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第12课鲁迅鲁迅(1881— 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是他1918 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鲁迅01小说集02散文、散文诗集03杂文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旨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以追忆儿时往事为主,平易晓畅,风趣生动。《坟》《热风》《华盖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杂文数量极多,题材广泛,论辩犀利,文风多变。作品介绍《祝福》发表于1924年。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中国帝制虽然被推翻,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未被彻底摧毁,封建的思想观念和礼教仍然顽固地束缚着广大农民,尤其是妇女,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重压。五四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打倒封建礼教”的口号,妇女解放问题也成了这个时期鲁迅探索的主题。创作背景何为“祝福”?旧历年底时,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流行过的一种迷信习俗。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祈求来年幸福。祝福之前,必须把厅堂、祭桌、祭器等掸扫、洗刷得干干净净。“五牲福礼”煮好后,盛放在木制的朱漆大盘里。祭典若在深夜举行,气氛更为庄严肃穆。男丁按辈份行三跪九叩大礼,妇女和个别忌生肖的男丁都要回避。别说寡妇祥林嫂,就是鲁府的太太、小姐们也是被剥夺祝福资格的。明确字音94监(jiàn) 94寒暄(xuān) 95烟霭(ǎi) 95瓦楞(lénɡ)95朱拓(tà) 95陈抟(tuán ) 96踌蹰 (chóu chú) 96支梧(wú)97谬(miù)种 98夹(jiá)袄 98模(mú)样 100墺(ào)101捺(nà) 101荸荠(bí qi) 104渣滓(zǐ) 104拗(niù )104蹙(cù) 104强(jiànɡ) 105炮烙(lào) 106牲醴(lǐ)情 节 段 落 内 容 重点关注一序幕 1-2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年年如此二结局 3-33 祥林嫂凄然死去 灵魂死三开端 34-53 祥林嫂初到鲁镇做工 顺着眼 整日做四发展 54-65 祥林嫂被迫改嫁 实在闹得厉害五高潮 66-111 祥林嫂再到鲁镇做工 你放着吧六尾声 112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懒散而且舒适梳理故事情节①年底的一天夜里,回鲁镇,住四叔家,与四叔话不投机。②第二、三天,看望本家和朋友,第二天下午遇见祥林嫂。③第三天傍晚,回到四叔家,晚饭前听到祥林嫂的死讯,心有不安,决心明天要走,灯下回忆祥林嫂的半生事迹。④第四天(大年初一)凌晨惊醒。01“我”的视角①春日之时,在卫家山做了童养媳,死了丈夫。②一年冬初,初到鲁镇,在鲁四老爷家做工。③孟春时,被卖到贺家墺,,被迫改嫁贺老六,年底生下阿毛,阿毛两岁时贺老六病逝。④暮春时,痛失爱子阿毛。秋天再到鲁镇,反复倾诉丧子之痛,遭众人厌弃。⑤秋季捐了门槛,冬至祝福时被排斥,大受打击。⑥沦为乞丐,流浪在鲁镇,思索死后有无灵魂,死在祝福前夕。02“祥林嫂”视角打开不同的视角补充叙述,次要叙述层:中人卫老婆子及祥林嫂本人的讲述,补充了第一人称有限视角的局限,讲述了“我”所不知道的祥林嫂的故事,使故事更为完善,能更全面地展示祥林嫂的悲惨人生遭遇。第一人称主体叙述:“我”回忆祥林嫂的半生事迹,叙述者“我”对祥林嫂故事的回忆过程篇幅最大,讲述最详尽。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祥林嫂”的故事除了由“我”讲述,还有哪些人讲述?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叙事视角我是个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对鲁镇的旧习俗带着抵触和批判的,更容易去关注一位弱势女人,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审视人物悲剧命运的根源,所以文章的叙述重点落在了鲁镇的看客们对祥林嫂的态度上,营造的是人物生存的社会环境。卫老婆子和柳妈熟悉祥林嫂,也对她有一定的同情,但她们的叙述一定会侧重于丧子和改嫁的经历上,无法走进祥林嫂痛苦的精神世界。作者为什么要选择“我”作为主要叙述者呢?“我”鲁四老爷关注的重点更多的是她改嫁和劳动力变化的问题,只有满眼的鄙夷。更能突显小说的主题把祥林嫂悲惨的结局放在开头,巧妙地设置悬念,有利于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把祝福的热闹景象和祥林嫂的悲惨死去连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渲染了浓厚的悲剧氛围。0102倒叙姓名 人称祥林嫂,大概姓卫,真实姓名不知性别 女年龄 三十多岁籍贯 不是鲁镇人,可能是卫家山人住址 曾住卫家山和贺家墺职业 女工、乞丐婚姻状况 丧偶配偶 (卫)祥林、贺老六子女 阿毛(与贺老六所生,已亡)其他亲属 卫家婆婆、卫家小叔子、贺大伯祥林嫂人物档案二十六七岁以前:童养媳二十六七岁:春天死了丈夫,出逃做工,雇主满意二十七八岁:春天被卖山里,被逼改嫁,以死抗婚,当年冬天生下阿毛。二十八九岁:冬天阿毛两岁,第二任丈夫病逝三十或三十一岁:春天,四岁的阿毛被狼吃,大伯收屋赶走她,秋天到鲁镇重新做工,讲述自己的故事,年底祝福被排斥。三十一二岁:柳妈建议她捐门槛三十二三岁:秋天捐门槛,年底祭祀依然被排斥,不到半年,头发花白。后沦为乞丐。三十七八岁:问“我”灵魂的问题,在祝福中死去。祥林嫂人生年谱人物描写——肖像描写梳理脸色 两颊 眼睛 头发 衣着饰物 精神状态初到鲁镇再到鲁镇死前青、黄青、黄瘦削不堪黄中带黑红的血色消失消尽悲哀神色,木刻似的顺着眼顺着眼有泪痕无神瞪着,眼珠间或一轮黑色花白全白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圆篮破竹篮,空的破碗、破竹杆还有活力,尚存生活希望走投无路,对生活失去希望绝望,精神完全崩溃“祥林嫂”人物形象小结深受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毒害的旧社会农村劳动妇女形象。她勤劳温顺,朴实坚韧,她不断地挣扎与反抗,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至被吞噬。鲁四老爷 封建礼教卫道士,迂腐、顽固、冷酷无情鲁四婶 有同情心,愚昧封建,自私卫老婆子 虚伪、贪婪、冷漠、被封建礼教束缚柳妈 受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劳动妇女婆婆、小叔子、贺老六、大伯 残暴、自私、封建家长制的代表,麻木、冷酷,封建家长的帮凶。鲁镇的人们、女人们、有些老女人、念佛的老太太们,短工 被封建思想支配、愚昧、冷漠,祥林嫂悲剧的看客。“我” 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反感鲁四老爷,厌恶封建礼教,同情祥林嫂,但又软弱无能。人物图谱思考讨论“祥林嫂”改嫁后大家为什么不改叫她“贺六嫂”01封建的“三从四德”“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剥夺了女性独立于社会的资格。02“童养媳”的身份让她失去了可以依傍父亲的身份,“夫死再嫁”让她失去了可以依傍丈夫的身份,祥林的身份被剥离,贺老六的身份被否认。03大家拒绝喊她“贺六嫂”,无疑是对她再嫁的一种否定和讽刺。为什么祥林嫂的人生悲剧多发生在春天里?春天是希望和美好的象征,对于没有独立社会地位的祥林嫂来说,,她的生命中只有不断在失去,甚至被剥夺了劳动的权力。当无可失去的时候,她只能失去生命了。如何看待祥林嫂“逃”“撞”“捐”“问”这一系列的反抗?这是带有强烈悲剧意识的反抗。祥林嫂无疑是坚韧的,经历那么多磨难,依然竭力挣扎,只想活下去,但她的反抗是对封建礼教的认同和自觉遵守,尤其是“撞”和“捐”,带有强烈的悲剧意识。封建族权→被绑强迫改嫁封建夫权→以再嫁为耻辱封建神权→不洁死入地狱封建政权→剥夺劳动权力祝福雪夜寂然死去封建礼教虚伪残酷“人世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许寿裳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增加痛苦。——丁玲必修下册第六单元12课本课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