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终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考试形式闭卷。
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3.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
卡上。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文本一:
当你驾驶着一辆失控的汽车,若继续沿着原路行驶,会撞上迎面而来的五个行人;若变
道,则会撞上另一个行人,这时驾驶员该如何选择呢?作为经典的道德决策困境,“电车难
题”涉及生命之间的比较、权衡,它被广泛应用到人工智能技术伦理,尤其是在自动驾驶的
讨论中。从后果主义视角,驾驶员应选择保护大多数人,将车变道而牺牲少数人;从道义论
视角,车主应保持原路径驾驶:从罗尔斯的最大化最小值原则来看,驾驶员应该公正对待每
一个路人的生命,通过特定操纵将弱势主体的生存率最大化,从而达成一定程度的合作与博
弈。在这些选择中,它们之间的道德原则是相互矛盾的。对于自动驾驶算法而言,人们必须
事先设定好最适合的伦理原则,以便它在应急状态下能够遵循人类伦理。
这体现出当下伦理世界中的“钟摆现象”,“即一种伦理观会受到另一种几乎同样强力
但相反的伦理观制约,它们在不同的时空趋避进退、起起伏伏,寻找对手弱点的同时修补自
身缺陷,总体上呈现出一种纠缠一均衡的演进状态”。在算法世界里,则体现出算法伦理与
人类伦理之纠缠、交织与制衡。
当二者处于平衡状态时,人类可以充分利用算法规则及其伦理原则以达成自身目的,如
某短视频网站养号过程中,创作者可以给自己的作品添加明显的关键词、标签,再顷繁地刷
类似标签的视频,以吸引算法来识别、分类,从而实现自身养号目的。
当二者处于矛盾状态时,若算法伦理处于优势地位,人类伦理处于弱势地位,算法的诱
导性可能会破坏人类的道德判断与批判能力,人的价值让位于算法的价值,人类得根据特定
规则适应算法系统,从而越来越偏离生而为人的意义、原则、体系。如自我商品化现象,用
户在社交蝶体中会打造人设、推销自己,尤其是对于带有商业性质的账号,这时平台算法会
通过微妙的数据、奖励和惩罚影响用户的行为,人的自主性让位于算法,人自身成为“被算
计的人”并且还不自知。反之,若人类伦理处于优势地位,算法伦理处于弱势地位,这是符
合伦理学研究的意义以及人工智能技术伦理发展导向的。比如当外卖平台的算法系统对骑手
进行控制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七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落实网络餐饮平台责任切实
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的指导意见》,要求平台通过“算法取中”的方式,合理分配骑手的考
核要素与送餐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人类伦理与算法伦理达成了一种比较隐形的共同演进状
态。
(摘编自《论智能时代的算法伦理困境及其路径选择》)
高二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