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学情评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某老旧小区经过改造,道路变得平坦宽阔,还增添了智能健身设施,居民生活更加便捷舒适。这表明社会生活 ( )A.满足少数人需求 B.具有公共性C.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D.与居民无关2. 国庆节期间,小明和父母到秦皇岛旅游,看到每位秦皇岛人都在为自己的城市发展努力,心中的责任感油然升起,在吃海鲜时还和大家一起大声歌唱祖国。小明在这次旅游中能收获到 ( )①学习成绩的提升 ②性格发生大变化③积极的生活态度 ④丰富的生活感受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 以下场景中涉及的社会关系与“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所体现的类型相一致的有 ( )①小强和家人周末一起去郊游②小北和邻居小朋友一起学习③老师为小杰讲解学习难题④小敏在医院中照顾生病的奶奶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 观察下图,说法正确的有 ( )①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②个人应为社会发展创造财富③社会的发展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④个人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 依据下面图示,小北推断出如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B.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立的C.个人是社会结构中的基本单元D.复杂的社会关系有利于个人成长6. 某公司推行新的绩效考核制度,老员工刘某起初对新制度不满,觉得工作压力增加,但在与领导多次沟通以及观察新制度下表现优秀的同事后,他逐渐理解并适应了新制度,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新的工作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关于刘某的行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他适应新制度只是为了迎合领导,并非真正接受社会化②他与领导沟通并观察同事是在学习社会行为规范,适应职场变化③他学习新工作技能是在提升生活技能,增强职场竞争力④他从抵触到适应新制度体现了他在社会化过程中的自我调整和成长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莲池区瑞兴路上有车亏电,需要帮助,我得赶紧过去。”崔敬辉是河北省保定市的一名出租车司机,也是一名公益救援员。这已经是他当天救援的第三辆车。据此回答7、8题。7. 这些年来,崔敬辉免费救援各类故障车辆超5 000辆。当记者问及为什么坚持做这件事时,崔敬辉笑着说:“只是搭把手的事儿。搭把手,很温暖。”崔敬辉的行为属于 ( )①倾力奉献社会的亲社会行为 ②孝亲敬长的表现③服务社会、关心社会的表现 ④平等待人的表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 从个人角度出发,崔敬辉的行为有利于 ( )①促进社会和谐 ②提高国家的声誉③实现人生价值 ④获得他人的认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 下面是洋洋和妈妈的对话,下列选项能够全面反映对话内容的是 ( )洋洋:我可以利用手机“云游”线上博物馆,在家穿越古今,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妈妈:我通过医院官方网站,完成了线上预约体检,解决了来回奔波的烦恼。A.网络有利也有弊,要理性参与网络生活B.网络打破了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C.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和便利D.网络已成为众多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10. 中国政府网联合网络平台,连续9年开展“我向总理说句话”网民建言征集活动,收到的网民建言数量不断增长。下列关于网民参与建言征集活动的正确传导路径是 ( )①为决策科学化贡献力量 ②网民利用网络表达建议③不断促进民主政治进步 ④政府开通建言献策渠道A.①→④→③→② B.②→④→③→①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11. 下面漫画警示我们青少年要 ( )A.学会抵制网络信息B.学会辨析网络信息C.自觉抵制人工智能D.营造清朗网络空间12. 几位同学分享了自己用网络做过的事情,为此概括一个共同的主题,恰当的是 ( )小东 我通过“区长邮箱”为文明城市建设提出建议小强 我曾积极举报网络上诋毁英雄烈士名誉的言论小峰 我在网上帮忙转发过寻找走失老人的消息小芸 我通过网络对开展诚信考试的倡议进行了响应A.让谣言止于智者 B.网络改变了社会C.遵守网络的规则 D.传播网络正能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6分)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河北省某中学开展关于“走进社会生活,做合格社会公民”的主题教育活动。【活动一:众说纷纭——了解社会】活动中,同学们围绕“社会生活的特点”展开讨论,以下是两位同学的观点。甲同学:现在,我们“吃”得比以前更好、更有营养;“穿”得比以前更美、更有个性;“住”得比以前更宽敞、更舒心;“行”得比以前更快捷、更方便;“用”得比以前更多、更讲究。乙同学:每到假期,人们纷纷走出家门,领略祖国的秀丽山水,体验民俗文化,进行运动健身,尝试新的消费体验……(1)上述两位同学的观点,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哪些特点?(2分)【活动二:赏析名言——领悟道理】名言1 名言2 名言3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2)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以上名言共同蕴含的道理。(2分)【活动三:体验角色——感受社会】我的身份 社会关系对象 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 启示________ 我的父母 __________ ⑤学生 我的老师 业缘关系________ 同小区的居民 __________(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上表格。(6分)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下面是初中生小胡给自己制订的微公益活动计划。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 注意事项课余时间 在校图书馆打扫卫生、整理书籍 合理安排时间,不影响上课双休日 在公园、街道等公共场所开展手工作品义卖活动 活动结束后,及时清理垃圾节假日 到孤儿院和孩子们一起开展联谊活动 提前预约时间寒暑假 在小区进行垃圾分类宣传 设计新颖的宣传形式(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小胡参加微公益活动的看法。 (8分)(2)我们应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4分)(3)请你列举两个自己参与的亲社会行为的事例。(要区别于上面材料中的示例,2分)15.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12分) 学校八年级(1)班围绕“网络生活新空间”开展了一次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分享感受】第一小组的同学们分享了对于网络生活的直观感受。“打开导航软件,出行路线一目了然,甚至软件还能实时分析路况、预估出行时间;在电商平台上选购衣服,通过线上试衣功能,可以直观看到衣服搭配是否合适;足不出户便可“云游”博物馆、欣赏珍贵文物;坐在家里也可以向“政府留言板”反映小区的问题,看到政府及时的回复,感叹民意渠道的畅通……这些都让我们深深感受到网络点亮美好生活!”(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网络点亮美好生活”的理解。(4分)【调研数据】第二小组的同学们展示了《青少年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2024)》的相关数据。青少年网络风险主要问题的认识情况(2)上述图示说明了什么?(4分)【撰写指南】同学们计划编制一份《网络素养养成指南》。网络素养养成指南 网络素养,是指个体在使用网络时具有的网络安全意识、文明素养、行为习惯和防护技能等。因此,网络素养养成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网络安全有常识: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自觉维护国家安全;不泄露个人信息。 ②网络发言要文明: ③网络沉迷能预防: ④网络事件理性看:全面、辩证、客观地看待网络事件,不信谣、不传谣,保持理性。(3)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补充完善以上内容。(4分)答案1. C 2. D 3. B 4. A 5. A 6. C 7. B 8. D 9. C 10. D 11. B 12. D13. (1)①社会生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②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2分)(2)①我们要养成亲社会行为。②人是社会的人,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变化,积极融入社会。(2分)(3)①孩子(子女)(1分) ②血缘关系(1分) ③邻居(1分) ④地缘关系(1分) ⑤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2分)14. (1)我认为小胡积极参加微公益活动的行为值得点赞,今后我要多向他学习。(2分)①参加公益活动,有利于培养亲社会行为,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②通过制订活动计划,可以锻炼自己的计划、组织和协调能力,培养自立的品质。③参加公益活动,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丰富人生经历。(6分)(2)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变化发展;了解风俗习惯,遵守社会公德,积极融入社会生活;热心帮助他人,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4分)(3)示例:公交车上给孕妇、老人让座;义务植树;到博物馆当志愿讲解员;当小交警指挥交通;给灾区的孩子募集衣服、学习用具等;清除街头小广告;等等。(任意两种即可,2分)15. (1)①网络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借助网络,不用舟车劳顿,我们就可以便捷地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如利用网络进行电商购物、线上文化体验、导航,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便利和美好。②网络改进了社会治理方式。网络畅通人们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有助于人们表达诉求,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所以网络点亮美好生活。(每点2分,共4分)(2)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衍生了一些社会问题。比如沉迷网络、宣扬不良价值观、网络欺凌、网络诈骗、个人信息泄露等,需要引起重视。(4分)(3)②恪守道德、遵守法律,使用文明用语,尊重他人,不恶意攻击、辱骂他人,不传播不良信息。(2分)③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学会筛选网络信息,明确上网目的,培养多种兴趣爱好,提高自律能力。(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