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1钠及其化合物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钠着火时,可以用来灭火的是A.抹布 B.水 C.沙土 D.二氧化碳2. 下列现象或性质能体现钠的物理性质的是①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 ②钠燃烧时生成过氧化钠 ③熔点低 ④密度比水小⑤热和电的良导体 ⑥钠有很强的还原性A.①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3.在生活中,厨师用小苏打来做包子,是运用了小苏打的什么性质:A.碱性 B.不稳定性 C.稳定性 D.水溶性4.下列有关Na2CO3和NaHCO3的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同浓度的Na2CO3溶液的碱性比NaHCO3溶液强B.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2CO3大C.Na2CO3与盐酸反应比NaHCO3剧烈D.NaHCO3比Na2CO3稳定5.不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离子方程式的是A.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2OH-+H2↑B.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Na+Cu2+=Cu+2Na+C.钠与盐酸反应:2Na+2H+=2Na++H2↑D.钠跟氯化钾溶液反应:2Na+2H2O=2Na++2OH-+H2↑6.相同物质的量的Na2O2和Na2O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两种物质所含原子个数之比为4∶3B.两种物质中阴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C.两种物质与足量的CO2反应,消耗气体的质量比为1∶1D.两种物质中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7.金属钠分别投入下列溶液中,既有白色沉淀产生又有气体放出的是A.MgCl2溶液 B.K2SO4溶液 C.FeCl3溶液 D.CuSO4溶液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H++OH-=H2OB.氯化镁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Mg2++Ca(OH)2=Mg(OH)2↓+Ca2+C.碳酸钙中加入过量盐酸:CO32-+2H+=CO2↑+H2OD.钠和水反应:Na+H2O=Na++OH-+H2↑二、填空题9.焰色试验定义:很多 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出特征颜色。根据火焰呈现的特征颜色,可以判断试样所含的金属元素,化学上把这样的定性分析操作称为焰色试验。10.Ⅰ.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家庭厨卫用品中有许多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下表为部分厨卫用品名称及其主要成分表。回答下列问题:名称 食盐 碱面 发酵粉 洁厕灵 “84”消毒液主要成分 NaCl HCl NaClO(1)若不慎将食盐洒在天然气灶的火焰上,观察到的现象是 。(2)除去碳酸钠固体中含有少量碳酸氢钠的方法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碳酸氢钠可以作为治疗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过多的药物的主要成分,其反应原理的离子方程式为 。(4)“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混合使用,否则可能会产生有毒气体,该气体是 (填名称),将点燃的氢气伸入盛满该气体的集气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Ⅱ.亚硝酸钠()是肉制品生产中最常使用的一种食品添加剂。(5)某兴趣小组研究亚硝酸钠时,查阅资料得到以下信息:ⅰ.亚硝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ⅱ.亚硝酸钠是一种强氧化剂,进入血液后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组织缺氧,使人体出现青紫并中毒;ⅲ.亚硝酸钠的外观与食盐极为相似,容易被误用而引起中毒。回答下列问题:①已知能与HI发生如下化学反应:,该反应的还原剂是 (填化学式),请用双线桥表示该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②下列方法中可用来区分和NaCl的是 (填标号)。A.观察外形B.在酸性条件下加入淀粉碘化钾溶液观察溶液变化C.向两物质的水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11.分别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各100 mL,再通入一定量的CO2,随后分别各取20 mL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盐酸,在标准状况下产生CO2的体积(y轴)与所加入盐酸的体积(x轴)的关系如图(分A、B两种情况): (1)在A情况下,溶质是 (填化学式)。(2)在B情况下,溶质是 (填化学式)。12.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请写出所加的试剂或操作,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请写出离子方程式。(1)Na2CO3固体(NaHCO3) 。(2)NaHCO3溶液(Na2CO3) 。(3)NaOH溶液(Na2CO3) 。(4)NaCl溶液(Na2CO3) 。三、计算题13.将质量为1.15g钠用刺了孔的铝箔包裹后放入水中,共收集到1.232L(标准状况)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1.15g钠与水反应,理论上生成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为 L。(2)Al和NaOH溶液反应也能生成H2,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3)若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为100mL,则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四、解答题14.“套管实验”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分析实验原理,并回答下列问题:(1)整个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烧杯A中的现象是 ;烧杯B中的现象是 。(2)实验结束时的操作是 。(3)写出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该实验可证明的热稳定性 (填“强于”“弱于”或“等于”);证明热稳定性的实验装置中,能否将、的位置互换? (填“能”或“不能”)。15.某学生为探究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已知PdCl2能被一氧化碳还原得到黑色的Pd.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将如图各装置连接完整:c接f, 接 , 接 , 接 。(2)若用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制备二氧化碳,在加稀盐酸时,发现碳酸钙与稀盐酸不能接触,而稀盐酸又不够了,为使反应能顺利进行,可向长颈漏斗中加入的试剂是 (填字母)。A.硝酸钠溶液 B.四氯化碳 C.苯 D.稀硝酸(3)检查装置气密性并装好药品后,点燃酒精灯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让二氧化碳充满整个装置,当观察到 时,再点燃酒精灯。此步操作的目的是 。(4)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足量,假如装置⑤PdCl2溶液中观察到有黑色沉淀,装置①中固体成分只有一种,且向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写出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6.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某同学选用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品,用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1)A是制取的装置,其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 。(2)B中的试剂是 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C中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D中的试剂是溶液,其作用是 。(5)试管F中收集满气体后,下一步实验操作是 ,说明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2.1钠及其化合物》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C D B A B B A A1.C【详解】A.抹布中有水,金属钠燃烧生成,可与水反应,因此不能用抹布灭火,故不选A项;B.金属钠燃烧生成,可与水反应,因此不能用水灭火,故不选B项;C.加入沙土可使金属与空气隔绝,起到灭火的作用,故选C项;D.金属钠燃烧生成,可与反应,因此不能用灭火,故不选D项。故选:C。2.D【详解】①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含有钠元素的物质的焰色反应都是黄色的,焰色反应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发生,故其本质上属于物理变化;②钠燃烧时生成过氧化钠,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③熔点低,属于钠的物理性质;④密度比水,属于钠的物理性质;⑤热和电的良导体,传热和导电属于物理性质;⑥钠有很强的还原性,说明钠容易失支电子,属于化学性质。综上所述,能体现钠的物理性质的是①③④⑤,故答案选D。3.B【详解】小苏打就是碳酸氢钠,在进行发面的过程中,它能够分解成二氧化碳和碳酸钠,因为里面有气体,所以说会使面变得比较松软。所以这是运用了小苏打的不稳定性。故选B。4.A【详解】A.将酚酞试液分别滴入相同浓度的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中,Na2CO3溶液显红色,NaHCO3溶液不显红色或显浅红色,说明相同浓度的Na2CO3溶液的碱性比NaHCO3溶液强,故A正确;B.将各1g的Na2CO3和NaHCO3固体分别加入5mL水,Na2CO3能完全溶解,而NaHCO3还有部分没有溶解,说明在水中的溶解度Na2CO3比NaHCO3大,故B错误;C.实验证明,向等量的Na2CO3和NaHCO3固体中加入等浓度的盐酸,NaHCO3与盐酸反应更剧烈,故C错误;D.NaHCO3受热容易分解:2 NaHCO3Na2CO3+H2O+CO2↑,而Na2CO3受热不分解,所以Na2CO3比NaHCO3稳定,故D错误;故选A。【点睛】若从原理上解释相同浓度的Na2CO3溶液的碱性比NaHCO3溶液强,需要用到水解知识,但本题作为预习,可从书上的实验直接得到结论。C选项也同样可以从实验得出结论。5.B【详解】A.钠与水反应的离子反应为2Na+2H2O=2Na++2OH-+H2↑,故A正确;B.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实质是钠与水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产生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反应的离子反应为:2H2O+Cu2++2Na=2Na++Cu(OH)2↓+H2↑,故B错误;C.钠盐酸反应实质上是钠与盐酸电离的氢离子反应生成氢气:2Na+2H+=2Na++H2↑,故C正确;D.钠跟氯化钾溶液反应,本质为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2OH-+H2↑,故D正确;故选B。6.B【详解】A、Na2O2和Na2O两种物质所含原子核个数分别是4、3,原子个数之比是4:3,故A正确;B、Na2O2和Na2O两种物质中的阴离子分别是过氧根离子和氧离子,物质的量之比是1:1,故B错误;C、氧化钠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二者是1:1反应,过氧化钠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二者是1:1反应,相同物质的量的Na2O2和Na2O与足量的CO2反应,消耗气体的质量之比为1:1,故C正确;D、Na2O2和Na2O两种物质中阳离子均是钠离子,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D正确;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钠的氧化物,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物质构成及相关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根据物质的构成微粒。本题的易错点为B,Na2O2中的阴离子是过氧根离子。7.A【详解】A.因为钠的化学性质活泼,投入MgCl2溶液中后,钠首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即2Na+2H2O=2NaOH+H2↑,然后氢氧化钠与MgCl2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的沉淀,即MgCl2+2NaOH=Mg(OH)2↓+2NaCl,故A符合题意;B.因钠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物为氢氧化钠和氢气,即2Na+2H2O=2NaOH+H2↑,有气体产生;但氢氧化钠与钾硫酸不反应,不能产生沉淀,故B不符合题意;C.因钠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物为氢氧化钠和氢气,即2Na+2H2O=2NaOH+H2↑,有气体产生;而氢氧化钠与FeCl3溶液反应能产生红褐色沉淀,即FeCl3+3NaOH=Fe(OH)3↓+3NaCl,故C不符合题意;D.因钠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物为氢氧化钠和氢气,即2Na+2H2O=2NaOH+H2↑,有气体产生;而氢氧化钠与CuSO4溶液反应能产生蓝色沉淀,即CuSO4+2NaOH=Cu(OH)2↓+Na2SO4,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为A。8.A【详解】A.符合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故A正确;B.澄清石灰水应拆成离子形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Mg2++2OH-=Mg(OH)2↓,故B错误;C.碳酸钙应写化学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故C错误;D.原子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故D错误。答案选A。【点睛】本题易错点为选项B,澄清石灰水在写成离子反应方程式时,注意需要拆写成离子形式,如果是石灰乳或生成氢氧化钙,应写成化学式。9.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详解】焰色试验定义: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出特征颜色。10.(1)火焰变黄色(2) 加热 2NaHCO3Na2CO3+ CO2↑+H2O(3)HCO+H+=H2O+CO2↑(4) 氯气 有苍白色火焰,放热,瓶口有大量白雾(5) HI BC【详解】(1)钠元素焰色反应为黄色,不慎将食盐洒在天然气灶的火焰上,观察到的现象是火焰变黄色;(2)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二氧化碳,2NaHCO3Na2CO3+ CO2↑+H2O,故除去碳酸钠固体中含有少量碳酸氢钠的方法是加热;(3)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HCO+H+=H2O+CO2↑;(4)“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混合使用,因为“84”消毒液中次氯酸钠和洁厕灵中盐酸会反应生成有毒气体氯气,将点燃的氢气伸入盛满该气体的集气瓶中,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有苍白色火焰,放热,瓶口有大量白雾;(5)①反应中碘元素化合价升高,为还原剂,故该反应的还原剂是HI ,HI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亚硝酸钠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双线桥表示为;②A.亚硝酸钠的外观与食盐极为相似,观察外形不能鉴别,A错误;B.亚硝酸钠是一种强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加入淀粉碘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碘单质能使淀粉变蓝色;氯化钠和碘化钾不反应,能鉴别,B正确;C.亚硝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氯化钠溶液为中性,不能使酚酞变色,C正确;故选BC。11.(1)NaOH、Na2CO3(2)Na2CO3、NaHCO3【分析】CO2与NaOH溶液反应时,据CO2量与NaOH量的相对多少,有这样两个阶段:①CO2+2NaOH=Na2CO3+H2O,此时溶质可能为NaOH和Na2CO3或只有Na2CO3(刚好反应);②Na2CO3+CO2+H2O=2NaHCO3,此时溶质可能为Na2CO3和NaHCO3或只有NaHCO3;据图分析:B情况最终生成的CO2是A情况的2倍。【详解】(1)在A情况下,未产生CO2时消耗盐酸的体积大于产生CO2时消耗盐酸的体积,故溶质为NaOH、Na2CO3。(2)在B情况下,未产生CO2时消耗盐酸的体积小于产生CO2时消耗盐酸的体积,故溶质为Na2CO3、NaHCO3。12.(1)加热至质量不在减轻 2NaHCO3Na2CO3+CO2↑+H2O(2)通入足量CO2 +CO2+H2O=2(3)加入适量Ca(OH)2溶液 +Ca2+=CaCO3↓(4)加入盐酸至中性 +2H+=CO2↑+H2O【详解】(1)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因此除去碳酸钠中的碳酸氢钠可加热至质量不在减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CO2↑+H2O;(2)碳酸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氢钠,则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的碳酸钠可通入足量CO2,离子方程式为+CO2+H2O=2;(3)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所以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可加入适量Ca(OH)2溶液,离子方程式为+Ca2+=CaCO3↓;(4)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因此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可加入盐酸至中性,离子方程式为+2H+=CO2↑+H2O。13. 0.56 2Al+2NaOH+2H2O=2NaAlO2+3H2↑ 0.3mol/L【分析】(1)根据钠与水的关系式计算;(2)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方程式;(3)氢气的总体积减去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就是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氢气体积,根据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氢气体积计算消耗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钠与水反应计算生成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减去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物质的量就是剩余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根据浓度公式计算其浓度。【详解】(1)设生成氢气的体积为x,则2Na+2H2O=2NaOH+H2↑46g 22.4L1.15g x解得x==0.56L(2)铝和氢氧化钠、水反应生成偏氯酸钠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3)1.15gNa的物质的量为n(Na)=1.15g÷23g/mol=0.05mol,Na与水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由方程式关系可知反应产生的NaOH的物质的量为0.05mol,则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氢气体积为1.232L-0.56L=0.672L,该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672L÷22.4L/mol=0.03mol,根据Al与NaOH溶液反应的方程式2Al+2NaOH+2H2O=2NaAlO2+3H2↑,可知与Al反应的NaOH的物质的量为0.02mol,所以剩余NaOH的物质的量为0.05mol-0.02mol=0.03mol,因此反应后溶液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3mol÷0.1L=0.3mol/L。【点睛】计算时要注意氢气的来源,不仅包括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气,还包括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氢气。14. 有气泡冒出 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先将导气管从A、B烧杯中取出,再停止加热 弱于、不能【分析】实验开始时,大试管中的气体受热膨胀,烧杯A的导气管中会有气泡冒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从而验证了稳定性碳酸钠大于碳酸氢钠,由此分析。【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烧杯A中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烧杯B的导气管中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实验结束时,在操作上要特别注意:先将导气管从A、B烧杯中取出,再停止加热,以防倒吸;(3)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是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为:;(4)碳酸氢钠在小试管中,碳酸钠在大试管中,给大试管直接加热,温度较高。依据温度较高的管中的物质不分解,而温度较低的管中的物质分解,可判断热稳定性:,故与的位置不能互换。15. g d e a(b) b(a) h ABD 装置⑤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排尽装置中的空气,以免空气中O2、H2O干扰实验 2Na+2CO2Na2CO3+CO【分析】先利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在装置②中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中会混有HCl气体,可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之后用浓硫酸进行干燥,然后通入装置①中与Na进行反应,然后通过装置⑤对产物进行检验。【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c接f,g接d,e接a(b),b(a)接h;(2)装置②中碳酸钙放置在多孔板上方,需要试管中液体淹没碳酸钙进行反应,加入硝酸钠溶液、稀硝酸都可以使溶液体积增大淹没碳酸钙;四氯化碳虽然与水不互溶,但密度比水大,所以加入后会在下层,使无机层液面上升淹没碳酸钙,而苯的密度比水小,会浮在稀盐酸上方,无法使稀盐酸淹没碳酸钙,所以选ABD;(3)装置⑤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充满了整个装置;该操作可以排尽装置中的空气,以免空气中O2、H2O干扰实验;(4)装置⑤PdCl2溶液中观察到有黑色沉淀,说明有CO生成;装置①中固体成分只有一种,且向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根据元素守恒可知该固体应为碳酸钠,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Na+2CO2Na2CO3+CO。【点睛】可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酸性气体如HCl、SO2等。16.(1)分液漏斗(2) 饱和(3)(4)吸收二氧化碳气体(5)把试管F移出水面,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复燃【分析】仪器A中为稀盐酸和大理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B中为碳酸氢钠,用途为除去CO2中的HCl,C中为过氧化钠,Na2O2可与CO2反应生成O2和碳酸钠,D中为NaOH,用途为吸收多余的CO2,E为氧气的收集装置,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详解】(1)仪器A中为稀盐酸和大理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2)装置B中盛放的是饱和溶液,其作用是除去中的杂质,其中与饱和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中固体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D中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气体。(5)试管F中收集满气体后,为验证气体成分,应把试管F移出水面,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复燃,则证明有生成,说明可作供氧剂。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