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一化学 第5讲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及规律—初升高衔接(人教A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高一化学 第5讲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及规律—初升高衔接(人教A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讲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及规律
1.氧化还原反应特征和本质
(1)特征:反应前后有元素的 发生变化。
(2)本质: 。
(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间的关系
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3O22O3
2.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
(1)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
概括为“升失氧、降得还,剂性一致、其他相反”。 ①氧化反应: ②还原反应: ③氧化剂: ④还原剂: ⑤氧化产物: ⑥还原产物:
(2)歧化反应和归中反应
①歧化反应
“中间价―→高价+低价”
具有多种价态的元素(如氯、硫、氮和磷元素等)均可发生歧化反应,如:Cl2+2NaOH===NaCl+NaClO+H2O
②归中反应
同一元素不同价态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的变化规律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态,中间价态可相同、可不同
【例1 】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升高
C.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D.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例2 】单质钛(Ti)的机械强度高,抗蚀能力强。用TiO2制金属钛时,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有①TiO2+2C+2Cl2TiCl4+2CO;②TiCl4+2Mg2MgCl2+Ti。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中碳是还原剂 B.反应①中TiO2是氧化剂
C.反应②可说明金属镁还原性比金属钛强 D.反应②是置换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可用双线桥法和单线桥法表示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情况,以Cu与稀硝酸反应为例:
(1)双线桥法:①标变价、②画箭头(反应物指向生成物)、③算数目、④说变化。
①箭头必须由反应物指向生成物,且两端对准同一种元素 ②在“桥”上标明电子的“得”与“失”且得失电子总数相等、化合价的升降、被氧化或被还原 ③得失电子数目的正确表述是a×be—,a表示得或失电子的原子的数目,b表示每个原子失去或得到的电子数(即化合价升高或降低的数目),当a或b为1时,必须省略
(2)单线桥法:箭头由失电子原子指向得电子原子,线桥上只标电子转移的数目,不标“得”“失”字样。
①箭头必须由还原剂中失电子的元素指向氧化剂中得电子的元素 ②箭头方向表明电子转移的方向,“桥”上只标出转移电子的总数,无需注明电子的“得”与“失”
【题型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1.1某实验小组设计以氮气为主要原料制备硝酸的转化过程如图所示,其中氮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的一步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2反应NaH+H2O=NaOH+H2↑中,氧化剂是
A.NaH B.H2O C.NaOH D.H2
1.3反应3ClO-+2Fe3++10OH- =2 +3Cl-+5H2O中,氧化产物是
A.ClO- B.Fe3+ C. D.Cl-
【题型2 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表示】
2.1下列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D.
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1)守恒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遵循以下三个守恒规律:
①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
②电子守恒:即氧化剂得电子的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的总数,这是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依据,也是有关氧化还原反应计算的依据。
③电荷守恒:离子方程式中,反应物中各离子的电荷总数与产物中各离子的电荷总数相等。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时要注意满足电荷守恒,如Fe3++Cu===Fe2++Cu2+(错误),2Fe3++Cu===2Fe2++Cu2+(正确)
(2)价态规律
①变价规律
内容:元素在物质中所处的价态,决定该元素的氧化性或还原性,一般来说,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只有氧化性(如KMnO4、HNO3等);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时,只有还原性(如S2-、I-等);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SO2等)。
②价态归中规律(不交叉)
a:内容: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高价态+低价态―→中间价态,即“只靠拢,不交叉”“就近变价”。
b:图示表达如下:
③歧化反应规律
内容: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必然有元素化合价降低。歧化反应时,某元素的中间价态―→高价态+低价态。
【例3 】按要求填空:
在、、、、S、、中,只有氧化性的是 ,只有还原性的是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 。
(3)性质强弱规律及其应用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实例】有以下反应:①H2SO3+I2+H2O===2HI+H2SO4;
②2FeCl3+2HI===2FeCl2+I2+2HCl;
③3FeCl2+4HNO3===2FeCl3+NO↑+2H2O+Fe(NO3)3
还原性 氧化性
从反应①可知 H2SO3>I- I2>H2SO4
从反应②可知 I->Fe2+ Fe3+>I2
从反应③可知 Fe2+>NO HNO3>Fe3+
总的强弱顺序 还原性:H2SO3>I->Fe2+>NO 氧化性:HNO3>Fe3+>I2>H2SO4
(4)先后规律及其应用
①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将按照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如:在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时,因为还原性Fe2+>Br-,所以Fe2+先与Cl2反应。
②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将按照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如:在含有Fe3+、Cu2+、H+的溶液中加入铁粉,因为氧化性Fe3+>Cu2+>H+,所以铁粉先与Fe3+反应,然后依次为Cu2+、H+。
③应用
④常见的强弱顺序
氧化性:MnO(H+)>Cl2>Br2>Fe3+>I2>稀H2SO4>S,还原性:Mn2+【题型3 比较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3.1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氧化剂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①Cl2+2KI=I2+2KCl②2FeCl3+2HI=I2+2FeCl2+2HCl
③2FeCl2+Cl2=2FeCl3 ④I2+SO2+2H2O=2HI+H2SO4
A.Cl2>Fe3+>I2>SO2 B.Fe3+>Cl2>I2>SO2
C.Cl2>I2>Fe3+>SO2 D.Cl2>Fe3+>SO2>I2
3.2已知常温下在溶液中能发生如下反应:①16H++10Z- +2=2X2++5Z2+8H2O,②2M2++R2=2M3++2R-,③2R-+Z2=R2+2Z-。由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Z元素在①③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
B.各粒子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Z2>R2>M3+
C.各粒子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X2+>Z->R->M2+
D.Z2+2M2+ =2M3++2Z-不可以进行
【题型4 氧化还原反应四大规律及其应用】
4.1铅元素有+2、+4两种价态,铅的氧化物均难溶于水,已知有下列两个反应:
①;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写成的形式
B.反应②中是氧化产物
C.根据反应可推测在题给条件下氧化性:
D.生成相同质量的,反应①②转移电子数之比为
4.2广泛用于纸浆漂白、杀菌消毒等领域,因消毒效果好、不产生致癌物或诱变剂,已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工程。其一种制备方法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具有强氧化性
B.反应中HCl只是提供酸性环境
C.反应中生成1mol 时,转移5mol电子
D.当还原产物均为时,等质量的的氧化能力是的2.63倍
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类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B.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C.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D.复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2.下列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正确的是
A. B.
C. D.
3.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B.
C.
D.
4.下列诗词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爆竹声中一岁除 B.吹尽狂沙始到金
C.野火烧不尽 D.蜡炬成灰泪始干
5.反应的氧化产物是
A. B. C. D.
6.在中,氧化剂是
A. B. C. D.
7.下列变化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转化是
A.NO2→HNO3 B.S→ C.NH3→NO D.H2O2→O2
8.已知:①,②,③,根据上述反应,判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溶液中可发生反应 B.还原性:
C.氧化性: D.在反应①③中均为氧化剂
9.将SO2气体与足量Fe2(SO4)3溶液完全反应后,再加入K2Cr2O7溶液,发生如下两个化学反应:
①SO2+2Fe3++2H2O=+2Fe2++4H+;②+6Fe2++14H+=2Cr3++6Fe3++7H2O。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还原性:SO2>Cr3+>Fe2+ B.氧化性:>SO2>Fe3+
C.两个反应中Fe2(SO4)3均是还原剂 D.能将Na2SO3氧化成Na2SO4
10.一个体重50kg的健康人体内含铁元素2g,这2g铁元素以和的形式存在。易被吸收,所以给贫血者补充铁时,应补充含的亚铁盐(如)。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转化成,有利于人体对铁的吸收。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下为常见的铁元素的几种微粒,其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 。
A.Fe      B.     C.
(2)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转化为,在此过程中 是氧化剂,说明维生素C具有 性。
(3)在人体中进行的转化时,①反应中的发生 反应,②反应中的被 。
(4)市场上出售的某种麦片中含有微量的颗粒细小的还原性铁粉,这些铁粉在人体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的作用下转化成亚铁盐。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5)在的反应中,的作用是: 。
11.含氯物质在日常生活中具有许多重要用途,回答下列问题:
(1)亚氯酸钠较稳定,但加热或敲击亚氯酸钠固体时立即爆炸,爆炸后的产物可能为__________(填标号)。
A.、 B.、
C.、 D.、
(2)我国从2000年起逐步用替代氯气进行消毒,工业上常利用反应制备, 是还原剂, 是还原产物,用单线桥法表示反应中电子得失的方向和数目: 。
(3)工业上可利用制备亚氯酸钠,反应体系中涉及下列物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某温度下将通入溶液里,反应后得到、、的混合溶液,其中与的个数之比为,则与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原子和被氧化的氯原子的个数之比为 。
(5)已知氧化性:,写出少量氯气通入到碘化亚铁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讲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及规律
1.氧化还原反应特征和本质
(1)特征:反应前后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2)本质: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间的关系
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3O22O3
2.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
(1)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
概括为“升失氧、降得还,剂性一致、其他相反”。 ①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失去电子的反应) ②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得到电子的反应) ③氧化剂: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得电子的反应物) ④还原剂: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失去电子的物质) ⑤氧化产物: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所得的生成物叫氧化产物 ⑥还原产物:氧化剂得到电子被还原所得的生成物叫还原产物
(2)歧化反应和归中反应
①歧化反应
“中间价―→高价+低价”
具有多种价态的元素(如氯、硫、氮和磷元素等)均可发生歧化反应,如:Cl2+2NaOH===NaCl+NaClO+H2O
②归中反应
同一元素不同价态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的变化规律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态,中间价态可相同、可不同
【例1 】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升高
C.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D.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答案】A
【解析】A项,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也存在同一种元素既可被氧化,又可被还原,如2H2O2=2H2O+O2↑中,过氧化氢即表现氧化性,也表现还原性,错误;B项,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正确;C项,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有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因此本质是电子的转移,正确;D项,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但不一定是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正确,答案选A。
【例2 】单质钛(Ti)的机械强度高,抗蚀能力强。用TiO2制金属钛时,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有①TiO2+2C+2Cl2TiCl4+2CO;②TiCl4+2Mg2MgCl2+Ti。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中碳是还原剂 B.反应①中TiO2是氧化剂
C.反应②可说明金属镁还原性比金属钛强 D.反应②是置换反应
【答案】 B
【解析】A.反应①中碳元素化合价由0变成+2价,化合价升高被氧化,C是还原剂,A项正确;B.反应①中不是氧化剂,B项错误;C.反应②中,镁是还原剂,钛是还原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则可以说明金属镁还原性比金属钛强,C项正确;D.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反应②是置换反应,D项正确;答案选B。
3.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可用双线桥法和单线桥法表示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情况,以Cu与稀硝酸反应为例:
(1)双线桥法:①标变价、②画箭头(反应物指向生成物)、③算数目、④说变化。
①箭头必须由反应物指向生成物,且两端对准同一种元素 ②在“桥”上标明电子的“得”与“失”且得失电子总数相等、化合价的升降、被氧化或被还原 ③得失电子数目的正确表述是a×be—,a表示得或失电子的原子的数目,b表示每个原子失去或得到的电子数(即化合价升高或降低的数目),当a或b为1时,必须省略
(2)单线桥法:箭头由失电子原子指向得电子原子,线桥上只标电子转移的数目,不标“得”“失”字样。
①箭头必须由还原剂中失电子的元素指向氧化剂中得电子的元素 ②箭头方向表明电子转移的方向,“桥”上只标出转移电子的总数,无需注明电子的“得”与“失”
【题型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1.1某实验小组设计以氮气为主要原料制备硝酸的转化过程如图所示,其中氮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的一步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解析】A.①中N2→NH3,N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A项不选;
B.②中NH3→NO,N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B项不选;
C.③中,N2→NO,N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C项不选;
D.④中,NO2和H2O反应生成HNO3和NO,N元素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既被氧化又被还原,D项选;
答案选D。
1.2反应NaH+H2O=NaOH+H2↑中,氧化剂是
A.NaH B.H2O C.NaOH D.H2
【答案】B
【解析】从方程式可以看出:水中氢元素化合价降低,水为氧化剂,故选B。
1.3反应3ClO-+2Fe3++10OH- =2 +3Cl-+5H2O中,氧化产物是
A.ClO- B.Fe3+ C. D.Cl-
【答案】C
【解析】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得到的产物为氧化产物,根据方程式可知铁元素由的+3价升高到中铁元素为+6价,发生氧化反应,因此氧化产物为;答案选C。
【题型2 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表示】
2.1下列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A项,在该反应中Si元素化合价降低4价,得到电子4e-个;C元素化合价升高2×2价,失去电子2×2e-个,得失电子标反了,应该为,错误;B项,在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Na是2个,电子转移数目是2e-,应该为,错误;C项,电子转移数目和方向与反应事实吻合,正确;D项,在该反应中Cu失去电子,浓硫酸中的S得到电子,电子转移方向标反了,应该为:,错误
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1)守恒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遵循以下三个守恒规律:
①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
②电子守恒:即氧化剂得电子的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的总数,这是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依据,也是有关氧化还原反应计算的依据。
③电荷守恒:离子方程式中,反应物中各离子的电荷总数与产物中各离子的电荷总数相等。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时要注意满足电荷守恒,如Fe3++Cu===Fe2++Cu2+(错误),2Fe3++Cu===2Fe2++Cu2+(正确)
(2)价态规律
①变价规律
内容:元素在物质中所处的价态,决定该元素的氧化性或还原性,一般来说,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只有氧化性(如KMnO4、HNO3等);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时,只有还原性(如S2-、I-等);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SO2等)。
②价态归中规律(不交叉)
a:内容: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高价态+低价态―→中间价态,即“只靠拢,不交叉”“就近变价”。
b:图示表达如下:
③歧化反应规律
内容: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必然有元素化合价降低。歧化反应时,某元素的中间价态―→高价态+低价态。
【例3 】按要求填空:
在、、、、S、、中,只有氧化性的是 ,只有还原性的是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 。
【答案】(1)Mg2+、H+ S2-、I- Fe2+、Fe3+、S
(3)性质强弱规律及其应用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实例】有以下反应:①H2SO3+I2+H2O===2HI+H2SO4;
②2FeCl3+2HI===2FeCl2+I2+2HCl;
③3FeCl2+4HNO3===2FeCl3+NO↑+2H2O+Fe(NO3)3
还原性 氧化性
从反应①可知 H2SO3>I- I2>H2SO4
从反应②可知 I->Fe2+ Fe3+>I2
从反应③可知 Fe2+>NO HNO3>Fe3+
总的强弱顺序 还原性:H2SO3>I->Fe2+>NO 氧化性:HNO3>Fe3+>I2>H2SO4
(4)先后规律及其应用
①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将按照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如:在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时,因为还原性Fe2+>Br-,所以Fe2+先与Cl2反应。
②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将按照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如:在含有Fe3+、Cu2+、H+的溶液中加入铁粉,因为氧化性Fe3+>Cu2+>H+,所以铁粉先与Fe3+反应,然后依次为Cu2+、H+。
③应用
④常见的强弱顺序
氧化性:MnO(H+)>Cl2>Br2>Fe3+>I2>稀H2SO4>S,还原性:Mn2+【题型3 比较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3.1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氧化剂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①Cl2+2KI=I2+2KCl②2FeCl3+2HI=I2+2FeCl2+2HCl
③2FeCl2+Cl2=2FeCl3 ④I2+SO2+2H2O=2HI+H2SO4
A.Cl2>Fe3+>I2>SO2 B.Fe3+>Cl2>I2>SO2
C.Cl2>I2>Fe3+>SO2 D.Cl2>Fe3+>SO2>I2
【答案】A
【解析】①反应Cl2+2KI═I2+2KCl,氧化剂为Cl2,氧化产物为I2,所以氧化性Cl2>I2;
②2FeCl3+2HI═I2+2FeCl2+2HCl,氧化剂为FeCl3,氧化产物为I2,所以氧化性Fe3+>I2;
③2FeCl2+Cl2═2FeCl3,氧化剂为Cl2,氧化产物为FeCl3,所以氧化性Cl2>Fe3+;
④I2+SO2+2H2O═2HI+H2SO4,氧化剂为I2,氧化产物为H2SO4,所以氧化性I2>H2SO4;
所以氧化性Cl2>Fe3+>I2>H2SO4;
答案选B。
3.2已知常温下在溶液中能发生如下反应:①16H++10Z- +2=2X2++5Z2+8H2O,②2M2++R2=2M3++2R-,③2R-+Z2=R2+2Z-。由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Z元素在①③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
B.各粒子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Z2>R2>M3+
C.各粒子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X2+>Z->R->M2+
D.Z2+2M2+ =2M3++2Z-不可以进行
【答案】B
【解析】A.Z元素在①中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在③中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A错误;
B.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反应16H++10Z-+2=2X2 ++5Z2+8H2O中,氧化性>Z2;反应2M2++R2=2M3++2R-中,氧化性R2 >M3+;反应2R-+Z2=R2+2Z-中,氧化性:Z2 >R2,即氧化性顺序是>Z2 >R2 >M3+,B正确;
C.根据反应2M2++R2=2M3++2R-,可得还原性顺序是:R-<M2+,根据反应2R-+Z2=R2+ 2Z-,可得还原性顺序是Z-<R-,根据反应:16H++10Z-+2XO4-=2X2++5Z2+8H2O,可得还原性顺序是:X2+<Z-,即还原性强弱顺序为:X2+< Z-< R-< M2+,C错误;
D.氧化性顺序是>Z2 >R2 >M3+,Z2+2M2+ =2M3++2Z-可以进行,D错误;
故选B。
【题型4 氧化还原反应四大规律及其应用】
4.1铅元素有+2、+4两种价态,铅的氧化物均难溶于水,已知有下列两个反应:
①;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写成的形式
B.反应②中是氧化产物
C.根据反应可推测在题给条件下氧化性:
D.生成相同质量的,反应①②转移电子数之比为
【答案】D
【解析】A.在中,Pb元素分别表现+2价和+4价,其中有2个Pb显+2价、1个Pb显+4价,则可写成的形式,A正确;
B.反应②中,PbO是还原剂,则是氧化产物,B正确;
C.反应①为非氧化还原反应,表明HNO3不能将PbO氧化,而NaClO能将PbO氧化为PbO2,则表明在题给条件下氧化性:,C正确;
D.反应①为非氧化还原反应,不发生电子转移,反应②中,生成1mol,转移2mol电子,D不正确;
故选D。
4.2广泛用于纸浆漂白、杀菌消毒等领域,因消毒效果好、不产生致癌物或诱变剂,已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工程。其一种制备方法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具有强氧化性
B.反应中HCl只是提供酸性环境
C.反应中生成1mol 时,转移5mol电子
D.当还原产物均为时,等质量的的氧化能力是的2.63倍
【答案】C
【解析】A.ClO2中的Cl处于较高化合价,可以降低,具有强氧化性,故A正确;
B.反应中,NaClO2发生歧化反应生成NaCl、ClO2,HCl只是提供酸性环境,故B正确;
C.NaClO2中的Cl由+3价变为-1价和+4价,反应中生成1molClO2时,转移1mol电子,故C错误;
D.设质量为mg,当还原产物均为时,等质量的ClO2的氧化能力是Cl2的≈2.63倍,故D正确;
故选C。
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类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B.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C.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D.复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C
【解析】A.由单质参与的化合反应,化合价会发生改变,该类化合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项错误;B.由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化合价会发生改变,该类分解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项错误;C.置换反应中一定存在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则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故C项正确;D.复分解反应中一定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则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项错误;故本题选C。
2.下列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A.CuO与C反应,铜得电子,C失电子,则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选项A错误;B.反应中Na共失去,共得到,电子转移数目正确,但电子转移方向有误,选项B错误;C.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均正确,选项C正确;D.该反应中C1元素化合价降低得电子,氧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转移电子数为12,则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选项D错误;故答案为:C。
3.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A.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B.N元素的化合升高,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选;C.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D.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选;答案选B。
4.下列诗词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爆竹声中一岁除 B.吹尽狂沙始到金
C.野火烧不尽 D.蜡炬成灰泪始干
【答案】B
【分析】化合价升降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则若反应中存在元素化台价变化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以此进行判断。
【解析】A.炸药爆炸中涉及的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B.吹尽狂沙始到金,是根据物质的密度大小分离混合物,为物理变化,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C.野火烧不尽,存在物质燃烧反应,燃烧反应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D.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蜡炬成灰泪始干,存在石蜡的燃烧现象,燃烧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B。
5.反应的氧化产物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NaAlH4中H为-1价,Na为+1价,Al为+3价,生成物中Na3AlH6中Na、Al和H的化合价没有变化,生成物Al为0价,Al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Al是还原产物,生成物H2中H为0价,H元素化合价升高,H2是氧化产物;答案选D。
6.在中,氧化剂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反应过程中中S元素化合价从+4价降低至反应后0价,作氧化剂,答案选B。
7.下列变化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转化是
A.NO2→HNO3 B.S→ C.NH3→NO D.H2O2→O2
【答案】C
【解析】A.NO2→HNO3,通过加入水可实现,由于水在反应中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故A不符合题意;B.S→可以通过S与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化钠和亚硫酸钠实现,不需要加入氧化剂,故B不符合题意;C.NH3→NO中N元素化合价升高,应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故C符合题意;D.O元素化合价降低,应加入还原剂或在催化条件下分解实现,故D错误;答案选C。
8.已知:①,②,③,根据上述反应,判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溶液中可发生反应 B.还原性:
C.氧化性: D.在反应①③中均为氧化剂
【答案】D
【分析】根据①可知,氧化性:,还原性:Cl->Mn2+;根据②可知,氧化性:Br2>Fe3+,还原性:Fe2+>Br-;根据③可知,氧化性:Cl2>Br2,还原性:Br->Cl-,以此分析;
【解析】A.由反应②③可知,氧化性Cl2>Br2>Fe3+,所以溶液中Cl2可以将Fe2+氧化为Fe3+,该反应可以发生,A正确;B.由反应①可知,还原性:Cl->Mn2+,由由反应②③可知,还原性:Fe2+>Br->Cl-,则还原性:Fe2+>Mn2+,B正确;C.由反应①可知,氧化性,由反应②可知,氧化性Cl2>Br2,则氧化性:,C正确;D.反应①中是氧化剂,Cl2是氧化产物,反应③中,Cl2是氧化剂,D错误;故选D。
9.将SO2气体与足量Fe2(SO4)3溶液完全反应后,再加入K2Cr2O7溶液,发生如下两个化学反应:
①SO2+2Fe3++2H2O=+2Fe2++4H+;②+6Fe2++14H+=2Cr3++6Fe3++7H2O。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还原性:SO2>Cr3+>Fe2+ B.氧化性:>SO2>Fe3+
C.两个反应中Fe2(SO4)3均是还原剂 D.能将Na2SO3氧化成Na2SO4
【答案】D
【分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氧化剂>还原剂;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判断每个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然后进行比较。
【解析】在反应①SO2+2Fe3++2H2O=+2Fe2++4H+中,SO2是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为;Fe3+为氧化剂,得到电子被还原为Fe2+,所以还原性:SO2>Fe2+;氧化性:Fe3+>SO2;在反应②+6Fe2++14H+=2Cr3++6Fe3++7H2O中,Fe2+是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为Fe3+;是氧化剂,得到电子被还原为Cr3+,故还原性:Fe2+>Cr3+;氧化性:>Fe3+。
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物质的还原性:SO2>Fe2+>Cr3+,A错误;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物质的氧化性:>Fe3+>SO2,B错误;C.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在反应①中Fe2(SO4)3为氧化剂,在反应②中Fe2(SO4)3为还原剂,C错误;D.根据选项B分析可知物质的氧化性:>Fe3+>SO2,所以能将含有+4价S的Na2SO3氧化成含有+6价S的Na2SO4,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
10.一个体重50kg的健康人体内含铁元素2g,这2g铁元素以和的形式存在。易被吸收,所以给贫血者补充铁时,应补充含的亚铁盐(如)。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转化成,有利于人体对铁的吸收。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下为常见的铁元素的几种微粒,其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 。
A.Fe      B.     C.
(2)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转化为,在此过程中 是氧化剂,说明维生素C具有 性。
(3)在人体中进行的转化时,①反应中的发生 反应,②反应中的被 。
(4)市场上出售的某种麦片中含有微量的颗粒细小的还原性铁粉,这些铁粉在人体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的作用下转化成亚铁盐。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5)在的反应中,的作用是: 。
【答案】(1)B
(2) 还原
(3)氧化 还原
(4)
(5)氧化剂和酸性
【分析】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还原剂失去电子具有还原性;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氧化剂得到电子具有氧化性。
【解析】(1)Fe元素化合价只升高可作还原剂,所含元素化合价既能升高可作还原剂、元素化合价又能降低可作氧化剂,元素化合价通常只能降低可作氧化剂; 选B。
(2)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转化为,在此过程中铁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是氧化剂,维生素C本身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作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3)在人体中进行的转化时,①反应中的发生氧化反应,②反应中的被还原。
(4)铁粉在人体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的作用下转化成亚铁盐,即生成了氯化亚铁和氢气,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在的反应中,部分氮元素从+5价降低到+2价转变为NO,则的作用是:氧化剂和酸性。
11.含氯物质在日常生活中具有许多重要用途,回答下列问题:
(1)亚氯酸钠较稳定,但加热或敲击亚氯酸钠固体时立即爆炸,爆炸后的产物可能为__________(填标号)。
A.、 B.、
C.、 D.、
(2)我国从2000年起逐步用替代氯气进行消毒,工业上常利用反应制备, 是还原剂, 是还原产物,用单线桥法表示反应中电子得失的方向和数目: 。
(3)工业上可利用制备亚氯酸钠,反应体系中涉及下列物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某温度下将通入溶液里,反应后得到、、的混合溶液,其中与的个数之比为,则与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原子和被氧化的氯原子的个数之比为 。
(5)已知氧化性:,写出少量氯气通入到碘化亚铁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 。
【答案】(1)D
(2)SO2 ClO2
(3)2ClO2+H2O2+2NaOH=2NaClO2+2H2O+O2
(4)4:3
(5)Cl2+2I-=I2+2Cl-
【解析】(1)NaCl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生成物为含有氯元素化合价大于+3价和小于+3价的化合物;A.NaCl、Cl2中氯元素化合价分别为-1和0价,不符合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故A错误;B.NaCl、NaClO中氯元素化合价分别为-1和+1价,不符合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故B错误;C.NaClO3、NaClO4中氯元素化合价分别为+5和+7价,不符合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故C错误;D.NaCl、NaClO3中氯元素化合价分别为-1和+5价,符合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故D正确;故答案为:D;
(2)反应中,SO2化合价升高是还原剂,NaClO3是氧化剂,ClO2是还原产物,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是:
(3)用ClO2制备亚氯酸钠(NaClO2)时Cl的化合价降低,需要加入还原剂,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H2O2发生氧化反应可生成O2,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O2+H2O2+2NaOH=2NaClO2+2H2O+O2;
(4)设ClO-与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1amol、amol,根据电子守恒可知n(Cl-)=n(ClO-)+5n()=11amol+5amol=16amol,则被还原的氯原子和被氧化的氯原子的个数之比为16amol:(11amol+amol)=4:3;
(5)已知氧化性:,则少量氯气通入到FeI2溶液中碘离子先被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I-=I2+2Cl-。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