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七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盐城市七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
盐城市2025年春学期高二年级七校联盟期中联考
语文试题
试卷分值:150分考 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其他动物相比,人脑在各个结构上都有提升。不过,人类的大脑究竟是在哪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从而让我们的智力远远超过了其他物种呢?
一开始,科学家们怀疑,人类智力超群,是因为人类的脑子大,也就是脑容量大、质量大。但是,脑子越大就一定越聪明吗?这种脑体质量决定论很快遭到挑战。非洲象的脑子平均重4.6千克,是人脑的3倍,事实上大象并没有人类聪明。于是,科学家们又发明了“脑体质量比”的概念,也就是脑子的重量和全身总重量的比值。他们怀疑,脑体质量比越大,智商就越高。比如,抹香鲸按平均体重40吨来计算,脑体质量比大约只有1:5100,仅为人类脑体质量比的1%,所以抹香鲸不如脑体质量比更大的人类和海豚聪明。但是,科学家又发现,昆虫世界里的短蚁,平均重量0.049毫克,脑平均质量为0.006毫克,脑体质量比约为1:8,大约是人类的6倍,但短蚁的智商显然远不如人类。
在研究“人类为什么比其他动物聪明”这一问题时,科学家过去主要关注大脑中的灰质区域,因为那里的神经元最为集中。而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数量是决定人类聪明与否的关键。不过,最新的研究表明,人类大脑内部的白质区域也比其他动物发达得多,对智力也有很大影响。一旦白质区域受损,很容易导致脑瘫,人就会变傻。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聪明呢?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智力有不同的解读,最普遍也最简明的衡量标准是智商。但有些在现实中看上去非常聪明,被誉为“人精”的个体,智商值却普普通通。原来,人们通常说的聪明,指的不仅仅是智商测验主要考查的计算和分析能力,还包括很多其他能力,例如是否擅长领会对方意图、预测对方行为等,而这些能力是智商测验无法考查出来的。如今,我们将这些能力称为“情商”。在大脑中,有一个部位对我们的情商起看非常大的决定作用,那就是大脑皮层中的额叶。大约2亿年前,哺乳动物大脑表层形成了一种新结构——额叶,它使哺乳动物拥有了比其他动物更复杂的行为。
为了研究智力,我们可以对比脑容量差不多大的动物。很容易发现,尽管它们的脑子一样大,行为却非常不同。智力实验中成绩最突出的,往往都是灵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的大脑额叶区域比例更大,所以它更擅长学习,也更擅长领会对方意图、预测对方行为。人类是前额叶最发达的动物,所以也是情商最高的动物。我们的灵长类动物近亲,比如猩猩和猴子,虽然比其他动物要强很多,但是和人类相比,它们的前额叶不如人类发达,情商也就不如人类。

中国人脑库中心在世界上首次从“光谱红移”的角度解释人比动物聪明的原因。在同样的脑神经信息的光子传递中,人脑的能量消耗最低,如同节油性能最好的发动机效率更高一样。原来大脑处理、传递信息除了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还通过光子。不同物种光子传递的光谱是不一样的,人的光谱偏红光,出现了光谱红移现象,即光波从较高能量转变为较低能量,显示出消耗能量最低。按消耗能量从低到高,依次是猴、猪、鸡、老鼠,牛蛙则偏蓝光,表现为消耗能量最高。
虽然消耗能量低,但人类的大脑是自然界最复杂的器官之一,它不是短时间能演化出来的。化石资料显示,在超过600万年的人类进化过程中,脑容量几乎是不断上升的。有科学家指出,在几十万年前,人类开始利用火烹煮食物,这样有利于食物更好研磨和消化,能够让肠胃更容易汲取营养。于是,人类的肠道逐渐变短,牙齿也逐渐变小,大大节约了用于生长和维持这些器官的能量,省下的能量便可以让大脑越长越大。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随着脑容量越来越大,智力也在越来越高。最终,脑容量最大的人类发展出了现代文明。
但是,如果我们研究得细一些,这种理论就又有点站不住脚了。在几十万年前,亚欧大陆上的主流人类不是现代智人,而是尼安德特人。从化石来看,尼安德特人的脑容量可以达到1600毫升到1800毫升,而现代人只有1400毫升左右。难道现代人的脑子退化了?还不如几十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聪明吗?
原来,尼安德特人的前额叶比较小,这说明尼安德特人的情商还是比较低的。也许他们能够在智商测验中胜过现代智人,但是由于情商不足,组织不起庞大的社会,无法持久地研发某种产品,注定了他们最终将会在与现代智人的漫长竞赛中失败。大概还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脑子大会导致婴儿头颅太大,加,大产妇难产的风险,增大母婴死亡率,危及整个人类的繁衍;第二,大脑是一个耗能大户,会消耗身体近20%的能量,所以,在保证智力不下降、个体有竞争力的前提下,脑容量其实越小越好。
那么,现代智人的大脑为什么没有变得更大呢?如今,人类99%以上的知识都是在近300年创造出来的,而在过去的2万年间,人类的脑容量从1500毫升下降到1400毫升。显然,人类的脑容量缩小了,但是我们的综合智力水平并没有下降,因为我们的大脑在缩小的同时,也在优化,就像现代智能手机的体积远比传统电脑小,但是功能比传统电脑多得多一样。
(摘编自罗三洋《脑袋越大越聪明吗?》)
1. 下列对文中相关概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脑体质量比是脑子的重量和全身总重量的比值,部分科学家认为脑体质量比越大,智商越高,但这是不符合实际的。
B. 智商主要考查的是计算和分析能力,而情商则指领会对方意图、预测对方行为等能力,人类的智商和情商比动物高。
C. 大脑皮层中的额叶是约2亿年前哺乳动物形成的特有的结构,人类前额叶区域比其他动物大,具有更复杂的行为。
D. 尼安德特人曾经是亚欧大陆上的主流人类,虽然其脑容量大,但其前额叶比较小,在漫长的人类发展中竞争失败。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比其他动物聪明与脑容量无关,而与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数量、脑能量消耗高低有关,数量越多、消耗越低就越聪明。
B. 人类之所以比其他动物聪明,关键在于人类大脑内部的白质区域比其他动物发达得多,白质区域受损会导致智力下降。
C. 聪明不仅仅表现在智商上,还表现在情商上,智商高不一定情商高,即使同一种哺乳动物,其情商也会出现个体差异。
D. 大脑可以通过光子处理、传递信息,其他动物光谱偏蓝,人类光谱出现红移现象,“光谱红移”表明人脑的能量消耗最低。
3. 下列对原文三个部分小标题的拟写,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脑体质量比越大就越聪明吗—究竟什么才是聪明—人类复杂的大脑是怎样来的
B. 人为什么比动物聪明—究竟什么才是聪明—难道现代人的脑子退化了
C. 脑体质量比越大就越聪明吗—智商高就是聪明吗—难道现代人的脑子退化了
D. 人为什么比动物聪明—智商高就是聪明吗—人类复杂的大脑是怎样来的
4. 请根据第三部分内容概括从远古至今人类大脑的演化过程。
5. 本文深入探索了人类大脑的秘密,请从中总结三条有益的科学探索经验。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迟子建
风把屋檐下已经干枯了的艾蒿吹下来了。它从窗前划过,就像一条灵巧的腿,轻快地跳过一格一格的窗棂。这艾蒿是端午节时妈妈插上去的,说是辟邪。
姐姐在灶上做饭,我蹲在灶前用炉钩子调理火,算是个小小司火女神。弟弟呢,他在后屋逗着笼中的鸟,他叫嚷得比鸟还欢实。姐姐一会儿嫌我把火摘得太大了,一会儿又嫌我没有把火挑旺。也不怪她发牢骚,锅里炒着的菜本应该用旺火的时候,我却把柴火往灶口撤了撤,锅底的火就蔫蔫巴巴了。而她煮苞米面粥急需文火的时候,咳,我把火势弄得蓬蓬勃勃的,比除夕夜的焰火还盛。
灶房的门开着,我在听风声。风声越来越大的时候,天色也暗淡得厉害了。突然灶房骤然亮了一下,这短暂而巨大的明亮使屋子仿佛颤动了一下,是闪电出现了。跟着,雷声轰隆隆地炸响,门被震得咣当咣当地叫,看来雨要来了。
“要下雨了,快去关窗户。”姐姐吩咐我。
我撇下炉钩子跑到院子时,雨点已经东一颗西一颗地坠下来了。我飞快地关窗户,看到一窗的黑云像一群乌鸦似的盘踞着。鸡架里的鸡个个都缩着脖子,它们喜欢风,但不喜欢雨。风能梳理羽毛,而雨则会使羽毛变得凌乱。我把窗台上的肥皂盒拿回屋子,一旦它蹦了雨,被泡化了,我们就别想有干净衣服穿了。
饭菜做妥了,姐姐正一样一样地往屋中央的八仙桌子上摆。灶膛里金灿灿的火炭,它们明媚晶莹,散发着颤动的热气。那块大的如熟透的草果,而小的则如鲜浓欲滴的草莓。这懒洋洋的火多半用来温水。爸爸妈妈回家后,总要洗上一把脸的。以往爸爸在我们小镇学校当校长的时候是不用洗的,可半个月前,他因与工室队的队长吵起来,被告到县教育局,教育局又把他的恶劣言论上报到县委,他被撤职。自从他被发配到县城粮库当装卸工后,总是灰头土脸地回来,他不洗是没法吃饭的。温水除了供他们洗漱,还用来刷碗。
关了窗,又关了灶房的门,雨就强大起来了。雨声很大,仿佛炉膛上开了的水在哗哗叫,又仿佛一群大嗓门的婴儿被打了屁股在哭。天色昏暗了。玻璃窗上弥漫着一波一波的雨水,使窗外的景致变得模糊了。
到吃饭的时辰了,可爸爸妈妈都没有回来。饭桌上的晚饭同往常一样,一大盆金黄色的苞米面粥,一盘炒土豆丝,一碗黄酱和一把青葱。此外,还有一碟淋了香油的杏黄色卜留克咸菜。咸菜里拌了些辣椒丝,所以看上去就像一片黄土地上生长的一簇簇红柳,看上去十分明媚。
弟弟从后屋来到前屋,他瞥了一眼饭桌,嘟囔了一句:“又是这些破饭?”
弟弟十岁,我十二岁,姐姐十五岁。也许是他小的缘故,什么都看不惯。他的蓝布衫是双排扣的,其中有一排扣只剩下了一颗,它看上去就像坚守最后一班岗的老兵。其余的扣都被他玩丢了。他眼睛不大,厚眼皮,一说话就爱撇嘴,且老是气冲冲的样子。他喜欢在外面跑,接触风和阳光的时候多,所以他的脸很黑。
弟弟说:“今天这雨真大,我得把五彩线放了。”
等他放完五彩线回来,已经是个落汤鸡了。他把湿衣服脱下来,蹲在灶前去烤火,一边烤火一边打喷嚏。火炭的热气就像鞭子一样,把他衣服里的癞皮狗似的汗腥气给驱赶出来了。姐姐从里屋将头探向灶房数落他:“别烤了,难闻死了!”说完,她从立柜里面为他找出一件干爽衣裳,那衣裳的兜口和袖口都打着补丁,领子也被磨破了。
弟弟把湿衣服扔进洗衣盆中,换上干净衣裳,他问姐姐:“你不把五彩线给放了?”
姐姐垂头斜着眼看了一下左手腕上的五彩线,她带着凄怨的语气说:“我哪有那个福气!过些天山货下来了,我还得进山去采,我要是把五彩线剪断了,到时候碰到长虫来咬我怎么办?”听她的口气,那五彩线就是锁住毒蛇咽喉的铁锁,她轻易不能丢了这护身符。
的确,作为长女,她比我和弟弟承担了更多的家务活儿,喂鸡、做饭、挑水、收拾屋子。此外,野生的浆果和蘑菇下来的时候,她还得进山去采摘。
雷声和闪电就像一匹匹快马,马蹄过处,乌云被击得七零八落。雨渐渐小了,天空也微微露出亮色。不过即使乌云全部消散,天也亮堂不起来,因为已是向晚时分了。姐姐对着桌上的饭皱眉头,担心雨如果停不下来,会耽误爸爸妈妈回家,那样她又得把已经端上桌的饭重新拿到灶房热了。
(节选自迟子建《花瓣饭》,有删改)
文本二:
如果说诗意是艺术的话,那么小说家当然不能放弃对诗意的追求。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我从来没有,将来也不会在作品中回避苦难;我也从来没有,将来也不会在作品中放弃诗意。苦难中的诗意,在我眼里是文学的王冠。
没有描写苦难,诗意怎会呈现?温暖也是一样,没有冷作为底衬,没有用笔化解寒凉,它从何而来?如果作品一味地展览苦难,却没有希望的微光闪烁,这样的苦难就是真的苦难了,而如果苦难里有柔软的光影浮动,苦难就不是深渊,它会散发着湿漉漉的动人的光泽。所以我很喜欢弘一法师临终手书的“悲欣交集”,它道出了人生的真相,也道出了艺术的真谛。
我的体悟,就是我们不要把个人的痛苦放大。一定要想到众生的这种苦难,那么你的作品会获得一种升华、一种沉淀。从文学意义上、艺术意义上,这种沉淀就是一种艺术上的飞翔,这是特别重要的。一定要经过长时间的历练,很多东西在一个瞬间把你唤醒,才能和艺术融合。
(节选自迟子建《关于写作的十二则体会》,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风雨交加的傍晚,“我们”做饭等待爸妈回家,“我”因分心惦记爸妈而掌握不好火候,姐姐因此不停抱怨“我”。
B. 听到风声越来越大,还打起了雷,“我”跑去关窗户时还注意收回窗台上的肥皂盒,表现出“我”的懂事细心。
C. 弟弟看见桌上的饭菜后,嘟囔这是“破饭”,不仅展现了弟弟对饭菜简单清淡的不满,也体现出家里生活的困顿。
D. 姐姐不肯轻易剪断左手腕上的五彩线,说自己要在进山采山货时防蛇,语气虽有抱怨,但也恰恰说明她能够担责。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气变化是文本一的线索,贯穿小说中姐姐做饭、弟弟放“五彩线”、姐弟讨论“放五彩线”等情节。
B. 文本一对弟弟蓝布衫的扣子进行了仔细刻画,而“有一排扣只剩下了一颗”的细节突出了弟弟的淘气。
C. 文本一最后一段景物描写与人物感情交融,以天空的阴暗衬托姐姐对大雨阻挡爸妈回家吃饭的担忧。
D. 文本二第一段将“苦难中的诗意”比作“文学的王冠”,表现了迟子建对作品要结合苦难与诗意的认可。
8. 文本一描写风雨雷电的语言极富感染力,这一效果是如何取得的?
9. 文本二中,迟子建认为好文章应该是“苦难里有柔软光影浮动”,请谈谈文本一是如何实践这一主张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陈子昂,梓州射洪人。家世富豪,子昂独苦节读书,尤善属文。初为《感遇诗》三十首,京兆司功王适见而惊曰:“此子必为天下文宗矣!”由是知名。举进士。会高宗崩,灵驾将还长安,子昂诣阙上书,盛陈东都形胜,可以安置山陵,关中旱俭,灵驾西行不便。曰:“梓州射洪县草莽愚臣子昂,谨顿首冒死献书阙下。臣闻明王不恶切直之言以纳忠,烈士不惮死亡之诛以极谏。故有非常之策者,必待非常之时;得非常之时者,必待非常之主。然后危言正色,抗义直辞,赴汤镬而不回,至诛夷而无悔。以为杀身之害小,存国之利大,故审计定议而甘心焉。况乎得非常之时,遇非常之主,言必获用,死亦何惊,千载之迹,将不朽于今日矣。”
则天召见,奇其对,拜麟台正字。再转右拾遗,数上疏陈事,词皆典美。时有同州下邽人徐元庆,父高为县尉赵师韫所杀。后师韫为御史,元庆变姓名于驿家佣力,候师韫,手刃杀之。议者以元庆孝烈,欲舍其罪。子昂建议以为:“国法专杀者死,元庆宜正国法,然后旌其闾墓,以褒其孝义可也。”当时议者成以子昂为是。
(节选自《旧唐书·陈子昂传》,有删改)
材料二:
陈子昂以诗名于唐,非但文士之选也,使得明君以尽其才,驾马周而颉颃①姚崇,以为大臣可矣。其论开闲道击吐蕃,既经国之远猷。且当武氏戕杀诸王之日,请抚慰宗室撄其虓怒而不畏抑陈酷吏滥杀之恶求为伸理。言天下之不敢言,而贼臣凶党弗能加害,固有以服其心而夺其魄者,岂冒昧无择而以身试虎吻哉?故曰以为大臣任社稷而可也。
夫人才之盈虚,视上之好恶。无以作之,其气必萎;无以檠②之,其体必戾。乃武氏嗜杀,而得人之盛如此;高宗承贞观之余泽,有永徽之初治,而流俗风靡,不能得一骨鲠之士,何也?善善而不用,恶恶而不去,目塞而暗,耳塞而聋,其足以挫生人之气,更甚于诛杀也。人之有心,奖之而劝,故盛世之廷多正士。激之而亦起,故大乱之世有忠臣。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有删改)
【注】①颉颃:不相上下,相抗衡。 ②檠:矫正
10. 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请抚慰A宗室B撄其虓C怒D而不畏E抑陈酷吏F滥杀之恶G求H为伸理。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顿首,跪拜礼,以头叩地即起而不停留,也是书简表奏用语,表尊敬。
B. 而,表转折,却、但是,与《屈原列传》“信而见疑”中的“而”用法相同。
C. 舍,赦免,与《齐桓晋文之事》“舍之!吾不忍其觳觫”中的“舍”意思不同。
D. 驾,超越,与《劝学》“驽马十驾”中的“驾”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京兆司功王适看过陈子昂的《感遇诗》后颇为惊讶,认为陈子昂将来定会成为文章大家,王夫之却对此持不同意见,认为陈子昂并非优秀的文士。
B. 陈子昂进谏讲求策略,他说忠烈之士如果遇到非凡的君主,就不害怕死亡而极力进谏,他们会直言不讳,即使遭受汤镬之刑也决不退缩。
C. 武则天惊异于陈子昂的对答,授予他麟台正字的官职;王夫之认为武则天虽喜好杀戮,却能够善待如陈子昂这样的士人,所以得到的人才很多。
D. 王夫之认为,高宗继承了贞观之治的德泽却没有得到正直刚强之士,是因为他闭目塞听,喜好正直之士、厌恶奸恶之徒只停留在表面,并未行动。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昂诣阙上书,盛陈东都形胜,可以安置山陵。
(2)人之有心,奖之而劝,故盛世之廷多正士。
14. 王夫之评价陈子昂“以为大臣任社稷而可也”,材料一有哪些事实可以支持王夫之的观点?请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木棉
艾可叔
收来老茧倍三春,匹似真棉白一分。
车转轻雷秋纺雪,弓弯半月夜弹云。
衣裘卒岁吟翁暖,机杼终年织妇勤。
闻得上方存节俭,区区欲献野人芹【注】。
【注】野人芹:典出《列子》,喻指微薄的礼品。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提到收获的棉茧比春天的蚕茧还要多,用一个“倍”字表明其收获之丰。
B. 颈联写诗人这一“吟翁”身着衣物感到温暖,原因在于织妇们终年的辛勤劳作。
C. 诗人想将辛苦制造洁白棉布进献给朝廷,以积极响应朝廷的政策。
D. 本诗与杨万里《插秧歌》立意相似,都注重刻画动作,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16. 有人认为本诗描绘的劳动场景给人一种“真切生动,颇有韵致”之感,请结合颔联加以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一诗中“______,______”两句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
(2)屈原年轻时得君王信任,立志去除奸邪,推行改革,正如他在《离骚》中所说:“______,______?”
(3)黄鹂又名黄莺、仓庚等等,是一种美丽可爱、富有灵性的普通候鸟,很多古诗词句中都不乏它们的身影,如“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满是一个蕴含着中国传统哲学智慧的节气。《说文解字》将“满”释为“盈满”,其有“充满”“饱和”“足够”之意。小满则与之不同,寓意着( ① ),体现了物盛则衰、物极必反的道理,这是古人对天道的理解,也是训诫后代的哲学。《红楼梦》里秦可卿给王熙凤托梦曰:“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有道是‘登高必跌重’。”由此看来,小得圆满,才是人生好的境界。
“小满”得名与作物的状态有关。《七修类稿·天地三·气候集解》云:“小满,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此时北方地区小麦等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变得饱满,但又没有成熟,( ② )。“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南方地区降水增多,河水渐渐“满”了起来,是另一种“小满”。
《二十四节气志》中总结说,清明和谷雨时节往往是一年中风最大的时候,而到了立夏和小满时节,( ③ ),恼人的杨花和柳絮不再四处飘飞,大自然沉静下来,夏日的鸟语替代了春天的风声。小满时节,除东北地区和青藏高原以外,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都进入了物候意义上的夏季,农作物生长旺盛,麦浪泛金,榴花似火,到处一派欣欣向荣的初夏风光。
18.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19. 下列句子中的“泛”与文中加点的“泛”,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尽管将疫情标签化、政治化和污名化的论调不时沉渣泛起,但合作抗疫始终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B. 龙船水刚刚涨过,河中水皆泛着豆绿色,天气又那么明朗,鼓声蓬蓬响着,翠翠抿着嘴一句话不说。
C. “江”,在古代专指长江,而后来多泛指大河,词义的外延扩大了,我们说是“词义的扩大”。
D. 如今,青蒿素联合疗法在全世界广泛应用,这一疗法极大地减轻了疟疾的症状,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知为什么,年幼的我,在千山万岭的重围之中,总爱对着地图,向往去远方游历,而且觉得最浪漫的旅行方式便是坐火车。每次见到月历上有火车在旷野奔驰,曳着长烟,我便心随烟飘,悠然神往,幻想自己正坐在那一排长窗的某一扇窗口,无穷的风景为我展开。乡居的少年那么神往于火车,大概因为它雄伟而修长,轩昂的车头一声高啸,一节节的车______(xiāng)铿铿跟进,一个庞然大物便向你______(xí)来,那气派真是慑人。至于轮轨相激、枕木相应的节奏,初则铿俇而慷慨,继则单调而催眠,也另有一番情韵。过桥时俯瞰深谷,真若下临无地,蹑虚而行,一颗心,也忐忐忑忑悬在半空。黑暗迎面撞来,当头罩下,一点准备也没有,那是过山洞。惊魂未定,两壁的回声轰动不绝。你已经愈陷愈深,冲进山岳的盲肠里去了。光明在山的那一头迎你,先是一片幽昧的微喜,迟疑不决。蓦地天光豁然开朗,黑洞把你吐回给白昼。这一连串的经验,从惊到喜,中间还带着不安和神秘,历时虽短而印象很深。
20. 请根据括号内的读音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字。
21. 文中加点动词“撞”“罩”极富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22.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光明在山的那一头,先是一点微光,模糊不清,突然天光大亮,你从黑洞中出来了”,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语言文字运用Ⅰ中提到,小满是一个蕴含着中国传统哲学智慧的节气,“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小得圆满,才是人生好的境界”。
对此,你有什么感悟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绝密★启用前
盐城市2025年春学期高二年级七校联盟期中联考
语文试题
试卷分值:150分考 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5题答案】
【答案】1. B 2. C
3. B 4. 在超600万年进化中,人类脑容量不断上升;几十万年前人类利用火烹煮食物,肠道变短、牙齿变小,大脑增大;近2万年人类脑容量从1500毫升降至1400毫升,但大脑优化,综合智力未下降。
5. 科学探索要不断质疑和修正原有观点,如对脑体质量比与智商关系的研究;需从多方面综合研究,如研究人类聪明原因涉及脑容量、神经元数量、白质区域、情商等;要敢于提出新角度新理论,如从“光谱红移”角度解释人比动物聪明的原因。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9题答案】
【答案】6. A 7. A
8. 运用比喻修辞,如“乌云像一群乌鸦似的盘踞着”“雨声很大,仿佛炉膛上开了的水在哗哗叫”,使风雨雷电更形象;使用拟声词,“轰隆隆”“当咣当”等,增强画面感和真实感。
9. 文本一中家庭遭遇爸爸被撤职,生活困顿,这是苦难;但家人间相互关心,如姐姐为弟弟找干爽衣裳,“我们”等待爸妈回家,充满温暖;“我”和弟弟的天真行为、姐弟间的对话,为生活增添乐趣,展现出“柔软的光影”。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10~14题答案】
【答案】10. BEG
11. C 12. A
13. (1)陈子昂到朝廷上书,极力陈述东都洛阳的地理优势,认为可以在那里安置皇帝的陵墓。
(2)人有思想,奖励他就会勤勉,所以太平盛世的朝堂上有很多正直之士。
14. ①陈子昂敢于在高宗灵驾将还长安时上书,提出不同意见;②任职期间多次上疏陈事,言辞优美;③在徐元庆案中,提出合理建议,被当时的人认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16题答案】
【答案】15. D 16. 颔联运用比喻,把纺车转动声比作轻雷,把弹棉花弓比作半月,把棉花比作雪和云,生动形象;从听觉和视觉角度,“车转轻雷”是听觉,“秋纺雪”“弓弯半月”“夜弹云”是视觉,描绘出劳动场景;通过描写夜晚纺棉弹棉,体现劳动人民的勤劳,富有生活韵致。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题答案】
【答案】 ①. 所守或匪亲 ②. 化为狼与豺 ③. 不抚壮而弃秽兮 ④. 何不改乎此度 ⑤. 两个黄鹂鸣翠柳 ⑥. 一行白鹭上青天(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
【18~19题答案】
【答案】18. ①小得圆满 ②所以叫“小满” ③风力逐渐减小
19. B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9分)
【20~22题答案】
【答案】20. 厢 袭
21. “撞”写出黑暗来得突然、猛烈,增强紧张感;“罩”形象地描绘出黑暗迅速笼罩的状态,突出过山洞时的神秘与不安。
22. 原句运用拟人手法,“迟疑不决”“吐回”使描写更生动;“幽昧”“豁然开朗”等词语更具文学性,渲染氛围;改后句子表述平淡,缺乏感染力,不能很好地表现过山洞的独特感受。
四、写作(60分)
【23题答案】
【答案】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