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讲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物质的组成(1)元素的组成①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②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③元素(2)元素的存在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3)同素异形体①定义: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性质不同的几种单质。②性质: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有差异。同素异形体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是化学变化。③常见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氧元素 碳元素 磷元素O2和O3 金刚石、石墨、C60 白磷、红磷2.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气体混合物: 空气、水煤气(CO和H2)、爆鸣气(H2和O2)、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焦炉气(主要成分是H2、C2H4、CO和CH4)、高炉煤气、石油气、裂解气液体混合物: 氨水、氯水、王水、天然水、硬水、软水、水玻璃、福尔马林、浓H2SO4、盐酸、汽油、植物油、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固体混合物: 碱石灰、漂白粉、高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纤维素、淀粉)、玻璃、水泥、合金、铝热剂【归纳总结】纯净物和混合物判断中的特殊情况(1)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红磷和白磷。(2)结晶水合物属于纯净物,如CuSO4·5H2O、KAl(SO4)2·12H2O等物质。(3)由同位素的不同原子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是纯净物,如H2与D2、H2O和D2O。3.酸、碱、盐及其氧化物(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但能电离出H+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NaHSO4是一种盐酸的主要化学性质化学性质 现象或化学方程式(以HCl为例) 基本反应类型与指示剂作用 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显红色,酚酞溶液遇酸不变色 ——与活泼金属反应(Al) 2Al+6HCl=2AlCl3+H2↑ 置换 反应与金属氧化物反应(Fe2O3) Fe2O3+6HCl=2FeCl3+3H2O 复分解 反应与碱反应(NaOH) NaOH+HCl=NaCl+H2O 复分解 反应与某些盐反应(Na2CO3) Na2CO3+2HCl=2NaCl+H2O+CO2↑ 复分解 反应(2)碱在溶液中阴离子只能电离出OH-的叫碱①根据碱分子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个数分为一元碱:NaOH、KOH、NH3·H2O 二元碱: Ba(OH)2、Ca(OH)2 多元碱:Fe(OH)3②根据溶解性分为:可溶性碱、微溶性碱、难溶性碱可溶性碱代表:NaOH、KOH、Ba(OH)2;微溶性碱代表:Ca(OH)2;难溶性碱:Fe(OH)2、Cu(OH)2等。③根据电离能力分:强碱、弱碱强碱代表:NaOH、KOH、Ba(OH)2、Ca(OH)2;弱碱代表:NH3·H2O、Fe(OH)2.碱的主要化学性质化学性质 现象或化学方程式(以NaOH为例) 基本反应类型与指示剂作用 紫色石蕊溶液遇碱显蓝色,酚酞溶液遇碱显红色 ——与酸性氧化物反应(CO2) 2NaOH+CO2=Na2CO3+H2O ——与酸反应(HCl) NaOH+HCl=NaCl+H2O 复分解 反应与某些盐反应(CuSO4) 2NaOH+CuSO4=Na2SO4+Cu(OH)2↓ 复分解 反应(3)盐在水溶液中解离出金属离子(或铵根)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①正盐:金属离子(或铵根) + 酸根离子,例如:NaCl、BaSO4、Na2SO3、Na2CO3②酸式盐:金属离子(或铵根) + H+ + 酸根离子,例如:NaHCO3、NaHSO4、NaHSO3③碱式盐:金属离子(或铵根) + OH- + 酸根离子,例如:Cu2(OH)2CO3④复盐:两种或两种以上阳离子 + 酸根离子,例如:KAl(SO4)2盐的主要化学性质化学性质 化学方程式(以Na2CO3为例) 基本反应类型与某些酸反(H2SO4) Na2CO3+H2SO4=Na2SO4+CO2↑+H2O 复分解 反应与某些碱反应[Ba(OH)2] Na2CO3+Ba(OH)2=BaCO3+2NaOH 复分解 反应与某些盐反应(CaCl2) Na2CO3+CaCl2=CaCO3↓+2NaCl 复分解 反应【例1】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胆矾(CuSO4·5H2O)属于混合物。( )(2)纯碱属于碱,硫酸氢钠、碳酸氢钠属于酸式盐。( )(3)已知NaH2PO2是正盐,其水溶液呈碱性,则H3PO2属于三元弱酸。( )【答案】(1) × (2) × (3)× 【例2】请从不同的角度对下列5种酸进行分类: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磷酸(H3PO4)和氢硫酸(H2S),并说出分类的依据。(1)按强弱(2)(3)【答案】(1)HCl、H2SO4、HNO3 H3PO4、H2S(2)HCl、HNO3 H2SO4、H2S H3PO4(3)H2SO4、HNO3、H3PO4 HCl、H2S(4)氧化物①酸性氧化物定义:能与水作用生成相应价态的酸,或与碱作用只生成一种相应价态盐和水的氧化物。 a.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如CO2、SO2、SO3、N2O5等; b.某些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等; c.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d.酸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如SiO2。 e.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酸酐,但酸酐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醋酸酐【(CH3CO)2O】不属于氧化物。 f.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2、Al2O3化学性质 示例酸性氧化物 + 水 → 酸 CO2 + H2O === H2CO3 SO2 + H2O === H2SO3酸性氧化物 + 碱 → 一种相应价态盐 + 水 CO2 + Ca(OH)2 === CaCO3↓+ H2O SO2 + 2NaOH === Na2SO3 + H2O酸性氧化物 + 碱性氧化物 → 含氧酸盐 CO2 + Na2O === Na2CO3 CaO + SO2 CaSO3②碱性氧化物定义:能与水作用生成相应价态的碱,或与酸作用只生成一种相应价态盐和水的氧化物。 a.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CaO、CuO、Fe2O3等; 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c.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如Fe2O3。 d.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化学性质 示例碱性氧化物 + 水 → 碱 Na2O + H2O === 2NaOH CaO + H2O === Ca(OH)2碱性氧化物 + 酸 → 一种相应价态盐 + 水 Na2O + 2HCl === 2NaCl + H2O CuO + H2SO4 === CuSO4 + H2O碱性氧化物 + 酸性氧化物 → 含氧酸盐 CaO + SO2 CaSO3 CaO + SiO2 CaSiO3③两性氧化物定义: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两性氧化物,如Al2O3。①与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②与碱反应:Al2O3+2NaOH+3H2O===2Na[Al(OH)4]④不成盐氧化物定义:不能与酸或碱反应生成相应价态的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不成盐氧化物。实例:NO、CO等【题型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1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酸 碱 盐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AB HCl NaOH NaClC NaOH MgOD KOHA.A B.B C.C D.D【答案】D【详解】A.属于盐,A项错误;B.是过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B项错误;C.是盐,C项错误;D.是酸,KOH是碱,是盐,是酸性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D项正确;答案选D。1.2下列物质分类全部正确的是①纯碱;②食盐水;③石灰水;④NaOH;⑤液态氧;⑥氯酸钾A.碱——①④ B.纯净物——③④⑤C.盐——①⑥ D.混合物——②⑤【答案】C【详解】A、碱--①④不正确,因①纯碱为碳酸钠,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则属于盐类,故A错误;B、纯净物--③④⑤不正确,因③石灰水中含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C、盐--①⑥正确,因①纯碱和⑥氯酸钾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则属于盐类,故C正确;D、混合物--②⑤不正确,因⑤液态氧是一种只有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属于单质,故D错误;故选:C。1.3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非金属氧化物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从某种意义上讲,可将P2O5、SO2、SO3、CO2、Cl2O7等归为一类,则下列氧化物中与它们同属一类的是A.CO B.CaOC.N2O5 D.Fe2O3【答案】C【详解】P2O5、SO2、SO3、CO2、Cl2O7均属于非金属氧化物,且属于酸性氧化物,CO是不成盐非金属氧化物,CaO属于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2O5属于非金属氧化物,且属于酸性氧化物,Fe2O3属于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C满足;选C。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②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③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④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⑤是混合物A.①② B.②④ C.②⑤ D.全部【答案】B【详解】①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故错误;②冰水混合物只含有一种物质,是纯净物,故正确;③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故正确;④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故正确;⑤CuSO4 5H2O是化合物,属于纯净物,故错误;故选:B。1.物质的转化规律(1)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金属单质碱性氧化物碱盐如:NaNa2ONaOHNa2SO4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常见金属有Na、K、Ca、Ba等,但Mg、Fe、Al、Cu等不符合上述转化关系。(2)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酸盐如:SSO2H2SO3Na2SO3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常见非金属有C、S、P等,但N、Si等不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物质间转化的几个常见误区: (1)S燃烧不能直接生成SO3而是生成SO2。 (2)Al2O3、SiO2、Fe2O3与水不反应,不能直接转化为Al(OH)3、H2SiO3、Fe(OH)3。 (3)NH3催化氧化不能直接生成NO2而是生成NO。 (4)Fe分别与Cl2、Br2反应生成FeCl3、FeBr3,Fe分别与S、I2反应生成FeS、FeI2,Cu与S反应生成Cu2S。 (5)Fe与H+、Cu2+反应不能生成Fe3+。【题型2 物质的转化】2.1下列物质在给定条件下能一步实现的是A.B.C.D.【答案】C【详解】A.Fe与HCl反应产生FeCl2,不能反应产生FeCl3,A不符合题意;B.NaNO3与HCl不能发生反应,B不符合题意;C.Ca(OH)2与CO2反应产生CaCO3和水;由于醋酸的酸性比碳酸强,所以CaCO3与醋酸反应产生醋酸钙、水、CO2,可以实现物质之间转化关系,C符合题意;D.CuO不能溶于水,因此不能与水反应产生Cu(OH)2,D不符合题意;故合理选项是C。2.2盐是一类常见的物质,下列物质通过一步反应可直接形成盐的是①金属单质 ②碱性氧化物 ③碱 ④非金属单质 ⑤酸性氧化物 ⑥酸A.①②③⑥ B.①④⑤⑥ C.②③⑤⑥ D.全部【答案】D【详解】①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可生成盐,如Na与Cl2反应可生成氯化钠,①符合题意;②碱性氧化物与酸性氧化物、酸都可能生成盐,如Na2O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②符合题意;③碱和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③符合题意;④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碱、某些盐反应都可能生成盐,如二氧化碳与氧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都能反应生成盐,④符合题意;⑤酸与金属、碱性氧化物、碱、某些盐反应,都可能生成盐,如盐酸与钠、氧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都能反应生成盐,⑤符合题意;⑥酸与碱反应可以生成盐,如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⑥符合题意;综合以上分析,①②③④⑤⑥都可通过一步反应生成盐,故选D。2.3硫酸镁(化学式为MgSO4)是一种盐。下列途径,难以得到硫酸镁的是A.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B.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C.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D.金属与酸反应【答案】A【详解】A.硫酸镁为含氧酸盐,不能通过单质与非金属单质反应得到,故A错误;B.氧化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所以可以通过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得到,故B正确;C.硫酸与氢氧化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所以可以通过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得到,故C正确;D.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硫酸镁和水,所以可以通过金属与酸反应得到,故D正确;故选:A。1.分散系(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2)组成:分散系中被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3)分类:按照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分类2.胶体(1)胶体的分类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分类(2)Fe(OH)3胶体的制备往沸水中加入5~6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加热直到溶液呈现红褐色,停止加热。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胶体不加沉淀符号“↓”,注明“胶体”二字)【注意事项】a 不能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因为自来水中含有离子(如Cl-),会使胶体发生聚沉;b 不能搅拌或长时间持续加热,因为会使胶粒运动加快,从而克服胶粒间的排斥力发生聚沉;c 为了制得浓度较大的Fe(OH)3胶体,使现象更明显,需要用FeCl3的饱和溶液。d Fe(OH)3胶体中,Fe(OH)3胶粒数目远小于铁原子的数目。e 胶粒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吸附能力很强。(3)胶体与溶液的分离——渗析法①原理:胶体微粒不能通过半透膜而溶液中小分子或离子能透过半透膜。②操作:Fe(OH)3胶体与FeCl3溶液的分离,将所得溶胶盛于半透膜制作的渗析袋中,置于流动的(或频繁更换)的蒸馏水里一段时间即可(如图)。(4)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胶体中的现象为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原因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有散射作用。可用此性质鉴别溶液和胶体,丁达尔效应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例3】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A.KCl溶液 B.蔗糖溶液 C.Fe(OH)3胶体 D.NaOH溶液【答案】C【解析】KCl溶液、蔗糖溶液、NaOH溶液均为溶液,不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属于胶体,因而具有丁达尔效应。答案选C项。3.三种分散系的比较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分散质微粒成分 离子或小分子 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 巨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 <1 nm 1~100 nm >100 nm外观特征 均一、透明 均一、透明 不均一、不透明稳定性 稳定 介稳定 不稳定分散质能否透过滤纸或半透膜 均能 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 均不能鉴别 无丁达尔效应 有丁达尔效应 静置沉淀或分层【题型3 分散系 胶体】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把几滴FeCl3饱和溶液滴入250 mL的沸水中制取Fe(OH)3胶体②胶体都是均匀、透明的液体③河流在入海口形成的沙洲,原因是胶体遇电解质溶液而聚沉④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⑤直径为1.3×10-9 m的“钴酞菁”分子分散在水中能形成胶体,该分子的直径比Na+的大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答案】A【详解】①把几滴FeCl3饱和溶液滴入250 mL的沸水中,继续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就制取得到Fe(OH)3胶体,①正确;②胶体是介稳体系,可能是均匀、透明的液体,也可能是固体或气体,②错误;③河流在入海口形成的沙洲,是由于胶体中的胶粒带有电荷,遇电解质溶液时电荷被中和而聚沉形成沉淀,③错误;④胶体是介稳体系,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静置后也容易产生沉淀,④错误;⑤直径为1.3×10-9 m的“钴酞菁”分子分散在水中能形成胶体,而溶液中的溶质离子的直径小于该分子的直径1 nm,因此胶体的胶粒直径比Na+的大,⑤正确;故合理选项是A。3.2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过滤的方法可以除去Fe(OH)3胶体中的FeCl3B.淀粉溶液中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明矾溶液中的分散质粒子直径C.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光束通过胶体时有丁达尔效应D.纳米级金刚石粉末属于胶体【答案】B【详解】A.胶体和溶液都能透过滤纸,应用渗析方法分离,A错误;B.淀粉溶液属于胶体,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明矾溶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B正确;C.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m之间,C错误;D.纳米级金刚石粉末是单质,胶体是混合物,则纳米级金刚石粉末不属于胶体,D错误;故选B。3.3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和胶体都是纯净物,浊液是混合物B.胶体、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是能否产生丁达尔效应C.医院里用血液透析的方法治疗血液中毒D.溶液中溶质粒子能通过滤纸,胶体和浊液中的分散质粒子不能通过滤纸【答案】C【详解】A.溶液、胶体、浊液都是混合物,A错误;B.胶体、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B错误;C.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 “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C正确;D.滤纸的孔径一般大于100nm,所以胶体分散质粒子也可以通过滤纸,D错误;故选C。3.4铁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极其重要的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1)氢氧化铁胶体具有良好的净水效果,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大小为_______。制备时,将_______逐滴滴加至_______中,待液体呈红褐色后,停止加热;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2)鉴别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除了可通过观察颜色以外,还有的方法是_______。(3)如下图是在实验室中进行 Fe(OH)3胶体丁达尔效应实验的示意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是_______ ,原因是_______(试从分散系分类的角度进行解释说明)。(4)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了稀H2SO4溶液,结果出现了一系列变化。a. 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b. 随后沉淀溶解,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答案】(1) 1-100nm 饱和氯化铁溶液 沸水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2)利用丁达尔效应,用一束光照射胶体和溶液,侧面出现光亮的通道的是胶体(3) 空气中也出现了光柱 进入烧杯前,光束穿过的空气不是胶体,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4) Fe(OH)3胶体遇电解质聚沉 2Fe(OH)3+3H2SO4 = Fe2(SO4)3+6H2O【题组1 物质的分类】1.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A.纯碱、烧碱都属于碱B.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C.凡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都属于酸D.盐类物质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答案】B【解析】A.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A错误;B.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B正确;C.电离出的阳离子只有H+的化合物都属于酸,C错误;D.盐类物质可能含铵根离子,D错误;答案选B。2.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HNO3应属于①酸;②氢化物;③氧化物;④含氧酸;⑤难挥发性酸;⑥强氧化性酸;⑦一元酸;⑧化合物;⑨混合物。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④⑥⑦⑧C.①⑨ D.①④⑤⑥⑦【答案】B【解析】①硝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所以硝酸属于酸,①正确;②氢化物是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而硝酸的组成元素为3种,因此硝酸不属于氢化物,②错误;③氧化物是氧元素与另外一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而硝酸的组成元素为3种,因此硝酸不属于氧化物,③错误;④硝酸属于酸,由于其组成元素中有氧元素,所以属于含氧酸,④正确;⑤硝酸易挥发,属于挥发性酸,⑤错误;⑥硝酸具有强氧化性,通常由硝酸根离子来表现强氧化性,为强氧化性酸,⑥正确;⑦每个硝酸分子在水中能电离出一个氢离子,所以硝酸属于一元酸,⑦正确;⑧硝酸为纯净物,其组成元素为三种,所以硝酸属于化合物,⑧正确;⑨硝酸是仅有一种微粒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混合物,⑨错误;综上所述可知:上述说法正确的是①④⑥⑦⑧,故合理选项是B。3.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选项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ABCD【答案】D【解析】A.是盐,是碱,是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B.不是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C.是不成盐氧化物,不是酸性氧化物,故C错误;D.是碱,是酸,是盐,是碱性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故D正确;故答案为D。4.下列有关物质的类别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B.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火箭采用的高强度钛合金属于化合物C.体操运动员比赛前为了防滑在手掌上涂抹的碳酸镁,根据树状分类法,属于镁盐、碳酸盐、正盐D. FeSO4 7H2O是由FeSO4和H2O按个数比1:7所组成的混合物【答案】A【解析】A.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如O2和O3,属于混合物,若只有一种化学式,则为单质,A正确;B.高强度钛合金是以钛为主体,另添加钼、铌、钒、铬、锰、铜、铁、硅等元素中的某几种,属于混合物,B不正确;C.碳酸镁的化学式为MgCO3,根据树状分类法,它属于纯净物、化合物、盐等,按交叉分类法,它属于镁盐、碳酸盐、正盐等,C不正确;D.FeSO4 7H2O属于带有结晶水的盐,是由FeSO4和H2O按个数比1:7所组成的化合物,D不正确;故选A。5.下列有关“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种盐反应一定生成两种新盐B.盐的水溶液和其熔融态电离出的离子一样C.盐发生电离时不一定会电离出金属阳离子D.根据“树状分类法”,硫酸钠属于钠盐、硫酸盐、正盐【答案】C【解析】A.两种盐反应不一定生成两种新盐,如NaHSO4+NaHCO3=Na2SO4+H2O+CO2↑,A不正确;B.盐的水溶液和其熔融态电离出的离子不一定相同,如NaHSO4(水溶液)=Na++H++,NaHSO4(熔融液)=Na++,B不正确;C.盐发生电离时不一定会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如NH4Cl=+Cl-,C正确;D.硫酸钠属于钠盐、硫酸盐、正盐,其分类方式属于“交叉分类法”,D不正确;故选C。【题组2 物质的转化】6.对于化学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生成物C和D分别为盐和水,则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若A是可溶性碱,B是可溶性盐,则C和D只能有一种沉淀C.若A、B、C、D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D.若A和C是单质,B和D是化合物,则该A可能是非金属,C可能是金属【答案】D【解析】A.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非金属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故A错误;B.若A是可溶性碱,B是可溶性盐,则C和D可能是两种沉淀,如氢氧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钡沉淀,故B错误;C.若A、B、C、D都是化合物,该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3NO2+H2O=2HNO3+NO不是复分解反应,故C错误;D.若A和C是单质,B和D是化合物,则该A可能是非金属,C可能是金属,如H2与Fe2O3反应生成Fe和H2O,故D正确;故选D。7.烟气中的易造成酸雨,一种烟气脱硫技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煅烧分解产物CaO可以循环利用B.烟气脱硫过程中,氧元素发生了氧化反应C.图中涉及了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D.高浓度收集后可用作灭火器的原料【答案】B【分析】该过程中,碳酸钙加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氧化钙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生成碳酸钙和亚硫酸钙,亚硫酸钙被氧化生成硫酸钙,最后分离出的烟气中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含量降低。【解析】A.碳酸钙煅烧分解生成CaO,CaO碳酸化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又可分解生成氧化钙,因此CaO可循环利用,A正确;B.碳酸化过程中CaO结合SO2生成亚硫酸钙,亚硫酸钙被氧气氧化生成硫酸钙,该过程中氧气得电子被还原,发生了还原反应,B错误;C.碳酸钙加热分解生成CaO,CaO碳酸化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碳酸钙,同时还有亚硫酸钙被氧化生成硫酸钙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D.CO2具有阻燃性,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收集后可用作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原料,D正确;故答案选B。8.将某干燥剂(主要成分是或者)露置于空气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两端的物质均为碱性氧化物 B.②两端的物质都为钙盐C.③两端物质间发生复分解反应 D.④两端的物质间不反应【答案】D【解析】A.CO2为酸性氧化物、CaO为碱性氧化物,故A错误;B.CaO为氧化物,不是盐,故B错误;C.CaO、H2O发生化合反应生成Ca(OH)2,故C错误;D.CaCl2和二氧化碳不反应,故D正确;选D。9.如下图所示,“”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乙。下面表格的四组选项中,符合图示要求的是选项 甲 乙 丙 丁【答案】C【解析】A.氢氧化钠与氯化钡、氯化钠均不反应,不能一步转化为,故A错误;B.氢氧化钾与氯化钾不反应,氯化氢与氯化钾也不反应,故B错误;C.甲和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甲和丁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丁和丙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丙和乙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丁和氧气不充分反应可以生成乙,故C正确;D.和、和相互间不能发生反应,故D错误。故选C。10.古诗文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文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答案】C【解析】A.HgS受热分解产生Hg、S,Hg与S遇冷二者重新反应产生HgS,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选项A不符合;B.爆竹声声一岁除,说的是燃放爆竹,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爆炸反应,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B不符合;C.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过程,是水的流动,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选项C符合;D.烈火焚烧若等闲说的是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D不符合;答案选C。11.我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下列诗句中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A.莫道雪融便无迹,雪融成水水成冰 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C.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答案】A【解析】A.雪融化生成水,水又凝固结成冰,这两个反应为物理反应,不涉及化学反应,A正确;B.石灰石加热分解生成CaO和二氧化碳,涉及化学反应,B错误;C.烽火表明有物质燃烧,物质的燃烧涉及化学反应,C错误;D.花瓣凋落被细菌分解生成无机物,其中涉及化学反应,D错误;故答案选A。【题组3 分散系和胶体】12.下列关于胶体说法中正确的是A.关于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都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分散系B.将外加直流电源通过Fe(OH)3胶体,阴极处颜色变深,则说明Fe(OH)3胶体带正电荷C.向Fe(OH)3胶体中加入大量盐酸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D.向豆浆中加入硫酸钙制豆腐,是利用了胶体的聚沉性质【答案】D【解析】A.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都是均一、透明、稳定的分散系,但FeCl3溶液呈淡黄色,氢氧化铁胶体呈红褐色,选项A错误;B.该胶体微粒带正电荷,而不是“该胶体带正电荷”,选项B错误;C.向Fe(OH)3胶体中加入大量盐酸溶液,则最终会生成氯化铁溶液,选项C错误;D.胶体具有介稳性,但当胶体受热后、加入电解质溶液和加入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后将产生沉淀,该现象叫做聚沉,硫酸钙是盐属于电解质,故向豆浆中加入硫酸钙制豆腐,是利用了胶体的聚沉性质,选项D正确。答案选D。13.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A.用激光笔照射可以区别溶液和胶体B.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溶液可以制备胶体C.胶体区别于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丁达尔效应D.胶体和溶液都是混合物,它们属于不同的分散系【答案】C【解析】A.胶体的分散质粒子能够使光线发生散射作用而沿直线传播,即用光照射会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而溶液的溶质离子不能使光线发生散射作用,因此用光照射不能产生光亮的通路,因此用激光笔照射区分溶液和胶体,A正确;B.把几滴FeCl3饱和溶液滴入到沸腾的蒸馏水中,继续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到Fe(OH)3胶体,B正确;C.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C错误;D.分散系根据分散微粒直径大小分为溶液、胶体、浊液,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C。14.下列现象或应用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A.将盐卤或石膏加入豆浆中,制成豆腐B.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烟尘,是因为烟尘微粒带电荷C.清晨,人们经常能看到阳光穿过茂密的树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D.在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答案】D【解析】A.卤水点豆腐,是胶体遇电解质溶液发生聚沉,和胶体的性质无关,A错误;B.烟是胶体,胶体微粒带有电荷,通高压电,使胶体聚沉,烟尘形成沉淀,从而净化空气,与胶体有关,B错误;C.清晨的雾属于胶体,人们经常看到阳光穿过茂密的森林时产生美丽的景象是胶体的丁达尔现象,和胶体性质有关,C错误;D.在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是氢氧化铁沉淀,和胶体的性质无关,D正确;故选D。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讲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物质的组成(1)元素的组成①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②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③元素(2)元素的存在①游离态:元素以 形式存在的状态。②化合态:元素以 形式存在的状态。(3)同素异形体①定义: 。②性质: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有差异。同素异形体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是化学变化。③常见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氧元素 碳元素 磷元素2.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由 的物质。混合物:由 的物质。气体混合物: 空气、水煤气(CO和H2)、爆鸣气(H2和O2)、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焦炉气(主要成分是H2、C2H4、CO和CH4)、高炉煤气、石油气、裂解气液体混合物: 氨水、氯水、王水、天然水、硬水、软水、水玻璃、福尔马林、浓H2SO4、盐酸、汽油、植物油、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固体混合物: 碱石灰、漂白粉、高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纤维素、淀粉)、玻璃、水泥、合金、铝热剂【归纳总结】纯净物和混合物判断中的特殊情况(1)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红磷和白磷。(2)结晶水合物属于纯净物,如CuSO4·5H2O、KAl(SO4)2·12H2O等物质。(3)由同位素的不同原子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是纯净物,如H2与D2、H2O和D2O。3.酸、碱、盐及其氧化物(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 的化合物,但能电离出H+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NaHSO4是一种盐酸的主要化学性质化学性质 现象或化学方程式(以HCl为例) 基本反应类型与指示剂作用 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显红色,酚酞溶液遇酸不变色 ——与活泼金属反应(Al) 反应与金属氧化物反应(Fe2O3) 反应与碱反应(NaOH) 复分解 反应与某些盐反应(Na2CO3) 复分解 反应(2)碱在溶液中阴离子只能电离出 的叫碱①根据碱分子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个数分为一元碱:NaOH、KOH、NH3·H2O 二元碱: Ba(OH)2、Ca(OH)2 多元碱:Fe(OH)3②根据溶解性分为:可溶性碱、微溶性碱、难溶性碱可溶性碱代表:NaOH、KOH、Ba(OH)2;微溶性碱代表:Ca(OH)2;难溶性碱:Fe(OH)2、Cu(OH)2等。③根据电离能力分:强碱、弱碱强碱代表: ;弱碱代表:NH3·H2O、Fe(OH)2.碱的主要化学性质化学性质 现象或化学方程式(以NaOH为例) 基本反应类型与指示剂作用 紫色石蕊溶液遇碱显蓝色,酚酞溶液遇碱显红色 ——与酸性氧化物反应(CO2) ——与酸反应(HCl) 复分解 反应与某些盐反应(CuSO4) 复分解 反应(3)盐在水溶液中解离出 的化合物①正盐:金属离子(或铵根) + 酸根离子,例如:NaCl、BaSO4、Na2SO3、Na2CO3②酸式盐:金属离子(或铵根) + H+ + 酸根离子,例如:NaHCO3、NaHSO4、NaHSO3③碱式盐:金属离子(或铵根) + OH- + 酸根离子,例如:Cu2(OH)2CO3④复盐:两种或两种以上阳离子 + 酸根离子,例如:KAl(SO4)2盐的主要化学性质化学性质 化学方程式(以Na2CO3为例) 基本反应类型与某些酸反(H2SO4) 复分解 反应与某些碱反应[Ba(OH)2] 复分解 反应与某些盐反应(CaCl2) 复分解 反应【例1】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胆矾(CuSO4·5H2O)属于混合物。( )(2)纯碱属于碱,硫酸氢钠、碳酸氢钠属于酸式盐。( )(3)已知NaH2PO2是正盐,其水溶液呈碱性,则H3PO2属于三元弱酸。( )【例2】请从不同的角度对下列5种酸进行分类: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磷酸(H3PO4)和氢硫酸(H2S),并说出分类的依据。(1)按强弱(2)(3)(4)氧化物①酸性氧化物定义:能与水作用生成相应价态的酸,或与碱作用只生成一种相应价态盐和水的氧化物。 a.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如 等; b.某些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如 等; c.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d.酸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如 。 e.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酸酐,但酸酐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醋酸酐【(CH3CO)2O】不属于氧化物。 f.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2、Al2O3化学性质 示例酸性氧化物 + 水 → 酸 CO2 + H2O === H2CO3 SO2 + H2O === H2SO3酸性氧化物 + 碱 → 一种相应价态盐 + 水 CO2 + Ca(OH)2 === CaCO3↓+ H2O SO2 + 2NaOH === Na2SO3 + H2O酸性氧化物 + 碱性氧化物 → 含氧酸盐 CO2 + Na2O === Na2CO3 CaO + SO2 CaSO3②碱性氧化物定义:能与水作用生成相应价态的碱,或与酸作用只生成一种相应价态盐和水的氧化物。 a.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CaO、CuO、Fe2O3等; 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c.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如Fe2O3。 d.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化学性质 示例碱性氧化物 + 水 → 碱 Na2O + H2O === 2NaOH CaO + H2O === Ca(OH)2碱性氧化物 + 酸 → 一种相应价态盐 + 水 Na2O + 2HCl === 2NaCl + H2O CuO + H2SO4 === CuSO4 + H2O碱性氧化物 + 酸性氧化物 → 含氧酸盐 CaO + SO2 CaSO3 CaO + SiO2 CaSiO3③两性氧化物定义: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两性氧化物,如Al2O3。①与酸反应:②与碱反应:④不成盐氧化物定义:不能与酸或碱反应生成相应价态的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不成盐氧化物。实例: 等【题型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1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酸 碱 盐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AB HCl NaOH NaClC NaOH MgOD KOHA.A B.B C.C D.D1.2下列物质分类全部正确的是①纯碱;②食盐水;③石灰水;④NaOH;⑤液态氧;⑥氯酸钾A.碱——①④ B.纯净物——③④⑤C.盐——①⑥ D.混合物——②⑤1.3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非金属氧化物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从某种意义上讲,可将P2O5、SO2、SO3、CO2、Cl2O7等归为一类,则下列氧化物中与它们同属一类的是A.CO B.CaOC.N2O5 D.Fe2O3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②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③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④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⑤是混合物A.①② B.②④ C.②⑤ D.全部1.物质的转化规律(1)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金属单质碱性氧化物碱盐如:NaNa2ONaOHNa2SO4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常见金属有Na、K、Ca、Ba等,但Mg、Fe、Al、Cu等不符合上述转化关系。(2)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酸盐如:SSO2H2SO3Na2SO3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常见非金属有C、S、P等,但N、Si等不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物质间转化的几个常见误区: (1)S燃烧不能直接生成SO3而是生成SO2。 (2)Al2O3、SiO2、Fe2O3与水不反应,不能直接转化为Al(OH)3、H2SiO3、Fe(OH)3。 (3)NH3催化氧化不能直接生成NO2而是生成NO。 (4)Fe分别与Cl2、Br2反应生成FeCl3、FeBr3,Fe分别与S、I2反应生成FeS、FeI2,Cu与S反应生成Cu2S。 (5)Fe与H+、Cu2+反应不能生成Fe3+。【题型2 物质的转化】2.1下列物质在给定条件下能一步实现的是A.B.C.D.2.2盐是一类常见的物质,下列物质通过一步反应可直接形成盐的是①金属单质 ②碱性氧化物 ③碱 ④非金属单质 ⑤酸性氧化物 ⑥酸A.①②③⑥ B.①④⑤⑥ C.②③⑤⑥ D.全部2.3硫酸镁(化学式为MgSO4)是一种盐。下列途径,难以得到硫酸镁的是A.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B.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C.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D.金属与酸反应1.分散系(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形成的 。(2)组成:分散系中被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 ,另一种物质叫做 。(3)分类:按照分散质粒子的 大小分类2.胶体(1)胶体的分类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分类(2)Fe(OH)3胶体的制备往沸水中加入5~6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加热直到溶液呈现红褐色,停止加热。化学方程式为 。(胶体不加沉淀符号“↓”,注明“胶体”二字)【注意事项】a 不能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因为自来水中含有离子(如Cl-),会使胶体发生聚沉;b 不能搅拌或长时间持续加热,因为会使胶粒运动加快,从而克服胶粒间的排斥力发生聚沉;c 为了制得浓度较大的Fe(OH)3胶体,使现象更明显,需要用FeCl3的饱和溶液。d Fe(OH)3胶体中,Fe(OH)3胶粒数目远小于铁原子的数目。e 胶粒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吸附能力很强。(3)胶体与溶液的分离——渗析法①原理:胶体微粒不能通过半透膜而溶液中小分子或离子能透过半透膜。②操作:Fe(OH)3胶体与FeCl3溶液的分离,将所得溶胶盛于半透膜制作的渗析袋中,置于流动的(或频繁更换)的蒸馏水里一段时间即可(如图)。(4)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胶体中的现象为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原因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有散射作用。可用此性质鉴别溶液和胶体,丁达尔效应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例3】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A.KCl溶液 B.蔗糖溶液 C.Fe(OH)3胶体 D.NaOH溶液3.三种分散系的比较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分散质微粒成分 离子或小分子 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 巨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 <1 nm 1~100 nm >100 nm外观特征稳定性分散质能否透过滤纸或半透膜 均能 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 均不能鉴别 无丁达尔效应 有丁达尔效应 静置沉淀或分层【题型3 分散系 胶体】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把几滴FeCl3饱和溶液滴入250 mL的沸水中制取Fe(OH)3胶体②胶体都是均匀、透明的液体③河流在入海口形成的沙洲,原因是胶体遇电解质溶液而聚沉④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⑤直径为1.3×10-9 m的“钴酞菁”分子分散在水中能形成胶体,该分子的直径比Na+的大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3.2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过滤的方法可以除去Fe(OH)3胶体中的FeCl3B.淀粉溶液中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明矾溶液中的分散质粒子直径C.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光束通过胶体时有丁达尔效应D.纳米级金刚石粉末属于胶体3.3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和胶体都是纯净物,浊液是混合物B.胶体、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是能否产生丁达尔效应C.医院里用血液透析的方法治疗血液中毒D.溶液中溶质粒子能通过滤纸,胶体和浊液中的分散质粒子不能通过滤纸3.4铁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极其重要的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1)氢氧化铁胶体具有良好的净水效果,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大小为_______。制备时,将_______逐滴滴加至_______中,待液体呈红褐色后,停止加热;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2)鉴别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除了可通过观察颜色以外,还有的方法是_______。(3)如下图是在实验室中进行 Fe(OH)3胶体丁达尔效应实验的示意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是_______ ,原因是_______(试从分散系分类的角度进行解释说明)。(4)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了稀H2SO4溶液,结果出现了一系列变化。a. 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b. 随后沉淀溶解,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题组1 物质的分类】1.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A.纯碱、烧碱都属于碱B.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C.凡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都属于酸D.盐类物质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2.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HNO3应属于①酸;②氢化物;③氧化物;④含氧酸;⑤难挥发性酸;⑥强氧化性酸;⑦一元酸;⑧化合物;⑨混合物。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④⑥⑦⑧C.①⑨ D.①④⑤⑥⑦3.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选项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ABCD4.下列有关物质的类别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B.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火箭采用的高强度钛合金属于化合物C.体操运动员比赛前为了防滑在手掌上涂抹的碳酸镁,根据树状分类法,属于镁盐、碳酸盐、正盐D. FeSO4 7H2O是由FeSO4和H2O按个数比1:7所组成的混合物5.下列有关“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种盐反应一定生成两种新盐B.盐的水溶液和其熔融态电离出的离子一样C.盐发生电离时不一定会电离出金属阳离子D.根据“树状分类法”,硫酸钠属于钠盐、硫酸盐、正盐【题组2 物质的转化】6.对于化学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生成物C和D分别为盐和水,则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若A是可溶性碱,B是可溶性盐,则C和D只能有一种沉淀C.若A、B、C、D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D.若A和C是单质,B和D是化合物,则该A可能是非金属,C可能是金属7.烟气中的易造成酸雨,一种烟气脱硫技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煅烧分解产物CaO可以循环利用B.烟气脱硫过程中,氧元素发生了氧化反应C.图中涉及了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D.高浓度收集后可用作灭火器的原料8.将某干燥剂(主要成分是或者)露置于空气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两端的物质均为碱性氧化物 B.②两端的物质都为钙盐C.③两端物质间发生复分解反应 D.④两端的物质间不反应9.如下图所示,“”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乙。下面表格的四组选项中,符合图示要求的是选项 甲 乙 丙 丁10.古诗文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文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11.我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下列诗句中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A.莫道雪融便无迹,雪融成水水成冰 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C.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题组3 分散系和胶体】12.下列关于胶体说法中正确的是A.关于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都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分散系B.将外加直流电源通过Fe(OH)3胶体,阴极处颜色变深,则说明Fe(OH)3胶体带正电荷C.向Fe(OH)3胶体中加入大量盐酸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D.向豆浆中加入硫酸钙制豆腐,是利用了胶体的聚沉性质13.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A.用激光笔照射可以区别溶液和胶体B.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溶液可以制备胶体C.胶体区别于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丁达尔效应D.胶体和溶液都是混合物,它们属于不同的分散系14.下列现象或应用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A.将盐卤或石膏加入豆浆中,制成豆腐B.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烟尘,是因为烟尘微粒带电荷C.清晨,人们经常能看到阳光穿过茂密的树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D.在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新高一化学 第1讲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初升高衔接(学生版).docx 新高一化学 第1讲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初升高衔接(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