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期中学情评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2024开学第一课》以“可爱的中国”为主题,带观众穿越时空,从甲骨文到人工智能,从雪豹栖息地到月球表面,全方位展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壮美图景。跟随古文字学专家破解甲骨文之谜,与生态学者一同守护自然奇迹,聆听探月科学家的太空畅想,感受奥运冠军的拼搏精神。节目旨在帮助学生 ( )①获得物质支持 ②感受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③受到老师表扬 ④为祖国的伟大成就感到自豪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 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立的,下列介绍自己的方式恰当的是 ( )①未曾谋面的亲戚:阿姨您好,我是××班的学生小东②爸爸的同事:叔叔您好,我是您同事××的儿子小强③公交车司机:阿姨您好,我是××班的班长小刚④邻居:叔叔您好,我是××小区××栋的住户小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 下列选项能概括以下对话内容的是 ( )A.服务社会,投身于社会实践B.关心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C.融入社会,致力于他人认可D.了解社会,理性参与网络生活4. 几名同学围绕使用网络的情况进行了以下交流:小军:我在网上学一些新的技能,如视频剪辑。小梅:我经常上网查阅一些学习资料和新闻。小丽:我上网更多的是和远方的朋友聊天。从以上同学的交流中可以看出 ( )①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②网络可以满足我们的所有需求③网络促进人际交往 ④网络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 下列行为与故事主题相符的有 ( ) 许衡做官之前,一年夏天外出,因天热口渴难耐,刚好道旁有棵梨树,众人争相摘梨解渴,唯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他为何不摘,他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有人劝解道:“乱世之时,这梨是没有主人的。”许衡正色道:“梨无主人,难道我心中也无主吗?”①晚自习时老师不在,同学们遵守纪律②线上学习时,小亮要依靠妈妈监督③去公园游玩时,小青自觉排队买票④为了拿到奖励,小敏坚持阅读打卡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6. 下面四幅漫画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A.言行体现修养,文明彰显魅力B.学会欣赏美好,培养高尚品德C.践行节约理念,共建美好社会D.倡导轻声细语,建设静音景区7. 市民高女士去某银行应聘,被告知无法被录用,原因是征信系统显示她拖欠担保公司6万元债务拒不归还,是失信被执行人。此事昭示中学生 ( )①诚信是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②不断完善和加强失信惩戒机制③运用诚信智慧,保护个人隐私④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应该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下列能概括此意的古语是 ( )A.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C.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9. 近年来,校园霸凌事件不断发生,不少未成年人依仗自己是“未成年人”的身份为所欲为。有媒体发声:年龄不应是违法犯罪的挡箭牌。从法律角度看,这要求我们青少年 ( )A.坚持完善各项制度,减少校园霸凌B.知书达理、明礼崇德,与人为善C.严惩校园霸凌者,维护校园安定D.主动学法、用法,自觉遵纪守法1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下列行为直接体现这一要求的是 ( )①定期到聋哑学校献爱心②未满16周岁不骑电动自行车③观看“天宫课堂”直播④法治副校长作法治报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一项调研显示,半数受访者本人或身边的人曾遭遇疑似AI诈骗,七成大学生对AI诈骗感到恐慌。据此回答11、12题。11. 下列关于防范AI诈骗的讨论中,你赞同的是 ( )A.小张:大家要增强反诈意识,注意保护个人信息B.小李:AI诈骗的方式层出不穷,根本无从防范C.小刘:国家应立法禁止所有AI换脸技术的使用D.小王:为了避免遭遇AI诈骗,我们要远离网络12. 当遭遇AI诈骗时,我们可以寻求的法律救济是 ( )A.到公证处进行公证B.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C.请求老师和家长的帮助D.到法律援助中心请求援助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6分)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材料二 校园欺凌没有赢家!校园欺凌不仅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给孩子的心灵成长带来一定伤害。被欺凌者的身心会受到损害,欺凌者可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1)观察材料一中的图片,在校园暴力的施暴原因中,主要原因是什么?据此,为避免校园暴力,应提高学生哪些道德素质?(4分)(2)结合材料进行思考,为“预防欺凌、面对欺凌”提出一些措施。(6分)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近几年,各地掀起了“研学游”热潮。同学们通过探索身边的博物馆,体验家乡的非遗文化,寻找身边的自然密码,实现寓学于行,寓学于游。材料一 学校八年级(2)班的同学们就家乡的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生态地理设计了以下三条研学路线。路线1 传统文化研学 路线2 红色文化研学 路线3 生态地理研学品尝传统小吃,学习地方戏曲,学习传统技艺…… 参观革命遗址、军事博物馆、烈士纪念馆…… 游览森林公园,了解当地生态资源;参观现代农场……(1)请你选择一条路线,介绍你推荐的打卡点。(不少于2个)并说明我们要积极参与“研学游”的依据。(4分)材料二 研学活动前,同学们借助网络交流工具,将文字图片上传至共享空间,以便随时随地交流;借助网络搜索工具,查找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搜集革命烈士英勇斗争的故事;借助网络绘图工具,设计游览路线图……(2)根据上述准备活动,你感受到了什么?(4分)(3)为保障研学活动安全、高效进行,在活动中和活动后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4分)15.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14分) 某班以研究性学习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并制订活动方案。崇礼组、和谐组、法治组分别开展了以下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相应任务。【崇礼组】“文明有礼、崇德向善”活动崇礼组用一周时间观察记录本校学生的行为。小组同学发现:部分学生有顶撞父母、顶撞老师、乱扔垃圾、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不规范着装等不文明行为。于是,崇礼组发出如下倡议。亲爱的同学们:文明有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道德素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为形成“文明有礼、崇德向善”的良好校风,我们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① ② 崇礼组2025年××月××日(1)请你补充倡议的内容。(4分)【和谐组】“维护交通秩序,方便你我他”活动活动前,主动与所在地区交警大队联系,争取支持。活动中,按时到达辖区主要交通路口,协助交警指挥车辆和行人,对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人进行劝阻。活动后,整理此次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将建议反馈给交警大队。(2)在全程参与和谐组的活动后,请运用社会秩序与社会规则的相关知识,谈谈你的收获。(4分)【法治组】“法治伴我行,青春更精彩”活动小组同学准备开展一次法治宣传活动,于是拟写了以下活动方案。活动主题 法治伴我行,青春更精彩活动目的活动内容注意事项(3)请你将上述方案的内容补充完整。(6分)答案1. C 2. C 3. B 4. A 5. B 6. A 7. B 8. D 9. D 10. D 11. A 12. B13. (1)主要原因:同学矛盾。(1分)素质:尊重他人、文明有礼、友善待人、宽容他人、换位思考。(3分)(2)①不做欺凌者,增强规则意识,严于律己,自觉遵守校园规则,坚定地维护校园规则。②不做欺凌者,树立法治意识,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以法律为行为准则。敬畏和信仰法律,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可逾越的观念,意识到非法伤人的行为有可能构成犯罪,不做伤害他人身心健康的行为。(3分)③不做受害者,树立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不采用过激的方式解决矛盾。及时寻求帮助,告诉父母或者老师,寻找解决的方法。④不做受害者,懂得解决问题靠法,学会用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通过法律途径、运用法律武器加以解决,可以拨打110电话报警求助,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3分)14. (1)示例:我选择路线1传统文化研学。推荐的打卡点有:①地方博物馆,能够了解本地历史和文化瑰宝。②本地非遗文化传承基地(如传统手工艺工作坊),可以亲身体验和学习传统技艺。(2分)依据:①青少年阶段是人的社会化思维形成的重要时期,我们应该养成亲社会行为。②亲社会行为促进个人成长,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答出任意一点即可,2分)(2)①借助网络,我们可以便捷地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从而大大节约成本,提高效率。②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使人际交往更加方便快捷。(4分)(3)示例:①活动中,将学生分组,并分配角色,如记录员、安全员、联络员等;确保学生始终在教师或导游视线范围内,并加强安全教育。②活动后,及时进行总结和反馈,整理收集到的资料,撰写活动报告,分享经历和收获,进一步巩固学习内容。(4分)15. (1)示例:①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增强文明有礼意识,知礼仪、有礼貌、讲文明,营造良好社会风尚。②做文明有礼的人,要言谈文明、举止端庄。③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答出两点即可,4分)(2)①社会秩序离不开社会规则的维系。②社会规则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③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答出两点即可,4分)(3)示例:①弘扬法治精神,提升法治素养。②举办法治讲座。③确保活动安全有序进行,做好安全预案和应急措施。(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