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项脊轩志》课件(共3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项脊轩志》课件(共35张PPT)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项脊轩志》
一轮复习
复习目标
1.准确背诵并默写全文,掌握重点句子的理解性默写。
2.准确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3.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4.挖掘写作素材,理解并运用。
一、背诵全文
二、情境默写
1.归有光《项脊轩志》中,描写项脊轩庭阶上时不时有小鸟前来觅食,人来了也不会被吓飞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归有光《项脊轩志》中,描写在明月之夜,项脊轩附近桂树的影子落在半墙上,随着夜风的吹拂而不断移动的有趣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归有光《项脊轩志》中,描写作者所在大家庭的叔父辈分家自立门户后,鸡狗横行、人员杂乱的萧条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小鸟时来啄食 人至不去
2.桂影斑驳 风移影动 珊珊可爱
3.东犬西吠 客逾庖而宴 鸡栖于厅
4.归有光《项脊轩志》中,通过描写妻子归宁后转述其小妹的话语,表达作者对亡妻怀念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5.归有光《项脊轩志》中,“______,____,_____”几句借物抒情,表达了作者对妻子深深的怀念之情,也表明作者在项脊轩的年日之久。
6.在《项脊轩志》中,作者用朴实的语言描写了妻子刚嫁入家门时经常来到项脊轩问我一些古代的事情或者学习书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4.闻姊家有阁子 且何谓阁子也
5.庭有枇杷树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今已亭亭如盖矣
6.时至轩中 从余问古事 或凭几学书
7.归有光《项脊轩志》中,点明老妪对作者家中的巨大贡献以及作者的母亲对其十分关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8.描写作者在项脊轩中自得其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项脊轩志》中写原来院前普通的围拦因主人在周围种植了兰花、桂树、修竹而增添了无限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7.乳二世 先妣抚之甚厚
8.借书满架 偃仰啸歌 冥然兀坐 万籁有声
9.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旧时栏楯 亦遂增胜
三、重点知识梳理
1.古今异义词
词语 例句 解析(古今义)
①方丈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古义:_________
今义:佛寺或道观中住持住的房间;寺院的住持
②往往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古义:_____
今义: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一丈见方
到处
2.多义词语——每
义项 例句
①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② 妪每谓余曰
③ 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
每次,每逢
经常,不止一次
每个,每一
2.多义词语——已
义项 例句
① 日过午已昏
②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③ 学不可以已(《劝学》)
④ 剑斩虞常已(《苏武传》)
⑤ 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捕蛇者说》)
已经
不久后
停止
完毕
治愈,消除
2.多义词语——过
义项 例句
①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
②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鸿门宴》)
③ 一日,大母过余(《项脊轩志》)
④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谏逐客书》)
⑤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
⑥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⑦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陈情表》)
经过,通过
超过
看望
错误
责备,责罚
过错,过失
过分,过度
词义推导
“过”的本义是“走过、经过”。“走过”别人自然
就是“超过”了别人,做事“超过”太多会变成“过
分”,物极必反,事情做得“过分”容易出现“过错”,
出错当然就会被“责备”。
高考链接
1.(2024·新课标I卷)迁之为陵文过若不及,而抑称道李广
于不绝,以奖其世业。(节选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
2.(2024·新课标II卷)文侯受子夏经艺,客段干木,过其闾,
未尝不轼也。(节选自《史记·魏世家》)
3.(2023·全国乙卷)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过于曹,曹君袒
裼而观之,楚负羁与叔瞻侍于前。(《韩非子·十过》)
4.(2019·全国卷1)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高考链接
1.(2024·新课标I卷)迁之为陵文过若不及,而抑称道李广
于不绝,以奖其世业。(节选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
翻译:司马迁为李陵辩护(掩饰错误)时唯恐不够周全,却又
在行文中不断称赞李广,以此来勉励李氏家族的功业传统。
2.(2024·新课标II卷)文侯受子夏经艺,客段干木,过其闾,
未尝不轼也。(节选自《史记·魏世家》)
翻译:魏文侯向子夏学习经书艺文,以宾客之礼对待段干木,
每次经过他的里巷,没有一次不扶着车轼(表示敬意)。
高考链接
3.(2023·全国乙卷)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过于曹,曹君袒
裼而观之,楚负羁与叔瞻侍于前。(《韩非子·十过》)
翻译:从前晋国公子重耳流亡时,途经(经过)曹国,曹共公(让他)赤膊沐浴而偷看(他的身体),楚负羁和叔瞻侍立在曹君面前。
4.(2019·全国卷1)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翻译:我很久没见到贾谊了,自认为(才能)已经超过了他,现在看来还是比不上他。
2.多义词语——以
义项 例句
①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② 娘以指叩门扉曰
③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苏武传》)
④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⑤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陈情表》)
⑥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
介词,用,拿
介词,凭借……的身份
凭借
介词,因为
介词,按照
四、句子翻译
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
1.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译文:
又在庭院里错杂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树木,旧日的栏杆,也就增加了光彩。(得分点:杂、栏楯、胜、状语后置句)
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
2.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译文:
老婆婆,是去世的祖母的婢女,给父亲和自己两代人喂过奶,我过世的母亲对她非常好。(得分点:先大母、乳、先妣、抚、判断句)
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
3.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译文:
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是一个整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在室内外添置了许多小门和围墙,到处都是。(得分点:为、迨、异爨、往往)
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
4.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译文:
东家的狗(听到西家的声音)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内栖宿。庭院中开始是用篱笆隔开,不久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得分点:逾庖、已、再、状语后置句)
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
5.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译文:
我的孩子,好久没见到你的身影了,怎么整天默默地待在这里,很像个女孩子呢 (得分点:若、竟、类)
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
6.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译文:
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可能(大概)(恐怕)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得分点:凡、殆、被动句)
五、课堂练习
下列对红色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迨诸父异爨”中的“迨”是“等,等到”的意思,表示这个意思的文言词语还有“及”“洎”“逮”“比”。
B.“比去,以手阖门”的“阖”与“余扃牗而居”的“扃”都是“关上、关闭”的意思。
C.“束发”是古代男子成人自立的标志,而“至于成立”指男子二十岁。
D.“吾妻来归”中“归”指古代女子出嫁;“吾妻归宁”,“归宁”旧指女子出嫁后回娘家省亲。
答案 C
解析 C项,“‘束发’是古代男子成人自立的标志”错,“束发”意思是将头发束起来。古代男子到十五岁就把头发束起来,表示成童;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人自立。
六、素材挖掘与运用
1. 细节的力量(艺术手法角度)
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以最朴素的笔触刻画最深沉的情感,细节之处尤见功力。母亲“以指叩门扉”的轻声询问,祖母“持一象笏至”的殷切期许,妻子手植枇杷树的无声悼念,无一不是生活琐事,却因细腻的描写而直击人心。真正的文学力量往往不在于宏大叙事,而在于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朱自清笔下父亲的“背影”,汪曾祺记忆中的“咸鸭蛋”,莫不如此。细节如针,刺破表象,直抵情感的内核。正如归有光所证明的:最动人的深情,往往藏在最平凡的细节里。
2. 物是人非的永恒(时间与生命角度)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归有光仅用一句话,便道尽物是人非的苍凉。枇杷树仍在生长,而斯人已逝;时间无情流逝,而思念永恒。这种“以物写情”的手法,让短暂的生命与永恒的自然形成鲜明对比,使哀思更显深沉。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纳兰的“赌书消得泼茶香”,同样借助外物寄托悼亡之痛。生命终会消逝,但情感却能借一草一木长存世间。归有光的枇杷树,不仅是记忆的载体,更成为文学史上最动人的生命寓言。
3. 悲喜交织的人生况味(生活哲理角度)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归有光的项脊轩,既是读书怡情之所,亦承载家族衰败之痛。生活从不是单一的欢愉或苦难,而是悲喜交织的复杂体。史铁生在地坛的沉思中领悟残缺与圆满的辩证,苏轼在“人生如逆旅”的慨叹里学会豁达。归有光的“可喜可悲”,恰是人生的真实写照——祖母的期许让人温暖,而功名未就又使人怅然;夫妻恩爱是喜,而生死相隔是悲。真正的成熟,是接纳生活的复杂,在悲喜交错中寻得平衡。
4. 平凡空间的精神意义(环境与情感角度)
项脊轩不过是一间“尘泥渗漉”的旧阁子,却因承载记忆而成为归有光的精神原乡。空间的真正价值不在其华美,而在于情感寄托——鲁迅的百草园、萧红的后花园,皆因童年记忆而弥足珍贵。归有光在轩中读书、沉思,见证家族变迁,这里既是物理居所,更是心灵归宿。当今社会,人们常追逐宏大的“诗与远方”,却忽略了身边空间的情感意义。项脊轩提醒我们:真正的精神家园,或许就在那些平凡却充满记忆的角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