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87张PPT)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2)知识梳理·填准记牢一、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豌豆一多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表型性状基因组成Dddd相对性状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1.杂交育种杂交优良性状抗倒伏抗条锈病纯种2.医学实践(1)理论依据:人们可以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某些遗传病在后代中的患病概率作出科学的推断。(2)实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知识应用·强化落实1.连线(将下列名词与其所对应的内容用线连接起来)2.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是孟德尔成功的首要条件。( )(2)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是把统计方法应用到遗传分析中。( )(3)孟德尔提出了遗传因子、基因型和表型的概念。( )√√×解析:约翰逊提出基因型和表型的概念。(4)基因D与D、d与d、D与d都是等位基因。( )(5)表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一定相同。( )(6)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杂交集中在一起,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 )××√解析: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作等位基因,如D和d。解析:表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基因型为DD、Dd的豌豆植株都表现为高茎。(7)人们利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可以培育出有新基因的优良品种。( )(8)用杂交育种选育显性纯合子的植物时,可以通过连续自交获取。( )×√解析:利用杂交育种不能培育出具有新基因的品种。学习主题一 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和遗传规律的再发现任务驱动任务 现有甲、乙两株高茎豌豆,分别做了以下实验,据此分析生物的表型和基因型之间的关系。1.在适宜的田地里分别种植两株豌豆,让它们自然受粉,种子收获后再分别种植,发现甲的后代都是高茎,乙的后代有高茎也有矮茎,如果用D、d表示等位基因,甲、乙的基因型是否相同? 提示:不相同。甲的基因型是DD,乙的基因型是Dd。2.将甲后代的高茎豌豆种子种植在土壤贫瘠、缺水少肥的田里,结果都表现为植株矮小,是它们的基因型发生了改变吗?若不是,是受什么的影响? 提示:不是。是受环境的影响。3.综上分析,基因型和表型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提示:表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师说解惑1.表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关系(1)基因型是生物性状表现的内因,而表型是生物性状表现的外部形式。(2)表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高茎豌豆基因型可能是DD,也可能是Dd。(3)基因型相同,表型也不一定相同,如藏报春25 ℃开红花,30 ℃开白花。基因型相同,但由于环境不同,表型也可能不同。2.厘清遗传规律相关概念的联系 过程评价单1.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之所以在研究遗传规律时获得巨大成功,关键在于他在实验的过程中选择了正确的方法。下面各项中,不属于他获得成功的原因的是( )A.选择了山柳菊、豌豆等多种植物作为实验材料,做了大量的实验,总结得出结论B.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然后再研究多对性状的遗传规律C.使用不同的字母作为代表不同遗传因子的符号,准确反映抽象过程,使其逻辑推理更顺畅D.应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将数学方法引入对遗传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处理中答案:A解析:孟德尔虽然选择了山柳菊、豌豆等多种植物作为实验材料,但最终取得成功的是豌豆,A符合题意;孟德尔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的科学思路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B不符合题意;孟德尔创造性地应用科学符号体系,使用不同的字母作为代表不同遗传因子的符号,准确地反映抽象的遗传过程,使其逻辑推理更顺畅,C不符合题意;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D不符合题意。2.下列有关基因、基因型、表型、等位基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基因的概念是由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提出的B.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有四种C.黄色皱粒豌豆的基因型均相同D.Y与y是等位基因,Y与r是非等位基因答案:C解析:黄色皱粒豌豆的基因型有2种。学习主题二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任务驱动任务一 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T)对不抗锈病(t)为显性,现有纯合的高秆抗锈病的小麦(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的小麦(ddtt),用什么方法能培育出矮秆抗锈病(ddTT)的优良新品种?1.怎样将矮秆和抗锈病两种性状结合在一起?提示:通过杂交育种。2.在某一子代最先得到所需性状后,就可以将其种子直接卖给农民作为良种吗?为什么?提示:不能。因为这时得到的种子不一定是纯合子。3.请写出培育矮秆抗病(ddTT)优良新品种的过程图(用遗传图解表示)。提示:如图所示4.杂交育种选育为什么从F2开始?5.如果培育隐性纯合的新品种,比如用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亲本,培育出aabb的优良品种,是否需要连续自交?提示:因为从F2开始发生性状分离。提示:不需要,因为隐性性状一旦出现即为纯合子。6.培育细菌新品种时,能否用杂交育种的方法?提示:不能,杂交育种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且相关基因遵循细胞核的遗传规律,细菌是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性生殖。任务二 人类多指(T)对手指正常(t)是显性,白化病(a)对肤色正常(A)为隐性,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而且都是独立遗传。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1.该夫妇的基因型是什么?提示:父亲是TtAa,母亲是ttAa。2.该夫妇生出—个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多少?3.该夫妇生出一个患多指孩子的概率是多少?提示:只考虑白化病,父母的基因型为Aa,生出aa的概率是1/4。提示:只考虑多指,父亲的基因型为Tt,母亲的基因型为tt,生出多指Tt的概率是1/2。4.该夫妇生出两种病均患孩子的概率是多少?5.该夫妇生出一个只患多指孩子的概率是多少?提示:运用乘法原理,患白化病的概率是1/4,患多指的概率是1/2,因此两种病均患的概率是1/4×1/2=1/8。提示:患多指的概率是1/2,不患白化病的概率是3/4,因此只患多指的概率是1/2×3/4=3/8。师说解惑根据不同的育种目的,杂交育种在操作时的过程会有以下几种情况(1)培育杂合子品种选取符合要求的纯种双亲杂交(♀×♂)→F1(即为所需品种)。(2)培育隐性纯合子品种选取符合要求的双亲杂交(♀×♂)→F1 F2→选出表型符合要求的个体种植并推广。(3)培育显性纯合子品种①植物:选择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鉴别、选择需要的类型,连续自交至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②动物:选择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亲本杂交,获得F1→F1雌雄个体交配→获得F2→鉴别、选择需要的类型与隐性类型测交,选择后代只有一种表型的F2个体。③实例:现有基因型为BBEE和bbee的两种植物或动物,欲培育基因型为BBee的植物或动物品种,育种过程用遗传图解表示如下。(4)优点:可以把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5)缺点:获得新品种的周期长。【易错提醒】 有关杂交育种的三点提醒(1)杂交育种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2)杂交育种并非都需要逐代连续自交,如培育隐性纯合子或杂合子。(3)杂交育种技术简单,但操作繁琐,一般所需时间较长。过程评价单1.显性基因D对人的耳蜗管的形成是必需的,显性基因E对听神经的发育是必需的,二者缺一则表现为耳聋,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夫妇中有一个耳聋,不可能生下听觉正常的孩子B.一方只有耳蜗管正常,另一方只有听神经正常的夫妇,只能生下耳聋的孩子C.基因型为DdEe的双亲生下耳聋的孩子的概率为7/16D.耳聋夫妇不可能生下基因型为DdEe的孩子答案:C解析:听力正常为D_E_,耳聋为D_ee、ddE_、ddee。夫妇中有一个耳聋,有可能生下听觉正常的孩子,A错误。一方只有耳蜗管正常,其基因型为DDee或Ddee;另一方只有听神经正常,其基因型为ddEE或ddEe。该对耳聋夫妇,可能生下基因型为DdEe的正常孩子,B、D错误。基因型为DdEe的双亲所生的子女中,D_E_∶D_ee∶ddE_∶ddee=9∶3∶3∶1。可见,生下耳聋的孩子的概率为7/16,C正确。2.现有两个小麦品种,一个纯种小麦的性状为高秆(D)抗锈病(T),另一个纯种小麦的性状为矮秆(d)不抗锈病(t),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要培育矮秆抗锈病的新品种,过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过程为________育种,a是________,b是________。(2)c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F1的基因型是________,表型是____________,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新品种的基因型应是________。杂交杂交自交筛选和连续自交,直至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DdTt高秆抗锈病ddTT网络建构主干落实1.表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基因型是与表型有关的基因组成。2.等位基因是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3.杂交育种的目的是将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使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再筛选出所需要的优良品种。1.孟德尔利用豌豆杂交实验研究遗传规律,其获得成功的原因不包括( )A.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B.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提出假说并进行验证C.始终坚持同时分析多对相对性状D.选用了非常适合的实验材料答案:C解析:孟德尔遗传实验是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C错误。2.[2024·河北石家庄高一期中]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得出过程,说法错误的是( )A.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首要条件B.研究是从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C.进行测交实验是为了对提出的假说进行验证D.假说中雌雄配子之间随机结合,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答案:D解析: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首要条件,豌豆为自花传粉,该特点是孟德尔杂交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A正确;孟德尔先研究了一对相对性状,然后又研究了两对及以上的相对性状,B正确;测交实验可用于验证遗传定律的正确性,同时也是为了对提出的假说进行验证,C正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假说中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是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相关比例出现的前提,不是自由组合的实质,D错误。3.小麦的高秆(D)(易倒伏)对矮秆(d)(抗倒伏)是显性,抗病(R)对易染病(r)是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用纯合的高秆抗病与矮秆易染病品种杂交,F1自交产生F2,F2中出现抗倒伏抗病类型的概率是( )A.9/16 B.3/16 C.1/16 D.3/4或1/4答案:B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F1基因型为DdRr,F1自交产生的F2:D_R_∶D_rr∶ddR_∶ddrr=9∶3∶3∶1。抗倒伏抗病类型的基因型为ddR_,即F2中出现抗倒伏抗病类型的概率是3/16,B正确。4.软骨发育不全是一种显性遗传病,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两种病都与性别无关)。一对夫妻都患有软骨发育不全,他们所生的第一个孩子患有白化病和软骨发育不全,第二个孩子表现正常。假设控制这两种病的基因在遗传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请预测他们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 )A.1/6 B.3/16 C.1/8 D.3/8答案:B解析:假设软骨发育不全由B、b基因控制,白化病由A、a基因控制,两个患有软骨发育不全遗传病的人结婚,第一个孩子患有白化病和软骨发育不全,第二个孩子表现正常,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AaBb、AaBb,他们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1/4×3/4=3/16。5.某种兔的毛色有黑色(B)和褐色(b)两种,毛长有短毛(E)和长毛(e)两种,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某养殖场只有纯种的黑色短毛兔和褐色长毛兔,现想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黑色长毛兔。请回答下列问题:(1)黑色长毛是该养殖场中没有的性状组合,若要得到能稳定遗传的黑色长毛兔,则可利用纯种的黑色短毛兔与褐色长毛兔杂交得F1,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F2。理论上F2中出现黑色长毛兔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其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该种培育新品种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3/16两杂交育种(2)F2中出现的黑色长毛兔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杂合子占F2总数的________。(3)为了检验F2中出现的黑色长毛兔是否能稳定遗传,可让F2中的黑色长毛兔与________兔进行杂交,若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黑色长毛兔能稳定遗传。1/31/8褐色长毛全部为黑色长毛兔(或不出现褐色长毛兔)解析:(1)纯种的黑色短毛兔与褐色长毛兔杂交,F1的基因型为BbEe,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理论上F2的基因型(表型)及比例为B_E_(黑色短毛)∶B_ee(黑色长毛)∶bbE_(褐色短毛)∶bbee(褐色长毛)=9∶3∶3∶1,F2中黑色长毛兔出现的概率为3/16,基因型有BBee、Bbee两种。题中培育新品种的方法称为杂交育种。(2)F2中出现的黑色长毛兔(BBee、Bbee)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杂合子占F2总数的2/16,即1/8。(3)为了检验F2中出现的黑色长毛兔是否能稳定遗传,可利用测交的方法,即让F2中的黑色长毛兔与褐色长毛兔(bbee)进行测交,若后代全部为黑色长毛兔(或不出现褐色长毛兔),则该黑色长毛兔能稳定遗传。旁栏思考题1.略2.提示:归纳法是从一类事物的一个个具体事实中总结出这类事物共性的逻辑思维方法。孟德尔在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研究了7对相对性状各自的遗传结果,发现了F2中显性性状个体与隐性性状个体的数量比约为3∶1,由此总结出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这个过程中就运用了归纳法。思考·讨论1.提示:豌豆适于作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如下,(1)具有多对稳定的、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如高茎和矮茎,高茎高度在1.5~2.0 m,矮茎高度仅为0.3 m左右,易于观察和区分;(2)豌豆自花传粉,在自然状态下可以获得纯种,纯种杂交获得杂合子;(3)花比较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孟德尔正是因为选用了豌豆做杂交实验,才能有效地从单一性状到多对性状研究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才能对遗传实验结果进行量化统计,所以科学地选择实验材料是科学研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之一。2.提示:如果孟德尔没有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他很难作出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因为通过统计,孟德尔发现了生物性状的遗传在数量上呈现一定数学比例,这引起他揭示其实质的兴趣。同时这也使孟德尔意识到数学概率也适用于生物遗传的研究,从而将数学的方法引入对遗传实验结果的处理和分析中。3.提示:一种正确的假说不仅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还应该能够预测另外一些实验的结果。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测相符,这个假说就得到了验证。4.提示:有关系。帮助略,合理即可。5.提示:(1)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对科学的热爱。孟德尔在维也纳大学进修学习时,通过对自然科学的学习,使他具有了生物类型是可变的、可以通过杂交产生新的生物类型等进化思想。同时孟德尔还学习了数学,受到“数学方法可以应用于各门自然科学之中”的思想影响,产生应用数学方法解决遗传学问题的想法,从而使孟德尔成为最早认识到概率原理能用于预测遗传杂交实验结果的科学家。(2)严谨的科学态度。孟德尔对杂交实验的研究是从观察遗传现象出发,提出问题,提出假设,演绎推理,然后设计实验验证假设。(3)勤于实践。孟德尔在豌豆的遗传杂交实验研究中,连续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并且对每次实验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发现了前人没有发现的问题和规律。(4)敢于向传统挑战。孟德尔通过实验研究,提出了“颗粒性遗传”的思想,这是对传统的遗传观念的挑战。练习与应用一、概念检测1.(1)× 提示:表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可能是DD,也可能是Dd。(2)√ 提示:根据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2.C 提示:WW与Ww的表型相同,DD与Dd的表型相同。3.A 提示: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分离定律能够用于分析两对等位基因中每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但自由组合定律不能用于分析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均发生在配子形成的过程中。二、拓展应用1.3/16 提示:F1的基因型为DdRr,F2中D_R_∶D_rr∶ddR_∶ddrr=9∶3∶3∶1,ddR_占3/16。2.提示:因为控制非甜玉米性状的是显性基因,控制甜玉米性状的是隐性基因。当甜玉米接受非甜玉米的花粉时,后代为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故在甜玉米植株上可以结出非甜玉米的籽粒;当非甜玉米接受甜玉米的花粉时,后代为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即非甜玉米的性状,故在非甜玉米植株上结出的仍是非甜玉米的籽粒。3.提示:如果父母都是双眼皮(假设遗传因子组成均为Aa),后代会出现单眼皮(遗传因子组成为aa)。双亲均为单眼皮,生出双眼皮的孩子,原因可能是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由此可见,遗传性状虽然通常由基因决定,但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1.[2024·山东临沂高一月考]孟德尔对杂交实验的研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曾花了几年时间研究山柳菊,结果却并不理想,直到选取了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才取得了巨大成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初期未取得成功的原因可能是山柳菊没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B.孟德尔首次提出了表型和基因型的概念C.豌豆花是两性花,其传粉和受粉方式保证了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D.孟德尔巧妙地设计了测交实验,对提出的假说进行了科学的验证答案:B解析: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提出表型和基因型的概念,B错误。2.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B.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C.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D.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答案:D解析: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高茎豌豆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不能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D错误。3.利用杂交育种方法,可培育出具有两种优良性状的作物新品种。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所选的原始材料分别具有某种优良性状且能稳定遗传B.杂交一次,得到F1,若F1在性状上符合要求,则可直接用于扩大栽培C.让F1自交,得到F2,从F2中初步选取性状上符合要求的类型D.把初步选出的类型进一步隔离自交和汰劣留良,直到确认不再发生性状分离答案:B解析:所选的原始材料应分别具有某种优良性状且能稳定遗传,通过杂交育种可以将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上,A正确;直接用于扩大栽培的个体除了性状上符合要求外,还要能稳定遗传,B错误;杂交育种的过程是杂交一次,得到F1,让F1自交,得到F2,从F2中初步选取性状上符合要求的类型,再把初步选出的类型进一步隔离自交和汰劣留良,直到不再发生性状分离,C、D正确。4.[2024·河南安阳高一月考]已知某种水果果皮红色(H)对黄色(h)为显性,果肉酸味(R)对甜味(r)为显性,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现有基因型为HhRr、hhRr的两个个体杂交,其子代的表型比例是( )A.9∶3∶3∶1 B.1∶1∶1∶1C.3∶1∶3∶1 D.1∶1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基因型为HhRr与hhRr的两个个体杂交,按照基因的分离定律分别考虑两对基因,Hh×hh→1Hh∶1hh,Rr×Rr→3R_∶1rr,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遗传,所以它们的子代表型比例为(1∶1)×(3∶1)=3∶1∶3∶1,C正确。5.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将纯种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纯种的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F2种子有556粒,从理论上推测,F2种子中基因型和个体数相符的是( )选项 A B C D基因型 YYRR yyrr YyRr yyRr个体数/粒 315 70 140 35答案:C解析: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杂交,所得F1为黄色圆粒(YyRr),F1自交得到的F2中基因型共有9种,则556粒F2种子中YYRR的数目为1/16×556≈35,yyrr的数目为1/16×556≈35,YyRr的数目为4/16×556=139,yyRr的数目为2/16×556≈70,即C项符合题意。6.[2024·安徽阜阳质检]豌豆花的颜色受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这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假设每一对基因中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时,花的颜色为紫色,其他基因型则为白色。让某紫花植株和白花植株杂交,F1中紫花∶白花为3∶5,推测亲代的基因型是( )A.AABb×aabb B.AAbb×AabbC.AaBb×aabb D.AaBb×Aabb答案:D解析:AABb×aabb→后代紫花(A_B_)所占比例为1×1/2=1/2,即紫花∶白花=1∶1,A不符合题意;AAbb×Aabb→后代紫花(A_B_)所占比例为1×0=0,即紫花∶白花=0∶1,且AAbb、Aabb均为白花,B不符合题意;AaBb×aabb→后代紫花(A_B_)所占比例为1/2×1/2=1/4,即紫花∶白花=1∶3,C不符合题意;AaBb×Aabb→后代紫花(A_B_)所占比例为3/4×1/2=3/8,即紫花∶白花=3∶5,D符合题意。7.多指症由显性基因控制,先天性聋哑由隐性基因控制,这两种遗传病的基因独立遗传。一对男性患多指、女性正常的夫妇,婚后生了一个手指正常的先天性聋哑孩子。这对夫妇再生下的孩子为手指正常、先天性聋哑、既多指又先天性聋哑这三种情况的可能性依次是( )A.1/2、1/4、1/8 B.1/4、1/8、1/2C.1/8、1/2、1/4 D.1/4、1/2、1/8答案:A解析:假设手指形状决定基因用A、a表示,听力基因用B、b表示,根据亲子代表型,可推出亲代基因型中父为AaBb,母为aaBb,他们再生一个孩子的情况是手指(Aa×aa)正常(aa)为1/2,多指(Aa)为1/2;听觉(Bb×Bb)正常(B_)为3/4,先天性聋哑(bb)为1/4;既多指又先天性聋哑的概率为1/2×1/4=1/8,A正确。8.(14分)[2024·广东东莞实验中学高一月考]某两性花二倍体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其中基因A控制紫色。基因a无控制紫色素合成的功能,也不会影响其他基因的功能。基因B控制红色,b控制蓝色。所有基因型的植株都能正常生长和繁殖,基因型为A_B_和A_bb的植株花色为紫红色和靛蓝色。现有该植物的3个不同纯种品系甲、乙、丙,分别为紫红色花、蓝色花和红色花,不考虑突变,杂交结果如表所示:杂交组合 组合方式 F1表型 F2表型及比例Ⅰ 甲×乙 紫红色 紫红色∶靛蓝色∶红色∶蓝色=9∶3∶3∶1Ⅱ 乙×丙 红色 红色∶蓝色=3∶1回答以下问题:(1)该两性花的花色性状遗传符合________定律。(2)乙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自然情况下紫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若想在F2紫红花植株中获得稳定遗传的个体,最便捷的方法是进行________。(3)让只含隐性基因的植株与F2测交,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F2中各植株控制花色性状的基因型。自由组合aabb4自交能(4)杂交组合Ⅰ的F2中靛蓝色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其中杂合子占________。(5)若甲与丙杂交所得F1自交,则理论上F2表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比例是________。(6)请写出杂交组合Ⅰ中F1自交的遗传图解(不要求写配子)。22/3紫红色花、红色花3∶19.人体耳垂离生(A)对连生(a)为显性,眼睛棕色(B)对蓝色(b)为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一个离生耳垂棕眼的男性与一个离生耳垂蓝眼的女性婚配,生了一个连生耳垂蓝眼的孩子。倘若他们再生育,未来子女为离生耳垂蓝眼、连生耳垂蓝眼的概率分别是( )A.1/4,1/8 B.1/8,1/8C.3/8,1/8 D.3/8,1/2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父母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所以倘若他们再生育,未来子女为离生耳垂蓝眼(A_bb)的概率是3/4×1/2=3/8,未来子女为连生耳垂蓝眼(aabb)的概率是1/4×1/2=1/8,C正确。10.已知小麦的有芒(A)对无芒(a)为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小麦一年只播种一次。如图是培育无芒抗病小麦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杂交的目的是将控制无芒和抗病的基因集中到子一代中B.子一代自交的目的是使子二代中出现无芒抗病个体C.得到纯合的无芒抗病种子至少需要五年D.子二代中无芒抗病植株自交的目的是筛选子二代中无芒抗病植株中的纯合子答案:C解析:有芒抗病植株和无芒不抗病植株进行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中虽然没有出现无芒抗病植株,但已经将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a和R集中到了子一代中,然后通过子一代自交,子二代中出现了符合要求的植株,但其中有2/3是杂合子,纯合子只占1/3,所以要将子二代中无芒抗病植株自交,目的是鉴定哪些是纯合子。因为小麦一年只播种一次,要杂交一次、自交两次才能获得纯合的无芒抗病种子,所以至少需要三年才能得到纯合无芒抗病种子。11.灰兔和白兔作为亲本杂交,F1全是灰兔,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中有灰兔、黑兔和白兔,比例为9∶3∶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家兔的毛色的遗传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B.家兔的毛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C.F2中黑兔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白兔交配后,后代出现白兔的概率是1/3D.F2中灰兔基因型有4种,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16答案:C解析:根据F2中灰兔、黑兔和白兔的比例为9∶3∶4,可判断家兔的毛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B错误;根据F2的表型及其比例可判断灰兔为双显性个体,假设控制毛色的基因用A/a、B/b表示,F2中黑兔基因型为1/3AAbb(或aaBB)、2/3Aabb(或aaBb),F1为双杂合子,亲本白兔基因型为aabb,F2中黑兔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白兔交配,后代出现白兔的概率是2/3×1/2=1/3,C正确;F2中灰兔基因型有4种,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基因型为AABB)占1/9,D错误。12.甲、乙、丙分别代表某二倍体雌雄同株植物的3个基因型不同的纯合白花品系。甲分别与乙、丙杂交产生F1,F1自交产生F2,结果如表所示。根据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用组1中F1进行测交,后代中红花∶白花=1∶1B.若用组2中F1进行测交,后代中红花∶白花=1∶7C.组1中,F2的白花植株有2种纯合子D.组2中,F2的红花植株有7种纯合子组别 杂交组别 F1 F21 甲×乙 红花 899红花,701白花2 甲×丙 红花 486红花,666白花答案:B解析:组1的F2中,红花∶白花≈9∶7,则F1红花植株存在两对基因杂合。组2的F2中,红花∶白花=27∶37,则F1红花存在三对基因杂合,说明该植物的花色至少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当三对等位基因中均含显性基因时表现为红花。相关基因用A/a、B/b、C/c表示,由题表分析甲、乙之间含一对相同的纯合基因,甲和丙之间三对基因各不相同,则可假设甲、乙、丙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aaBBcc(只写出一种可能情况,其他情况如能满足上述要求也可)。组1杂交得到的F1为AaBbCC,与aabbcc测交后代中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AaBbCc表现为红花,其余表现为白花,因此后代中红花∶白花=1∶3,A错误。甲、丙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组2的F1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测交,后代中表现为红花A_B_C_的占1/2×1/2×1/2=1/8,因此后代中红花∶白花=1∶7,B正确。组1中,F1的基因型为AaBbCC,F2中白花植株有AAbbCC、aaBBCC、aabbCC共3种纯合子,C错误。组2中,F1的基因型为AaBbCc,F2中红花植株A_B_C_ 纯合子只有AABBCC一种基因型,D错误。13.(14分)[2024·山东菏泽高一月考]杜洛克猪毛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毛色有红毛、棕毛和白毛三种,对应的基因型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毛色 红毛 棕毛 白毛基因型 A_B_ A_bb、aaB_ aabb(1)棕毛猪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2)已知两头纯合的棕毛猪杂交得到的F1均表现为红毛,F1雌雄个体交配产生F2。①该杂交实验的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②F1测交,后代表型及对应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F2中纯合个体相互交配,能产生棕毛子代的基因型组合有________种(不考虑正反交)。④F2的棕毛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F2中棕毛个体相互交配,子代白毛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4AAbb和aaBB红毛∶棕毛∶白毛=1∶2∶141/31/9(3)若另有一对基因I/i与A/a、B/b在遗传时也遵循自由组合定律,I基因对A和B基因的表达都有抑制作用,i基因不抑制,如I_A_B_表现为白毛。基因型为IiAaBb的个体雌雄交配,子代中红毛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白毛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9/6449/64解析:(1)由表格知,棕毛猪的基因组成为A_bb、aaB_,因此棕毛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 4种。(2)①亲本都为纯合棕毛猪,F1均表现为红毛,则F1的基因型为AaBb,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②控制猪毛色的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则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1(AaBb)与aabb进行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表型及比例为红毛∶棕毛∶白毛=1∶2∶1。③F1雌雄个体交配产生F2,F2的基因型有A_B_、A_bb、aaB_、aabb,其中纯合个体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其中能产生棕毛子代的基因型组合有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共4种组合。④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_B_∶A_bb∶aaB_∶aabb=9∶3∶3∶1,棕毛猪A_bb∶aaB_所占比例为6/16,其中纯合子为AAbb、aaBB,所占比例为2/16,故F2的棕毛个体中纯合体所占的比例为2/6,即1/3。F2的棕毛个体中各基因型及比例为1/6AAbb、2/6Aabb、1/6aaBB、2/6aaBb。棕毛个体相互交配,能产生白毛个体(aabb)的杂交组合及概率为2/6Aabb×2/6Aabb+2/6aaBb×2/6aaBb+2/6Aabb×2/6aaBb×2=1/3×1/3×1/4+1/3×1/3×1/4+1/3×1/3×1/2×1/2×2=1/9。(3)若另一对染色体上的I基因对A和B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只要有I基因,不管有没有A或B基因都表现为白色,基因型为IiAaBb的个体雌雄交配,后代中红毛个体即基因型为iiA_B_的个体。把Ii和AaBb分开来做,Ii×Ii后代有3/4I_和1/4ii,AaBb×AaBb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_B_∶A_bb∶aaB_∶aabb=9∶3∶3∶1。故子代中红毛个体(iiA_B_)的比例为1/4×9/16=9/64,棕毛个体(iiA_bb、iiaaB_)所占比例为1/4×6/16=6/64,白毛个体所占比例为1-9/64-6/64=49/64。14.(16分)“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中国科学家团队对水稻科研做出了突出贡献,袁隆平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朱英国院士为我国杂交水稻的先驱,农民胡代书培育出了越年再生稻等。某兴趣小组在科研部门的协助下进行了下列相关实验:取甲(雌蕊正常,雄蕊异常,表现为雄性不育)、乙(雌蕊、雄蕊均可育)两株水稻进行相关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表所示。已知水稻雄性育性由等位基因A/a控制,A对a为完全显性,另外B基因会抑制不育基因的表达,使之表现为可育。P F1 F1自交得F2甲与乙杂交 全部可育 可育株∶雄性不育株=13∶3(1)F1基因型是________,由以上实验可推知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____________定律。(2)F2中可育株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种,该部分可育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3)利用F2中的两种可育株杂交,使得到雄性不育株的比例最高的杂交组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aBb自由组合76/13aabb和AABb(4)现有已确定的基因型为AABB、aaBB和aabb的可育水稻,请利用这些实验材料,设计一次杂交实验,确定某雄性不育水稻丙的基因型。请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与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基因型为aabb的可育株与水稻丙杂交,观察后代植株的育性若后代全是雄性不育植株,则丙基因型是AAbb;若后代出现可育植株和雄性不育植株,且比例为1∶1,则丙的基因型为Aabb解析:(1)由题意分析可知,F1基因型是AaBb,F1个体自交得到的F2中可育株∶雄性不育株=13∶3,是“9∶3∶3∶1”的变式,说明该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根据题意分析,甲的基因型是AAbb、乙的基因型是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AaBb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共9种,其中AAbb、Aabb表现为不育,因此可育株的基因型共有 9-2=7种,该部分可育株的基因型为1/13AABB、2/13AABb、2/13AaBB、4/13AaBb、1/13aaBB、2/13aaBb、1/13aabb,其中2/13AABb和4/13AaBb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其他均能稳定遗传,故该部分可育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2/13+4/13=6/13。(3)根据题意分析,甲的基因型是AAbb、乙的基因型是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AaBb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共9种,其中AAbb、Aabb表现为不育,可育的基因型为A_B_、aaB_、aabb,所以从F2中选择两种可育株杂交,使得到雄性不育株(A_bb)的比例最高的杂交组合为aabb和AABb。(4)水稻不育植株的基因型为A_bb,要确定水稻丙的基因型,可采用测交的方法,取基因型为aabb的可育株与水稻丙杂交,观察后代植株的育性。若后代全是雄性不育植株,则丙基因型是AAbb;若后代出现可育植株和雄性不育植株,且比例为1∶1,则丙的基因型为Aabb。第2节 第2课时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2)【学习目标】 1.用假说—演绎法推理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分析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培养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能力。2.探究自由组合定律在育种方面的应用,培养设计和分析实验能力。3.结合实例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学习他对科学的热爱和锲而不舍的精神。4.运用遗传定律知识指导农牧业生产,检测和预防遗传病。夯基提能·分层突破学习主题一 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和遗传规律的再发现任务驱动任务 现有甲、乙两株高茎豌豆,分别做了以下实验,据此分析生物的表型和基因型之间的关系。1.在适宜的田地里分别种植两株豌豆,让它们自然受粉,种子收获后再分别种植,发现甲的后代都是高茎,乙的后代有高茎也有矮茎,如果用D、d表示等位基因,甲、乙的基因型是否相同?2.将甲后代的高茎豌豆种子种植在土壤贫瘠、缺水少肥的田里,结果都表现为植株矮小,是它们的基因型发生了改变吗?若不是,是受什么的影响?3.综上分析,基因型和表型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师说解惑1.表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关系(1)基因型是生物性状表现的内因,而表型是生物性状表现的外部形式。(2)表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高茎豌豆基因型可能是DD,也可能是Dd。(3)基因型相同,表型也不一定相同,如藏报春25 ℃开红花,30 ℃开白花。基因型相同,但由于环境不同,表型也可能不同。2.厘清遗传规律相关概念的联系 过程评价单1.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之所以在研究遗传规律时获得巨大成功,关键在于他在实验的过程中选择了正确的方法。下面各项中,不属于他获得成功的原因的是( )A.选择了山柳菊、豌豆等多种植物作为实验材料,做了大量的实验,总结得出结论B.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然后再研究多对性状的遗传规律C.使用不同的字母作为代表不同遗传因子的符号,准确反映抽象过程,使其逻辑推理更顺畅D.应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将数学方法引入对遗传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处理中2.下列有关基因、基因型、表型、等位基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基因的概念是由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提出的B.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有四种C.黄色皱粒豌豆的基因型均相同D.Y与y是等位基因,Y与r是非等位基因学习主题二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任务驱动任务一 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T)对不抗锈病(t)为显性,现有纯合的高秆抗锈病的小麦(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的小麦(ddtt),用什么方法能培育出矮秆抗锈病(ddTT)的优良新品种?1.怎样将矮秆和抗锈病两种性状结合在一起?2.在某一子代最先得到所需性状后,就可以将其种子直接卖给农民作为良种吗?为什么?3.请写出培育矮秆抗病(ddTT)优良新品种的过程图(用遗传图解表示)。4.杂交育种选育为什么从F2开始?5.如果培育隐性纯合的新品种,比如用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亲本,培育出aabb的优良品种,是否需要连续自交?6.培育细菌新品种时,能否用杂交育种的方法?任务二 人类多指(T)对手指正常(t)是显性,白化病(a)对肤色正常(A)为隐性,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而且都是独立遗传。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1.该夫妇的基因型是什么?2.该夫妇生出—个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多少?3.该夫妇生出一个患多指孩子的概率是多少?4.该夫妇生出两种病均患孩子的概率是多少?5.该夫妇生出一个只患多指孩子的概率是多少?师说解惑根据不同的育种目的,杂交育种在操作时的过程会有以下几种情况(1)培育杂合子品种选取符合要求的纯种双亲杂交(♀×♂)→F1(即为所需品种)。(2)培育隐性纯合子品种选取符合要求的双亲杂交(♀×♂)→F1 F2→选出表型符合要求的个体种植并推广。(3)培育显性纯合子品种①植物:选择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鉴别、选择需要的类型,连续自交至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②动物:选择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亲本杂交,获得F1→F1雌雄个体交配→获得F2→鉴别、选择需要的类型与隐性类型测交,选择后代只有一种表型的F2个体。③实例:现有基因型为BBEE和bbee的两种植物或动物,欲培育基因型为BBee的植物或动物品种,育种过程用遗传图解表示如下。(4)优点:可以把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5)缺点:获得新品种的周期长。【易错提醒】 有关杂交育种的三点提醒(1)杂交育种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2)杂交育种并非都需要逐代连续自交,如培育隐性纯合子或杂合子。(3)杂交育种技术简单,但操作繁琐,一般所需时间较长。过程评价单1.显性基因D对人的耳蜗管的形成是必需的,显性基因E对听神经的发育是必需的,二者缺一则表现为耳聋,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夫妇中有一个耳聋,不可能生下听觉正常的孩子B.一方只有耳蜗管正常,另一方只有听神经正常的夫妇,只能生下耳聋的孩子C.基因型为DdEe的双亲生下耳聋的孩子的概率为7/16D.耳聋夫妇不可能生下基因型为DdEe的孩子2.现有两个小麦品种,一个纯种小麦的性状为高秆(D)抗锈病(T),另一个纯种小麦的性状为矮秆(d)不抗锈病(t),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要培育矮秆抗锈病的新品种,过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过程为________育种,a是________,b是________。(2)c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F1的基因型是________,表型是____________,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新品种的基因型应是________。强化落实·学业达标网络建构主干落实1.表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基因型是与表型有关的基因组成。2.等位基因是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3.杂交育种的目的是将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使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再筛选出所需要的优良品种。高效课堂·实践运用1.孟德尔利用豌豆杂交实验研究遗传规律,其获得成功的原因不包括( )A.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B.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提出假说并进行验证C.始终坚持同时分析多对相对性状D.选用了非常适合的实验材料2.[2024·河北石家庄高一期中]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得出过程,说法错误的是( )A.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首要条件B.研究是从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C.进行测交实验是为了对提出的假说进行验证D.假说中雌雄配子之间随机结合,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3.小麦的高秆(D)(易倒伏)对矮秆(d)(抗倒伏)是显性,抗病(R)对易染病(r)是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用纯合的高秆抗病与矮秆易染病品种杂交,F1自交产生F2,F2中出现抗倒伏抗病类型的概率是( )A.9/16 B.3/16 C.1/16 D.3/4或1/44.软骨发育不全是一种显性遗传病,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两种病都与性别无关)。一对夫妻都患有软骨发育不全,他们所生的第一个孩子患有白化病和软骨发育不全,第二个孩子表现正常。假设控制这两种病的基因在遗传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请预测他们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 )A.1/6 B.3/16C.1/8 D.3/85.某种兔的毛色有黑色(B)和褐色(b)两种,毛长有短毛(E)和长毛(e)两种,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某养殖场只有纯种的黑色短毛兔和褐色长毛兔,现想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黑色长毛兔。请回答下列问题:(1)黑色长毛是该养殖场中没有的性状组合,若要得到能稳定遗传的黑色长毛兔,则可利用纯种的黑色短毛兔与褐色长毛兔杂交得F1,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F2。理论上F2中出现黑色长毛兔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其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该种培育新品种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2)F2中出现的黑色长毛兔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杂合子占F2总数的________。(3)为了检验F2中出现的黑色长毛兔是否能稳定遗传,可让F2中的黑色长毛兔与________兔进行杂交,若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黑色长毛兔能稳定遗传。疑难解答·全程培优旁栏思考题1.略2.提示:归纳法是从一类事物的一个个具体事实中总结出这类事物共性的逻辑思维方法。孟德尔在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研究了7对相对性状各自的遗传结果,发现了F2中显性性状个体与隐性性状个体的数量比约为3∶1,由此总结出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这个过程中就运用了归纳法。思考·讨论1.提示:豌豆适于作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如下,(1)具有多对稳定的、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如高茎和矮茎,高茎高度在1.5~2.0 m,矮茎高度仅为0.3 m左右,易于观察和区分;(2)豌豆自花传粉,在自然状态下可以获得纯种,纯种杂交获得杂合子;(3)花比较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孟德尔正是因为选用了豌豆做杂交实验,才能有效地从单一性状到多对性状研究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才能对遗传实验结果进行量化统计,所以科学地选择实验材料是科学研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之一。2.提示:如果孟德尔没有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他很难作出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因为通过统计,孟德尔发现了生物性状的遗传在数量上呈现一定数学比例,这引起他揭示其实质的兴趣。同时这也使孟德尔意识到数学概率也适用于生物遗传的研究,从而将数学的方法引入对遗传实验结果的处理和分析中。3.提示:一种正确的假说不仅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还应该能够预测另外一些实验的结果。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测相符,这个假说就得到了验证。4.提示:有关系。帮助略,合理即可。5.提示:(1)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对科学的热爱。孟德尔在维也纳大学进修学习时,通过对自然科学的学习,使他具有了生物类型是可变的、可以通过杂交产生新的生物类型等进化思想。同时孟德尔还学习了数学,受到“数学方法可以应用于各门自然科学之中”的思想影响,产生应用数学方法解决遗传学问题的想法,从而使孟德尔成为最早认识到概率原理能用于预测遗传杂交实验结果的科学家。(2)严谨的科学态度。孟德尔对杂交实验的研究是从观察遗传现象出发,提出问题,提出假设,演绎推理,然后设计实验验证假设。(3)勤于实践。孟德尔在豌豆的遗传杂交实验研究中,连续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并且对每次实验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发现了前人没有发现的问题和规律。(4)敢于向传统挑战。孟德尔通过实验研究,提出了“颗粒性遗传”的思想,这是对传统的遗传观念的挑战。练习与应用一、概念检测1.(1)× 提示:表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可能是DD,也可能是Dd。(2)√ 提示:根据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2.C 提示:WW与Ww的表型相同,DD与Dd的表型相同。3.A 提示: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分离定律能够用于分析两对等位基因中每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但自由组合定律不能用于分析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均发生在配子形成的过程中。二、拓展应用1.3/16 提示:F1的基因型为DdRr,F2中D_R_∶D_rr∶ddR_∶ddrr=9∶3∶3∶1,ddR_占3/16。2.提示:因为控制非甜玉米性状的是显性基因,控制甜玉米性状的是隐性基因。当甜玉米接受非甜玉米的花粉时,后代为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故在甜玉米植株上可以结出非甜玉米的籽粒;当非甜玉米接受甜玉米的花粉时,后代为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即非甜玉米的性状,故在非甜玉米植株上结出的仍是非甜玉米的籽粒。3.提示:如果父母都是双眼皮(假设遗传因子组成均为Aa),后代会出现单眼皮(遗传因子组成为aa)。双亲均为单眼皮,生出双眼皮的孩子,原因可能是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由此可见,遗传性状虽然通常由基因决定,但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第2节 第2课时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2)夯基提能·分层突破学习主题一【任务驱动】任务1.提示:不相同。甲的基因型是DD,乙的基因型是Dd。2.提示:不是。是受环境的影响。3.提示:表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过程评价单】1.解析:孟德尔虽然选择了山柳菊、豌豆等多种植物作为实验材料,但最终取得成功的是豌豆,A符合题意;孟德尔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的科学思路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B不符合题意;孟德尔创造性地应用科学符号体系,使用不同的字母作为代表不同遗传因子的符号,准确地反映抽象的遗传过程,使其逻辑推理更顺畅,C不符合题意;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D不符合题意。答案:A2.解析:黄色皱粒豌豆的基因型有2种。答案:C学习主题二【任务驱动】任务一1.提示:通过杂交育种。2.提示:不能。因为这时得到的种子不一定是纯合子。3.提示:如图所示4.提示:因为从F2开始发生性状分离。5.提示:不需要,因为隐性性状一旦出现即为纯合子。6.提示:不能,杂交育种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且相关基因遵循细胞核的遗传规律,细菌是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性生殖。任务二1.提示:父亲是TtAa,母亲是ttAa。2.提示:只考虑白化病,父母的基因型为Aa,生出aa的概率是1/4。3.提示:只考虑多指,父亲的基因型为Tt,母亲的基因型为tt,生出多指Tt的概率是1/2。4.提示:运用乘法原理,患白化病的概率是1/4,患多指的概率是1/2,因此两种病均患的概率是1/4×1/2=1/8。5.提示:患多指的概率是1/2,不患白化病的概率是3/4,因此只患多指的概率是1/2×3/4=3/8。【过程评价单】1.解析:听力正常为D_E_,耳聋为D_ee、ddE_、ddee。夫妇中有一个耳聋,有可能生下听觉正常的孩子,A错误。一方只有耳蜗管正常,其基因型为DDee或Ddee;另一方只有听神经正常,其基因型为ddEE或ddEe。该对耳聋夫妇,可能生下基因型为DdEe的正常孩子,B、D错误。基因型为DdEe的双亲所生的子女中,D_E_∶D_ee∶ddE_∶ddee=9∶3∶3∶1。可见,生下耳聋的孩子的概率为7/16,C正确。答案:C2.解析:题述过程为杂交育种。a是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为DdTt,表型为高秆抗锈病。b是自交,目的是获取表型为矮秆抗锈病的小麦(ddT_),而要想得到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植株(ddTT),必须经过c,即筛选和连续自交,直至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答案:(1)杂交 杂交 自交 (2)筛选和连续自交,直至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3)DdTt 高秆抗锈病 ddTT高效课堂·实践运用1.解析:孟德尔遗传实验是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C错误。答案:C2.解析: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首要条件,豌豆为自花传粉,该特点是孟德尔杂交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A正确;孟德尔先研究了一对相对性状,然后又研究了两对及以上的相对性状,B正确;测交实验可用于验证遗传定律的正确性,同时也是为了对提出的假说进行验证,C正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假说中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是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相关比例出现的前提,不是自由组合的实质,D错误。答案:D3.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F1基因型为DdRr,F1自交产生的F2:D_R_∶D_rr∶ddR_∶ddrr=9∶3∶3∶1。抗倒伏抗病类型的基因型为ddR_,即F2中出现抗倒伏抗病类型的概率是3/16,B正确。答案:B4.解析:假设软骨发育不全由B、b基因控制,白化病由A、a基因控制,两个患有软骨发育不全遗传病的人结婚,第一个孩子患有白化病和软骨发育不全,第二个孩子表现正常,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AaBb、AaBb,他们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1/4×3/4=3/16。答案:B5.解析:(1)纯种的黑色短毛兔与褐色长毛兔杂交,F1的基因型为BbEe,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理论上F2的基因型(表型)及比例为B_E_(黑色短毛)∶B_ee(黑色长毛)∶bbE_(褐色短毛)∶bbee(褐色长毛)=9∶3∶3∶1,F2中黑色长毛兔出现的概率为3/16,基因型有BBee、Bbee两种。题中培育新品种的方法称为杂交育种。(2)F2中出现的黑色长毛兔(BBee、Bbee)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杂合子占F2总数的2/16,即1/8。(3)为了检验F2中出现的黑色长毛兔是否能稳定遗传,可利用测交的方法,即让F2中的黑色长毛兔与褐色长毛兔(bbee)进行测交,若后代全部为黑色长毛兔(或不出现褐色长毛兔),则该黑色长毛兔能稳定遗传。答案:(1)3/16 两 杂交育种 (2)1/3 1/8 (3)褐色长毛 全部为黑色长毛兔(或不出现褐色长毛兔)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2节第2课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2)学案.docx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2节第2课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2)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