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枣庄三中2024~2025学年度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川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进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1.下列基本单位对应有误的是A.酶一一氨基酸B.人体一一细胞C.核酸-一核苷酸D.进化一一种群2.蓝藻与埃博拉病毒的相同之处是A.都有拟核B.都有细胞骨架C.都有细胞膜D.都有遗传物质3.下面关于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蛋白质含有的氨基酸数量不尽相同B,有些结构不同的蛋白质具有相似的功能C.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可按不同的排列顺序脱水缩合D.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可按不同的方式脱水缩合4.胆固醇等脂质被单层磷脂包裹形成球形复合物,通过血液运输到细胞并被胞吞,形成的囊泡与溶酶体融合后,释放胆固醇。以下相关推测合理的是A.磷脂分子尾部疏水,因而尾部位于复合物表面B.球形复合物被胞吞的过程,需要高尔基体直接参与C.胞吞形成的囊泡与溶酶体融合,依赖膜的流动性D.胆固醇通过胞吞进入细胞,因而属于生物大分子5.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B.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都游离于细胞质中发挥作用C.液泡内有糖类、无机盐、色素、蛋白质等物质,它对植物细胞内的环境起调节作用D.能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的细胞不一定含有叶绿体6.下图表示细胞内物质转化的部分过程,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①CoH206CO.②[H]-H2OA.图中的[H主要在线粒体内产生B.图中①物质是O2C.用180标记葡萄糖完成该过程后,产物水中检测不到放射性D.图示过程会释放热能7.用14℃标记参加光合作用的C02可以证明A.光反应必须在有光条件下进行B.暗(碳)反应不需要光C.C02被还原成葡萄糖D.光合作用中能量转移的过程第1页/共8页8.在中国的传说中,醋最早是由“酒圣”杜康之子发明。杜康的儿子墨塔在一次酿酒时发酵过头,直至第21天开缸时,发现酒液已变酸但香气扑鼻,且酸甜可口,于是墨塔便把“廿一日”加一“西”字,给这种酸水起名为“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酒发酵初期通入氧气的目的是促进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增殖B.酒精是在酵母菌细胞的线粒体中产生的,可用酸性重铬酸钾试剂检测C.墨塔酿酒反成醋的原因可能是发酵装置密封不严或发酵装置没有清洗干净D.酿酒时糖类未耗尽,酵母菌的发酵也会停止,原因可能是pH降低和酒精含量增多9.《中馈录》中记载:“泡盐菜法,定要覆水坛。此坛有一外沿如暖帽式,四周内可盛水;坛口覆一盖,浸于水中,…则所泡之菜不得坏矣。泡菜之水,用花椒和盐煮沸,加烧酒少许…。如有霉花,加烧酒少许。坛沿外水须隔日一换,勿令其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坛口覆一盖,浸于水中”有利于保持坛内的有氧环境B.“坛沿外水须隔日一换,勿令其干”以保证坛内适宜湿度C.“霉花”主要由霉菌增殖形成,霉菌往往来自蔬菜D.“泡菜之水,用花椒和盐煮沸”的目的之一是消毒杀菌10.如图中甲是稀释涂布平板法中的部分操作,乙是平板划线法的操作结果。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I mL1 mLI mL I mL I mL I mL100围菌液围稀释液稀释液稀释液稀释液稀释液稀释液甲A.甲中涂布前要将涂布器灼烧接着涂菌液B.甲、乙操作均可以用于微生物的计数C.乙中接种环需要灼烧5次D.乙中的连续划线的起点是上一次划线的末端11.维生素C(V)是人和许多动物必需的营养物质。我国微生物学家分别利用氧化葡萄糖酸杆菌和假单孢杆菌,采用两次微生物发酵的方法,使V℃的生产步骤更加简单。下列有关利用两次微生物发酵法进行工业化生产Vc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生产所需的氧化葡萄糖酸杆菌和假单孢杆菌B.生产过程中可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检测单位体积的培养液中的两种活菌数目C.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发酵设备和培养基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以防止杂菌污染D.可用诱变或基因工程方法培育更加高产的氧化葡萄糖酸杆菌和假单孢杆菌菌种12.为了探究6-BA和IAA对某菊花品种茎尖外植体再生丛芽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MS培养基中加入6-BA和IAA,配制成四种培养基(见下表),灭菌后分别接种数量相同、生长状态一致、消毒后的茎尖外植体,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m),以及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结果如下表。第2页/共8页答案一、单选题(每个 2 分,共 30 分)1---5 ADDCB 6---10 BCBDD 11----15 BBBAD二、不定项选择题(每个 3 分,部分分 1 分)16、AD 17、ACD 18、ACD 19、ABD 20、C三、非选择题21.(12 分,每空 2 分)(1)DNA 连接 使引物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到模板链上(2)① ③ (3)3 (4)促进22.( 12 分 , 每 空 2 分 ) (1)氮 源 、 无 机 盐 聚 苯 乙 烯 湿 热 灭 菌 (高 压 蒸 汽 灭 菌 )(2)抑 制 其 他 微 生 物 生 长 的 同 时 保 证 目 的 微 生 物 的 生 长 , 增 加 目 的 微 生 物 的 浓 度 稀 释 涂 布 平 板 法(3)基因重组23.(12 分,每空 2 分)(1)一种抗原中包含多种抗原决定簇(2)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足够数量的特定抗体 PEG(或聚乙二醇) 相同 特定的选择培养基 克隆化培养24、(9 分,除标明外,每空 1 分)(1)水 NADP+(2)线粒体内膜 ATP 和 NADPH(3)水分解产生 H+;PQ 主动运输 H+;合成 NADPH 消耗 H+ (3 分,一个要点 1 分)(4)电 化学25、(10 分) (1)稳定性差异 选择性表达(2)C(3)其他器官细胞中,G 和 H 两个基因是否转录出相应的 mRNA 或是否翻译出相应的蛋白质(4)如图所示解析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依据材料第二段“增强子位于基因上游或下游,与基本启动子共同组成基因表达的调控序列”可知,增强子是含有特定碱基序列的 DNA 片段,A 正确;观察图 A可知,增强子、基本启动子和它们调控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B 正确;由图 C 可知,一个增强子可作用于两个甚至多个基本启动子,C 错误;依据材料第三段“很多增强子具有组织特异的活性”可知,很多增强子在不同组织中的活性不同,D 正确。(3)若要确定这两个基因是否为心脏特异表达的基因,可通过 PCR 等技术检测其他器官细胞中 G 和 H 两个基因是否转录出相应的 mRNA,或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测是否翻译出相应的蛋白质。(4)增强子位于基因上游或下游,与基本启动子共同组成基因表达的调控序列。基因工程所用表达载体中的启动子,实际上包含增强子和基本启动子。增强子捕获载体的插入位点位于基因外部,不会造成基因突变;而当增强子捕获载体的插入位点位于基因内部时,会造成该增强子所调控的基因发生突变,因此根据题意“期望改造后的载体随机插入基因组后,在‘捕获’增强子的同时,也造成该增强子所调控的基因发生突变”可知,需要将增强子插入目的基因内部。图见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6 月考 生物试题 选必三 必修一 (前5章).pdf ]2025.6月月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