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一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值。俄国人将其称为“伟大的中俄茶叶之路”。这说明当时历史期中考试试题A.清朝闭关政策发生转变B.中外联系密切交流广泛C.中外陆路贸易得到发展D.中西海路交流逐渐衰落5.1915一1918年《新青年》第I卷至第5卷,“社会主义”一词共出现34次:1919年注意事项:《新青年》第6卷,“社会主义”一词出现104次:1919一1922年出版的《新青年》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第7卷至第9卷,“社会主义”一词出现共达88次。这一变化反映出卡上。A.革命运动促进思想启蒙深入B.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C.国内思潮深受国际局势影响D.马克思主义逐步中国化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6.刻有《汉谟拉比法典》的石柱上端,有一幅国王汉漠拉比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权标的浮雕。这反映了《汉漠拉比法典》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A.集中各国法律之大成B.维护奴隶主利益性质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C.建立种姓制度的意图D.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7.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后,雅典这个昔日的“希腊的学校”,在“希腊化世界的学校”亚历山大里亚(位于埃及)面前,确实“稍逊风骚”。在亚历山大里亚,东西地中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海的学者、艺术家都蜂拥而来,竞芳斗艳,甚至还有来自印度的佛教僧侣。这反映了当时1.《尚书·夏书·五子之歌》记载:夏朝“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周A.欧洲文化的一体化B.古希腊文化地位的下降邦宁。”周成王曾反复告诚康叔:“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今惟殷C.文化中心逐渐东移D.欧亚非文化开始融合坠厥命,我其可不大监抚于时?”上述内容表明8.496年,法兰克国王克洛维皈依基督教,赋予基督教会多项特权。756年,加洛林A.民本思想在先秦时已有体现B.先秦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受到挑战王朝君主丕平为酬谢教会助其掌权,将罗马周围地区交给教皇统治,建立“教皇国”,并使教会介人世俗权力。上述内容表明C.周天子欢迎百姓对自己监督A.王权与教权并立局面的形成B.当时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D.原始民主遗风推动夏朝长治久安C.基督教会受到封建王权控制D,教会控制人们的精神生活2.《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及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塞(张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古印度)道便近,有利无9.下面是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的一些材料。根据材料内容,可以看出该历史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是害。于是天子(汉武帝)乃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间出西夷西,指求身毒国。”汉武帝派人“指求身毒国701年,日本文武天皇将《尚书》《论语》等作为太学或国学的必修课程A.是古代中印直接交往的史证B.旨在联合身毒国扼制匈奴10世纪,高丽王朝的科举考试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中心C.导致佛教由此路线传人中国D.利于西南丝绸之路的探索11世纪,越南李朝建立,推崇儒学和科举3.宋代张载认为,宇宙万物都来自同一个“气”。因此,世人和万物都是一体,“乾称A.亚洲政治一体化的趋势B.东西方文明的相互借鉴交融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C.亚洲各国封建进程加快D.中华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吾同胞,物吾与也”。这一思想10.14世纪,小乘佛教传入柬埔寨,改变了柬埔寨众多宗教平分秋色的局面,并一直A.阐述了天下为公的内涵B.蕴含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占据主导地位。用于书写小乘佛教经典的印度巴利文也传人柬埔寨。这一局C.明确了格物致知的方向D,体现了唯心主义的色彩面的形成反映了4.“万里茶道”是17一19世纪,晋商从福建武夷山一带采茶贩卖到中俄边境的通商A.佛教在东南亚逐渐本土化B.文化融合推动柬埔寨发展口岸恰克图的一条商业通道,后经扩展直抵欧洲,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文化价C.佛教传播压制原有的宗教D.古印度文化影响力的扩展④①第1页(共6页)①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