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培英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江门市培英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培英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生物学
一、单项选择题(共40分。1-12每题2分,13-16每题4分)
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体化保护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B. 一体化保护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C. 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有助于协调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关系
D. 运用自生原理可以从根本上达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2.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些诗句描绘了荷塘的生动景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B. 采用五点取样法能精确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
C. 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
D. 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人类活动
3. 为避免航天器在执行载人航天任务时出现微生物污染风险,需要对航天器及洁净的组装车间进行环境微生物检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航天器上存在适应营养物质匮乏等环境的极端微生物
B. 细菌形成菌膜粘附于航天器设备表面产生生物腐蚀
C. 组装车间地面和设备表面采集环境微生物样品
D. 采用平板划线法等分离培养微生物,观察菌落特征
4. 朱鹮是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我国在朱鹮保护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其数量从1981年的7只增加到现在的11000多只。下列保护措施中,不能提高朱鹮环境容纳量的是( )
A. 多种植朱鹮的筑巢树木
B. 增加朱鹮觅食的湿地面积
C. 扩大朱鹮自然保护区的范围
D. 加强对受伤朱鹮个体的救护
5. 科学家采用体外受精技术获得紫羚羊胚胎,并将其移植到长角羚羊体内,使后者成功妊娠并产仔,该工作有助于恢复濒危紫羚羊种群数量。此过程不涉及的操作是( )
A. 超数排卵 B. 精子获能处理
C. 细胞核移植 D. 胚胎培养
6. 某地区蝗虫在秋季产卵后死亡,以卵越冬。某年秋季降温提前,大量蝗虫在产卵前死亡,次年该地区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对蝗虫种群密度下降的合理解释是( )
A. 密度制约因素导致出生率下降
B. 密度制约因素导致死亡率上升
C. 非密度制约因素导致出生率下降
D. 非密度制约因素导致死亡率上升
7. 某稳定生态系统某时刻第一、第二营养级的生物量分别为6g/m2和30g/m2,据此形成上宽下窄的生物量金字塔。该生态系统无有机物的输入与输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能量不能由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一营养级
B. 根据生物体内具有富集效应的金属浓度可辅助判断不同物种所处营养级的高低
C. 流入分解者的有机物中的能量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第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
D. 第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可能小于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8. 在发酵过程中,多个黑曲霉菌体常聚集成团形成菌球体,菌球体大小仅由菌体数量决定。黑曲霉利用糖类发酵产生柠檬酸时需要充足的氧。菌体内铵离子浓度升高时,可解除柠檬酸对其合成途径的反馈抑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相同菌体密度下,菌球体越大柠檬酸产生速率越慢
B. 发酵中期添加一定量的硫酸铵可提高柠檬酸产量
C. 发酵过程中pH下降可抑制大部分细菌的生长
D. 发酵结束后,将过滤所得的固体物质进行干燥即可获得柠檬酸产品
9. 某小组为检测1株粗糙脉孢霉突变株的氨基酸缺陷类型,在相同培养温度和时间的条件下进行实验,结果见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培养条件 实验结果
① 基础培养基 无法生长
② 基础培养基+甲、乙、丙3种氨基酸 正常生长
③ 基础培养基+甲、乙2种氨基酸 无法生长
④ 基础培养基+甲、丙2种氨基酸 正常生长
⑤ 基础培养基+乙、丙2种氨基酸 正常生长
A. 组别①是②③④⑤的对照组
B. 培养温度和时间属于无关变量
C. ①②结果表明,甲、乙、丙3种氨基酸中有该突变株正常生长所必需的氨基酸
D. ①~⑤结果表明,该突变株为氨基酸甲缺陷型
10. 牛雄性胚胎中存在特异性H-Y抗原,可在牛早期胚胎培养液中添加H-Y单克隆抗体,筛选胚胎进行移植,以利用乳腺生物反应器进行生物制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H-Y单克隆抗体由骨髓瘤细胞分泌 B. 应选用原肠胚做雌雄鉴别
C. 鉴别后的雄性胚胎可直接做胚胎移植 D. 用H-Y抗原免疫母牛可获得相应抗体
11. 研究发现,某种芦鹀分布在不同地区的三个种群,因栖息地环境的差异导致声音信号发生分歧。不同芦鹀种群的两个和求偶有关的鸣唱特征,相较于其他鸣唱特征有明显分歧。因此推测和求偶有关的鸣唱特征,在芦鹀的早期物种形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芦鹀的鸣唱声属于物理信息
B. 求偶的鸣唱特征是芦鹀与栖息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C. 芦鹀之间通过鸣唱形成信息流,芦鹀既是信息源又是信息受体
D. 和求偶有关的鸣唱特征的差异,表明这三个芦鹀种群存在生殖隔离
12. 棉蚜是个体微小、肉眼可见的害虫。与不抗棉蚜棉花品种相比,抗棉蚜棉花品种体内某种次生代谢物的含量高,该次生代谢物对棉蚜有一定的毒害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统计棉田不同害虫物种的相对数量时可用目测估计法
B. 棉蚜天敌对棉蚜种群的作用强度与棉蚜种群的密度有关
C. 提高棉花体内该次生代谢物的含量用于防治棉蚜属于化学防治
D. 若用该次生代谢物防治棉蚜,需评估其对棉蚜天敌的影响
13. 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图1能表示在果酒的制作过程中时间因素对酵母菌产生酒精速率(V1)的影响
B. 图2能表示在果醋的制作过程中溶氧量对醋酸菌产生醋酸速率(V2)的影响
C. 图3能表示在利用乳酸菌制泡菜的过程中,泡菜坛内乳酸的变化趋势
D. 图4能表示在一普通密闭锥形瓶中,加入含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溶液的pH随时间的变化
14. 下表是某自然水域不同主要鱼种在不同季节所占质量百分比、栖息位置和食物种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种类 各季节所占质量百分比 栖息位置 主要食物种类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矛尾虾虎鱼 13.19 10.15 10.45 1497 底栖 钩虾、糠虾等
方氏云鲋鱼 12.09 3.08 0 0 近岸底层 海虾、浮游动物
斑尾刺虾虎鱼 0 0 5.00 14.29 近岸底层 幼鱼、小型软体动物
安氏新银鱼 5.49 0 0 16.33 近岸上层 小型鱼虾
A. 研究不同鱼种在不同季节所占质量百分比,有利于指导渔业生产
B. 不同鱼种可栖息于不同水层,体现了该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水域资源
C. 方氏云侧鱼和斑尾刺虾虎鱼的栖息位置相同,两者生态位重叠程度较高
D. 人类的捕捞活动可改变该自然水域的物种丰富度,进而改变群落的演替方向
15. 生猪育种的过程可采用体外受精技术、孤雌生殖(卵不经过受精发育成个体)和孤雄生殖(见下表③)等多种辅助生殖技术。某科研团队为研究不同辅助生殖技术下猪胚胎存活率存在差异的原因,追踪了猪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染色质的空间构象变化(见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操作对象 辅助生殖技术 4细胞胚胎期 桑椹胚 胚胎存活率
MⅡ期卵母细胞 ①体外受精技术 染色质空间构象较快建立 高
②孤雌生殖 染色质特殊区域解体 解体区域部分重建较慢 低
③去核后体外受精 解体区域部分重建更慢 低
A. 体外受精需对卵母细胞和精子分别进行成熟培养和获能处理
B. 与②、③不同,①必须将早期胚胎移植给受体才能获得后代
C. 母源来源的染色质比父源的染色质更容易实现结构的重建
D. 染色质结构重建的速率可能在胚胎成功发育中起关键作用
16. 凡纳滨对虾是华南地区养殖规模最大的对虾种类。放苗1周内虾苗取食藻类和浮游动物,1周后开始投喂人工饵料,1个月后对虾完全取食人工饵料。1个月后虾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见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周后藻类和浮游动物增加,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会减轻
B. 1个月后藻类在虾池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仍处于主要地位
C. 浮游动物摄食藻类、细菌和有机碎屑,属于消费者
D. 异养细菌依赖虾池生态系统中的沉积物提供营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
17. 紫花苜蓿是全世界栽培历史最悠久、利用最广泛的豆科牧草,但易造成家畜鼓胀病。百脉根富含单宁,单宁可与植物蛋白质结合,不引起家畜采食后鼓胀。为培育抗鼓胀病的苜蓿新品种,科研人员利用野生型清水紫花苜蓿和里奥百脉根为材料进行了实践研究。研究主要流程如下图:(注:IOA可抑制植物细胞呼吸第一阶段,R-6G可阻止线粒体的呼吸作用,二者有效抑制不同植物细胞正常代谢的临界浓度不同)
(1)据图可知,本研究主要利用______技术,图中要获得原生质体需要用_______处理原材料。
(2)在实验前需通过预实验来研究R-6G或IOA使原生质体失去再生愈伤组织能力的临界浓度,实验的设计思路是:_______。
(3)图中①过程可使用________作为诱导剂,推测在融合后只有异源融合产物能够存活的原因是______。
(4)图中③过程愈伤组织经过___________形成再生植株,这一过程的原理___________。请谈谈利用此项技术进行育种的优点:_________。
18. 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通过禁止或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大有机肥的应用,对土壤生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某土壤中部分生物类群及食物关系如图所示,三种农业模式土壤生物情况如表所示。
取样深度(cm) 农业模式 生物组分(类) 食物网复杂程度(相对值)
0-10 常规农业 15 1.06
有机农业 19 1.23
无公害农业 17 1.10
10-20 常规农业 13 1.00
有机农业 18 1.11
无公害农业 16 1.07
(1)土壤中的线虫类群丰富,是土壤食物网的关键组分。若捕食性线虫为该土壤中的最高营养级,与食细菌线虫相比,捕食性线虫同化能量的去向不包括___________。 某同学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认为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2)取样深度不同,土壤中生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 由表中数据可知,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最高的农业模式为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
(3)经测定该土壤中捕食性线虫体内的镉含量远远大于其他生物类群,从土壤生物食物关系的角度分析,捕食性线虫体内镉含量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植食性线虫主要危害植物根系,研究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后土壤中植食性线虫的数量减少,依据图中信息分析,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19. 女性怀孕后会合成并分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并且该激素会出现在尿液中。HCG是一种蛋白质,包括α亚基和β亚基。用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单克隆抗体做成的“早早孕诊断试剂盒”,在妊娠第8天就可以诊断是否怀孕。如图表示早早孕诊断试剂盒内部试纸条的构造,其中抗体1是以HCG的β亚基为抗原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抗体2是以HCG的α亚基为抗原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抗体3是针对抗体1的抗体,抗体2和抗体3分别固定在试纸条的检测线(T线)和质控线(C线),抗体1进行了胶体金标记,该标记物可以在T线或C线处显色。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单克隆抗体2制备的过程中,需要反复向小鼠注射________作为抗原,然后从小鼠的脾脏中获取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利用________(写出1种即可)方法与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经选择培养后获得的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_,为了得到能够分泌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需要进行________,最后通过体内或体外培养可以获得该单克隆抗体。
(2)图2表示三位女士的检测结果,其中表示没有怀孕的是________,检测结果无效的是________。出现甲结果的原理是________。
20. 茶园常见昆虫主要由体积较小的小绿叶蝉、飞虱等害虫和体积较大的草蛉、寄生蜂等天敌型益虫组成。粘虫黄板由塑料板和厚黄胶组成,黄胶主要利用趋色原理诱粘茶园昆虫。科研人员利用粘虫黄板诱粘茶园昆虫,调查其种类和数量,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昆虫种类 数量
小绿叶蝉 268
飞虱 46
草蛉 2
寄生蜂 158
(1)粘虫黄板主要利用信息传递类型中的___信息,诱粘茶园昆虫。在作物种植早期,可悬挂少量黄板用于小绿叶蝉、飞虱等害虫的___监测。研究表明,害虫与天敌的数量在茶园中呈现周期性波动,天敌型益虫的高峰期通常会___(填“早于”或“晚于”或“同步”)害虫的高峰期。
(2)与农药防治相比,黄板防治的优点是___。根据表结果,科研人员认为使用黄板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对茶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理由是___。
(3)科研人员对粘虫黄板进行了改进,设计了天敌友好型粘虫板,其组成如图所示。实践表明,天敌友好型粘虫板能有效降低对草蛉、寄生蜂等天敌型益虫的诱杀能力,原因可能是___(要求答一点)。
(4)与粘虫黄板相比,天敌友好型粘虫板除了具有以上友好性以外,还具有___的优点,有效降低了诱虫板对茶园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培英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生物学
一、单项选择题(共40分。1-12每题2分,13-16每题4分)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D
【12题答案】
【答案】C
【13题答案】
【答案】D
【14题答案】
【答案】C
【15题答案】
【答案】B
【16题答案】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
【17题答案】
【答案】 ①. 植物体细胞杂交 ②.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③. 将获取的原生质体分别放置在不同浓度的R-6G或IOA溶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原生质体再生情况 ④. 聚乙二醇(PEG) ⑤. 异源融合产物因代谢互补可恢复生长并获得再生能力 ⑥. 再分化 ⑦.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⑧.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18题答案】
【答案】 ①. 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②. 土壤是由各类土壤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③. 垂直 ④. 有机农业 ⑤. 生物组分多,食物网复杂程度高 ⑥. 镉随着食物链的延长逐渐积累 ⑦. 长期施用有机肥后腐生细菌增加使食细菌线虫增加,引起捕食性线虫增加,植食性线虫因被大量捕食而减少,减少量多于其因植物根系增长而增加的量
【19题答案】
【答案】(1) ①. HCG的α亚基 ②. 灭活病毒诱导(PEG融合或电融合) ③. 既能大量增殖又能分泌抗体 ④. 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
(2) ①. 乙 ②. 丙 ③. 样品中的HCG与抗体1结合后形成的复合物移动至T线,HCG又与抗体2结合,然后被固定在T线并显色,部分复合物继续移动至C线,抗体1与抗体3结合,然后被固定在C线并显色
【20题答案】
【答案】(1) ①. 物理 ②. 种群密度 ③. 晚于
(2) ①. 对环境无污染 ②. 降低了茶园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天敌友好型粘虫板根据草蛉、寄生蜂等天敌型益虫会拒避红色
(4)提高茶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