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5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适应性测试地理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锡尔河沿岸是哈萨克斯坦重要的棉花基地。咸海原为世界第四大湖,现已大部分干涸,濒临消失的危险。下图为中亚地形图和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锡尔河沿岸成为哈萨克斯坦重要棉花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水源充足 B.光照充足 C.降水丰富 D.土壤肥沃2.咸海即将消失的人为原因是( )A.冰川融水补给减少 B.全球变暖,蒸发加剧C.农业灌溉用水增加 D.气候干旱,降水量少鄂伦春族人被称为“使用驯鹿的人(打猎人)”和“山岭上的人”,他们没有固定住所,“撮罗子”是他们的传统民居。左图为“东北地区鄂伦春民族分布示意图”,右图为“撮罗子”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鄂伦春族人所在的山岭是( )A.乌鞘岭 B.秦岭 C.南岭 D.大兴安岭4.鄂伦春族人搭建“撮罗子”的材料主要是( )A.石材 B.木材 C.钢材 D.砖材5.“撮罗子”搭造成锥体状,主要是防御( )A.沙尘暴 B.干旱 C.积雪 D.洪涝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0分)6.溯文明起源,掀发展新篇。黄河“几”字弯地区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河南省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进行了以“大河新篇——还看‘几’字弯”为主题的探究活动。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变害为利润泽一方】库布齐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位于黄河“几”字弯里的黄河南岸,沙漠生态环境直接关系黄河生态保护,过去当地居民以放牧、垦荒为主,造成沙漠面积不断扩大。近年来,人们在凌汛期将河水引入库布齐沙漠腹地,建立沙漠水生态,人们养起了鱼虾蟹和鸭子,“牧民”变“渔民”。在沙漠边缘,通过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生态工程,建设了锁边林带,建成沿黄生态廊道,有效阻止了库布齐沙漠向北扩张,使排入黄河的泥沙量大大减少。(1)结合材料,说一说当地土地荒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有哪些?(2分)(2)根据材料,说一说为维护黄河“几”字弯地区生态环境采取的措施有哪些?(2分)【煤炭之都助力产业发展】黄河“几”字弯地区被誉为中国腹地的“乌金三角”。山西省大同市煤炭资源丰富,在长时期、大规模的煤炭开采中,形成了1687平方千米的采煤況陷区,致使大量土地闲置,农民增收困难。依托国家对新能源发展给予的政策支持,该市瞄准清洁能源日益增长的需求,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在采煤区沉陷区内建设光伏电站基地,基地建设采用“林光互补”模式,即在光伏板间及板下栽植经济灌木。截至2020年,大同共建成72座村级光伏电站,惠及745个贫困村,6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图3示意山西省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3)简述山西大同发展光伏发电的有利条件。(3分)(4)分析大同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采用“林光互补”模式带来的积极影响。(3分)7.拉布拉多半岛为海拔300米—900米的低矮高原,地表长时间被冰雪覆盖。下图是拉布拉多半岛河流、湖泊及聚落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各题。(1)简述拉布拉多半岛地势特征并说明判断理由。(2分)(2)从当地纬度位置和气候情况推测当地居民传统服饰特点。(4分)(3)描述拉布拉多半岛的聚落分布特征并解释原因。(4分)2025年5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适应性测试地理评分标准1A 2C 3D 4B 5C6.(1)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垦荒;自然原因:当地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全年降水较少。(2)构建沙漠水生态发展渔业;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建设锁边林带,建设沿黄生态廊道。(3)太阳能资源丰富:清洁能源市场需求大,闲置土地多,国家政策支持等。(4)林下栽种经济林木,可改善和恢复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经济林木助力农民增产增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为当地人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太阳能为清洁能源,有利于改善大气环境。7.(1)地势特征:中部高,四周低;理由:河流由中部流向四周。(2)拉布拉多半岛主要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北部为寒带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气温季节变化大。当地居民为适应寒冷漫长的冬季,传统服饰多为厚实、皮毛制品为主。(评分要点:答出主要位于中纬度地区1分,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1分,冬季漫长寒冷,夏季温暖短促得1分,最后毛皮厚实衣服1分)(3)聚落分布特征:分布不均匀(1分),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1分);原因:地形平坦(1分),交通便利(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