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03张PPT)豌豆杂交实验过程及解释知识梳理·填准记牢一、用豌豆做遗传实验的优点和方法1.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自花纯种相对性状2.人工异花传粉的一般步骤(1)去雄: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花蕾期)。(2)套袋:套上纸袋,以防止________干扰。(3)人工异花传粉的步骤:________→套袋→________→套袋。3.常见的遗传学符号及含义符号 ____ F1 ____ × ____ ____含义 亲本 ______ 子二代 ____ ____ 母本 父本外来花粉去雄传粉PF2♀♂子一代杂交自交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过程显性性状分离3∶12.特点(1)P为具有一对______性状的纯合亲本。(2)F1全部表现为______性状。(3)F2出现性状______现象,______与______的性状分离比接近3∶1。相对显性分离显性隐性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孟德尔对分离现象提出的假说遗传因子成对分离一随机2.用遗传图解解释分离现象(1)F2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1DD∶2____∶1______。(2)F2性状表现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ddd高茎∶矮茎=3∶13.相关概念(1)显性遗传因子:决定____________的遗传因子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表示。(2)隐性遗传因子:决定____________的遗传因子为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表示。(3)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________的个体,如DD、dd。(4)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________的个体,如Dd。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相同不同知识应用·强化落实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因此,难以进行人工杂交。( )(2)人工去雄时,要去除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然后进行套袋。( )(3)对豌豆进行杂交实验的过程中,需两次套袋,其目的都是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4)孟德尔假说内容之一: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不是随机的。( )×√√×解析:雌雄配子结合是随机的。(5)杂合子与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6)在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若F2共得到20株豌豆,则矮茎个体一定是5株。( )(7)纯合子自交的后代一定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的后代不一定是杂合子。( )(8)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且F1产生雌、雄配子的比例为1∶1。( )××√×解析:F2性状分离比是在实验材料足够多的情况下统计出来的,若实验材料较少,则不一定是3∶1。学习主题一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任务驱动任务一 如图为孟德尔关于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处理方法,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1.完善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自花易于区分的短既可靠又容易分析容易观察和分析2.步骤A是 ;应该在 进行;目的是防止 .传粉。3.图中的过程①的含义是 ,要在 后进行。在对母本去雄和人工传粉后都要进行套袋处理,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4.上述实验中父本是 豌豆、母本是 豌豆。判断依据:去雄的植株作 本,接受 本的花粉。去雄花粉未成熟时自花传粉去雄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矮茎高茎母父5.第二次套袋前,虽然已经完成了人工传粉,但存在部分传粉不成功的可能,如果不套袋,就会 ,套袋是防止 、保证父本的花粉来自杂交实验指定父本的有效措施。袋一般选用透气性较好的纸袋,保证植株的正常细胞呼吸,同时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有外来花粉干扰人工杂交过程外来花粉干扰6.对单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的基本操作程序也需要去雄→套袋→传粉→套袋处理吗? 提示:单性花只有雌蕊或雄蕊,不需要进行去雄,对单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套袋→传粉→套袋。7.是否无论是两性花植物还是单性花植物,在杂交过程中都需要套袋? 提示:无论是两性花植物还是单性花植物,在杂交过程中都需要套袋,其目的是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任务二 完成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分析1.完成杂交过程的分析:(1)无论用高茎豌豆作母本,还是用矮茎豌豆作母本,子一代全部为 。如果将前者称为正交,后者则称为 。(2)P具有 性状,显性性状是 ,隐性性状是 。(3)F1全部表现为 性状。(4)F2出现 现象,分离比约为 。高茎反交相对高茎矮茎显性性状分离3∶12.孟德尔选择让F1自交,其目的是判断亲代 性状在遗传过程中是不是消失了。3.若F2共获得20株豌豆,矮茎个体一定是5株吗?请说明原因。矮茎提示:不一定。样本数量太少,不一定完全符合3∶1的性状分离比,孟德尔实验中获得的比例是在实验材料足够多的情况下得出的。4.在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否定融合遗传最有利的实验结果是什么?提示:F2出现接近3∶1的性状分离比,在F1中消失的矮茎性状在F2中又出现了,说明双亲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混合。任务三 思考并回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相关问题:1.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玉米的黄粒与皱粒B.狗的长毛与直毛C.果蝇的长翅与残翅D.小麦的抗倒伏与抗锈病答案:C解析:相对性状指的是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2.大豆的紫花和白花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的是( )①紫花×紫花→紫花 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 ③紫花×白花→紫花 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①和③ D.②和③答案:D解析:利用概念来判断。观察四组杂交实验,杂交实验③符合显隐性性状的概念,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代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紫花),此性状(紫花)为显性性状,而未表现出来的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杂交实验②中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且紫花∶白花≈3∶1,可判断紫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杂交实验①④无法判断哪个为显性性状,哪个为隐性性状。师说解惑1.图析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1)两性花:一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2)单性花:一朵花中只有雄蕊(称为雄花)或只有雌蕊(称为雌花)。单性花可分为雌雄同株异花(雌花、雄花在同一植株上)和雌雄异株(雌植株上的为雌花,雄植株上的为雄花)。2.豌豆和玉米杂交实验操作的比较 豌豆 玉米花的类型 两性花 单性花去雄 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 不用去雄套袋 套上纸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人工传粉 雌蕊成熟时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在去雄的花的雌蕊柱头上 雌蕊成熟时将雄花花粉撒在雌蕊柱头上套袋 套上纸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保证杂交得到的种子是人工传粉后所结的3.杂交实验中几个重要概念(1)性状类【特别提醒】 理解相对性状的“两同一不同”:“两个同”,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一个不同”,不同表现类型。(2)交配类杂交 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杂交可以将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集合在一起自交 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生物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植物自交可分为两种类型,自花受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自交是获得纯合子的有效方法正交与反交 对于雌雄异体的生物杂交,若甲(♀)×乙(♂)为正交,则乙(♀)×甲(♂)为反交4.根据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归纳显、隐性性状的判断方法(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过程评价单1.用豌豆进行遗传实验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杂交时,需在花粉未成熟时除去母本的雄蕊B.自交时,雌蕊和雄蕊都无需除去C.杂交时,需在花粉成熟前除去母本的雌蕊D.人工传粉后,应套袋答案:C解析: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要想实现不同个体的杂交,必须对母本去雄,避免自花传粉,而对母本去雄一定要在花粉未成熟时去除全部雄蕊,只保留雌蕊。2.[2024·陕西榆林高新中学月考]在下列遗传实例中,属于性状分离现象的是( )①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全为高茎豌豆②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有高有矮,数量比接近于1∶1③圆粒豌豆自交后代中,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分别占3/4和1/4④开粉色花的紫茉莉自交,后代出现红花、粉花、白花三种表现类型A.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 D.③答案:B解析:①高茎(AA)×矮茎(aa)→高茎(Aa),不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①错误;②高茎(Aa)×矮茎(aa)→高茎(Aa)∶矮茎(aa)=1∶1,不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②错误;③圆粒(Rr)×圆粒(Rr)→圆粒(RR、Rr)∶皱粒(rr)=3∶1,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③正确;④粉色(Bb)×粉色(Bb)→红色(BB)∶粉色(Bb)∶白色(bb)=1∶2∶1,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④正确。3.豌豆和小麦的高茎对矮茎均为显性。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豌豆间行种植,另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小麦间行种植。自然状态下,从矮茎植株上获得的F1的性状是( )A.豌豆和小麦均有高茎和矮茎B.豌豆均为矮茎,小麦有高茎和矮茎C.豌豆和小麦均只有高茎D.小麦均为矮茎,豌豆有高茎和矮茎答案:B解析:由于豌豆为自花传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永远是自交,故矮茎上获得的F1的性状一定为矮茎;而小麦可以自花传粉,也可以异花传粉,故矮茎上获得的F1可能为矮茎,也可能为高茎。学习主题二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任务驱动任务一 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发现问题,然后提出假说,再进行实验验证,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提出了什么问题?他又是提出怎样的假说来解释所提出的问题的?提示:提出的问题为是什么原因导致F1只表现高茎,但F2同时出现了高茎和矮茎豌豆,且性状分离比是高茎∶矮茎=3∶1。提出的假说为①遗传因子决定生物的性状;②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③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④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2.如果一次获得的子代个体数量过少,F2中的性状分离比会怎样?3.F2高茎豌豆中,杂合子理论上占多大比例?提示:F2不一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提示:理论上F2高茎豌豆中,杂合子Dd占2/3。任务二 在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孟德尔选择了子叶颜色这一对相对性状,其中豌豆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下面是孟德尔用纯合亲本杂交得到的子一代(F1)自交,实验遗传图解如下:1.图中Y、y两种雄配子的数目是否相等?雄配子Y与雌配子Y数目是否相等?提示:Y、y两种雄配子的数目是相等的;但是由于雄配子要多于雌配子,所以雄配子Y要远多于雌配子Y。2.表中①②③的遗传因子组成和性状表现分别是怎样的?3.F2中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多少?F2的黄色子叶豌豆中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比例又分别是多少?提示:①和②均为Yy,表现为黄色子叶;③为yy,表现为绿色子叶。提示:F2中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比例分别是1/2和1/2;F2的黄色子叶豌豆中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比例分别是1/3和2/3。任务三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根据纯合子、杂合子的概念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1)纯合子自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提示:正确。纯合子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相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发育成的个体一定是纯合子。(2)纯合子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3)杂合子自交后代一定是杂合子。提示:错误。显性纯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全为杂合子。提示:错误。杂合子自交,后代中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各占1/2。2.假如雌雄配子的结合不是随机的,F2中还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吗?提示:不会。因为满足孟德尔实验的条件之一是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即任何一个雄配子(或雌配子)与任何一个雌配子(或雄配子)的结合机会均相等,这样才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师说解惑1.杂交实验的解释过程(提出假说的过程)2.F1自交后代出现3∶1的理论分离比所必须满足的五个理想条件3.遗传图解的规范书写(1)遗传图解的两种写法①相交线法②棋盘法(2)规范的遗传图解包含的几个基本要点①左侧标注。一般在遗传图解的左侧用遗传学符号或文字做出鲜明的标识,代表这一行表示的内容,起到引领作用。如:P、配子、F1、F2等。②要明确写出亲代和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性状表现。有时还需要在亲代旁边标上父本、母本(或♂、♀符号),尤其是题中明确要求了父本和母本、要区分正交和反交时。③要写出杂交(×)、自交 符号,以及表示遗传因子在上下代之间传递关系的箭头(注意不是线段)。④要写出最后一代的相关性状表现及比例。【易错提醒】 (1)不要误认为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性状就不会表现出来。由于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遗传因子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一个显性遗传因子和一个隐性遗传因子同时存在时,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性状表现出来;而隐性遗传因子所控制的性状被掩盖,并不表现。但是这个隐性遗传因子并没有受到影响,仍然能够遗传下去。当两个隐性遗传因子在一起时,它所控制的性状就能表现出来。因此,不能说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性状一定不能表现。(2)相对性状中的性状表现并不都只有两种,还可能有多种。例如:人的ABO血型系统中有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性状表现。过程评价单1.[2024·湖南株洲高一月考]下列关于分离现象的假说错误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B.生殖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C.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答案:B解析: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A正确;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属于假说内容,B错误;孟德尔认为生物体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C正确;孟德尔认为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D正确。2.有关下面遗传图解的说法,错误的是( )A.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①②过程B.Aa产生数目相等的两种配子,即雄配子∶雌配子=1∶1C.③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D.子代中,Aa个体在显性个体中所占的比例为2/3答案:B解析:等位基因分离发生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即①②过程,A正确;Aa能产生数目相等的配子,即雄配子中A∶a=1∶1,雌配子中A∶a=1∶1,但产生的雄配子数远多于雌配子数,B错误;③表示受精作用,雌雄配子随机结合,C正确;子代中AA∶Aa=1∶2,Aa占的比例为2/3,D正确。3.下列关于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杂合子与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后代不一定是杂合子B.两个杂合子杂交,产生的后代仍是杂合子C.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后代性状会发生分离D.杂合子含有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答案:B解析:两个杂合子杂交,其后代不一定是杂合子,如Aa×Aa,后代有1/4AA、1/4aa,即有1/2是纯合子。网络建构主干落实1.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自花传粉;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2.显性性状是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3.隐性性状是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中未显现出来的性状。4.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5.纯合子体细胞内遗传因子组成相同,杂合子体细胞内遗传因子组成不同。6.纯合子自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1.[2024·江苏无锡高一期末]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的原因是( )A.豌豆品种间性状差异大B.豌豆先开花后受粉C.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D.豌豆是异花传粉的植物答案:C解析: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所以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C正确。2.[2024·四川南充高级中学高一月考]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玉米雄花的花粉落在同一植株雌花的柱头上属于自交B.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C.去雄是指去除父本和母本花朵上的全部雄蕊D.红花和白花杂交后代同时出现红花和白花,说明红花为杂合子答案:A解析:自交是指植物中自花受粉和同株异花受粉,玉米雄花的花粉落在同一植株雌花的柱头上属于自交,A正确;兔的白毛和黑毛属于相对性状,但狗的长毛和卷毛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去雄是指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C错误;红花和白花杂交后代同时出现红花和白花,不能判断性状的显隐性,故无法说明红花为杂合子,D错误。3.[2024·山东莱芜一中高一月考]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实现3∶1的性状分离比必须满足的条件有( )①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②F1形成的D、d两种配子比例为1∶1且生活力相同 ③雌、雄配子数量相等 ④F2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存活率相等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要足够多,这样可以避免偶然性,①正确;F1形成的D、d两种配子比例为1∶1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分别有两种且出现的概率为1/2,后代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②正确;雌、雄配子数量可以不相等,只要满足雌雄配子均有两种,每种概率均为1/2即可,③错误;F2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存活率相等,这样三种不同遗传因子组成才能出现1∶2∶1的比例,后代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④正确。4.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猫的蓝眼和白毛B.棉花的细绒和长绒C.兔的身高和体重D.豌豆花位置的腋生和顶生答案:D解析: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猫的蓝眼和白毛、棉花的细绒和长绒、兔的身高和体重均不属于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豌豆花位置的腋生和顶生属于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属于相对性状。5.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一对相对性状,仔细观察下列实验过程图解,回答相关问题:(1)该实验的亲本中,父本是________。(2)操作①叫做________。(3)操作②叫做________,此项处理后必须对母本的雌蕊进行________,其目的是防止其他豌豆花粉的干扰。(4)在当年母本植株上所结出的种子为子一代(或F1),其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若将其种下去,则长成的植株表现为________茎。矮茎豌豆去雄传粉套袋处理Dd高解析:如图是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的图解,其中①为去雄过程,②为人工异花传粉过程。人工异花传粉过程为去雄→套上纸袋→传粉→套上纸袋。(1)在豌豆杂交实验中,父本矮茎植株,是提供花粉的植株,母本即高茎植株,是接受花粉的植株。(2)根据图示可知,操作①是去雄,此项处理必须在豌豆花粉未成熟时进行。(3)操作②是传粉,处理后必须对母本的雌蕊进行套袋处理,防止其他豌豆花粉的干扰。(4)在当年母本植株上所结出的种子为子一代,其遗传因子组成为Dd,若将其种下去,则长成的植株表现为高茎。问题探讨1.提示:粉色。因为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混合色——粉色。2.提示:此问题是开放性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学生可以通过对遗传实例的分析,辨析融合遗传观点是否正确。1.下列对于孟德尔遗传实验材料——豌豆的叙述,错误的是( )A.豌豆结实率高、种子数量多,便于进行统计学分析B.豌豆花比较大,利于杂交实验中人工去雄C.豌豆具有世代间稳定遗传且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D.豌豆是两性花植物,在自然状态下可异花传粉答案:D解析:豌豆结实率高、种子数量多,便于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统计结果具有说服力,A正确;豌豆花比较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是孟德尔选用豌豆作实验材料并获得成功的原因,B正确;豌豆具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这便于对后代的统计分析,是孟德尔选用豌豆作实验材料并获得成功的原因,C正确;豌豆是两性花植物,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自花传粉,D错误。2.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遗传定律。如图是植物杂交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和②操作应同时进行B.①操作的目的是避免自花传粉C.②操作是为了实现杂交D.每一次操作后都要对高茎豌豆花的雌蕊套袋答案:A解析:①②分别为去雄和传粉,去雄的目的是避免自花传粉,传粉的目的是实现杂交,二者不是同时进行,去雄应在花粉未成熟时进行,传粉应在雌蕊成熟后进行,A错误,B、C正确;每一次操作后都要对高茎花的雌蕊套袋,以免外来花粉的干扰,D正确。3.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实验选用的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B.选用的每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易于区分C.需让两个亲本之间进行人工有性杂交D.需让显性亲本作父本,隐性亲本作母本答案:D解析:实验选用的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A正确;为了便于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选用的每一对相对性状要易于区分,B正确;杂交实验就是要让两个亲本之间进行人工有性杂交,C正确;无论显性亲本作父本(正交),还是显性亲本作母本(反交),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总是显性,D错误。4.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子一代紫花豌豆Aa产生的配子情况为( )A.全是雄配子,或全是雌配子B.雌配子Aa,雄配子AaC.雄配子A∶a=1∶1,雌配子A∶a=1∶1D.雄配子数量与雌配子数量大致相等答案:C解析: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Aa产生配子时,A遗传因子与a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所以每个配子只含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其中雄蕊产生数量相等的A雄配子和a雄配子,雌蕊产生数量相等的A雌配子和a雌配子,但雄蕊产生雄配子的能力强,故雄配子数量远多于雌配子数量。5.玉米的甜和非甜是一对相对性状,随机取非甜玉米和甜玉米进行间行种植,其中一定能够判断甜和非甜的显隐性关系的是( )A.非甜玉米自交,甜玉米自交B.非甜玉米作母本,甜玉米作父本C.非甜玉米作父本,甜玉米作母本D.非甜玉米自交,甜玉米和非甜玉米杂交答案:D解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则不能确定显隐性关系,如都是纯合子,A不符合题意。若杂交后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表现出的为显性,不表现的性状为隐性(定义法),若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不能确定显隐性关系,B、C不符合题意。非甜自交,若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非甜为显性,甜味为隐性;若自交后代均为非甜,则非甜为纯合子(AA或aa),进一步看杂交结果,若杂交后代表现一种性状,则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不表现出来的为隐性(定义法);若杂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甜味为显性,非甜为隐性,D符合题意。6.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高茎与矮茎杂交,F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为787∶277,上述实验结果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显性遗传因子对隐性遗传因子有显性作用B.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C.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D.F1产生配子时,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彼此分离答案:D解析:显性遗传因子对隐性遗传因子有显性作用,这是出现3∶1的条件,不是根本原因,A不符合题意;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这是现象,不是3∶1性状分离比出现的根本原因,B不符合题意;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这是出现3∶1的条件,不是根本原因,C不符合题意;3∶1性状分离比出现的根本原因是F1产生配子时,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彼此分离,D符合题意。7.(12分)[2024·山东淄博高一期中]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非糯性水稻的胚乳和花粉含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糯性水稻的胚乳和花粉含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花粉相当于雄配子。请据图回答问题:(1)该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2)非糯性水稻自交产生的后代中出现糯性和非糯性两种水稻,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3)请写出亲本(P)的遗传因子组成(用A、a表示):非糯性________:糯性________。(4)纯种非糯性水稻与糯性水稻杂交,子一代植株抽穗时,套上纸袋,让其自花传粉,所结籽粒中,非糯性和糯性的比例应为________,若子二代非糯性水稻有120株,从理论上推断,非糯性水稻中不能稳定遗传的植株约________株。非糯性性状分离Aaaa3∶180解析:(1)非糯性水稻自交,产生糯性和非糯性两种后代,说明非糯性是显性性状,糯性是隐性性状。非糯性亲本遗传因子组成为Aa,糯性亲本遗传因子组成为aa。(2)F1非糯性水稻自交产生的后代中,出现糯性和非糯性水稻,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3)亲本(P)的遗传因子组成(用A、a表示)为非糯性Aa;糯性aa。(4)纯种非糯性水稻AA与糯性水稻aa杂交,子一代植株Aa抽穗时,套上纸袋,让其自花传粉,所结籽粒中,非糯性和糯性的比例应为3∶1,子二代中非糯性水稻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2/3,若子二代非糯性水稻有120株,从理论上推断,非糯性水稻中不能稳定遗传的植株约2/3×120=80株。8.[2024·江苏盐城响水中学高一月考]在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用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杂交获得子一代(F1),子一代(F1)自交结果如表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的性状为高茎B.③的遗传因子组成与F1相同C.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D.F2中杂合子占1/2答案:B解析:①是d雄配子和D雌配子结合,遗传因子组成为Dd,表现为高茎,②是D雄配子和d雌配子结合,遗传因子组成为Dd,表现为高茎,A正确;③是d雌配子和d雄配子结合,遗传因子组成为dd,和F1(Dd)的遗传因子组成不同,B错误;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C正确;F2中DD∶Dd∶dd=1∶2∶1,其中杂合子占1/2,D正确。9.F1的紫花豌豆(遗传因子组成为Aa)自交时,假设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含遗传因子A的雌配子失去了活性(即不能与雄配子结合),请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进行推理,下列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符合预期结果的是( )A.紫花∶白花=1∶1 B.紫花∶白花=2∶1C.紫花∶白花=3∶1 D.全为紫花答案:A解析:F1的紫花(Aa)豌豆自交时,假设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含遗传因子A的雌配子失去了活性,说明只有含遗传因子a的雌配子能与雄配子结合,而F1的紫花产生的雄配子中A∶a=1∶1,所以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进行推理,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是紫花(Aa)∶白花(aa)=1∶1,A正确。10.融合遗传认为,两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就像把一瓶蓝墨水和一瓶红墨水倒在一起,混合液是另外一种颜色,再也无法分出蓝色和红色。按照上述观点,在孟德尔红色花与白色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应出现的实验结果的是( )A.F1全为红色花,F2的性状分离比为红色花∶粉色花∶白色花为1∶2∶1B.F1全为红色花,F2的性状分离比为红色花∶白色花为3∶1C.F1全为粉色花,F2的性状分离比为红色花∶白色花为3∶1D.F1全为粉色花,F2的性状全为粉色花答案:D解析:融合遗传方式认为遗传因子或遗传物质相遇的时候,彼此会相互混合,从而形成中间类型的后代个体。红色花与白色花杂交,F1性状介于两个亲本之间,应全为粉色花。因为融合遗传认为控制红色花与白色花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后再也不能分开,所以,让F1自交,F2不会发生性状分离,还应该是粉色花,D正确。11.在香水玫瑰的花色遗传中,红花和白花为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遗传因子的控制(用R、r表示)。从表中的杂交实验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红花为隐性性状B.红花a的遗传因子组成一定为RrC.红花c与红花d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D.白花b的遗传因子组成为Rr 杂交组合 后代性状一 红花a×白花b 全为红花二 红花c×红花d 红花与白花之比约为3∶1答案:C解析:红花a与白花b杂交,后代全为红花,说明红花为显性性状,红花a的遗传因子组成为RR,白花b的遗传因子组成为rr。红花c与红花d杂交,后代红花与白花之比约为3∶1,说明亲本均为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都是Rr。1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孟德尔认为F2显性性状的个体可以有两种类型:亲本的“恒定”类型或F1的“杂交体”类型。他继续用F2的显性性状个体自交来检验F2显性性状的个体是哪种类型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F2中的“恒定”类型,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B.F2中的“杂交体”类型,后代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C.F2中“恒定”类型与“杂交体”类型个体比例为1∶1D.F3中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个体比例为5∶1答案:C解析:假设相关遗传因子用D、d表示,F2的显性性状个体为1/3DD、2/3Dd,F2中“恒定”类型与“杂交体”类型个体比例为1∶2,自交后代中dd=2/3×1/4=1/6,D_=1-1/6=5/6,F3中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个体比例为5∶1,C错误,D正确。13.(12分)有甲、乙、丙、丁四只兔,甲、乙两兔为黑毛雌兔,丙为黑毛雄兔,丁为褐毛雄兔,现对上述兔子进行多次交配实验,结果如下:甲×丁→全为黑毛小兔;丁×乙→褐毛小兔和黑毛小兔各约占一半。请回答以下问题:(显、隐性遗传因子分别用A、a表示)(1)褐毛与黑毛这一对相对性状中,________为显性性状。(2)甲、乙、丁三只兔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黑毛AAAaaa(3)请选择利用甲、乙、丁兔按以下步骤来鉴定丙兔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第一步:让________________多次交配;第二步:从后代中选多只________雌兔与丙兔多次交配。结果与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兔与丁兔褐毛如果后代全为黑毛兔,则丙兔为纯合子;如果后代中有褐毛兔,则丙兔为杂合子解析:(1)黑毛雌兔(甲)与褐毛雄兔(丁)杂交,后代个体全部是黑毛小兔,亲代中的褐色性状在子代中没有表现出来,说明褐毛是隐性性状,黑毛是显性性状。(2)由(1)可知,甲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丁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又因为丁(aa)×乙→褐毛小兔和黑毛小兔各约占一半,说明乙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3)由于丙兔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或Aa,要鉴定其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将乙兔与丁兔多次交配,从后代中选多只褐毛雌兔(aa)与丙兔多次交配,如果后代全为黑毛兔,则丙兔为纯合子;如果后代中有褐毛兔,则丙兔为杂合子。14.(12分)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其顶部开雄花,中部开雌花。在一个育种实验中,采用A、B两棵植株进行如下图所示的杂交实验:实验一:在杂交Ⅰ中,将植株A的花粉粒转移到同一植株的雌花上,传粉后,雌花发育成穗轴上的玉米粒。实验二:在杂交Ⅱ中,植株B的花粉粒被转移到同一植株的雌花上,进行传粉。实验三:在杂交Ⅲ中,植株A的花粉粒被转移到植株B的另一雌花上进行传粉。上述三种杂交所获得玉米粒的颜色如表所示:杂交 紫红色玉米粒 黄色玉米粒Ⅰ 587 196Ⅱ 0 823Ⅲ 412 396(1)在玉米粒颜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隐性性状是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G代表决定显性性状的遗传因子,g代表决定隐性性状的遗传因子,则植株A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____,植株B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____。杂交Ⅰ的子代中,紫红色玉米粒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____。(3)杂交Ⅰ的子代中,紫红色玉米粒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黄色杂交Ⅰ中子代发生了性状分离,且紫红色玉米粒∶黄色玉米粒≈3∶1GgggGG或Gg2/3解析:(1)从杂交Ⅰ可知,植株A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且性状分离比为紫红色玉米粒∶黄色玉米粒≈3∶1,说明黄色为隐性性状。(2)植株A的遗传因子组成为Gg,植株B的遗传因子组成为gg。杂交Ⅰ的子代中,紫红色玉米粒的遗传因子组成为GG或Gg。(3)杂交Ⅰ为Gg自交,后代紫红色玉米粒为1/3GG、2/3Gg,即紫红色玉米粒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2/3。15.(12分)黄瓜是雌雄同株异花的二倍体植物,果皮颜色(绿色和黄色)受一对遗传因子的控制。为了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甲、乙两同学分别从某种群中随机选取两个个体进行杂交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同学选取绿果皮植株与黄果皮植株进行正交与反交,观察F1的性状表现。请问这样做能不能判断显隐性?____________,为什么?不能答案:因为当显性亲本为杂合子时,后代的性状表现有绿果皮和黄果皮且比例为1∶1,因此无法判断显隐性(2)乙同学做了两个实验,实验一为绿果皮植株自交;实验二为用实验一中绿果皮植株作父本、黄果皮植株作母本进行杂交,观察F1的表型。①若实验一后代有性状分离,即可判断________为显性性状。②若实验一后代没有性状分离,则需通过实验二进行判断。若实验二后代__________________,则绿色为显性性状;若实验二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黄色为显性性状。绿色果皮全部为绿色果皮全部为黄色或黄色∶绿色=1∶1解析:(1)如果显性亲本为杂合子,则后代的性状表现既有绿果皮又有黄果皮且比例为1∶1,因此无法判断性状的显隐性。(2)①绿果皮植株自交,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可推知新产生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即可判断绿色为显性性状。②若实验一后代没有性状分离,则说明亲本中绿果皮植株是纯合子,既可能是显性纯合子(AA,用A表示显性遗传因子,a表示隐性遗传因子),也可能是隐性纯合子(aa),还需通过实验二进行判断,即用实验一中绿果皮植株作父本、黄果皮植株作母本进行杂交,观察F1的性状表现。若绿色为显性性状,即父本遗传因子组成为AA,杂交后代都是绿色果皮。若黄色是显性性状,母本遗传因子组成为AA或Aa,则实验二后代果皮全部为黄色或黄色∶绿色=1∶1。第1节 第1课时 豌豆杂交实验过程及解释【学习目标】 1.利用结构功能观解释用豌豆做遗传实验的优点,并掌握相关的基本操作。2.运用演绎与推理的方法阐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提升科学探究能力。3.通过对比分析、绘制图解和举例等方式掌握本节相关遗传学概念及遗传图谱的规范书写。夯基提能·分层突破学习主题一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任务驱动任务一 如图为孟德尔关于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处理方法,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1.完善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2.步骤A是 ;应该在 进行;目的是防止 传粉。3.图中的过程①的含义是 ,要在 后进行。在对母本去雄和人工传粉后都要进行套袋处理,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4.上述实验中父本是 豌豆、母本是 豌豆。判断依据:去雄的植株作 本,接受 本的花粉。5.第二次套袋前,虽然已经完成了人工传粉,但存在部分传粉不成功的可能,如果不套袋,就会 ,套袋是防止 、保证父本的花粉来自杂交实验指定父本的有效措施。袋一般选用透气性较好的纸袋,保证植株的正常细胞呼吸,同时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6.对单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的基本操作程序也需要去雄→套袋→传粉→套袋处理吗?7.是否无论是两性花植物还是单性花植物,在杂交过程中都需要套袋?任务二 完成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分析1.完成杂交过程的分析:(1)无论用高茎豌豆作母本,还是用矮茎豌豆作母本,子一代全部为 。如果将前者称为正交,后者则称为 。(2)P具有 性状,显性性状是 ,隐性性状是 。(3)F1全部表现为 性状。(4)F2出现 现象,分离比约为 。2.孟德尔选择让F1自交,其目的是判断亲代 性状在遗传过程中是不是消失了。3.若F2共获得20株豌豆,矮茎个体一定是5株吗?请说明原因。4.在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否定融合遗传最有利的实验结果是什么?任务三 思考并回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相关问题:1.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玉米的黄粒与皱粒B.狗的长毛与直毛C.果蝇的长翅与残翅D.小麦的抗倒伏与抗锈病2.大豆的紫花和白花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的是( )①紫花×紫花→紫花 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 ③紫花×白花→紫花 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A.①和② B.③和④C.①和③ D.②和③师说解惑1.图析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1)两性花:一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2)单性花:一朵花中只有雄蕊(称为雄花)或只有雌蕊(称为雌花)。单性花可分为雌雄同株异花(雌花、雄花在同一植株上)和雌雄异株(雌植株上的为雌花,雄植株上的为雄花)。2.豌豆和玉米杂交实验操作的比较豌豆 玉米花的类型 两性花 单性花去雄 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 不用去雄套袋 套上纸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人工传粉 雌蕊成熟时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在去雄的花的雌蕊柱头上 雌蕊成熟时将雄花花粉撒在雌蕊柱头上套袋 套上纸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保证杂交得到的种子是人工传粉后所结的3.杂交实验中几个重要概念(1)性状类【特别提醒】 理解相对性状的“两同一不同”:“两个同”,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一个不同”,不同表现类型。(2)交配类杂交 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杂交可以将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集合在一起自交 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生物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植物自交可分为两种类型,自花受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自交是获得纯合子的有效方法正交与反交 对于雌雄异体的生物杂交,若甲(♀)×乙(♂)为正交,则乙(♀)×甲(♂)为反交4.根据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归纳显、隐性性状的判断方法(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过程评价单1.用豌豆进行遗传实验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杂交时,需在花粉未成熟时除去母本的雄蕊B.自交时,雌蕊和雄蕊都无需除去C.杂交时,需在花粉成熟前除去母本的雌蕊D.人工传粉后,应套袋2.[2024·陕西榆林高新中学月考]在下列遗传实例中,属于性状分离现象的是( )①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全为高茎豌豆②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有高有矮,数量比接近于1∶1③圆粒豌豆自交后代中,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分别占3/4和1/4④开粉色花的紫茉莉自交,后代出现红花、粉花、白花三种表现类型A.②③④ B.③④C.②③ D.③3.豌豆和小麦的高茎对矮茎均为显性。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豌豆间行种植,另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小麦间行种植。自然状态下,从矮茎植株上获得的F1的性状是( )A.豌豆和小麦均有高茎和矮茎B.豌豆均为矮茎,小麦有高茎和矮茎C.豌豆和小麦均只有高茎D.小麦均为矮茎,豌豆有高茎和矮茎学习主题二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任务驱动任务一 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发现问题,然后提出假说,再进行实验验证,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提出了什么问题?他又是提出怎样的假说来解释所提出的问题的?2.如果一次获得的子代个体数量过少,F2中的性状分离比会怎样?3.F2高茎豌豆中,杂合子理论上占多大比例?任务二 在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孟德尔选择了子叶颜色这一对相对性状,其中豌豆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下面是孟德尔用纯合亲本杂交得到的子一代(F1)自交,实验遗传图解如下:1.图中Y、y两种雄配子的数目是否相等?雄配子Y与雌配子Y数目是否相等?2.表中①②③的遗传因子组成和性状表现分别是怎样的?3.F2中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多少?F2的黄色子叶豌豆中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比例又分别是多少?任务三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根据纯合子、杂合子的概念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1)纯合子自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2)纯合子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3)杂合子自交后代一定是杂合子。2.假如雌雄配子的结合不是随机的,F2中还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吗?师说解惑1.杂交实验的解释过程(提出假说的过程)2.F1自交后代出现3∶1的理论分离比所必须满足的五个理想条件3.遗传图解的规范书写(1)遗传图解的两种写法①相交线法②棋盘法(2)规范的遗传图解包含的几个基本要点①左侧标注。一般在遗传图解的左侧用遗传学符号或文字做出鲜明的标识,代表这一行表示的内容,起到引领作用。如:P、配子、F1、F2等。②要明确写出亲代和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性状表现。有时还需要在亲代旁边标上父本、母本(或♂、♀符号),尤其是题中明确要求了父本和母本、要区分正交和反交时。③要写出杂交(×)、自交 符号,以及表示遗传因子在上下代之间传递关系的箭头(注意不是线段)。④要写出最后一代的相关性状表现及比例。【易错提醒】 (1)不要误认为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性状就不会表现出来。由于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遗传因子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一个显性遗传因子和一个隐性遗传因子同时存在时,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性状表现出来;而隐性遗传因子所控制的性状被掩盖,并不表现。但是这个隐性遗传因子并没有受到影响,仍然能够遗传下去。当两个隐性遗传因子在一起时,它所控制的性状就能表现出来。因此,不能说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性状一定不能表现。(2)相对性状中的性状表现并不都只有两种,还可能有多种。例如:人的ABO血型系统中有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性状表现。过程评价单1.[2024·湖南株洲高一月考]下列关于分离现象的假说错误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B.生殖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C.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2.有关下面遗传图解的说法,错误的是( )A.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①②过程B.Aa产生数目相等的两种配子,即雄配子∶雌配子=1∶1C.③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D.子代中,Aa个体在显性个体中所占的比例为2/33.下列关于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杂合子与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后代不一定是杂合子B.两个杂合子杂交,产生的后代仍是杂合子C.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后代性状会发生分离D.杂合子含有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强化落实·学业达标网络建构主干落实1.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自花传粉;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2.显性性状是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3.隐性性状是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中未显现出来的性状。4.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5.纯合子体细胞内遗传因子组成相同,杂合子体细胞内遗传因子组成不同。6.纯合子自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高效课堂·实践运用1.[2024·江苏无锡高一期末]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的原因是( )A.豌豆品种间性状差异大B.豌豆先开花后受粉C.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D.豌豆是异花传粉的植物2.[2024·四川南充高级中学高一月考]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玉米雄花的花粉落在同一植株雌花的柱头上属于自交B.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C.去雄是指去除父本和母本花朵上的全部雄蕊D.红花和白花杂交后代同时出现红花和白花,说明红花为杂合子3.[2024·山东莱芜一中高一月考]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实现3∶1的性状分离比必须满足的条件有( )①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②F1形成的D、d两种配子比例为1∶1且生活力相同 ③雌、雄配子数量相等 ④F2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存活率相等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4.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猫的蓝眼和白毛B.棉花的细绒和长绒C.兔的身高和体重D.豌豆花位置的腋生和顶生5.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一对相对性状,仔细观察下列实验过程图解,回答相关问题:(1)该实验的亲本中,父本是________。(2)操作①叫做________。(3)操作②叫做________,此项处理后必须对母本的雌蕊进行________,其目的是防止其他豌豆花粉的干扰。(4)在当年母本植株上所结出的种子为子一代(或F1),其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若将其种下去,则长成的植株表现为________茎。疑难解答·全程培优问题探讨1.提示:粉色。因为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混合色——粉色。2.提示:此问题是开放性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学生可以通过对遗传实例的分析,辨析融合遗传观点是否正确。第1节 第1课时 豌豆杂交实验过程及解释夯基提能·分层突破学习主题一【任务驱动】任务一1.①自花 ②易于区分的 ③短 ④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⑤容易观察和分析2.去雄 花粉未成熟时 自花3.传粉 去雄 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4.矮茎 高茎 母 父5.有外来花粉干扰人工杂交过程 外来花粉干扰6.提示:单性花只有雌蕊或雄蕊,不需要进行去雄,对单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套袋→传粉→套袋。7.提示:无论是两性花植物还是单性花植物,在杂交过程中都需要套袋,其目的是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任务二1.(1)高茎 反交 (2)相对 高茎 矮茎 (3)显性 (4)性状分离 3∶12.矮茎3.提示:不一定。样本数量太少,不一定完全符合3∶1的性状分离比,孟德尔实验中获得的比例是在实验材料足够多的情况下得出的。4.提示:F2出现接近3∶1的性状分离比,在F1中消失的矮茎性状在F2中又出现了,说明双亲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混合。任务三1.解析:相对性状指的是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答案:C2.解析:利用概念来判断。观察四组杂交实验,杂交实验③符合显隐性性状的概念,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代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紫花),此性状(紫花)为显性性状,而未表现出来的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杂交实验②中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且紫花∶白花≈3∶1,可判断紫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杂交实验①④无法判断哪个为显性性状,哪个为隐性性状。答案:D【过程评价单】1.解析: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要想实现不同个体的杂交,必须对母本去雄,避免自花传粉,而对母本去雄一定要在花粉未成熟时去除全部雄蕊,只保留雌蕊。答案:C2.解析:①高茎(AA)×矮茎(aa)→高茎(Aa),不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①错误;②高茎(Aa)×矮茎(aa)→高茎(Aa)∶矮茎(aa)=1∶1,不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②错误;③圆粒(Rr)×圆粒(Rr)→圆粒(RR、Rr)∶皱粒(rr)=3∶1,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③正确;④粉色(Bb)×粉色(Bb)→红色(BB)∶粉色(Bb)∶白色(bb)=1∶2∶1,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④正确。答案:B3.解析:由于豌豆为自花传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永远是自交,故矮茎上获得的F1的性状一定为矮茎;而小麦可以自花传粉,也可以异花传粉,故矮茎上获得的F1可能为矮茎,也可能为高茎。答案:B学习主题二【任务驱动】任务一1.提示:提出的问题为是什么原因导致F1只表现高茎,但F2同时出现了高茎和矮茎豌豆,且性状分离比是高茎∶矮茎=3∶1。提出的假说为①遗传因子决定生物的性状;②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③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④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2.提示:F2不一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3.提示:理论上F2高茎豌豆中,杂合子Dd占2/3。任务二1.提示:Y、y两种雄配子的数目是相等的;但是由于雄配子要多于雌配子,所以雄配子Y要远多于雌配子Y。2.提示:①和②均为Yy,表现为黄色子叶;③为yy,表现为绿色子叶。3.提示:F2中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比例分别是1/2和1/2;F2的黄色子叶豌豆中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比例分别是1/3和2/3。任务三1.(1)提示:正确。纯合子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相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发育成的个体一定是纯合子。(2)提示:错误。显性纯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全为杂合子。(3)提示:错误。杂合子自交,后代中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各占1/2。2.提示:不会。因为满足孟德尔实验的条件之一是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即任何一个雄配子(或雌配子)与任何一个雌配子(或雄配子)的结合机会均相等,这样才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过程评价单】1.解析: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A正确;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属于假说内容,B错误;孟德尔认为生物体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C正确;孟德尔认为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D正确。答案:B2.解析:等位基因分离发生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即①②过程,A正确;Aa能产生数目相等的配子,即雄配子中A∶a=1∶1,雌配子中A∶a=1∶1,但产生的雄配子数远多于雌配子数,B错误;③表示受精作用,雌雄配子随机结合,C正确;子代中AA∶Aa=1∶2,Aa占的比例为2/3,D正确。答案:B3.解析:两个杂合子杂交,其后代不一定是杂合子,如Aa×Aa,后代有1/4AA、1/4aa,即有1/2是纯合子。答案:B高效课堂·实践运用1.解析: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所以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C正确。答案:C2.解析:自交是指植物中自花受粉和同株异花受粉,玉米雄花的花粉落在同一植株雌花的柱头上属于自交,A正确;兔的白毛和黑毛属于相对性状,但狗的长毛和卷毛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去雄是指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C错误;红花和白花杂交后代同时出现红花和白花,不能判断性状的显隐性,故无法说明红花为杂合子,D错误。答案:A3.解析: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要足够多,这样可以避免偶然性,①正确;F1形成的D、d两种配子比例为1∶1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分别有两种且出现的概率为1/2,后代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②正确;雌、雄配子数量可以不相等,只要满足雌雄配子均有两种,每种概率均为1/2即可,③错误;F2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存活率相等,这样三种不同遗传因子组成才能出现1∶2∶1的比例,后代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④正确。答案:B4.解析: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猫的蓝眼和白毛、棉花的细绒和长绒、兔的身高和体重均不属于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豌豆花位置的腋生和顶生属于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属于相对性状。答案:D5.解析:如图是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的图解,其中①为去雄过程,②为人工异花传粉过程。人工异花传粉过程为去雄→套上纸袋→传粉→套上纸袋。(1)在豌豆杂交实验中,父本矮茎植株,是提供花粉的植株,母本即高茎植株,是接受花粉的植株。(2)根据图示可知,操作①是去雄,此项处理必须在豌豆花粉未成熟时进行。(3)操作②是传粉,处理后必须对母本的雌蕊进行套袋处理,防止其他豌豆花粉的干扰。(4)在当年母本植株上所结出的种子为子一代,其遗传因子组成为Dd,若将其种下去,则长成的植株表现为高茎。答案:(1)矮茎豌豆 (2)去雄 (3)传粉 套袋处理(4)Dd 高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第1课时豌豆杂交实验过程及解释学案.docx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第1课时豌豆杂交实验过程及解释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