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怀疑与学问课件(27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9怀疑与学问课件(27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金属燃烧之后为什么会变重?
导入:我们一起听故事
彼时,人们对火如何燃烧很感兴趣,而所谓燃素说,即认为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是物质失去燃素,空气得到燃素的过程,燃素说可以解释一些现象,因此很多化学家,包括普利斯特里和舍勒等人,都拥护这一说法,普利斯特里更是将自己发现的氧气称为'脱燃素空气',用来解释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剧烈,但是燃素说始终难以解释。
金属燃烧之后变重这个问题,一派人索性认为,这是因为测量的误差导致,另一派比较极端的燃素说维护者,甚至认为在金属燃烧反应中,燃素带有负质量,面对如此的局面,1772年秋天,拉瓦锡开始对硫,锡和铅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研究,为了确定空气是否参加反应,他设计了著名的钟罩实验,通过这一实验,可以测量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得到参与反应的气体体积,他还将铅在真空密封容器中加热,发现质量不变,但加热后打开容器,发现质量迅速增加。
尽管实验现象与燃素说支持者相同,但是拉瓦锡却提出了另一种解释,即物质的燃烧是可燃物,与空气中某种物质结合的结果,这样就可以同时解释燃烧,需要空气和金属燃烧后,质量变重的问题,拉瓦锡认为这种气体是一种元素,他把这种气体命名为氧,并通过金属锻烧实验,于1777年向巴黎科学院,提出了一篇报告《燃烧概论》,阐明了燃烧作用的氧化学说,拉瓦锡的氧化学说,彻底地推翻了燃素说,从而使近代化学,开始蓬勃地发展起来,1787年,拉瓦锡与克劳德·贝托莱等人合作,设计了一套简洁的化学命名法。
1.盲目跟风不可取。
2.脑子是个好东西,要用自己的大脑来思考问题 。
3.敢于质疑前人的学说真的很重要。
拉瓦锡的故事对你有何启示?
19.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九上 第19课
一、明确中心论点
1. “怀疑”与“学问”的关系?
“怀疑与学问”
题目不是论点,只是论题
“怀疑与学问”是这篇文章的论题,全文就是围绕这个论题展开议论,阐明了“怀疑”与“学问”之间的关系。
一、明确中心论点
(1)“学者先要会疑。” ——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张载
(2) 怀疑的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3)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
……
2. 归纳中心论点
做学问必须要有怀疑精神
一、明确中心论点
“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
中心论点
论证第一个分论点
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论证第二个分论点
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1.阅读课文,填写下表,梳理出文章的论证结构。
2. 3—5段论证思路结构图
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3段
内容概括
4段
内容概括
5段
内容概括
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
3段: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
论证方法 例证法
4段: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是怀疑精神
论证方法 例证法
5段:不论……怀疑,思索,辨别这三步
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 引证法
是否可以调换顺序?
3段和5段是否可以调换顺序?
3段讲的是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4段进一步讲,如何对待这个学问的基础,并阐释“怀疑”的内涵是什么。5段讲的是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思索,辨别这三步。3—5段内容是层层深入、逐层递进的关系
不能调换顺序
3. 第6段结构图
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第1层内容概括

第2层内容概括

第3层内容概括

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
第1层:让一切学问发展起来的方法
论证方法 正反对比论证
第2层:举大学问家、哲学家的事例
论证方法 例证法
第3层: 不墨守成规人类文化才能进步
论证方法 正反对比法
论证思路

首先,作者提出分论点,“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接着通过正反对比阐明如何让一切学问发展起来的方法。然后作者举大学问家的事例,论证本段观点,最后,作者通过正反对比,指出古往今来,科学哲学美术上的各种发明或者发展,都是因为没有墨守成规前人学说,人类文化才能够不断进步,从而证明了本段观点。
4.第6段论证思路
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对于传说要有怀疑精神。
第4 段
第5 段
对于书本知识要有怀疑精神。
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第6 段
正面论述“怀疑”的作用
反面揭示“墨守”的害处
程颐(1033-1107)北宋哲学家、教育家。曾和兄程颢学于周敦颐并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世称“二程”。二程的学说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
张载(10 33-1077)北宋哲学家。曾任崇文院校书等职。讲学关中,故其学派被成“关学”。
关于文中提到的四位古代学者
戴震(1723-1777)清代思想家学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 》。对天文数学历史地理均有深刻研究,对经学、语言学也有重要贡献,卓然为一代考据大师。在哲学上有力地批判了理学家。所谓“理在事先”等理论,强调了从具体考察事物中认识事物规律的必要。后人编有《戴氏遗书》。
朱熹(1130-1200)即文中的“朱子”。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力学体系,也称程朱学派。他的博览和精密分析的学风对后世学者有很大影响。
笛卡儿(1596—1650),法国哲学家、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近 代唯物论的开拓者,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因将几何坐标 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他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 动量守恒定律,为后来牛顿等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顾颉[jié]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历史学家、民间文艺研究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主持《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的标点工作。主要作品《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等。
不能换。戴震和笛卡儿的事例是为了论述分论点 二,但同时也是强调“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 出来的”这一论述,哥白尼是科学家,郑板桥是清代画家、书法家 和文学家,与前句联系不紧密。
2.文章分论点二说,“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 发明的基本条件”,作者选择了两位大学问家戴震和笛卡儿的事 例来论证。能否换用下面的两个例子 请简述理由。
(1)哥白尼不迷信有 1800 年历史的由亚里士多德建立的 天动学说,发表了科学的地动学说。
(2)郑板桥不虚推古人,主张学古而不能泥古,要有独创 性,对前人成就他是“学一半,撇一半”,终于画出了文人墨竹画 中的登峰造极之作。
文章从“消极"相”枳极”两个层面论述“怀疑精神”的重要 性。在黑格尔哲学中,“消极”是“初级阶段”,“积极”是“高级阶 段”,与我们通常理解的“消极”和“积极”意义完全不同。“消极 方面”也即“初级阶段”,怀疑能辨别真假学问,这是对现成学问的作用;“积极方面”也即“高级阶段”,怀疑能创建新学说和启迪新发明,这是对未来学问的作用。
3.辨别“消极”和“积极”。
从现成到未来,前者是吸取知识,后者是创造知识;前者是 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升华。所以,这句话中的“消极”和 “积极”,是写同一事物由易到难的递进式关系。两方面结合,由 浅入深地论证了“学则须疑”这一中心论点,论证严密。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