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诗歌鉴赏之一文多考从《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看高考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译文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汇聚了多少行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方向,试图找寻故都长安,可惜只能看到那重重叠叠、连绵无尽的山峦。青山虽然看似能够遮挡住视线,却终究无法阻挡江水滚滚向东流去。傍晚时分,江边的暮色让我满心忧愁,深山之中又传来鹧鸪那 “行不得也哥哥” 的啼叫声,更添几分愁绪。巩固练习1、请判断并分析这首词的词眼? 解题步骤(三步五点) 解字:语境义(表义深意)+ 手法 解句:句义 + 手法效果 联情旨:对意境、形象、情感、结构方面的作用 参考答案 词眼为 “愁”,“愁” 即词人内心的愁苦之情。 上阕以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开篇,借江水写尽行人之愁,含愁;“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眺望长安却被群山阻隔,寓愁。 下阕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水冲破群山阻拦东去,而词人的愁苦却难以排遣,更添愁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傍晚江边愁苦之际又闻鹧鸪啼叫,直抒愁苦。 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壮志难酬的愁苦。 2、这首词的语言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 解题步骤(三步三点) 点特色:清新淡雅 平淡自然 明快浅显 辞藻华丽 委婉含蓄 简洁洗练 沉郁顿挫 浑厚雄壮 多用口语 明白如话 朴实无华 华美绚丽 明白晓畅 笔调婉约 雄浑豪放 析特色: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联情旨:对意境、形象、情感、结构方面的作用 参考答案 语言特色:沉郁顿挫 开篇以 “郁孤台”“清江水” 等厚重意象起笔,沉郁之感顿生;“中间多少行人泪”,直白却饱含深沉悲痛;“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借景抒情,语言含蓄且情感沉厚;下阕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用词大气,情感却压抑顿挫;“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结尾处将愁绪通过鹧鸪啼叫婉转道来。 塑造了一位心怀家国、忧愁悲愤的词人形象。 营造了沉郁悲凉的意境。 深刻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愁苦与悲愤,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3、这首词上阕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赏析。 解题步骤 概括:(客观词)+(主观词)+ 定性(图) 分析:结合诗句分析主观词 联情旨:点明用该意境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上阕描绘了一幅江水悠悠、泪洒征途、望而不得、山峦阻隔、沉郁凝重、哀伤愁苦的图景。 郁孤台下清江水悠悠流淌,其中饱含着多少行人的血泪,开篇便营造出沉重哀伤的氛围。词人向西北眺望长安,那是北宋故都,然而却被无数山峦层层遮挡,可望而不可及。 表达了词人对沦陷国土的深切思念以及因国家命运而产生的深沉忧虑和悲愤之情。 4、该词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词人形象?请分析。 解题步骤 概括:(客观词)+(主观词)+ 定性(人) 分析:结合诗句分析主观词 联情旨:点明用该形象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词中塑造了一位心怀家国、忧国忧民、壮志难酬、悲愤愁苦的爱国词人形象。 词人站在郁孤台上,看到清江水联想到行人泪,对百姓遭受苦难满怀同情;眺望长安,被群山阻挡,表现出对收复失地的渴望却又无能为力;下阕江水冲破青山阻拦,而自己却壮志难伸,傍晚在江边愁苦中又闻鹧鸪啼叫。深刻地展现了词人因国家沦陷、山河破碎而内心充满的悲愤与愁苦,以及对恢复中原的执着追求。5、这首词是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注意事项 情感的原因分析 情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复杂性:情感的矛盾与变化 多样性:情感的多项和多种 参考答案(答出三点即可) (1)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借江水写百姓苦难,担忧国家前途。(2)对沦陷国土的思念:“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眺望故都,饱含对沦陷国土的眷恋。 (3)壮志难酬的悲愤:“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江水能冲破阻拦,自己却无法实现收复失地的壮志,充满悲愤。 (4)对百姓苦难的同情:从对行人泪的描写中体现出对百姓遭受战乱流离之苦的怜悯。 (5)对南宋朝廷偏安的不满:虽未直接点明,但整首词中流露出对朝廷不能积极收复失地的隐忧与不满。6、这首词是怎样抒发作者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咏物抒怀、托物起兴等) 借事抒情(借古讽今、咏史抒怀、寓情于事等)借景抒情 顺序:触景生情、缘情造景、以景结情 喜悲:以乐景写乐情、以悲景写悲情 以乐景写悲情、以悲景写乐情 多少: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参考答案 上阕借景抒情:借郁孤台下的清江水和无数山峦,抒发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沦陷国土的思念。 下阕先以江水冲破青山阻拦的自然景象象征自己内心不屈的意志,后直抒胸臆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直接点明自己的愁苦之情。 整首词情景交融,将内心复杂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7、这首词上阕描绘了哪些意象?有何作用? 意象的作用 ①营造氛围、意境。 ②借物抒情(言志)。 ③塑造背景或环境。 ④以景衬境 ⑤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或心境。 ⑥奠定情感基调。参考答案 意象:郁孤台、清江水、行人泪、长安、山。 作用:营造了沉郁、悲愤、哀伤的氛围, 借这些意象抒发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百姓苦难的同情以及对沦陷国土的思念,衬托了词人内心的愁苦与悲愤。 8、这首词上阕描绘的景物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景物描写作用 内容分析:交待了时间、地点、背景、环境等 结构分析:开头:触景生情、奠定感情基调 结尾:以景结情、留有想象空间 情旨分析: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意境,衬托形象,表达情感(奠定情感基调,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寄情于景,以乐景衬哀情,以乐景衬哀情等)。 参考答案 交待了地点:郁孤台;营造了环境氛围:清江水悠悠,充满哀伤氛围。 以郁孤台下清江水起笔,触景生情,奠定了全词沉郁悲愤的感情基调。 渲染了哀伤、悲愤的气氛,营造了沉郁的意境。 借景抒情,以江水、山峦等景物表达出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9、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词。 情景交融(顺序 3、喜悲 4 、多少 3 ) 顺序:触景生情、缘情造景、以景结情 喜悲:以乐景写乐情、以悲景写悲情、以乐景写悲情、以悲景写乐情 多少: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参考答案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触景生情,由眼前江水联想到行人血泪。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以景结情,借傍晚江边景色和鹧鸪啼叫,将愁苦之情推向高潮。 全词上阕借景抒情,下阕情景交融,以哀景写悲情,将词人内心复杂的情感与眼前之景完美融合。(分析略) 10、这首词以 — 个 “愁” 字贯串全篇,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内容分析题 本词以 “愁” 为词眼,情景交融,抒发了词人内心的愁苦之情。 上阕开篇借清江水与行人泪,写尽人间愁苦;眺望长安被群山阻隔,更添愁绪。 下阕江水冲破青山却冲不淡词人的愁,傍晚江边愁苦之际又闻鹧鸪啼叫,进一步强化愁绪。整首词围绕 “愁” 展开,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壮志难酬的悲愤等愁苦之情表达得深切动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