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第二课时 敬畏生命导入思考:观看视频,分享大家的感受。生命是脆弱的,要敬畏生命导入思考:观察图片,分析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敬畏生命清明祭祖 烈士陵园献花 灾难祈福总议题:敬畏生命子议题1:生命至上子议题2:休戚与共思考:结合材料,说明上述材料对大家有何启示?议题一:生命至上明天与意外,哪一个先到?1 月 7 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 6.8 级地震。地震造成日喀则市 7 个县 20 万人不同程度受灾,死亡 126 人,倒塌房屋 2.69 万间,损坏房屋 21.5 万间。3 月 28 日,缅甸曼德勒市发生 7.9 级地震。这座以古老佛塔闻名的城市瞬间陷入混乱,砖木结构的房屋大量倒塌,华人聚居区受损严重。5 月 7 日起,印巴在克什米尔及边境多地冲突升级。印度发动 “朱砂行动”,截至目前,已致巴方50余人死亡,双方经济损失巨大。思考:结合材料,说明上述材料对大家有何启示?(1)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议题一:生命至上2025 年,7.9 级地震重创缅甸曼德勒市。一处倒塌的校舍废墟下,一名腿被重物压住的小女孩,用微弱声音安慰救援人员:“叔叔阿姨别担心,我会乖乖等你们。”尽管满脸苍白,眼神却透着坚毅。最终,在众人努力下,她成功获救,以乐观诠释生命的坚强。思考:生命是怎样的?(2)生命是坚强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议题一:生命至上议题感悟1.为什么要敬畏生命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意外时,我们会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艰难;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时,我们又会体悟到生命的坚强、崇高和神圣。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议题一:生命至上材料一 我国通过立法保护公民和动物的生命权。材料二 跨越 25 年的两次救援命运交织的生命奇迹:1999 年,湖南益阳 6 岁的徐灿在村口池塘边玩耍时不慎落水,46 岁的唐克明听到呼救后跳入水中将她救起。2024 年 7 月 ,31 岁的徐灿驾车不慎坠入同一池塘,71 岁的唐克明抄起铁锤砸窗,再次将她成功救出。议题二:休戚与共材料三 2025 年 1 月 7 日 ,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 6.8 级地震,房屋垮塌,百姓被困。地震发生后,武警部队迅速响应,截至当日 12 时 30 分,389 名官兵携 210 件(套)救援器材,赶赴长所、措果、曲洛乡等地救援。国家多部门协调青海、四川等援助 2000 套救灾板房,日喀则成立专项小组推进安置工作。思考:(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别说明了什么?(2)你从以上三则材料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议题二:休戚与共(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别说明了什么?材料一说明要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材料二说明要从珍惜自己的生命走向关爱他人的生命;材料三说明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2)你从以上三则材料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明白了“生命最宝贵”的道理,要学会敬畏生命。议题二:休戚与共议题感悟2.如何敬畏生命(1)敬畏生命,就要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是对我们的生命最好的珍视和善待。(2)敬畏生命,就要关爱他人的生命。“仁者爱人”“推己及人”,要求我们从珍惜自己的生命走向关爱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尊重、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议题二:休戚与共议题感悟2.如何敬畏生命(3)敬畏生命,就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当人民的生命遭遇天灾人祸的威胁时,竭尽全力挽救和保护最广大人民的生命,这是我们对“生命最宝贵”的生动诠释和切实践行。议题二:休戚与共历年真题1.“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这首小诗《鸟》启示我们( )①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与鸟是生命共同体②珍爱生命,主要是珍爱野生动物③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来之不易④敬畏生命,就是要关爱弱小,体味坚强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A1.【解析】考查点:敬畏生命。解题思路:诗中体现了诗人对小鸟生命的敬畏,说明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与鸟是生命共同体,我们要关爱弱小,体味坚强,①④正确。珍爱生命不仅要珍爱野生动物,②错误。材料未体现生命来之不易,③排除。故选 A。历年真题历年真题2.暑假将至,学生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学习防溺水常识和救护方法尤为重要。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 奋不顾身下水救人B. 在河边追逐打闹、推搡他人C. 远离现场,明哲保身D. 学会基本的应急自救、求助、报警方法D2.【解析】考查点:如何敬畏生命。解题思路:学会基本的应急自救、求助、报警方法,有助于在遇到溺水等危险情况时,既能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又能及时帮助他人,是敬畏生命的正确做法,D 正确。A 选项奋不顾身下水救人可能会危及自身生命,也不一定能救助他人,不是正确的做法;B 选项在河边追逐打闹、推搡他人容易引发危险,是不尊重生命安全的行为;C 选项远离现场、明哲保身是对他人生命的漠视,不符合敬畏生命的要求。故选 D。历年真题历年真题3. 2022年 4 月 29 日,湖南长沙市望城区一居民自建房发生倒塌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后,国家主席习近平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不惜代价搜救被困人员,全力救治受伤人员,妥善做好安抚安置等善后工作,同时注意科学施救,防止发生次生灾害。习近平主席的重要指示表明( )①生命是宝贵的,必须重视人的生命②党和国家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③关注自己身体健康,是自私的表现④人的生命是脆弱的,也是可逆的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A3.【解析】考查点:敬畏生命。解题思路:习近平主席在事故发生后作出的重要指示,体现了生命是宝贵的,党和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重视人的生命,尊重和保障人权。①②说法正确。关注自己身体健康是守护生命的表现,不是自私的表现,③说法错误。人的生命是不可逆的,④说法错误。故选 A。历年真题历年真题4.材料:某中学开展 “生命教育周” 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急救培训、参观烈士陵园、绘制 “生命树” 手抄报等。问题:结合材料,说明学校开展生命教育活动对学生 “敬畏生命” 的意义。4.【参考答案】学习自护技能,珍爱自身生命:急救培训能让学生掌握应对危险的方法,增强保护自己的能力,认识到生命需要细心呵护。缅怀先烈,体会生命的价值:参观烈士陵园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生存,更在于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从而敬畏生命的崇高性。实践中深化认知,养成敬畏生命的习惯:绘制 “生命树” 手抄报等活动,帮助学生从情感上认同生命的可贵,将敬畏生命转化为日常行动(如关爱自然、尊重他人)。历年真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