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一化学 第4讲 离子检验和推断—初升高衔接(人教A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高一化学 第4讲 离子检验和推断—初升高衔接(人教A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讲 离子检验和推断
1.根据离子性质不同而在实验中所表现出的现象不同,可把检验离子的方法归纳为三种类型:①生成沉淀;②生成气体;③显现特殊颜色。
离子 检验试剂 实验现象 注意事项
沉淀法 Cl 、Br 、I 沉淀:AgCl(白色)、AgBr(淡黄色)、AgI(黄色) 加入稀硝酸防干扰
白色沉淀 先用稀盐酸酸化
Fe2+ 沉淀颜色:白色→灰绿色→红褐色 ——
气体法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试纸变蓝 一定要加热
稀硫酸和品红溶液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
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褪色 等有干扰
显色法 I 氯水(少量),CCl4 下层为紫色 ——
2.焰色试验
离子 试剂或用品 实验操作 现象和结论
Na+ 铁丝或铂丝 铁丝醮取稀盐酸,灼烧至无色,再醮取待测液灼烧,观察焰色 火焰呈黄色,说明溶液中含钠元素
K+ 铁丝或铂丝 蓝色钴玻璃 铁丝醮取稀盐酸,灼烧至无色,再醮取待测液灼烧,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焰色 火焰呈紫色,说明溶液中含有钾元素
一是不能用铜丝或玻璃棒醮取待测液,二观察K+的焰色必须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溶液焰色呈黄色不一定是盐溶液,也可能是碱溶液(NaOH)。
1.依据:离子反应所表现出的某“唯一性”的特征性质及现象。
2.离子推断的“四项基本原则”
肯定性原则 根据实验现象推出溶液中肯定存在或肯定不存在的离子
互斥性原则 在肯定某些离子存在的同时,结合离子共存规律,否定一些离子的存在
电中性 原则 溶液呈电中性,有阳离子,则一定有阴离子,且溶液中正电荷总数与负电荷总数相等
进出性 原则 通常在实验过程中使用,指在实验过程中反应生成的离子或引入的离子对后续实验的影响
【题型1 离子推断】
1.1某溶液仅由Na+、Cu2+、Ba2+、Fe3+、、、Cl-中的若干种离子组成,取适量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根据以上实验判断,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气体1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先变浑浊后变澄清
B.白色沉淀2中加稀硝酸,沉淀溶解
C.原溶液中一定存在Na+、、、Cl-
D.滤液2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一定会产生白色沉淀
2.1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中的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溶液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色;
②另取少量溶液逐滴滴加盐酸至过量,无气体放出;
③另取少量溶液用硝酸酸化后,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不用进行实验,就可判断出原溶液中一定无
B.由实验①可知: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
C.实验②中,首先发生的反应为
D.由实验③可知:AgCl不溶于硝酸
3.1
I.某无色、澄清溶液中可能含有①Na+、②SO、③Cl-、④HCO、⑤CO、⑥H+、⑦Cu2+中的若干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步骤(1)向溶液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
步骤(2)向溶液中滴加BaCl2和稀HCl,有白色沉淀;
步骤(3)将(2)中所得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生成。
(1)该溶液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写离子符号,下同),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__
(2)若每种离子个数相等,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某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Na+、K+、NH、Cl-、SO、CO等离子,溶于水配成溶液,取两份该固体的溶液进行如图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已知气体D为氨气。
(3)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4)沉淀A溶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5)混合物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可能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写离子符号)。
【题型2 离子反应的综合应用】
2.1向0.01 mol·L-1 Ba(OH)2溶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向混合液中匀速、逐滴加入0.2 mol·L-1 H2SO4溶液,滴加过程中测得溶液电导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烧杯中红色逐渐变浅直至完全褪去
B.由于水存在微弱电离、BaSO4存在微弱溶解,理论上电导率不会为0
C.电导率减小的过程中,发生反应:2H++SO+Ba2++2OH-===BaSO4↓+2H2O
D.若用同浓度的Na2SO4溶液代替稀硫酸重复上述实验,电导率变化与原实验相同
2.2滴有酚酞的Ba(OH)2溶液显红色,在上述溶液中分别滴加X溶液后有下列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序号 装置 X溶液 现象
Ⅰ 盐酸 溶液红色褪去,无沉淀,灯泡亮度没有明显变化
Ⅱ Na2SO4溶液 溶液红色不变,有白色沉淀生成,灯泡亮度没有明显变化
Ⅲ H2SO4溶液 溶液红色褪去,有白色沉淀生成,灯泡逐渐变暗
A.实验Ⅰ中溶液红色褪去,说明发生了反应:H++OH-===H2O
B.实验Ⅱ中溶液红色不变,且灯泡亮度没有明显变化,说明溶液中依然存在大量的Na+与OH-
C.实验Ⅲ中溶液红色褪去,有白色沉淀生成,灯泡逐渐变暗,说明发生了反应:Ba2++2OH-+2H++SO===BaSO4↓+2H2O
D.将实验Ⅱ中Na2SO4溶液换成CuSO4溶液,现象与原实验Ⅱ中的现象相同
1.下列离子能与H+、、大量共存于溶液中的是
A.K+ B.OH- C.Ba2+ D.CO
2.某溶液含有下列离子中的几种:,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取该溶液与足量溶液共热产生刺激性气体
(2)另取该溶液加入稀无明显现象,再加足量溶液得到白色沉淀
(3)取(2)的上层清液加入溶液和稀硝酸得到白色沉淀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一定含,一定不含 B.一定含,一定不含
C.一定含,可能含 D.一定含,可能含
3.在含有较多的某澄清透明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A. B. C. D.
4.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以及泥沙等杂质,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步骤如下(用于沉淀的试剂均过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第⑤步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B.“?”处的试剂可以是NaOH溶液也可以是KOH溶液
C.步骤②和④顺序可以颠倒
D.第④发生的反应只有CaCl2+Na2CO3=CaCO3↓+2NaCl
5.下列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澄清无色透明的溶液中:、、、
B.遇紫色石蕊试剂变蓝的溶液:、、、
C.含有大量的溶液:、、、
D.遇铝能产生H2的溶液:、、、
6.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H+、Na+、Cl-、HCO B.SO、K+、Na+、Ba2+
C.Ag+、NO、Na+、Cl- D.Cl-、K+、Na+、SO
7.只用一种试剂把AgNO3、NaCl、Na2CO3三种溶液区分开,这种试剂是
A.NaOH溶液 B.HNO3溶液 C.HCl溶液 D.BaCl2溶液
8.某同学向一份溶液样品(可能含有:、、、、、中的一种或几种)中加入一定量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稀盐酸,发现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此溶液样品中一定含有
A. B. C. D.和
9.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I-、OH- B.Na+、H+、、S2-
C.Ba2+、K+、Cl-、OH- D.H+、Ca2+、Fe2+、
10.现有四种阳离子Na+、Ba2+、Mg2+、H+和四种阴离子OH-、Cl-、、可分别组成A、B、C、D四种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离子均不重复)。
已知:①A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且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
②B溶液分别与A、C、D溶液混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C溶液能与A溶液反应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请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D 。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A溶液与B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②B溶液与D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简述检验A中阴离子的方法: 。
(4)向C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1.四种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只由表中的八种离子组成,且四种化合物中阴、阳离子各不相同。
阴离子
阳离子
已知:A溶液呈强酸性,且A溶液与溶液混合均产生白色沉淀,的焰色反应呈黄色。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C , 。
(2)写出A溶液与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A中阴离子的检验操作 。
(4)请选出适合存放溶液的试剂瓶的序号:(每空1分)
溶液 A C
试剂瓶序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讲 离子检验和推断
1.根据离子性质不同而在实验中所表现出的现象不同,可把检验离子的方法归纳为三种类型:①生成沉淀;②生成气体;③显现特殊颜色。
离子 检验试剂 实验现象 注意事项
沉淀法 Cl 、Br 、I AgNO3和稀HNO3 沉淀:AgCl(白色)、AgBr(淡黄色)、AgI(黄色) 加入稀硝酸防干扰
BaCl2和盐酸 白色沉淀 先用稀盐酸酸化
Fe2+ NaOH溶液 沉淀颜色:白色→灰绿色→红褐色 ——
气体法 NaOH溶液和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试纸变蓝 一定要加热
稀硫酸和品红溶液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
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褪色 等有干扰
显色法 I 氯水(少量),CCl4 下层为紫色 ——
2.焰色试验
离子 试剂或用品 实验操作 现象和结论
Na+ 铁丝或铂丝 铁丝醮取稀盐酸,灼烧至无色,再醮取待测液灼烧,观察焰色 火焰呈黄色,说明溶液中含钠元素
K+ 铁丝或铂丝 蓝色钴玻璃 铁丝醮取稀盐酸,灼烧至无色,再醮取待测液灼烧,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焰色 火焰呈紫色,说明溶液中含有钾元素
一是不能用铜丝或玻璃棒醮取待测液,二观察K+的焰色必须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溶液焰色呈黄色不一定是盐溶液,也可能是碱溶液(NaOH)。
1.依据:离子反应所表现出的某“唯一性”的特征性质及现象。
2.离子推断的“四项基本原则”
肯定性原则 根据实验现象推出溶液中肯定存在或肯定不存在的离子
互斥性原则 在肯定某些离子存在的同时,结合离子共存规律,否定一些离子的存在
电中性 原则 溶液呈电中性,有阳离子,则一定有阴离子,且溶液中正电荷总数与负电荷总数相等
进出性 原则 通常在实验过程中使用,指在实验过程中反应生成的离子或引入的离子对后续实验的影响
【题型1 离子推断】
1.1某溶液仅由Na+、Cu2+、Ba2+、Fe3+、、、Cl-中的若干种离子组成,取适量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根据以上实验判断,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气体1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先变浑浊后变澄清
B.白色沉淀2中加稀硝酸,沉淀溶解
C.原溶液中一定存在Na+、、、Cl-
D.滤液2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一定会产生白色沉淀
【答案】BC
【分析】向原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有气体生成,气体1为CO2,并得到无色溶液,则溶液中含,不能含与反应的Ba2+及蓝色Cu2+和黄色Fe3+;
向所得的无色溶液1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2为BaSO4,则原溶液中含;
向所得的滤液2中加入过量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即有AgCl生成,但由于开始操作中加入了过量HCl,引入了Cl-,则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有Cl-。根据溶液呈电中性规则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Na+;
综上所述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a+、、,一定不含有Cu2+、Ba2+、Fe3+,可能含有Cl-,据此分析解答。
【解析】A.气体1是CO2,将其通入澄清石灰水中,首先反应产生CaCO3沉淀,当CO2气体过量时,CaCO3、CO2、H2O反应产生可溶性Ca(HCO3)2,因此气体1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先变浑浊后变澄清,A正确;
B.白色沉淀2是BaSO4,该物质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因此向沉淀2中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B错误;
C.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存在Na+、、,Cl-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C错误;
D.滤液2中含有Ba(OH)2,向其中加入碳酸钠溶液,Ba(OH)2与Na2CO3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BaCO3沉淀和NaOH,故一定会产生白色沉淀,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C。
2.1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中的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溶液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色;
②另取少量溶液逐滴滴加盐酸至过量,无气体放出;
③另取少量溶液用硝酸酸化后,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不用进行实验,就可判断出原溶液中一定无
B.由实验①可知: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
C.实验②中,首先发生的反应为
D.由实验③可知:AgCl不溶于硝酸
【答案】C
【解析】A.含有离子的溶液呈蓝色,无色溶液中一定不含,故A正确;
B.取少量溶液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色,说明溶液呈碱性,可能含有、中的一种或两种,均与产生沉淀,可知: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故B正确;
C.另取少量溶液逐滴滴加盐酸至过量,无气体放出,说明溶液中不含,故C错误;
D.、Ag+反应生成AgCl沉淀,另取少量溶液用硝酸酸化后,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可知AgCl不溶于硝酸,故D正确;
选C。
3.1
I.某无色、澄清溶液中可能含有①Na+、②SO、③Cl-、④HCO、⑤CO、⑥H+、⑦Cu2+中的若干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步骤(1)向溶液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
步骤(2)向溶液中滴加BaCl2和稀HCl,有白色沉淀;
步骤(3)将(2)中所得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生成。
(1)该溶液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写离子符号,下同),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__
(2)若每种离子个数相等,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某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Na+、K+、NH、Cl-、SO、CO等离子,溶于水配成溶液,取两份该固体的溶液进行如图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已知气体D为氨气。
(3)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4)沉淀A溶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5)混合物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可能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写离子符号)。
【答案】(1) H+、SO Cu2+、HCO、CO
(2)H+、SO、Na+
(3)过滤
(4)BaCO3+2H+=Ba2++H2O+CO2↑
(5) NH、Cl-、CO Na+、K+
【解析】I.溶液无色,一定不含有Cu2+;①向溶液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酸性,含有H+,一定不含有HCO、CO;②向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和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SO;③将②中所得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是氯化银,但由于前面引入了Cl-,所以不能确定是否含有Cl-,据此解答。
II.样品溶液与过量硝酸钡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可溶于过量盐酸,则白色沉淀A为碳酸钡,溶液中一定含CO,而不含SO,滤液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C为AgCl,可知溶液中一定含Cl-,另一份样品溶液与NaOH浓溶液加热生成的气体D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蓝,说明生成了氨气,说明原溶液中有NH,根据实验流程,不能确定是否含有Na+、K+,以此来解答。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一定含有SO、H+,一定不含有HCO、CO、Cu2+;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SO、H+,若每种离子个数相等,则根据电荷守恒可知,一定还存在Na+,一定不存在Cl-,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a+、SO、H+;
(3)由流程可知,经过操作a后得到沉淀和溶液,则操作a为过滤;
(4)由上述分析可知,沉淀A的化学式为BaCO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二氧化碳,故离子方程式为BaCO3+2H+=Ba2++H2O+CO2↑;
(5)由上述分析可知,一定存在的离子有Cl-和CO、NH;可能存在的离子是Na+、K+。
【题型2 离子反应的综合应用】
2.1向0.01 mol·L-1 Ba(OH)2溶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向混合液中匀速、逐滴加入0.2 mol·L-1 H2SO4溶液,滴加过程中测得溶液电导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烧杯中红色逐渐变浅直至完全褪去
B.由于水存在微弱电离、BaSO4存在微弱溶解,理论上电导率不会为0
C.电导率减小的过程中,发生反应:2H++SO+Ba2++2OH-===BaSO4↓+2H2O
D.若用同浓度的Na2SO4溶液代替稀硫酸重复上述实验,电导率变化与原实验相同
【答案】D
【解析】Ba(OH)2浓度减小直至反应完全,烧杯中红色逐渐变浅直至完全褪去,A正确;若用同浓度的Na2SO4溶液代替稀硫酸重复上述实验,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溶液中存在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电导率不会减小到几乎为0,电导率变化与原实验不相同,D错误。
2.2滴有酚酞的Ba(OH)2溶液显红色,在上述溶液中分别滴加X溶液后有下列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序号 装置 X溶液 现象
Ⅰ 盐酸 溶液红色褪去,无沉淀,灯泡亮度没有明显变化
Ⅱ Na2SO4溶液 溶液红色不变,有白色沉淀生成,灯泡亮度没有明显变化
Ⅲ H2SO4溶液 溶液红色褪去,有白色沉淀生成,灯泡逐渐变暗
A.实验Ⅰ中溶液红色褪去,说明发生了反应:H++OH-===H2O
B.实验Ⅱ中溶液红色不变,且灯泡亮度没有明显变化,说明溶液中依然存在大量的Na+与OH-
C.实验Ⅲ中溶液红色褪去,有白色沉淀生成,灯泡逐渐变暗,说明发生了反应:Ba2++2OH-+2H++SO===BaSO4↓+2H2O
D.将实验Ⅱ中Na2SO4溶液换成CuSO4溶液,现象与原实验Ⅱ中的现象相同
【答案】D
【解析】CuSO4与Ba(OH)2发生复分解反应:Ba(OH)2+CuSO4===BaSO4↓+Cu(OH)2↓,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灯泡逐渐变暗,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红色褪去,而且有蓝色沉淀生成,与加入Na2SO4溶液的实验现象不同,故D符合题意。
1.下列离子能与H+、、大量共存于溶液中的是
A.K+ B.OH- C.Ba2+ D.CO
【答案】A
【解析】A.钾离子和氢离子、铵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互相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A符合题意;B.铵根离子、氢离子都能和氢氧根离子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B不符合题意;C.硫酸钡为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符合题意;D.碳酸为弱酸,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某溶液含有下列离子中的几种:,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取该溶液与足量溶液共热产生刺激性气体
(2)另取该溶液加入稀无明显现象,再加足量溶液得到白色沉淀
(3)取(2)的上层清液加入溶液和稀硝酸得到白色沉淀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一定含,一定不含 B.一定含,一定不含
C.一定含,可能含 D.一定含,可能含
【答案】B
【解析】取该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产生刺激性气体,该气体为NH3,说明含有,另取该溶液加入稀HCl无明显现象,说明原溶液中不含,再加足量BaCl2 溶液得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不含Ba2+,由于第(2)步加入HCl和BaCl2,引入Cl-,因此第(3)步加AgNO3生成沉淀不能说明原溶液中含有Cl-,综上所述,一定含有的离子有、,一定不含的离子有、Ba2+、可能含有Cl-、K+,故选B。
3.在含有较多的某澄清透明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A.钠离子可以与题目中三种离子共存,A正确;B.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不共存,B错误;C.氢离子、硝酸根离子与碘离子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共存,C错误;D.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不共存,D错误;故选A。
4.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以及泥沙等杂质,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步骤如下(用于沉淀的试剂均过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第⑤步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B.“?”处的试剂可以是NaOH溶液也可以是KOH溶液
C.步骤②和④顺序可以颠倒
D.第④发生的反应只有CaCl2+Na2CO3=CaCO3↓+2NaCl
【答案】A
【分析】粗盐的提纯的实验操作,溶解后②加入过量BaCl2将变为BaSO4沉淀,③加入过量的NaOH将Mg2+变为Mg(OH)2沉淀,④加入过量的Na2CO3将除去Ca2+和②加入的过量的Ba2+变为CaCO3和BaCO3沉淀,⑤将前面生成的4种沉淀过滤除去,⑥加HCl除去③加入的过量的氢氧化钠和④加入的过量的碳酸钠,最后经过⑦得到精盐,据此解答。
【解析】A.第⑤步操作为过滤,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故A正确;B.“?”处的试剂若换成KOH溶液,将引入杂质离子K+,故B错误;C.若步骤②和④顺序颠倒,过量的Ba2+将不能除去,故C错误;D.第④发生的反应有CaCl2+Na2CO3=CaCO3↓+2NaCl和BaCl2+Na2CO3=BaCO3↓+2NaCl,故D错误;故选A。
5.下列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澄清无色透明的溶液中:、、、
B.遇紫色石蕊试剂变蓝的溶液:、、、
C.含有大量的溶液:、、、
D.遇铝能产生H2的溶液:、、、
【答案】C
【解析】A.是蓝色离子,不符合无色的要求,故A不选;B.遇紫色石蕊试剂变蓝的溶液显碱性,不能共存,故B不选;C.含有大量的溶液中、、、相互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故C选;D.遇铝能产生H2的溶液可能是酸或者碱,若是酸,则不能共存,若是碱,则不能共存,故D不选。答案选C。
6.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H+、Na+、Cl-、HCO B.SO、K+、Na+、Ba2+
C.Ag+、NO、Na+、Cl- D.Cl-、K+、Na+、SO
【答案】D
【解析】A.和H+反应生成H2O和CO2,不能大量共存,A不符合题意;B.钡离子和硫酸根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B不符合题意;C. Ag+和Cl-反应生成AgCl沉淀,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合题意;D.Cl-、K+、Na+、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 D符合题意。答案选D。
7.只用一种试剂把AgNO3、NaCl、Na2CO3三种溶液区分开,这种试剂是
A.NaOH溶液 B.HNO3溶液 C.HCl溶液 D.BaCl2溶液
【答案】C
【解析】A.NaOH溶液与三种物质混合,都会产生白色沉淀,不能鉴别,A错误;B.HNO3溶液只能与Na2CO3反应产生气体,与另外两种不能反应,不能鉴别,B错误;C.HCl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NaCl混合,不反应,无明显现象;与Na2CO3溶液反应产生气泡,三种溶液中加入HCl溶液,现象各不相同,可以鉴别,C正确;D.BaCl2溶液与AgNO3溶液混合发生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Na2CO3溶液混合,也发生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因此不能区别二者,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
8.某同学向一份溶液样品(可能含有:、、、、、中的一种或几种)中加入一定量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稀盐酸,发现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此溶液样品中一定含有
A. B. C. D.和
【答案】A
【解析】原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稀盐酸,发现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沉淀中一定含硫酸钡,还形成一种可溶于盐酸的沉淀,可能为亚硫酸钡或碳酸钡,故不能确定含亚硫酸根或碳酸根,氯离子和钠离子无法确定,故选A。
9.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I-、OH- B.Na+、H+、、S2-
C.Ba2+、K+、Cl-、OH- D.H+、Ca2+、Fe2+、
【答案】C
【解析】A.Na+、、I-、OH-中,、OH-会发生反应生成NH3 H2O,甚至分解产生氨气,不能大量共存,A不符合题意;B.Na+、H+、、S2-中,H+、、S2-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和水,不能大量共存,B不符合题意;C.Ba2+、K+、Cl-、OH-在溶液中不发生反应,能大量共存,C符合题意;D.H+、Ca2+、Fe2+、中,H+、Fe2+、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3+、NO等,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现有四种阳离子Na+、Ba2+、Mg2+、H+和四种阴离子OH-、Cl-、、可分别组成A、B、C、D四种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离子均不重复)。
已知:①A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且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
②B溶液分别与A、C、D溶液混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C溶液能与A溶液反应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请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D 。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A溶液与B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②B溶液与D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简述检验A中阴离子的方法: 。
(4)向C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答案】(1)Ba(OH)2 MgCl2
(2)
(3)取少量A于试管中,先加入稀盐酸,再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存在硫酸根离子
(4)
【分析】A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其中含有H+,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则A为H2SO4;C能与H2SO4反应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则C中含有HCO;B能与H2SO4反应生成沉淀,说明其中含有Ba2+,且能与C、D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B为Ba(OH)2,则C为NaHCO3,D为MgCl2。
【解析】(1)根据分析可知B为Ba(OH)2,D为MgCl2;
(2)①A为H2SO4,B为Ba(OH)2,A溶液与B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B为Ba(OH)2,D为MgCl2,B溶液与D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A为H2SO4,检验硫酸根方法为:取少量A于试管中,先加入稀盐酸,再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存在硫酸根离子;
(4)C为NaHCO3,向C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11.四种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只由表中的八种离子组成,且四种化合物中阴、阳离子各不相同。
阴离子
阳离子
已知:A溶液呈强酸性,且A溶液与溶液混合均产生白色沉淀,的焰色反应呈黄色。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C , 。
(2)写出A溶液与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A中阴离子的检验操作 。
(4)请选出适合存放溶液的试剂瓶的序号:(每空1分)
溶液 A C
试剂瓶序号
【答案】(1)AgNO3 KOH
(2)
(3)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先滴加盐酸,再滴加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则有硫酸根离子
(4)① ③ ②
【分析】A溶液呈强酸性,且A溶液与B、C溶液混合均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A中含有H+,H+与硅酸跟离子会生成硅酸沉淀,Ag+与硝酸根离子共存,与其他离子均要沉淀,所以有一个物质为硝酸银,四种化合物中阴、阳离子各不相同,则H+与硫酸根离子结合变为硫酸,A为硫酸,B含有钠离子且与A会生成沉淀,B为硅酸钠,C为硝酸银,D为KOH,据此回答。
【解析】(1)①C的化学式:AgNO3;②D为氢氧化钾,化学式为KOH;
(2)硫酸与硅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操作为: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先滴加盐酸,再滴加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则有硫酸根离子;
(4)KOH溶液为碱性,与玻璃中二氧化硅反应,不能用玻璃塞,硝酸银见光易分解,应该用棕色瓶,故A放①,C放③,D放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