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次北固山下壹次北固山下新课导入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学习目标2.背诵并默写全诗。1.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作者介绍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其诗流传不多。有文献记载:“湾词翰早著,为天下所称最者不过一二。”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代表作有诗歌《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等。作者背景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号称“天下第一江山”。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诗。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是写乡愁的。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炼字意象情感表现手法首联借景点题,“客路”“行舟”暗含旅途奔波之意,又与尾联呼应,”青山“”绿水“写旅途之景秀丽。作用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请小组合作讨论,并请小组代表回答,回答正确,可随机抽取一项奖励:1、颔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请联系诗句解析。3、如果让你炼字,你会练哪几个字,为什么?炼字表现手法提问转移一次语文课点名抽背3名同学一次免语文背诵一次免抽查语文作业一次语文课自由选同桌一次全班听写一次壮丽的大江行船图描绘了春潮涌来、江水上涨时,两岸变得更加开阔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恢宏阔大的境界。笔直高挂之意,准确写出了风顺时白帆的形态。“风正一帆悬”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等的大景表现出来了。链接中考(黔东南州中考)请你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淮安中考)请体会“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炼字意象情感表现手法拟人:“生”“入”二字将“日”“春”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自然变化。“日”“春“象征着新生美好事物,颈联借描绘的景象,寄寓了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不可阻挡的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尤其是春节将至,而诗人远在他乡,思乡之情是不是更甚呢?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赏析】紧承前三联而来,遥应首联,直接抒情,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炼字意象情感作用鸿雁传书的历史故事抓字眼明诗意再读诗歌,说一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归雁你觉得诗中那些字用得好?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阔”字写出了水面的广阔无垠,突出了潮水的平,同时写出了作者的豁达心胸;“悬”字一方面写出了船帆高高挂起的样子,与风正呼应,一方面给人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感觉。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生”“入”运用拟人手法,诗人把“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用“生”和“入”突出江南春来早的特征,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感,表达出诗人滞留异地的思乡之情。抓字眼明诗意拓展 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句,尤其要注意加点字的分析。“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 哲理: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人应对生活乐观、积极向上。拓展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次北固山下》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哪一句最能突出表达这一情感?示例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中国古代就有“鸿雁传书”的说法,从“乡书、归雁”可看出这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在通过归雁传书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示例2:“江春入旧年”.临近春节,一家人要团聚共度佳节,此时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在通过归雁传书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拓展:2.从这首诗中你可以看出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句诗可以看出?心情:淡淡的乡思愁绪。“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合作探讨1.诗中描写了什么地方的什么时节的景物?有哪些景物?表现出什么特点?长江地区;早春时节;青山、绿水、江潮、船帆、海日、景物:特点:开阔、秀丽江春说说这首诗中你喜欢的诗句,哪里吸引你?想一想诗人为什么突然想寄一封家书呢?由于诗人多年漂泊在南方,新年将到,正是家人团聚的时刻,而诗人不得归家,只能将对家乡的思念寄托给北归的大雁带到家乡洛阳,抒发诗人的思乡之情。诗歌总结这首诗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中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2.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开篇点题,首先写“客路”,然后写“行舟”,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B.颔联写所见景色,江水浩渺,两岸开阔,风帆高悬,舟行平顺,令人心情昂扬。C.颈联中“生”和“入”二字化静为动,写出了红日西沉,春色渐残的江南美景。D.尾联遥应首联,写故乡遥遥,书信难达,作者借鸿雁传书寄托思乡之愁。CC项“红日西沉,春色渐残的江南美景”的表述有误,颈联描写的是红日初升的江南冬末春初之景。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3、完成课后练习2、理解其大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