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第二课时 珍惜师生情谊导入思考:结合视频,请谈你对师生关系的看法。观看视频——《是老师,是学生》让我们一起走进师生交往的世界!导入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照亮别人燃烧自己;也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更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思考:到底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们又该如何与老师交往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师生交往的世界!总议题:珍惜师生情谊子议题1:教学相长子议题2:亦师亦友议题一:教学相长分享你与老师相处的场景...思考1:结合各位同学的分享与上面的图片,思考老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彼此尊重、教学相长、携手共进。议题一:教学相长尊重老师的表现见到老师打招呼、问好;上课认真做听讲;老师同我们谈话时,认真倾听;上下课,起立向老师致敬……思考2:为什么要尊重老师?老师是我们敬重的长辈,教会我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值得我们尊重。议题一:教学相长议题感悟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什么?彼此尊重、教学相长、携手共进,是师生交往理想而美好的状态。2.为什么要尊重老师?老师是我们敬重的长辈,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也是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议题二:亦师亦友议学活动1——“我”与老师的交往在老师嗓子哑的时候,嘲笑老师是公鸭嗓;直呼老师的名字;给老师起绰号;在老师进行教育时顶嘴;在课堂上窃窃私语;背后说老师坏话……思考3:结合生活经验,分析这些做法合适吗 不合适。应该主动理解、关心老师。议题二:亦师亦友议学活动1——“我”与老师的交往孔子尊师: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然而他仍十分尊重老师。他曾拜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等人为师,虚心向他们请教问题。孔子对老师的尊重体现在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老师教导的认真践行上。他一生都在传播和弘扬从老师那里学到的思想和学问,成为后世尊师重道的典范。鲁迅怀念藤野先生: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藤野先生是他的解剖学老师。藤野先生治学严谨,对鲁迅关怀备至,不仅在学业上给予他帮助,还关心他在日本的生活。鲁迅回国后,一直怀念着藤野先生,将他的照片挂在寓所的墙上,激励自己努力工作。他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深情地回忆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点点滴滴,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和敬意。思考4:结合上述故事,分享你的尊师故事,并思考应该如何尊重老师?要真诚接受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发自内心地尊重老师。议题二:亦师亦友3.接受老师的引导和指导的原因及措施?原因:我们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教导。措施:真诚接受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发自内心地尊重老师,善于从老师的教会中汲取成长的营养,以勤学好问、积极主动的态度与老师交流。议题感悟议题二:亦师亦友困惑一你喜欢文学创作,经常拿自己写的小说请语文老师指导,得到了语文老师的表扬,但上数学课时偷偷在下面写小说,被数学老师狠狠的批评了一顿,还没收了你写的小说……议学活动2——解决困惑团议题二:亦师亦友思考5:(1)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对老师的批评或表扬的理解。(2)若是不小心和老师发生矛盾,该如何处理。(1)对待老师的表扬,我们要不骄傲、不自满,再接再厉。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2)与老师发生矛盾,我们要寻求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议题二:亦师亦友4.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的原因及措施?原因:(1)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2)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帮助我们反省自己、完善自我。措施:(1)对待老师的表扬,我们应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争取做得更好。(2)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议题感悟议题二:亦师亦友5.如何处理与老师之间的矛盾?(1)自我反思,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2)相信善意,多些理解和宽容;(3)坦诚相待,注意沟通方式;(4)求同存异,尊重关心。议题感悟议题二:亦师亦友议学活动2——解决困惑团小活动:教师模仿秀模仿我们班的某科老师,用最能体现老师风格特点的动作、语言、表情等,请同学上台表演,大家一起猜是哪位老师。(注意:不能说出该老师姓名和所教学科。)思考6:结合各位同学的模范和你的观察,思考为什么会有风格不同的老师。年龄、专业、阅历、性格等方面存在差异。议题二:亦师亦友议学活动2——解决困惑团困惑二在上初中的小丁,最喜欢的老师是她班的语文老师,上课的时候总是会讲一些生活中发生的小故事,非常幽默,因此她上语文课总是津津有味的,做作业也很积极,语文成绩也非常好,总是得到表扬;可是她非常不喜欢数学老师,数学老师会在课上让她回答问题或者演示做题,久而久之她就更加讨厌数学了,数学成绩直线下降……尊重并适应不同风格的老师。思考7:结合小丁的故事想一想,我们应该如何面对风格不同的老师?议题二:亦师亦友6.老师呈现出不同风格的原因以及我们对此应持怎样的正确态度?原因:由于年龄、专业、阅历、性格等差异,每位老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有所不同。正确态度:不同风格的老师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议题感悟议题二:亦师亦友思考8:1.你期望和老师成为朋友吗?2.如果要和老师成为朋友,你要怎么做?(至少说出三条做法)议学活动3——小组讨论活动规则: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前面的所学以及自己的经验,共同讨论下面思考题,并选出发言代表,限时3分钟。议题二:亦师亦友议题感悟7.如何珍惜师生情谊?(1)主动理解、关心老师;(2)真诚接受老师的引领和指导;(3)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4)尊重并适应不同风格的老师。历年真题1.对漫画中的师生交往解读正确的是( )A.教学相长B.为人师表C.桃李满门D.循循善诱A历年真题1.【解析】考查点:师生交往。解题思路:A:从漫画中师生之间的教与学是“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可知:一方面,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另一方面,我们与老师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教”。这反映的是教学相长的师生交往,故A符合题意。BCD:题文中未体现教师为人师表、桃李满门、循循善诱的观点,故B、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历年真题2.影片《老师·好》中说道:“原来那个管你最严的老师,爱你最深。就算所有人都放弃了你,那个愿意批评你的老师,是在你跌落进悬崖时依然拼了命抓住你双手的人。”这说明( )A.那个最严厉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B.好老师应该包容学生的所有错误C.要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D.做新时代的学生,要与老师平起平坐C历年真题2.【解析】考查点:正确认识老师的批评。解题思路:A:说法太绝对;B:“所有错误”是不对的,宽容也要讲原则;C:“那个愿意批评你的老师,是在你跌落进悬崖时依然拼了命抓住你双手的人”这说明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故C符合题意;D:老师与学生应互相尊重,但不是平起平坐。历年真题3.古人云:“教学相长。”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 、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 。下列学生的做法中很好地体现这一关系的是 ( )①只接受教师的表扬,不接受教师的批评②真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③与老师分享自己学习感受和学习成果④出于保护个人隐私的考虑,在朋友圈中屏蔽老师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C历年真题3.【解析】考查点:教学相长。分析可知 ,②③体现了“教学相长”,符合题意;①错误,这是不能正确对待老师批评的表现;④错误,这是不能与老师正常交往的表现 。故选 C。历年真题4. 王老师在上《小橘灯》一课时 ,有个学生站起来问:“王老师 ,您说文中那只做小橘灯的橘碗有没有破? ”王老师首先表扬了这位同学的观察力,然后连忙又将原文看了一遍。这么一看,倒让王老师发现了问题,那只完整的橘碗说不定是冰心老奶奶的笔误。他想,在一个橘子一端削去一小段皮,再把橘瓣一瓣瓣地从小口中挖出来 ,那碗能不破吗?于是,王老师断言冰心搞错了,有的同学听了他的分析还不住地点头。可有几个学生坚持那橘碗是可以不破的。第二天 ,王老师去上课 ,看见同学们把手都放在背后,眼里带着丝丝笑意。 不知谁喊了一声:“一、二、三……”他的眼前顿时金灿灿的一片,每个同学的手中都高举着一只完整的橘碗。他一下怔住了 ,教室里发出善意的笑声。(1)你能从短文中感受到怎样的师生关系?(2) 上述短文告诉我们该如何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历年真题4.【解析】(1)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彼此尊重、教学相长、携手共进的师生关系。(两种说法皆可,答对得2分)(2)①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 ,主动参与 、勤学好问的态度有助于我们与老师相互交流。②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既是对老师的积极反馈,也是师生共同学习的新资源。③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成果,可以促进师生共同进步。(每点2分,共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