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雷州市三校2025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雷州市三校2025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资源简介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雷州市三校2025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一、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2025·雷州模拟)诗文大比拼,祝你闯关成功。
【第一关】接龙挑战
夕阳西下,①   。《天净沙·秋思》
先天下之忧而忧,②   。《岳阳楼记》
③   ,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第二关】情境挑战
思乡离愁:“④   ,⑤   。”,让我们体会到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夜上受降城闻笛》
家国情怀:热爱祖国,我们可以学习龚自珍以“落红不是无情物,⑥   ”来表达至死仍关心国家的一腔热情。《己亥杂诗》
山水田园:陶渊明隐居山林,在夕阳的余晖中看见南山“⑦   ,飞鸟相与还”的美好景致,这是诗人辞官归隐的惬意情怀。《饮酒(其五)》
【第三关】看图填诗
⑧   , ⑨   。 《逢入京使》
二、选择题(3分)
2.(2025·雷州模拟)小语向大家介绍本届亚冬会的幻灯片中,相关的文字信息顺序被打乱了,请你帮忙整理。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火炬塔“雪韵丁香”是2025年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的标志性建筑。 , 。 , , 。从空中俯视可以见证丁香与雪花的“同心绽放”,与本届亚冬会“冰雪同梦,亚洲同心”的主题口号不谋而合。
①高28.55米,重58吨
②底部裙摆为六瓣雪花,象征着纯洁和平
③丁香花瓣与雪花裙摆精心排布于火炬塔上下两端
④顶部为五瓣丁香花瓣,内部是由56个钛合金喷口组成的燃烧喷头
⑤该火炬塔主塔采用“同心圆”结构,塔身整体呈双锥体结构
A.⑤①③②④ B.⑤③①④② C.③①⑤④② D.⑤①③④②
三、基础知识综合
(2025·雷州模拟)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学业求知当奋进, 。”自强是我们成长必备的精神力量。身为当代中学生,更应自强奋进。
追梦路上是充满挑战,甚至是困难重重的,①司马迁受刑著《史记》,②贝多芬失聪作《命运交响曲》,③ ,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只要信念坚定,就能为战胜困难提供强大动力。袁隆平心怀“让天下人都吃饱饭”的梦想,几十年如一日扎根稻田,不畏艰难,勇于探索,成功解决了数亿人的温饱问题;屠呦呦为了研制青蒿素,以身试药,在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历经无数次失败,始终坚持不懈,最终发现青蒿素,为全球疟疾防治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为梦想拼搏的意义。
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树立目标,勤奋学习;直面困难,锻炼意志;积极实践,提升能力。④我们可以用自强铸就我们的青春辉煌。
3.活动现场悬挂着一副对联,上联是“学业求知当奋进”,请你根据语段内容,从下列选项中为它选择最合适的下联(  )
A.岁月如歌应静好 B.青春逐梦需自强
C.人生似戏要从容 D.时光如水任流淌
4.参考①②两句的句式和内容,在③处补写恰当的句子。
5.自强铸就辉煌。语段第④句表达较为平淡,请你修改润色这句话,让表达更具感染力和号召力,更能激发同学们的行动意愿。
6.小语同学就“自强不息好少年”这个话题与小文同学进行了探讨,以下是他们的对话,请根据上下文,在两处横线上补充小语和小文的对话内容。
小语:①   
小文:我觉得首先得有明确的目标吧。就像咱们班的学霸,每天都坚持认真学习,遇到难题也不退缩,一直钻研,这就算是自强的表现。
小语:你说得对。而且我觉得自强的少年还得有面对挫折的勇气。贝多芬失聪作《命运交响曲》,这种精神真的很值得我们学习。咱们身边也有具有自强精神的同学,你能举个他们的事例吗?
小文:能啊。②   
小语:对,从现在开始,我们也一起努力,朝着自强好少年的方向前进!
小文:好,一起加油!
四、综合性学习
(2025·雷州模拟)综合性学习——“走进网络直播”。
材料一:近日,人民日报、央视等多家主流媒体,纷纷联合电商平台,开展直播“带货”活动,助力湖北农特产品恢复销售。从潜江的小龙虾,到神农架的香菇,从恩施的玉露茶,到荆门的长粒米,网友们用一个个订单,为湖北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没为湖北拼过命,但为湖北拼过单”,一位网友的话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烟笼寒水月笼沙,最美小城出枇杷。好吃不贵还润肺,酸甜适度人人夸,赶紧下单买回家,买它买它就买它。”广东省始兴县县长叶洪番化身“网络主播”,通过直播的方式“吆喝”叫卖枇杷,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了广大网友纷纷下单。
材料二:
低坑大瀑布 文庙 翠湖
7.你对材料一中网友的话有何感触?请写出50字左右的回复。
8.在材料二中任选其中一幅图画,模仿叶洪番县长的“吆喝”写一段广告语。
五、文言文阅读
(2025·雷州模拟)【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选自《周公诫子》)
9.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非学无以广才    (2)悲守穷庐   
(3)又相天子    (4)可不慎欤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非宁静无以致远 无从致书以观
B.子无以鲁国骄士 徒以有先生也
C.夫君子之行 大道之行也
D.往矣 见往事耳
11.翻译下列句子。
(1)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2)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12.甲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可用四个字概括   ;乙文周公提出的六种“谦德”,可用六个字来加以概括,它们分别是   。
六、现代文阅读
(2025·雷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汉字“昙”上是“日”,下是“云”,它的意思是什么?如果你想到“昙花一现”,自然就会认为“时间短”即其意。但事实上,“昙”是会意字,小篆字形从日从云,表示密布的云。这启示我们,要建立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汉字思维。
②首先要把字词分开。字词的关系,就像一个人可以有多种身份,但又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们要记住汉字只有一个意思,这个意思就是汉字被写成这样的道理。如仔细观察“雀”“售”“雇”“维”,我们会发现它们有一共同构件“隹”。“住”是指一只鸟,当知道它是“鸟”后,即知“雀”是小鸟,“售”是鸟开喉卖力歌唱,“雇”是候鸟在门窗外鸣叫,故汉字积累要学会理解意思。
③其次,文和字要分开。“文”是图案,“字”上是房子,下是婴儿,“字”即“生育”之意。“文字”即“图案所生之子”。“识文断字”的“识文”,就是要知道它的特点。古人只创造了两百个不同的基本构件,却可用之解释整个宇宙。断字,靠思考。“思”,“心”上面是脑,是管逻辑的。我们想法很多,需要有东西把它连于手,这是“维”。“维”是用绳套住约束鸟。
④汉字有情感,它传递的是祖先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日用而不知”,故我们要让大脑经过有效训练,建立汉字思维,亲近古老的文,理解古老的字。
【材料二】
①书法是汉字造型艺术。汉字因书法而有生动的形式之美,书法因汉字而有丰富的内涵之美。
②书法艺术的个性在于书者的感情状态会直接表现在字的线条、结体和布局中。《翰林要诀》说:“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可见感情因素在书法艺术中之重要。
③书法极美,亦极难,难在文化积累上。文化是书法的根脉和源泉,是学书法者的深根固本之道。
【材料三】
①大家在练字时,可能都想有自己的独门字体,现在,AI造字功能告诉你:用三五分钟,手写十二个字,就能获得你的独门字体!
②AI造字的个人专属字体生成源于真实笔迹。它针对你的习惯,设定了“笔锋”的选择。在创作字体的过程中,AI可根据笔锋、力度的不同而呈现不一样的风格。这种体验可以比较完美地满足人们对个性化字体的需求。据称,AI造字可以根据不同用户手写字体的大小、宽窄、书写速度和371种连笔风格等,进行完整记录和最终生产。
13.下列说法或推断与原文相符合的一项是(  )
A.我们认知“昙”是通过“昙花一现”这个词,故很自然地正确判断出此字的意思是“时间”。
B.构件“隹”表示一只鸟,即知“雀”是小鸟,可以推断出“集”最初的意思可能是“鸟聚集在树上”。
C.书法因汉字而有生动的形式之美,汉字因书法而有丰富的内涵之美。
D.AI造字可以根据不同用户手写字体的371种连笔风格,完美地生产出个人专属字体。
14.阅读材料二,结合《祭侄文稿》的写作背景,下列对该书法作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祭侄文稿》写作背景】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的侄子颜季明起兵抗击叛军,兵败遇难,颜真卿悲痛万分,写下《祭侄文稿》。
A.作品文字轻盈飘逸,运笔如行云流水,可见作者内心激动澎湃。
B.作者内心悲愤交加,字间行气,随情而变,时疏时密,毫无雕饰。
C.作品圈点涂改随处可见,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和宣泄。
D.作品墨色浓重而枯涩,与作者当时撕心裂肺的悲恸情感高度一致。
15.某同学认为:AI造字能创造出个人的独门字体,因此我们中学生没有必要练习书法。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反驳这一观点。
(2025·雷州模拟)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面对环境的恶化,科学家都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
②低碳生活涉及碳足迹,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碳足迹越小,说明你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越大。
③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等等,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产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④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走路与开车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活,后者是高碳生活。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应当选择棉布衣服。在家居用电上,使用风电或水电等清洁能源产生的碳排放会比使用热电低。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车在同距离时碳排放量较少,应大力推广小排量节能环保型汽车。
⑤尽管低碳生活值得提倡,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人们不时会进入高碳生活。这时就应当对自己的高碳生活进行补偿。这种补偿就是所谓的碳中和。碳中和指的是,人们可以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生产)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过高,则可以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或者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以达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可以说,碳中和就是人们对自己高碳生活的补偿。
⑥因此,人类的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摘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6.选文使用的说明顺序是(  )
A.时间顺序 B.逻辑顺序 C.空间顺序 D.时空顺序
17.下列选项与原文文意相符的一项是(  )
A.碳足迹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对环境影响最主要的一种指标。
B.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因此,我们每个人从我做起,应该禁止碳足迹的出现。
C.高碳生活是不提倡的,但在我们生活中高碳生活常常是不可避免的。
D.我们可以通过碳中和完全达到消除温室效应的目的。
18.选文第③段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
A.打比方 作比较 B.打比方 列数字
C.举例子 作比较 D.举例子 列数字
七、名著阅读
(2025·雷州模拟)阅读下面摘编自《水浒传》的片段,完成小题。
【片段一】
只见那汉子头戴一顶范阳毡笠,上撒着一把红缨,穿一领白段子征衫,系一条纵线绦,下面青白间道行缠,抓着裤子口,獐皮袜,带毛牛膀靴,跨口腰刀,提条朴刀,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腮边微露些少赤须,把毡笠子掀在脊梁上,坦开胸脯,带着抓角儿软头巾,挺手中朴刀,高声喝道:“你那泼贼,将俺行李财帛那里去了?”
【片段二】
当日将了宝刀,插了草标儿,上市去卖。走到马行街内,立了两个时辰,并无一个人问。将立到晌午时分,转来到天汉州桥热闹处去卖。杨志立未久,只见两边的人都跑入河下巷内去躲。杨志看时,只见都乱撺,口里说道:“快躲了,大虫来也。”杨志道:“好作怪!这等一片锦城池,却那得大虫来?”当下立住脚看时,只见远远地黑凛凛一大汉,吃得半醉,一步一攧撞将来。杨志看那人时,却是京师有名的破落户泼皮,叫做没有毛大虫牛二。
【片段三】
当下就曹正家里住了一宿,借了些盘缠,拿了朴刀,相别曹正,拽开脚步,投二龙山来。行了一日,看看渐晚,却早望见一座高山。杨志道:“俺去林子里且歇一夜,明日却上山去。”转入林子里来,吃了一惊。只见一个胖大和尚,脱的赤条条的,背上刺着花绣,坐在松树根头乘凉。那和尚见了杨志,就树根头绰了禅杖,跳将起来,大喝道:“兀那撮鸟!你是那里来的?”
【片段四】
那老大虫吼了一声,就洞口带着刀,跳过涧边去了。A却拿了朴刀,就洞里赶将出来。那老虎负疼,直抢下山石岩下去了。A恰待要赶,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自古道:云生从龙,风生从虎。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那大虫望A势猛一扑。那A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颔下。那大虫不曾再展再扑,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管。那大虫退不勾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岩下。
19.下列有关片段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片段一中的汉子是杨志,绰号“青面兽”。他所喝道的“你那泼贼”,指的是林冲。两人相斗,不分上下。小说由此从林冲写到了杨志,体现了小说的人物情节环环相扣,线索分明。
B.片段二中杨志卖刀,怒杀了泼皮牛二之后,他选择去官府自首。而同样是为民除害,鲁智深杀了郑屠,选择潜逃。通过比较阅读,我们可以了解两人不同的思想认识和个人追求。
C.片段一中杨志与林冲比斗,片段三中杨志与鲁智深比斗。两场比斗,均不分上下。由此可见,杨志武艺高强,不愧为杨家将的后人。
D.片段四中的A是武松,写的是武松回家探亲,在景阳冈打死老虎,体现了武松的武艺高强。原著中与武松相关的情节还有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
20.《水浒传》中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梁山好汉的形象。作者在塑造这些粗豪、侠义的人物时,非常注重表现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请你从下面A、B选项中任选一组人物,结合具体情节分析其共性和个性。
A.鲁智深和李逵 B.林冲和武松
八、作文(50分)
21.(2025·雷州模拟)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时代楷模张桂梅校长创办的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有一段震撼人心的誓词:“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这句活激励了许多家境贫寒的山区女孩,她们不认命、不服输,走出山区,看见了更广阔的世界。从“我也是这样”的自我束缚到“我还能这样”的突破,不仅打破了一种观念,更开启了另一种人生。
请以“原来,我也能 ”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⑤书写规范、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断肠人在天涯;后天下之乐而乐;忽如一夜春风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化作春泥更护花;山气日夕佳;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应用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句默写。本题中的“肠、涯、芦管、征、夕”等字词容易写错。⑧⑨空,根据画面内容,描绘了两人骑马相遇,互相抱拳问候的情景,符合岑参《逢入京使》一诗描述的场景,其中“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一句恰好描绘了两个人骑马作揖的场景,意为在马上与你相遇无纸笔,请告诉家人说我平安无恙,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遇时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的激动心情。
故答案为:①断肠人在天涯;②后天下之乐而乐;③忽如一夜春风来;④不知何处吹芦管;⑤一夜征人尽望乡;⑥化作春泥更护花;⑦山气日夕佳;⑧马上相逢无纸笔;⑨凭君传语报平安。
【点评】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2.【答案】D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衔接排序。首先,⑤句“该火炬塔主塔采用‘同心圆’结构,塔身整体呈双锥体结构”是对火炬塔“雪韵丁香”结构的总体介绍,承接前文提到的“火炬塔‘雪韵丁香’”,所以⑤应排在首位;
接着,①句“高28.55米,重58吨”是对火炬塔在高度和重量方面的具体数据说明,是在⑤句总体介绍结构之后,对火炬塔的进一步描述,故①排在⑤之后;
然后,③句“丁香花瓣与雪花裙摆精心排布于火炬塔上下两端”,引出了关于火炬塔上下两端具体形态的描述,与⑤句的结构介绍相呼应,因此③排在①之后;
④句“顶部为五瓣丁香花瓣,内部是由56个钛合金喷口组成的燃烧喷头”,按照③句中“上下两端”的顺序,先介绍了顶部的情况,所以④排在③之后;
最后,②句“底部裙摆为六瓣雪花,象征着纯洁和平”,介绍了底部的情况,与④句的顶部介绍相承接,所以②排在④之后。
根据以上分析,正确的排序为⑤①③④②;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句子排序。解答此类试题时可以按如下步骤:①寻头断尾,确定首尾句。②把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③把握关联词的搭配④把握话题衔接尤其是重复出现的词语。
【答案】3.B
4.示例:海伦·凯勒失明失聪谱写《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5.让我们用自强铸就我们的青春辉煌吧!
6.示例:小文,你觉得什么样的少年才算是自强好少年呢?;示例:上次运动会,有个同学在跑步比赛中摔倒了,但他马上爬起来继续跑,这也是自强的体现。
【知识点】衔接仿写;对联;见解表述
【解析】(1)本题考查拟写对联。对联写作上要做到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平仄对应、音韵协调;内容相关、意境完美。
(2)本题考查仿写、补写语句。仿句的几个注意点:①话题一致。②句式一致。③修辞一致。④结构一致。⑤衔接一体。⑥情感色彩一致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作答时,要增强句子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可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感叹句式、富有激情的词语等,让句子更生动形象,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和行动意愿。
(4)本题考查情景对话。要注意根据上下文的提示,去思考应该如何应对。对话要符合生活实际。
3.本题考查拟写对联。
上联 “学业求知当奋进” 的结构是:学业(名词)+求知(动宾结构)+当奋进(三字短语)
A.强调岁月静好,与语段“自强奋进”的主旨不符,且“静好”与“奋进”意境相悖;
B.“青春”对“学业”(名词),“逐梦”对“求知”(动宾结构),“需自强”对“当奋进”(劝勉句式),结构一致,主题相符;
C.强调“从容”的人生态度,与语段“克服困难”“拼搏”的积极进取基调不符;
D.表达顺其自然,缺乏主动性,与“奋进”“自强”的号召完全背离;
所以合适的下联是:B
故答案为:B。
4.本题考查仿写、补写语句。
参考①“司马迁受刑著《史记》”,②“贝多芬失聪作《命运交响曲》”,可知补写的句子需是人物+遭遇挫折的情况+取得的成就的结构,且人物应是具有自强精神、广为人知的,事例要能体现其在困境中凭借坚定信念取得成功,与上下文语境相符。
故答案为:示例:霍金身残著《时间简史》。
5.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要求润色句子,让表达更具感染力和号召力,更能挑拨激发同学们的行动意愿。
故答案为:示例:让我们以自强为帆,以信念为桨,在青春的海洋中乘风破浪,铸就属于我们的辉煌!
6.本题考查情景对话。
①处,根据小文的回答 “我觉得首先得有明确的目标吧”,可知小语的提问应是关于 “成为自强不息好少年” 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或要素。
②处,小语要求小文举身边同学具有自强精神的事例,所举事例需体现同学面对困难不退缩,努力克服困难的自强表现。
故答案为:
示例:小文,你觉得什么样的少年才算是自强好少年呢?
示例:上次运动会,有个同学在跑步比赛中摔倒了,但他马上爬起来继续跑,这也是自强的体现。
【答案】7.示例:网友的话很温暖!通过拼单支持湖北,这不仅是购买农特产品,更是传递爱心,体现了大家对湖北的关心和支持。
8.示例:
选“低坑大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低坑瀑布超神奇。水花飞溅景色美,快来打卡别错过,冲呀冲呀就冲呀。”
【知识点】见解表述;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表达。本题是开放性试题,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回复,回复的内容是自己的感触。语言要通顺简洁。
(2)本题考查仿写广告语。广告文字必须清楚简单、容易阅读、用字浅显,符合潮流,内容又不太抽象,使受过普通教育的人都能接受。广告语应使用诉求对象熟悉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使句子流畅、语义明确。避免生词、新词、专业词汇、冷僻字词,以及容易产生歧义的字词。
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表达。
首先理解网友“没为湖北拼过命,但为湖北拼过单”这句话,它体现了网友虽未在抗疫一线拼命,但通过购买湖北产品助力湖北恢复生产生活。回复要能表达对网友这种爱心行动的感谢与赞美,语言要精炼。
故答案为:示例:网友的话暖人心田。这一份份订单都是满满的爱,助力湖北重新焕发生机,让我们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
8.本题考查仿写广告语。
叶洪番县长“烟笼寒水月笼沙,最美小城出枇杷。好吃不贵还润肺,酸甜适度人人夸,赶紧下单买回家,买它买它就买它”的吆喝,是先引用诗句,描述枇杷的特点,然后发出购买邀请。吆喝简洁、有趣、押韵。仿写时根据这些特点,适当引用或化用诗句,语言简洁,体现景点特点,并真诚地发出观赏邀请。
故答案为:
示例一:
选“文庙”:飞檐斗拱墨文香,文庙古韵韵悠长。儒风浩浩暖心房,经典熠熠绽华光。先贤智慧韵味强,快来此处共徜徉!
示例二:
选“翠湖”:水光潋滟晴方好,翠湖景致真奇妙。湖水悠悠泛碧涛,山峦隐隐入眼俏。快来此地走一遭,惬意时光乐陶陶。
【答案】9.增长;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辅佐;谨慎
10.B
11.(1)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2)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却用浅陋来保持,这是聪明。
12.修身养德;恭、俭、卑、畏、愚、浅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
(2)本题考查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辨析。对于一词多义这类题目的解答,一要靠平时的积累,将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现象进行归纳,并理解记忆。二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判断。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在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从文中筛选出相关信息进行回答。
参考译文:
【甲】君子的行为操守,依靠宁静来修养身心,依靠节俭来培养品德。不内心淡泊就无法明确志向,不屏除杂念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无法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逐渐丧失,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衰老下去,大多对社会没有贡献,只能悲伤地困守在破旧的房屋里,到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周成王将伯禽分封到鲁国。周公告诫他说:“你去了之后,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轻视人才。我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又辅佐天子,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了。但我洗头时多次停下来握着头发,吃饭时多次吐出食物(去接见贤士),还担心失去天下的人才。我听说,德行宽广高深,用恭敬来保持的人,会得到荣耀;土地辽阔广大,用节俭来保持的人,会得到安定;俸禄丰厚官位显赫,用谦卑来保持的人,会得到尊贵;人口众多军队强大,用戒惧来保持的人,会得到胜利;聪明机智有才气,用愚拙来保持的人,会得到智慧;见闻广博记忆力强,用浅陋来保持的人,会得到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的美德。贵为天子,拥有天下,正是因为有这些美德。不谦虚而失去天下,甚至自身死亡的,夏桀、商纣就是这样的例子。能不谨慎吗?”
9.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广:增长。
(2)句意:悲伤地困守在破旧的房屋里。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3)句意:又辅佐天子。相:辅佐。
(4)句意:能不谨慎吗?慎:谨慎。
故答案为:
⑴增长;
⑵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⑶辅佐;
⑷谨慎。
10.本题考查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辨析。
A.动词,达到/动词,得到;
B.介词,因为/介词,因为;
C.名词,行为、操守/动词,施行、推行;
D.动词,去/形容词,过去的;
故答案为:B。
11.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重点词有:
(1)驰:疾行,指迅速逝去;意:意志;枯落:凋落,衰残。
(2)博:广博;浅:浅陋。
故答案为: (1)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2)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却用浅陋来保持,这是聪明。
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①空,甲文开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即点明主旨,强调“静”与“俭”是修身养德的根本。后文“淡泊”“宁静”“学须静”“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等内容都是围绕“修身养德”展开,故文章中心内容可以用“修身养德”这四个字概括。
②空,结合乙文“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可得:恭、俭、卑、畏、愚、浅。
故答案为:
修身养德;
恭、俭、卑、畏、愚、浅。
【答案】13.B
14.A
15.这种观点是错误的。AI造字虽然能创造出个人的独门字体,但书法有着AI造字无法替代的价值。书法是汉字造型艺术,汉字因书法而有生动的形式之美,书法因汉字而有丰富的内涵之美,其线条、结体和布局能表达书者的感情状态。并且书法极美亦极难,难在文化积累上,文化是书法的根脉和源泉,练习书法有助于我们传承文化、提升文化素养。而AI造字只是满足了人们对个性化字体的需求,却无法给予我们书法所带来的艺术享受和文化滋养,所以中学生很有必要练习书法。
【知识点】理解概括材料主要内容;启示、感悟、建议类;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筛选新闻材料关键信息
【解析】【点评】(1)(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涉及的内容,在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将信息进行比较,判断正误。
(3)本题考查结合材料谈自己的看法。解答时应在充分把握各个材料内容的基础上灵活的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文本材料的知识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同时在表述中应做到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13.A.材料一明确 “‘昙’实际是会意字,表‘密布的云’”,但选项因 “昙花一现” 误判为 “时间短”,与原文矛盾 ,错误。
B .材料一提到 “隹” 表 “鸟”,“雀” 是 “小鸟”,“集” 的字形(鸟在树上 )可推断 “鸟聚集在树上”,符合汉字构件表意逻辑 ,正确。
C.材料二原文是 “汉字因书法而有生动的形式之美,书法因汉字而有丰富的内涵之美”,选项逻辑颠倒,错误 。
D.材料三说 AI 造字 “比较完美满足需求”,且需结合 “大小、宽窄、书写速度和 371 种连笔风格”,选项 “完美生产”“只靠 371 种连笔” 表述绝对,错误 。
故答案为:B
14.材料二指出 “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祭侄文稿》是颜真卿因侄子遇难,怀着极度悲痛(哀 )的心情创作 ,字体风格应 “气郁而字敛”(情感压抑,字体收敛 )。 A.“文字轻盈飘逸,运笔行云流水” 是 “喜、乐” 时的字体风格,与 “哀” 的心境矛盾,错误 。
B .“悲愤交加,字间行气随情变,时疏时密,无雕饰” ,契合 “哀” 时情感起伏,正确 。
C .“圈点涂改,体现情感起伏宣泄” ,符合悲痛中书写的自然状态,正确 。
D.“墨色浓重枯涩,与悲恸情感一致” ,通过墨色传递悲痛,正确 。
故答案为:A
15.先亮明观点(“AI 造字≠不用练书法” ),再从三方面反驳:艺术价值:材料二强调 “书法是汉字造型艺术,汉字因书法有形式美,书法因汉字有内涵美” ,AI 造字仅满足个性化,缺乏书法的艺术美感与文化深度 。情感表达:书法 “通过线条、结体、布局表达书者感情”(如《祭侄文稿》的悲愤 ),AI 造字是技术生成,无法传递真实情感 。文化传承:材料二提到 “文化是书法的根脉,练习书法能传承文化、提升素养” ,AI 造字不涉及文化积累,无法替代书法的文化价值 。 综上,需紧扣材料提炼书法的独特价值,对比 AI 造字的不足,条理清晰反驳,强调中学生练习书法的必要性(艺术、情感、文化层面 )。
故答案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AI造字虽然能创造出个人的独门字体,但书法有着AI造字无法替代的价值。书法是汉字造型艺术,汉字因书法而有生动的形式之美,书法因汉字而有丰富的内涵之美,其线条、结体和布局能表达书者的感情状态。并且书法极美亦极难,难在文化积累上,文化是书法的根脉和源泉,练习书法有助于我们传承文化、提升文化素养。而AI造字只是满足了人们对个性化字体的需求,却无法给予我们书法所带来的艺术享受和文化滋养,所以中学生很有必要练习书法。
【答案】16.B
17.C
18.C
【知识点】举例子;作比较;逻辑顺序;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1)本题考查说明顺序。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时间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一般都有明确的时间标志。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建筑物布局),一般都有常用方位词。例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逻辑顺序: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辨析。根据题目的要求,对每一个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和原文进行比较进行,找出与原文文意符合的一项。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有:举例子:形象具体地说明了……;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作比较:通过比较,更突出地说明了……;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下定义:科学准确地指出了……;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
16.本题考查说明顺序。
选文第①段先设问“什么是低碳生活呢”,接着在第②段介绍“低碳生活”的概念,然后在第③④段阐述减少碳足迹、践行低碳生活的方法,最后第⑤段说明高碳生活的补偿方式“碳中和”,按照“是什么—怎么做—如何补偿”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故答案为:B。
1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辨析。
A.原文第②段表述为“碳足迹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没有提及“最主要”;
B.原文第③段强调“尽量减低碳足迹”,不是“禁止碳足迹的出现”,选项“禁止”表述绝对化;
D.原文第⑤段提到“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以达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不是“完全消除”;
故答案为:C。
18.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第③段以“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等为例,说明减碳的具体做法;还以“土豆”为例,说明不同烹饪方式的碳排放量差异,这是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将“烤箱烘烤土豆”“锅煮土豆”“微波炉做土豆”的碳排放量进行对比,突出微波炉的低碳优势,这是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故答案为:C。
【答案】19.D
20.示例A。共性:鲁智深和李逵都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个性: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如他在惩治镇关西时,不是一开始就大打出手,而是先激郑屠,让其主动动手,再三拳打死镇关西,事后还假意说郑屠诈死,给自己脱身争取时间;李逵则头脑简单,直爽率真。他在江州劫法场时,不问青红皂白,逢人便砍,完全是凭一腔热血行事。
示例B。共性:林冲和武松都武艺高强,有勇有谋。个性:林冲曾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性格隐忍、逆来顺受。面对高衙内的多次陷害,他一直选择忍耐,直到被高俅设计陷害得走投无路,才奋起反抗;武松则刚正不阿、有仇必报、有恩必还。他得知兄长武大郎被潘金莲和西门庆害死,立刻展开调查,收集证据,手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为兄长报仇。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水浒传》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2)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19.A.片段一 “青面兽杨志” 与林冲 “斗武” 情节(林冲上梁山需纳投名状,遇杨志 ),人物、情节关联正确 ,体现 “环环相扣” ,正确。
B.杨志 “杀牛二自首” 、鲁智深 “杀郑屠潜逃” ,对比两人 “面对杀人后果” 的不同选择,反映思想差异(杨志守规矩 / 鲁智深厌官场 ) ,正确。
C.杨志与林冲(梁山投名状 )、鲁智深(二龙山相遇 )均 “比斗不分上下” ,侧面体现杨志武艺高强 ,与 “杨家将后人” 身份契合,正确。
D.片段四 “沂岭杀四虎” 是李逵 为母报仇情节,非武松 “景阳冈打虎” ,人物情节混淆 。
故答案为:D
20.以示例 A(鲁智深 & 李逵 ) 为例: 共性:聚焦 “嫉恶如仇、脾气火爆” ,结合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为金氏父女出头 )、“李逵劫法场”(李为救宋江乱砍 ),体现对恶的痛恨、行动的果敢 。个性:鲁智深 “粗中有细”:拳打镇关西时,先 “激将郑屠”(让其先动手 ),再 “三拳制敌” ,最后 “假称诈死脱身” ,体现谋略与冷静 。李逵 “头脑简单”:劫法场时 “逢人便砍” ,不问缘由,全凭冲动行事 ,对比突出性格差异。 以示例 B(林冲 & 武松 ) 为例: 共性:紧扣 “武艺高强、有勇有谋” ,林冲 “风雪山神庙”(设计杀陆谦 )、武松 “醉打蒋门神”(设计惩恶 ),体现战斗智慧 。个性:林冲 “隐忍妥协”:面对高衙内陷害(妻子被调戏、自己被发配 ),长期忍耐,直到绝境才反抗 。武松 “刚正复仇”:得知兄仇后,“调查 - 手刃潘金莲 - 斗杀西门庆” ,主动、果断复仇 ,对比凸显性格反差。
故答案为: 示例A。共性:鲁智深和李逵都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个性: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如他在惩治镇关西时,不是一开始就大打出手,而是先激郑屠,让其主动动手,再三拳打死镇关西,事后还假意说郑屠诈死,给自己脱身争取时间;李逵则头脑简单,直爽率真。他在江州劫法场时,不问青红皂白,逢人便砍,完全是凭一腔热血行事。
示例B。共性:林冲和武松都武艺高强,有勇有谋。个性:林冲曾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性格隐忍、逆来顺受。面对高衙内的多次陷害,他一直选择忍耐,直到被高俅设计陷害得走投无路,才奋起反抗;武松则刚正不阿、有仇必报、有恩必还。他得知兄长武大郎被潘金莲和西门庆害死,立刻展开调查,收集证据,手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为兄长报仇。
21.【答案】例文:
原来,我也能成为光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曾无数次地仰望星空,渴望成为那一束穿透黑暗、照亮世界的光。然而,现实的困境和内心的束缚,让我一度认为自己只是茫茫人海中的一粒尘埃,渺小而无足轻重。直到有一天,我遇见了那本书,那句誓词,它们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明白——原来,我也能成为光。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没有显赫的背景,也没有过人的天赋。在成长的道路上,我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失败。每当看到别人轻而易举地取得成功,我总是感到无比的沮丧和自卑。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一只被困在黑暗中的小鸟,渴望飞翔,却找不到出口。
然而,命运总是充满了转机。有一天,我在一本杂志上读到了张桂梅校长和她的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故事。那句“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的誓词,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心中的枷锁。我开始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使命,只要勇敢地追求,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从那以后,我开始了自己的蜕变之旅。我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每当遇到困难,我都会想起那句誓词,它激励着我不断前行。我开始参加各种比赛和活动,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和魅力。虽然过程中充满了挑战和艰辛,但我从未放弃过。
终于,在一次学校的文艺晚会上,我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我精心准备了一个朗诵节目,用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自己从自卑到自信、从迷茫到坚定的成长历程。当我站在舞台上,面对着台下数百双眼睛,我突然感到自己仿佛真的成为了一束光,照亮了整个舞台,也照亮了观众的心灵。
我的朗诵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成为光的喜悦和满足。我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成功的表演,更是我对自己的一次超越和突破。我开始明白,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光,只要我们勇敢地追求、不懈地努力。
从那以后,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我开始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走进社区,为孤寡老人送去温暖和关怀;我走进学校,为贫困学生捐赠书籍和学习用品。每一次的付出,都让我感受到成为光的价值和意义。
如今,我已经成为了一个自信、勇敢、有担当的人。我知道,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那句誓词、那本书、那个故事。它们让我明白,原来,我也能成为光。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前行,用自己的光芒照亮更多人的心灵,让世界因我而更加美好。
回首过去,我感慨万分。从自卑到自信、从迷茫到坚定、从渺小到光芒四射,这一路走来,我经历了无数的挑战和艰辛。但我知道,正是这些经历,让我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我都会勇敢地面对、不懈地努力,因为我知道——原来,我也能成为光。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一、审题立意: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这道作文题的核心在于通过个人经历展现自我突破与成长。审题时需要把握三个关键点:一是要体现“原来”与“现在”的对比,突出认知的改变;二是要选择具有突破性的事件,展现能力的飞跃;三是要通过具体细节呈现心理变化的过程。立意角度可以多元化:可以是突破生理极限(如跑完马拉松),可以是战胜心理障碍(如公开演讲),也可以是掌握新技能(如学会游泳)。据此可以补题为“乘风破浪、守护春天、温暖他人、成为光、听见花开的声音”等,通过写作,体现从“不可能”到“可能”的蜕变,从而体现个人成长,引发读者共鸣。
二、构思选材:要求写记叙文,因此必须通过具体事件的叙述来展现这一变化。可以选择真实可感的生活片段,以小见大地展现成长主题。比如可以写“原来,我也能当众演讲”,详细描写从被选中时的惶恐,到反复练习的坚持,再到最终站在讲台上战胜紧张的全过程。这类素材贴近我们的学习生活,容易写出真情实感。也可以选择学习方面的突破,如“原来,我也能解出难题”,通过刻画面对复杂数学题时的挫败感,到尝试不同解题思路的探索,最终豁然开朗的顿悟体验。体育类题材也很适合,如“原来,我也能完成引体向上”,可以通过描写体能训练中的汗水与坚持,展现意志力的成长。如果选择艺术类题材,如“原来,我也能画出像样的素描”,则要重点呈现从笨拙到熟练的练习过程。
【点评】作文语言通顺,表达清晰。作者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使文章更具可读性。作者在作文中表达了对地球未来的关切,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这种情感真挚,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1 / 1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雷州市三校2025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一、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2025·雷州模拟)诗文大比拼,祝你闯关成功。
【第一关】接龙挑战
夕阳西下,①   。《天净沙·秋思》
先天下之忧而忧,②   。《岳阳楼记》
③   ,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第二关】情境挑战
思乡离愁:“④   ,⑤   。”,让我们体会到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夜上受降城闻笛》
家国情怀:热爱祖国,我们可以学习龚自珍以“落红不是无情物,⑥   ”来表达至死仍关心国家的一腔热情。《己亥杂诗》
山水田园:陶渊明隐居山林,在夕阳的余晖中看见南山“⑦   ,飞鸟相与还”的美好景致,这是诗人辞官归隐的惬意情怀。《饮酒(其五)》
【第三关】看图填诗
⑧   , ⑨   。 《逢入京使》
【答案】断肠人在天涯;后天下之乐而乐;忽如一夜春风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化作春泥更护花;山气日夕佳;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应用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句默写。本题中的“肠、涯、芦管、征、夕”等字词容易写错。⑧⑨空,根据画面内容,描绘了两人骑马相遇,互相抱拳问候的情景,符合岑参《逢入京使》一诗描述的场景,其中“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一句恰好描绘了两个人骑马作揖的场景,意为在马上与你相遇无纸笔,请告诉家人说我平安无恙,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遇时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的激动心情。
故答案为:①断肠人在天涯;②后天下之乐而乐;③忽如一夜春风来;④不知何处吹芦管;⑤一夜征人尽望乡;⑥化作春泥更护花;⑦山气日夕佳;⑧马上相逢无纸笔;⑨凭君传语报平安。
【点评】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二、选择题(3分)
2.(2025·雷州模拟)小语向大家介绍本届亚冬会的幻灯片中,相关的文字信息顺序被打乱了,请你帮忙整理。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火炬塔“雪韵丁香”是2025年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的标志性建筑。 , 。 , , 。从空中俯视可以见证丁香与雪花的“同心绽放”,与本届亚冬会“冰雪同梦,亚洲同心”的主题口号不谋而合。
①高28.55米,重58吨
②底部裙摆为六瓣雪花,象征着纯洁和平
③丁香花瓣与雪花裙摆精心排布于火炬塔上下两端
④顶部为五瓣丁香花瓣,内部是由56个钛合金喷口组成的燃烧喷头
⑤该火炬塔主塔采用“同心圆”结构,塔身整体呈双锥体结构
A.⑤①③②④ B.⑤③①④② C.③①⑤④② D.⑤①③④②
【答案】D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衔接排序。首先,⑤句“该火炬塔主塔采用‘同心圆’结构,塔身整体呈双锥体结构”是对火炬塔“雪韵丁香”结构的总体介绍,承接前文提到的“火炬塔‘雪韵丁香’”,所以⑤应排在首位;
接着,①句“高28.55米,重58吨”是对火炬塔在高度和重量方面的具体数据说明,是在⑤句总体介绍结构之后,对火炬塔的进一步描述,故①排在⑤之后;
然后,③句“丁香花瓣与雪花裙摆精心排布于火炬塔上下两端”,引出了关于火炬塔上下两端具体形态的描述,与⑤句的结构介绍相呼应,因此③排在①之后;
④句“顶部为五瓣丁香花瓣,内部是由56个钛合金喷口组成的燃烧喷头”,按照③句中“上下两端”的顺序,先介绍了顶部的情况,所以④排在③之后;
最后,②句“底部裙摆为六瓣雪花,象征着纯洁和平”,介绍了底部的情况,与④句的顶部介绍相承接,所以②排在④之后。
根据以上分析,正确的排序为⑤①③④②;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句子排序。解答此类试题时可以按如下步骤:①寻头断尾,确定首尾句。②把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③把握关联词的搭配④把握话题衔接尤其是重复出现的词语。
三、基础知识综合
(2025·雷州模拟)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学业求知当奋进, 。”自强是我们成长必备的精神力量。身为当代中学生,更应自强奋进。
追梦路上是充满挑战,甚至是困难重重的,①司马迁受刑著《史记》,②贝多芬失聪作《命运交响曲》,③ ,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只要信念坚定,就能为战胜困难提供强大动力。袁隆平心怀“让天下人都吃饱饭”的梦想,几十年如一日扎根稻田,不畏艰难,勇于探索,成功解决了数亿人的温饱问题;屠呦呦为了研制青蒿素,以身试药,在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历经无数次失败,始终坚持不懈,最终发现青蒿素,为全球疟疾防治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为梦想拼搏的意义。
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树立目标,勤奋学习;直面困难,锻炼意志;积极实践,提升能力。④我们可以用自强铸就我们的青春辉煌。
3.活动现场悬挂着一副对联,上联是“学业求知当奋进”,请你根据语段内容,从下列选项中为它选择最合适的下联(  )
A.岁月如歌应静好 B.青春逐梦需自强
C.人生似戏要从容 D.时光如水任流淌
4.参考①②两句的句式和内容,在③处补写恰当的句子。
5.自强铸就辉煌。语段第④句表达较为平淡,请你修改润色这句话,让表达更具感染力和号召力,更能激发同学们的行动意愿。
6.小语同学就“自强不息好少年”这个话题与小文同学进行了探讨,以下是他们的对话,请根据上下文,在两处横线上补充小语和小文的对话内容。
小语:①   
小文:我觉得首先得有明确的目标吧。就像咱们班的学霸,每天都坚持认真学习,遇到难题也不退缩,一直钻研,这就算是自强的表现。
小语:你说得对。而且我觉得自强的少年还得有面对挫折的勇气。贝多芬失聪作《命运交响曲》,这种精神真的很值得我们学习。咱们身边也有具有自强精神的同学,你能举个他们的事例吗?
小文:能啊。②   
小语:对,从现在开始,我们也一起努力,朝着自强好少年的方向前进!
小文:好,一起加油!
【答案】3.B
4.示例:海伦·凯勒失明失聪谱写《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5.让我们用自强铸就我们的青春辉煌吧!
6.示例:小文,你觉得什么样的少年才算是自强好少年呢?;示例:上次运动会,有个同学在跑步比赛中摔倒了,但他马上爬起来继续跑,这也是自强的体现。
【知识点】衔接仿写;对联;见解表述
【解析】(1)本题考查拟写对联。对联写作上要做到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平仄对应、音韵协调;内容相关、意境完美。
(2)本题考查仿写、补写语句。仿句的几个注意点:①话题一致。②句式一致。③修辞一致。④结构一致。⑤衔接一体。⑥情感色彩一致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作答时,要增强句子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可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感叹句式、富有激情的词语等,让句子更生动形象,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和行动意愿。
(4)本题考查情景对话。要注意根据上下文的提示,去思考应该如何应对。对话要符合生活实际。
3.本题考查拟写对联。
上联 “学业求知当奋进” 的结构是:学业(名词)+求知(动宾结构)+当奋进(三字短语)
A.强调岁月静好,与语段“自强奋进”的主旨不符,且“静好”与“奋进”意境相悖;
B.“青春”对“学业”(名词),“逐梦”对“求知”(动宾结构),“需自强”对“当奋进”(劝勉句式),结构一致,主题相符;
C.强调“从容”的人生态度,与语段“克服困难”“拼搏”的积极进取基调不符;
D.表达顺其自然,缺乏主动性,与“奋进”“自强”的号召完全背离;
所以合适的下联是:B
故答案为:B。
4.本题考查仿写、补写语句。
参考①“司马迁受刑著《史记》”,②“贝多芬失聪作《命运交响曲》”,可知补写的句子需是人物+遭遇挫折的情况+取得的成就的结构,且人物应是具有自强精神、广为人知的,事例要能体现其在困境中凭借坚定信念取得成功,与上下文语境相符。
故答案为:示例:霍金身残著《时间简史》。
5.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要求润色句子,让表达更具感染力和号召力,更能挑拨激发同学们的行动意愿。
故答案为:示例:让我们以自强为帆,以信念为桨,在青春的海洋中乘风破浪,铸就属于我们的辉煌!
6.本题考查情景对话。
①处,根据小文的回答 “我觉得首先得有明确的目标吧”,可知小语的提问应是关于 “成为自强不息好少年” 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或要素。
②处,小语要求小文举身边同学具有自强精神的事例,所举事例需体现同学面对困难不退缩,努力克服困难的自强表现。
故答案为:
示例:小文,你觉得什么样的少年才算是自强好少年呢?
示例:上次运动会,有个同学在跑步比赛中摔倒了,但他马上爬起来继续跑,这也是自强的体现。
四、综合性学习
(2025·雷州模拟)综合性学习——“走进网络直播”。
材料一:近日,人民日报、央视等多家主流媒体,纷纷联合电商平台,开展直播“带货”活动,助力湖北农特产品恢复销售。从潜江的小龙虾,到神农架的香菇,从恩施的玉露茶,到荆门的长粒米,网友们用一个个订单,为湖北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没为湖北拼过命,但为湖北拼过单”,一位网友的话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烟笼寒水月笼沙,最美小城出枇杷。好吃不贵还润肺,酸甜适度人人夸,赶紧下单买回家,买它买它就买它。”广东省始兴县县长叶洪番化身“网络主播”,通过直播的方式“吆喝”叫卖枇杷,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了广大网友纷纷下单。
材料二:
低坑大瀑布 文庙 翠湖
7.你对材料一中网友的话有何感触?请写出50字左右的回复。
8.在材料二中任选其中一幅图画,模仿叶洪番县长的“吆喝”写一段广告语。
【答案】7.示例:网友的话很温暖!通过拼单支持湖北,这不仅是购买农特产品,更是传递爱心,体现了大家对湖北的关心和支持。
8.示例:
选“低坑大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低坑瀑布超神奇。水花飞溅景色美,快来打卡别错过,冲呀冲呀就冲呀。”
【知识点】见解表述;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表达。本题是开放性试题,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回复,回复的内容是自己的感触。语言要通顺简洁。
(2)本题考查仿写广告语。广告文字必须清楚简单、容易阅读、用字浅显,符合潮流,内容又不太抽象,使受过普通教育的人都能接受。广告语应使用诉求对象熟悉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使句子流畅、语义明确。避免生词、新词、专业词汇、冷僻字词,以及容易产生歧义的字词。
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表达。
首先理解网友“没为湖北拼过命,但为湖北拼过单”这句话,它体现了网友虽未在抗疫一线拼命,但通过购买湖北产品助力湖北恢复生产生活。回复要能表达对网友这种爱心行动的感谢与赞美,语言要精炼。
故答案为:示例:网友的话暖人心田。这一份份订单都是满满的爱,助力湖北重新焕发生机,让我们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
8.本题考查仿写广告语。
叶洪番县长“烟笼寒水月笼沙,最美小城出枇杷。好吃不贵还润肺,酸甜适度人人夸,赶紧下单买回家,买它买它就买它”的吆喝,是先引用诗句,描述枇杷的特点,然后发出购买邀请。吆喝简洁、有趣、押韵。仿写时根据这些特点,适当引用或化用诗句,语言简洁,体现景点特点,并真诚地发出观赏邀请。
故答案为:
示例一:
选“文庙”:飞檐斗拱墨文香,文庙古韵韵悠长。儒风浩浩暖心房,经典熠熠绽华光。先贤智慧韵味强,快来此处共徜徉!
示例二:
选“翠湖”:水光潋滟晴方好,翠湖景致真奇妙。湖水悠悠泛碧涛,山峦隐隐入眼俏。快来此地走一遭,惬意时光乐陶陶。
五、文言文阅读
(2025·雷州模拟)【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选自《周公诫子》)
9.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非学无以广才    (2)悲守穷庐   
(3)又相天子    (4)可不慎欤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非宁静无以致远 无从致书以观
B.子无以鲁国骄士 徒以有先生也
C.夫君子之行 大道之行也
D.往矣 见往事耳
11.翻译下列句子。
(1)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2)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12.甲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可用四个字概括   ;乙文周公提出的六种“谦德”,可用六个字来加以概括,它们分别是   。
【答案】9.增长;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辅佐;谨慎
10.B
11.(1)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2)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却用浅陋来保持,这是聪明。
12.修身养德;恭、俭、卑、畏、愚、浅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
(2)本题考查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辨析。对于一词多义这类题目的解答,一要靠平时的积累,将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现象进行归纳,并理解记忆。二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判断。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在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从文中筛选出相关信息进行回答。
参考译文:
【甲】君子的行为操守,依靠宁静来修养身心,依靠节俭来培养品德。不内心淡泊就无法明确志向,不屏除杂念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无法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逐渐丧失,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衰老下去,大多对社会没有贡献,只能悲伤地困守在破旧的房屋里,到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周成王将伯禽分封到鲁国。周公告诫他说:“你去了之后,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轻视人才。我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又辅佐天子,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了。但我洗头时多次停下来握着头发,吃饭时多次吐出食物(去接见贤士),还担心失去天下的人才。我听说,德行宽广高深,用恭敬来保持的人,会得到荣耀;土地辽阔广大,用节俭来保持的人,会得到安定;俸禄丰厚官位显赫,用谦卑来保持的人,会得到尊贵;人口众多军队强大,用戒惧来保持的人,会得到胜利;聪明机智有才气,用愚拙来保持的人,会得到智慧;见闻广博记忆力强,用浅陋来保持的人,会得到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的美德。贵为天子,拥有天下,正是因为有这些美德。不谦虚而失去天下,甚至自身死亡的,夏桀、商纣就是这样的例子。能不谨慎吗?”
9.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广:增长。
(2)句意:悲伤地困守在破旧的房屋里。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3)句意:又辅佐天子。相:辅佐。
(4)句意:能不谨慎吗?慎:谨慎。
故答案为:
⑴增长;
⑵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⑶辅佐;
⑷谨慎。
10.本题考查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辨析。
A.动词,达到/动词,得到;
B.介词,因为/介词,因为;
C.名词,行为、操守/动词,施行、推行;
D.动词,去/形容词,过去的;
故答案为:B。
11.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重点词有:
(1)驰:疾行,指迅速逝去;意:意志;枯落:凋落,衰残。
(2)博:广博;浅:浅陋。
故答案为: (1)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2)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却用浅陋来保持,这是聪明。
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①空,甲文开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即点明主旨,强调“静”与“俭”是修身养德的根本。后文“淡泊”“宁静”“学须静”“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等内容都是围绕“修身养德”展开,故文章中心内容可以用“修身养德”这四个字概括。
②空,结合乙文“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可得:恭、俭、卑、畏、愚、浅。
故答案为:
修身养德;
恭、俭、卑、畏、愚、浅。
六、现代文阅读
(2025·雷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汉字“昙”上是“日”,下是“云”,它的意思是什么?如果你想到“昙花一现”,自然就会认为“时间短”即其意。但事实上,“昙”是会意字,小篆字形从日从云,表示密布的云。这启示我们,要建立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汉字思维。
②首先要把字词分开。字词的关系,就像一个人可以有多种身份,但又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们要记住汉字只有一个意思,这个意思就是汉字被写成这样的道理。如仔细观察“雀”“售”“雇”“维”,我们会发现它们有一共同构件“隹”。“住”是指一只鸟,当知道它是“鸟”后,即知“雀”是小鸟,“售”是鸟开喉卖力歌唱,“雇”是候鸟在门窗外鸣叫,故汉字积累要学会理解意思。
③其次,文和字要分开。“文”是图案,“字”上是房子,下是婴儿,“字”即“生育”之意。“文字”即“图案所生之子”。“识文断字”的“识文”,就是要知道它的特点。古人只创造了两百个不同的基本构件,却可用之解释整个宇宙。断字,靠思考。“思”,“心”上面是脑,是管逻辑的。我们想法很多,需要有东西把它连于手,这是“维”。“维”是用绳套住约束鸟。
④汉字有情感,它传递的是祖先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日用而不知”,故我们要让大脑经过有效训练,建立汉字思维,亲近古老的文,理解古老的字。
【材料二】
①书法是汉字造型艺术。汉字因书法而有生动的形式之美,书法因汉字而有丰富的内涵之美。
②书法艺术的个性在于书者的感情状态会直接表现在字的线条、结体和布局中。《翰林要诀》说:“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可见感情因素在书法艺术中之重要。
③书法极美,亦极难,难在文化积累上。文化是书法的根脉和源泉,是学书法者的深根固本之道。
【材料三】
①大家在练字时,可能都想有自己的独门字体,现在,AI造字功能告诉你:用三五分钟,手写十二个字,就能获得你的独门字体!
②AI造字的个人专属字体生成源于真实笔迹。它针对你的习惯,设定了“笔锋”的选择。在创作字体的过程中,AI可根据笔锋、力度的不同而呈现不一样的风格。这种体验可以比较完美地满足人们对个性化字体的需求。据称,AI造字可以根据不同用户手写字体的大小、宽窄、书写速度和371种连笔风格等,进行完整记录和最终生产。
13.下列说法或推断与原文相符合的一项是(  )
A.我们认知“昙”是通过“昙花一现”这个词,故很自然地正确判断出此字的意思是“时间”。
B.构件“隹”表示一只鸟,即知“雀”是小鸟,可以推断出“集”最初的意思可能是“鸟聚集在树上”。
C.书法因汉字而有生动的形式之美,汉字因书法而有丰富的内涵之美。
D.AI造字可以根据不同用户手写字体的371种连笔风格,完美地生产出个人专属字体。
14.阅读材料二,结合《祭侄文稿》的写作背景,下列对该书法作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祭侄文稿》写作背景】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的侄子颜季明起兵抗击叛军,兵败遇难,颜真卿悲痛万分,写下《祭侄文稿》。
A.作品文字轻盈飘逸,运笔如行云流水,可见作者内心激动澎湃。
B.作者内心悲愤交加,字间行气,随情而变,时疏时密,毫无雕饰。
C.作品圈点涂改随处可见,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和宣泄。
D.作品墨色浓重而枯涩,与作者当时撕心裂肺的悲恸情感高度一致。
15.某同学认为:AI造字能创造出个人的独门字体,因此我们中学生没有必要练习书法。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反驳这一观点。
【答案】13.B
14.A
15.这种观点是错误的。AI造字虽然能创造出个人的独门字体,但书法有着AI造字无法替代的价值。书法是汉字造型艺术,汉字因书法而有生动的形式之美,书法因汉字而有丰富的内涵之美,其线条、结体和布局能表达书者的感情状态。并且书法极美亦极难,难在文化积累上,文化是书法的根脉和源泉,练习书法有助于我们传承文化、提升文化素养。而AI造字只是满足了人们对个性化字体的需求,却无法给予我们书法所带来的艺术享受和文化滋养,所以中学生很有必要练习书法。
【知识点】理解概括材料主要内容;启示、感悟、建议类;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筛选新闻材料关键信息
【解析】【点评】(1)(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涉及的内容,在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将信息进行比较,判断正误。
(3)本题考查结合材料谈自己的看法。解答时应在充分把握各个材料内容的基础上灵活的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文本材料的知识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同时在表述中应做到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13.A.材料一明确 “‘昙’实际是会意字,表‘密布的云’”,但选项因 “昙花一现” 误判为 “时间短”,与原文矛盾 ,错误。
B .材料一提到 “隹” 表 “鸟”,“雀” 是 “小鸟”,“集” 的字形(鸟在树上 )可推断 “鸟聚集在树上”,符合汉字构件表意逻辑 ,正确。
C.材料二原文是 “汉字因书法而有生动的形式之美,书法因汉字而有丰富的内涵之美”,选项逻辑颠倒,错误 。
D.材料三说 AI 造字 “比较完美满足需求”,且需结合 “大小、宽窄、书写速度和 371 种连笔风格”,选项 “完美生产”“只靠 371 种连笔” 表述绝对,错误 。
故答案为:B
14.材料二指出 “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祭侄文稿》是颜真卿因侄子遇难,怀着极度悲痛(哀 )的心情创作 ,字体风格应 “气郁而字敛”(情感压抑,字体收敛 )。 A.“文字轻盈飘逸,运笔行云流水” 是 “喜、乐” 时的字体风格,与 “哀” 的心境矛盾,错误 。
B .“悲愤交加,字间行气随情变,时疏时密,无雕饰” ,契合 “哀” 时情感起伏,正确 。
C .“圈点涂改,体现情感起伏宣泄” ,符合悲痛中书写的自然状态,正确 。
D.“墨色浓重枯涩,与悲恸情感一致” ,通过墨色传递悲痛,正确 。
故答案为:A
15.先亮明观点(“AI 造字≠不用练书法” ),再从三方面反驳:艺术价值:材料二强调 “书法是汉字造型艺术,汉字因书法有形式美,书法因汉字有内涵美” ,AI 造字仅满足个性化,缺乏书法的艺术美感与文化深度 。情感表达:书法 “通过线条、结体、布局表达书者感情”(如《祭侄文稿》的悲愤 ),AI 造字是技术生成,无法传递真实情感 。文化传承:材料二提到 “文化是书法的根脉,练习书法能传承文化、提升素养” ,AI 造字不涉及文化积累,无法替代书法的文化价值 。 综上,需紧扣材料提炼书法的独特价值,对比 AI 造字的不足,条理清晰反驳,强调中学生练习书法的必要性(艺术、情感、文化层面 )。
故答案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AI造字虽然能创造出个人的独门字体,但书法有着AI造字无法替代的价值。书法是汉字造型艺术,汉字因书法而有生动的形式之美,书法因汉字而有丰富的内涵之美,其线条、结体和布局能表达书者的感情状态。并且书法极美亦极难,难在文化积累上,文化是书法的根脉和源泉,练习书法有助于我们传承文化、提升文化素养。而AI造字只是满足了人们对个性化字体的需求,却无法给予我们书法所带来的艺术享受和文化滋养,所以中学生很有必要练习书法。
(2025·雷州模拟)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面对环境的恶化,科学家都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
②低碳生活涉及碳足迹,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碳足迹越小,说明你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越大。
③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等等,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产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④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走路与开车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活,后者是高碳生活。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应当选择棉布衣服。在家居用电上,使用风电或水电等清洁能源产生的碳排放会比使用热电低。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车在同距离时碳排放量较少,应大力推广小排量节能环保型汽车。
⑤尽管低碳生活值得提倡,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人们不时会进入高碳生活。这时就应当对自己的高碳生活进行补偿。这种补偿就是所谓的碳中和。碳中和指的是,人们可以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生产)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过高,则可以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或者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以达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可以说,碳中和就是人们对自己高碳生活的补偿。
⑥因此,人类的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摘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6.选文使用的说明顺序是(  )
A.时间顺序 B.逻辑顺序 C.空间顺序 D.时空顺序
17.下列选项与原文文意相符的一项是(  )
A.碳足迹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对环境影响最主要的一种指标。
B.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因此,我们每个人从我做起,应该禁止碳足迹的出现。
C.高碳生活是不提倡的,但在我们生活中高碳生活常常是不可避免的。
D.我们可以通过碳中和完全达到消除温室效应的目的。
18.选文第③段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
A.打比方 作比较 B.打比方 列数字
C.举例子 作比较 D.举例子 列数字
【答案】16.B
17.C
18.C
【知识点】举例子;作比较;逻辑顺序;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1)本题考查说明顺序。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时间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一般都有明确的时间标志。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建筑物布局),一般都有常用方位词。例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逻辑顺序: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辨析。根据题目的要求,对每一个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和原文进行比较进行,找出与原文文意符合的一项。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有:举例子:形象具体地说明了……;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作比较:通过比较,更突出地说明了……;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下定义:科学准确地指出了……;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
16.本题考查说明顺序。
选文第①段先设问“什么是低碳生活呢”,接着在第②段介绍“低碳生活”的概念,然后在第③④段阐述减少碳足迹、践行低碳生活的方法,最后第⑤段说明高碳生活的补偿方式“碳中和”,按照“是什么—怎么做—如何补偿”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故答案为:B。
1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辨析。
A.原文第②段表述为“碳足迹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没有提及“最主要”;
B.原文第③段强调“尽量减低碳足迹”,不是“禁止碳足迹的出现”,选项“禁止”表述绝对化;
D.原文第⑤段提到“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以达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不是“完全消除”;
故答案为:C。
18.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第③段以“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等为例,说明减碳的具体做法;还以“土豆”为例,说明不同烹饪方式的碳排放量差异,这是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将“烤箱烘烤土豆”“锅煮土豆”“微波炉做土豆”的碳排放量进行对比,突出微波炉的低碳优势,这是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故答案为:C。
七、名著阅读
(2025·雷州模拟)阅读下面摘编自《水浒传》的片段,完成小题。
【片段一】
只见那汉子头戴一顶范阳毡笠,上撒着一把红缨,穿一领白段子征衫,系一条纵线绦,下面青白间道行缠,抓着裤子口,獐皮袜,带毛牛膀靴,跨口腰刀,提条朴刀,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腮边微露些少赤须,把毡笠子掀在脊梁上,坦开胸脯,带着抓角儿软头巾,挺手中朴刀,高声喝道:“你那泼贼,将俺行李财帛那里去了?”
【片段二】
当日将了宝刀,插了草标儿,上市去卖。走到马行街内,立了两个时辰,并无一个人问。将立到晌午时分,转来到天汉州桥热闹处去卖。杨志立未久,只见两边的人都跑入河下巷内去躲。杨志看时,只见都乱撺,口里说道:“快躲了,大虫来也。”杨志道:“好作怪!这等一片锦城池,却那得大虫来?”当下立住脚看时,只见远远地黑凛凛一大汉,吃得半醉,一步一攧撞将来。杨志看那人时,却是京师有名的破落户泼皮,叫做没有毛大虫牛二。
【片段三】
当下就曹正家里住了一宿,借了些盘缠,拿了朴刀,相别曹正,拽开脚步,投二龙山来。行了一日,看看渐晚,却早望见一座高山。杨志道:“俺去林子里且歇一夜,明日却上山去。”转入林子里来,吃了一惊。只见一个胖大和尚,脱的赤条条的,背上刺着花绣,坐在松树根头乘凉。那和尚见了杨志,就树根头绰了禅杖,跳将起来,大喝道:“兀那撮鸟!你是那里来的?”
【片段四】
那老大虫吼了一声,就洞口带着刀,跳过涧边去了。A却拿了朴刀,就洞里赶将出来。那老虎负疼,直抢下山石岩下去了。A恰待要赶,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自古道:云生从龙,风生从虎。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那大虫望A势猛一扑。那A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颔下。那大虫不曾再展再扑,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管。那大虫退不勾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岩下。
19.下列有关片段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片段一中的汉子是杨志,绰号“青面兽”。他所喝道的“你那泼贼”,指的是林冲。两人相斗,不分上下。小说由此从林冲写到了杨志,体现了小说的人物情节环环相扣,线索分明。
B.片段二中杨志卖刀,怒杀了泼皮牛二之后,他选择去官府自首。而同样是为民除害,鲁智深杀了郑屠,选择潜逃。通过比较阅读,我们可以了解两人不同的思想认识和个人追求。
C.片段一中杨志与林冲比斗,片段三中杨志与鲁智深比斗。两场比斗,均不分上下。由此可见,杨志武艺高强,不愧为杨家将的后人。
D.片段四中的A是武松,写的是武松回家探亲,在景阳冈打死老虎,体现了武松的武艺高强。原著中与武松相关的情节还有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
20.《水浒传》中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梁山好汉的形象。作者在塑造这些粗豪、侠义的人物时,非常注重表现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请你从下面A、B选项中任选一组人物,结合具体情节分析其共性和个性。
A.鲁智深和李逵 B.林冲和武松
【答案】19.D
20.示例A。共性:鲁智深和李逵都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个性: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如他在惩治镇关西时,不是一开始就大打出手,而是先激郑屠,让其主动动手,再三拳打死镇关西,事后还假意说郑屠诈死,给自己脱身争取时间;李逵则头脑简单,直爽率真。他在江州劫法场时,不问青红皂白,逢人便砍,完全是凭一腔热血行事。
示例B。共性:林冲和武松都武艺高强,有勇有谋。个性:林冲曾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性格隐忍、逆来顺受。面对高衙内的多次陷害,他一直选择忍耐,直到被高俅设计陷害得走投无路,才奋起反抗;武松则刚正不阿、有仇必报、有恩必还。他得知兄长武大郎被潘金莲和西门庆害死,立刻展开调查,收集证据,手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为兄长报仇。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水浒传》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2)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19.A.片段一 “青面兽杨志” 与林冲 “斗武” 情节(林冲上梁山需纳投名状,遇杨志 ),人物、情节关联正确 ,体现 “环环相扣” ,正确。
B.杨志 “杀牛二自首” 、鲁智深 “杀郑屠潜逃” ,对比两人 “面对杀人后果” 的不同选择,反映思想差异(杨志守规矩 / 鲁智深厌官场 ) ,正确。
C.杨志与林冲(梁山投名状 )、鲁智深(二龙山相遇 )均 “比斗不分上下” ,侧面体现杨志武艺高强 ,与 “杨家将后人” 身份契合,正确。
D.片段四 “沂岭杀四虎” 是李逵 为母报仇情节,非武松 “景阳冈打虎” ,人物情节混淆 。
故答案为:D
20.以示例 A(鲁智深 & 李逵 ) 为例: 共性:聚焦 “嫉恶如仇、脾气火爆” ,结合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为金氏父女出头 )、“李逵劫法场”(李为救宋江乱砍 ),体现对恶的痛恨、行动的果敢 。个性:鲁智深 “粗中有细”:拳打镇关西时,先 “激将郑屠”(让其先动手 ),再 “三拳制敌” ,最后 “假称诈死脱身” ,体现谋略与冷静 。李逵 “头脑简单”:劫法场时 “逢人便砍” ,不问缘由,全凭冲动行事 ,对比突出性格差异。 以示例 B(林冲 & 武松 ) 为例: 共性:紧扣 “武艺高强、有勇有谋” ,林冲 “风雪山神庙”(设计杀陆谦 )、武松 “醉打蒋门神”(设计惩恶 ),体现战斗智慧 。个性:林冲 “隐忍妥协”:面对高衙内陷害(妻子被调戏、自己被发配 ),长期忍耐,直到绝境才反抗 。武松 “刚正复仇”:得知兄仇后,“调查 - 手刃潘金莲 - 斗杀西门庆” ,主动、果断复仇 ,对比凸显性格反差。
故答案为: 示例A。共性:鲁智深和李逵都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个性: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如他在惩治镇关西时,不是一开始就大打出手,而是先激郑屠,让其主动动手,再三拳打死镇关西,事后还假意说郑屠诈死,给自己脱身争取时间;李逵则头脑简单,直爽率真。他在江州劫法场时,不问青红皂白,逢人便砍,完全是凭一腔热血行事。
示例B。共性:林冲和武松都武艺高强,有勇有谋。个性:林冲曾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性格隐忍、逆来顺受。面对高衙内的多次陷害,他一直选择忍耐,直到被高俅设计陷害得走投无路,才奋起反抗;武松则刚正不阿、有仇必报、有恩必还。他得知兄长武大郎被潘金莲和西门庆害死,立刻展开调查,收集证据,手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为兄长报仇。
八、作文(50分)
21.(2025·雷州模拟)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时代楷模张桂梅校长创办的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有一段震撼人心的誓词:“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这句活激励了许多家境贫寒的山区女孩,她们不认命、不服输,走出山区,看见了更广阔的世界。从“我也是这样”的自我束缚到“我还能这样”的突破,不仅打破了一种观念,更开启了另一种人生。
请以“原来,我也能 ”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⑤书写规范、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原来,我也能成为光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曾无数次地仰望星空,渴望成为那一束穿透黑暗、照亮世界的光。然而,现实的困境和内心的束缚,让我一度认为自己只是茫茫人海中的一粒尘埃,渺小而无足轻重。直到有一天,我遇见了那本书,那句誓词,它们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明白——原来,我也能成为光。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没有显赫的背景,也没有过人的天赋。在成长的道路上,我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失败。每当看到别人轻而易举地取得成功,我总是感到无比的沮丧和自卑。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一只被困在黑暗中的小鸟,渴望飞翔,却找不到出口。
然而,命运总是充满了转机。有一天,我在一本杂志上读到了张桂梅校长和她的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故事。那句“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的誓词,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心中的枷锁。我开始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使命,只要勇敢地追求,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从那以后,我开始了自己的蜕变之旅。我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每当遇到困难,我都会想起那句誓词,它激励着我不断前行。我开始参加各种比赛和活动,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和魅力。虽然过程中充满了挑战和艰辛,但我从未放弃过。
终于,在一次学校的文艺晚会上,我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我精心准备了一个朗诵节目,用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自己从自卑到自信、从迷茫到坚定的成长历程。当我站在舞台上,面对着台下数百双眼睛,我突然感到自己仿佛真的成为了一束光,照亮了整个舞台,也照亮了观众的心灵。
我的朗诵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成为光的喜悦和满足。我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成功的表演,更是我对自己的一次超越和突破。我开始明白,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光,只要我们勇敢地追求、不懈地努力。
从那以后,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我开始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走进社区,为孤寡老人送去温暖和关怀;我走进学校,为贫困学生捐赠书籍和学习用品。每一次的付出,都让我感受到成为光的价值和意义。
如今,我已经成为了一个自信、勇敢、有担当的人。我知道,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那句誓词、那本书、那个故事。它们让我明白,原来,我也能成为光。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前行,用自己的光芒照亮更多人的心灵,让世界因我而更加美好。
回首过去,我感慨万分。从自卑到自信、从迷茫到坚定、从渺小到光芒四射,这一路走来,我经历了无数的挑战和艰辛。但我知道,正是这些经历,让我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我都会勇敢地面对、不懈地努力,因为我知道——原来,我也能成为光。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一、审题立意: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这道作文题的核心在于通过个人经历展现自我突破与成长。审题时需要把握三个关键点:一是要体现“原来”与“现在”的对比,突出认知的改变;二是要选择具有突破性的事件,展现能力的飞跃;三是要通过具体细节呈现心理变化的过程。立意角度可以多元化:可以是突破生理极限(如跑完马拉松),可以是战胜心理障碍(如公开演讲),也可以是掌握新技能(如学会游泳)。据此可以补题为“乘风破浪、守护春天、温暖他人、成为光、听见花开的声音”等,通过写作,体现从“不可能”到“可能”的蜕变,从而体现个人成长,引发读者共鸣。
二、构思选材:要求写记叙文,因此必须通过具体事件的叙述来展现这一变化。可以选择真实可感的生活片段,以小见大地展现成长主题。比如可以写“原来,我也能当众演讲”,详细描写从被选中时的惶恐,到反复练习的坚持,再到最终站在讲台上战胜紧张的全过程。这类素材贴近我们的学习生活,容易写出真情实感。也可以选择学习方面的突破,如“原来,我也能解出难题”,通过刻画面对复杂数学题时的挫败感,到尝试不同解题思路的探索,最终豁然开朗的顿悟体验。体育类题材也很适合,如“原来,我也能完成引体向上”,可以通过描写体能训练中的汗水与坚持,展现意志力的成长。如果选择艺术类题材,如“原来,我也能画出像样的素描”,则要重点呈现从笨拙到熟练的练习过程。
【点评】作文语言通顺,表达清晰。作者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使文章更具可读性。作者在作文中表达了对地球未来的关切,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这种情感真挚,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