【答案】要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如注意转移法、合理宣泄法、认知调节法、放松训练法等。【解析】第(3)问,考查调节情绪的方法,如注意转移法、合理宣泄法、认知调节法、放松训练法等。16.(1)【答案】乞丐挺直腰杆的真正原因是他有了自信心。【解析】第(1)问,分析材料可知,是画家使乞丐充满了自信从而“挺直了腰杆”。(2)【答案】①找准定位,扬长避短。②专注当下,积极行动。③勇于探索,增强底气。④坚定民族自信心,做自信的中国人。【解析】第(2)问,可结合收获自信的方法回答。17.(1)【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解析】第(1)问,考查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分析材料,可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回答。(2)【答案】不良行为:经常旷课去网吧上网。一般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殴打他人,造成对方轻微伤。犯罪:拦路抢劫。【解析】第(2)问考,查违法行为的分类。分析材料可知,“两个人平时都爱玩游戏,经常旷课去网吧上网”属于不良行为;“殴打他人,造成对方轻微伤”属于一般违法行为或行政违法行为;“两人多次拦路抢劫”属于犯罪行为。(3)【答案】①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觉遵纪守法的人。②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③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自控力,严于律己,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防患于未然。【解析】第(3)问,考查严于律己,可结合严于律己的要求回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